現在陸子纔在組織開墾的,就是這一片已經荒蕪太久的無人區。
淮南的開墾制度也是經過李藎忱同意的,和其餘任何地方不同,因爲淮南靠近前線,隨時都有可能爆發戰爭,因此這裡的開墾實際上到現在也都是依照軍隊的管理方式來的,也就是所謂的軍屯。
在兩漢三國時期到現在,軍屯並不是一個新鮮事物,朝廷一般會在比較偏遠的地方設立軍屯,一般由傷殘老兵以及戰俘進行開墾,一來能夠妥善利用那些因爲偏遠而沒有人去的荒地,二來能夠就近爲駐紮的軍隊提供糧食,從很大程度上減少軍糧運輸中的損耗。
之前吳明徹坐鎮淮南的時候,實際上部分糧食也是通過軍屯的方式來生產的,否則以江南當時百廢初興的狀態,想要支撐淮南的一支大軍不是那麼容易的。
相比於土地私有制和田契制度,軍屯的管理方式更粗暴和直接,軍屯之中的耕作人員屬於朝廷而不屬於任何一個地主或者大戶,他們服從朝廷的管轄和調遣,而除了因爲工作突出的獎賞之外,他們每日的工作勞動所得和他們的日常吃喝消耗實際上沒有直接的關係,所有的糧食會統一上交朝廷,而所有的糧食再經過朝廷的統一調撥。
這也是爲什麼能夠抽調出來丁壯前來碼頭工作,因爲他們並不服務於哪個地主和大戶,而是直接聽命於朝廷。
換句話說這就是後世的集體農莊制度和土地集中制。
對於淮南能夠出現這樣的生產製度,實際上李藎忱一開始也是非常震驚的,雖然自己刺激了資本主義的萌芽,但是這象徵着社會主義的生產製度這時候就出現了,是不是有些操之過急?
不過轉念一想,實際上和後世的土地集中制還有一定的區別。雖然管理這些百姓的不再是地主和大戶,而是朝廷,但是從更宏觀的角度上來說,朝廷不也就是一個更大的地主麼,只不過這些土地是直接所有於皇帝陛下罷了。
自己成了華夏最大的地主老財,李藎忱也有些無奈。然而在淮南這特定的情況下,出現這樣的制度也不稀奇。
朝廷對於淮南這一片荒蕪之地和戰爭前線不放心,百姓和商賈們對於單獨在這裡謀生自然也不放心,朝廷出面組織耕種、商貿等等,而百姓服從於朝廷的命令,直接貢獻於朝廷,自然也就能夠受到朝廷的保護,心裡也就更有安全感。
在特定的區域和特定的情況下出現這樣特殊的情況,倒也正常。李藎忱還沒有幻想着在全國推行這樣的制度,更何況這種制度雖然極大的加強了朝廷對地方的控制,但是其本身是否真的適用於這個時代也很難說,畢竟從現在來看,世家以及世家所代表的地主階級依然是組成朝廷的主要部分,他們也不會同意幹這種自毀長城的事情。
“淮南現在有多少戶?”李藎忱打量着輿圖說道。
“原本有百姓兩萬戶,今年陸續遷入十萬戶左右,在夏收之後還計劃再遷入十萬戶。”陸子才趕忙說道,對於這個最令人關心的數據,他自然門清兒。
而李藎忱沉聲說道:“你這個巡撫要做的,不是考慮能遷入多少人,而是這十萬戶能夠再變出來多少人。”
大漢的人口總數就那麼多,無論是從哪裡遷移到哪裡,終歸和北方存在不小的差距,因此怎麼才能鼓勵生育是這些地方官最需要注意的。現在大漢有足夠多的荒地,也能夠保證內部政策的穩定,所以只要能夠激勵百姓勤勞開拓,那麼沒有什麼不可能的。
李藎忱從來都不懷疑華夏民族的勤勉。
“這一次遷移到淮南的都是以青壯年男女爲主,所以臣對此有信心。”陸子才急忙說道,雖然他們陸家從龍很早,但是除了鎮守淮南之外也並沒有什麼額外的功勞,李藎忱現在直接把淮南的民政也交給陸家,絕對是對陸家的信任,陸子才絕對不能辜負李藎忱。
“現在從大江到淮水的水路可曾疏通開?”李藎忱的注意力旋即轉移到輿圖上的另外一條標註出來的線路,那是從瓜洲渡到淮水的水路,溝通兩大水系。
這一條水路實際上就是當年吳王夫差北伐的時候開鑿的運河——邗溝,而後來劉裕北上山東也是以水師爲主,曾經借道這裡一直北上打到黃河邊上。只不過後來南朝戰線全面收縮,這一條溝通大江和淮水的運河也就徹底荒廢了。
歷史上,這條水路再一次被利用起來還是等到隋煬帝修建京杭大運河的時候,邗溝作爲京杭大運河之中南側最重要的一部分再一次出現在世人眼前,而也正是在這邗溝上,在這揚州城中,隋朝迎來了終結,取而代之的是亂世和亂世之後華夏的全盛。
現在,作爲淮南開墾的重要支撐工程,邗溝已經在進行疏浚,疏浚邗溝的目的實際上也不只是爲了能夠方便貨物的來往運輸,水師也等着能夠通過邗溝北上直達淮水,否則以之前邗溝的淤積情況,水師新造的五牙大艦等都沒有辦法通行。
同時五牙大艦存在的幹舷低矮等問題,更是使得其很難通過海路進入淮水,因此邗溝是最佳的選擇。
“春耕之後就是邗溝的疏浚,”陸子才伸手在輿圖上點了點,“現在我們同時從北側和南側進行疏浚,南側這邊剛剛開始,而北側以軍隊作爲主幹,已經疏浚開了從淮水到樑郡的水路,預計在五個月之內就會完成整個邗溝的疏浚。”
李藎忱微微頷首,以現在大漢的國力,自然不容許重新開挖一條運河,能夠藉助邗溝的既有水路,他已經很滿意了。實際上相對應的,江南那邊的運河也已經開始疏浚,主要也都是藉助既有水路,朝廷需要做的實際上也就是把幾個主要的河道連起來罷了。
歷史上隋朝的崩塌和隋唐大運河修建時候的勞民傷財有很大的關係,而整個修建過程中,最艱難的部分實際上還是中原那一段。
過了淮水就有很多河道可以利用,而且江南的工匠在這上面明顯經驗更爲豐富,所以所面臨的困難和需要的投入並不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