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求學

“世忠賢侄,這陶元亮的文章你可曾看過?”徐陵慢悠悠的從書架上拿出來一本文集,“陶元亮的文章收放自如,多放達之氣,而你的詩詞雖然寫的不錯,但是剛纔呈遞給老夫的那幾篇文章卻是一塌糊塗,所以不如學學陶元亮的行文風格。”

李藎忱急忙伸手接過來這《陶淵明集》,在後世或許陶淵明的詩詞,只要是有所出衆的都會爲世人所熟知,但是在這個依舊在依靠手寫抄錄書籍的時代,這一本書的價值可是着實不低。

顯然徐陵平時對這一本《陶淵明集》頗爲珍愛,時常有所翻閱,書本上密密麻麻寫滿了標註,讓李藎忱對於這位整個南北朝時期數一數二的文學大家愈發敬重,因材施教,方爲教書育人之上,徐陵能夠一眼看出來李藎忱所寫文章的弊病以及應當改進所在,並且很快就給出瞭解決方法,這一份水準自然相當不低。

徐陵微笑着說道:“陶元亮雖然一生蹉跎不得志,最後更是乾脆的歸隱東籬南山下,此處以賢侄之壯年,不當學,但是不得不說他的文章頗有可圈可點之處,尤其是你的爲人處世素來平穩之中多豁達之氣,倒是適合學習《陶淵明集》,可莫要辜負了這本書。”

見李藎忱若有所思,徐陵還道是他覺得困難,當即輕輕拍了拍書架:“賢侄莫要爲眼前一本書所阻,你的詩詞絕佳,但是文章卻不好,說明你是有天賦的,只是缺少後來的學習和鍛鍊罷了。究其原因,想必當年陳將軍在沙場之間,也很難以文章寫法相授令尊,僅僅教給令尊詩詞功底罷了,否則也不會出現今日之情況。”

頓了一下,徐陵的目光之中帶着期待之意:“莫要讓老夫失望。”

李藎忱嗯了一聲,旋即想要開口:“明公,晚輩還有一事不明······”

徐陵轉過身淡淡說道:“你不明白的事,就算是老夫恐怕也沒有辦法給你準確的答案或者說解決方法。”

李藎忱皺了皺眉,徐陵這麼說顯然是不打算多說了。

當初他和裴子烈、蕭世廉商量好的,由李藎忱前來拜訪徐陵,裴子烈前去拜訪吳明徹,而蕭世廉則去拜訪裴忌。可以說這三個在朝堂上舉足輕重的官員,將會關乎到太子黨真正能不能搭起來架子的問題。

畢竟歸根結底,閒雲野鶴一般的沈君高和剛剛走上軍中第一人位置的蕭摩訶,都還很難憑藉一己之力或者兩人合力支撐起來太子一派的體系,所以他們還是需要朝中老臣的支持,而相比於吳明徹和裴忌,徐陵這個老狐狸當然是最難對付也是最好的人選。

不過這徐陵顯然不是這麼好對付的,有能力一步步走到這個位置上的老臣,自然知道應該如何拿捏分寸,凡事都講究點到爲止,至少在現在,徐陵是不會讓自己貿然捲入到這兩個皇子的爭端之中。

李藎忱看着徐陵的背影,並沒有追上去,徐陵不是三言兩語就能夠勸服的,而李藎忱也沒有想着第一次就能夠輕鬆拿下徐陵。更或者對於陳叔寶一黨來說,就算是徐陵最後都沒有表態,只要他兩不相幫也是好事。

“明公家中藏書豐富,若是明公不嫌棄,晚輩當多來請明公指教。”李藎忱一拱手,朗聲說道。

而徐陵腳步一頓,老人轉過身看了一眼李藎忱,伸手指了指周圍的書籍:“賢侄,觀書不語。”

李藎忱急忙頷首,走到一旁桌子前,翻開《陶淵明集》細細看去。上面的蠅頭小楷寫的密密麻麻,有着對陶元亮文章的分析、讚揚和批評,李藎忱一時間也顧不上其他,對於他來說,勸說徐陵表明立場是其一,自己趁此機會汲取一些知識是其二。

自然沒有因爲其一做不成就耽誤了其二的道理。

看着李藎忱認真用心的樣子,徐陵欣慰的點了點頭,自己也在書架之間來回踱步,審視着這些自己年輕時候曾經費勁千辛萬苦蒐集起來的書籍,就像審視着自己的孩子。

然而倉促的腳步聲驟然響起,打斷了整個書房中的寧靜,一名家僕小步走到徐陵身邊:“明公,兩位公主殿下的馬車已經到門外了。”

“哦?”徐陵點了點頭,回頭看了一眼正提筆寫着什麼的李藎忱,一揮手,“走吧,出去迎接。”

————————————----

“是蕭元胤讓你來的?”吳明徹看着畢恭畢敬站在身後的裴子烈。

無論裴子烈在外怎樣的冰冷、難以接近,在吳明徹面前都是一副謙恭的模樣。聽到吳明徹發問,裴子烈搖了搖頭:“實際上左衛將軍只是讓我們着重在幾家走動一下,並沒有說幹什麼,也沒有說讓誰來,因此算不上說是左衛將軍讓屬下過來的。”

吳明徹手中的筆一頓,緩緩放下,老人揚起頭微笑着看着這個幾乎是自己在軍中一手帶大的孩子。或許是因爲回到建康府之後終究不像在前線那樣勞頓奔波,因此吳明徹的臉色好轉了不少,一直困擾他的背瘡痛苦似乎也有所減輕,此時老人明顯看上去心情不錯。

老人的目光並沒有讓裴子烈感到不快,反而直直的迎向吳明徹。吳明徹不由欣慰的點了點頭,這個孩子雖然現在不是自己親自教導,但是那殺伐果斷、敢做敢爲的性格,從這目光之中可以看出來,依舊沒有改變,這讓老人開心的調笑一句:

“大士啊,你這纔跟着蕭元胤幾日,就知道處處維護於他了?”

裴子烈連連擺手,旋即想通了什麼,正色說道:“嗯,屬下既然追隨左衛將軍,自然應當維護左衛將軍,此爲屬下之本職。”

“可惜你這本職,很多人都做不到啊。”吳明徹淡淡說道,“罷了罷了,咱們爺倆兒也沒有什麼好多彎彎繞的,你所來爲何事老夫可心知肚明。”

裴子烈霍然向前踏出一步:“屬下不才,不懂多少深奧大道理,所以還請司空一言以蔽之,讓屬下明白就好。”

第一八八六章 你這是背叛河東第一九八九章 沁水以南,盡爲漢土第六百三十二章 不想隔岸觀火第一二三三章 郡縣與分封第七百四十章 突進第一四四三章 疲勞駕駛第一二八二章 眼前只有關中嗎?第一四八九章 幾代人的努力第一三三七章 戰局驟變第二百七十二章 江陵夏日第兩千零五章 宇文貢想哭第二二零七章 三個白袍第六百六十八章 南中的現狀第一三一七章 有榜樣的宇文亮父子第一一六五章 總要改變什麼第九百五十四章 守歲第一六八零章 爲了贏得這場戰爭第六百四十九章 練兵第九百零一章 生死壕溝第一百六十七章 僵局第一五三五章 橫山要道第一六零二章 反正朕都不吃虧第一八四六章 韓擒虎的殺威棒第一六一五章 演練制度第一七零六章 分歧第四百一十八章 還算有良心第二二八九章 先漢因何亡?第一二九九章 蕭關的弱點第七百六十四章 不同意第九百五十一章 溫水煮青蛙第一六五七章 披甲第二百四十四章 皆動第一千零二章 應變第一二四三章 來之不易第二二三四章 集市第一二四二章 幾成把握第二零五四章 持節北方,比肩蘇武第五百零三章 承蒙不棄第一百七十三章 風雨如晦第八百八十二章 不宜大動干戈第五百三十六章 鐵騎卷塵來第一章 千年第四百七十一章 他在想什麼第一九二三章 提上日程第一三四三章 沒完沒了第二二零九章 刮目相看第一九九九章 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第四百二十七章 重見顧野王第一五八三章 賣姊姊第二一三八章 潛移默化,由緩至極第四百零二章 重逢第一四一九章 又要交易?第四百二十四章 看得起我第九百四十五章 夜戲第一八六八章 大軍渡河第一八二三章 六部的責任第六百七十八章 邀請同乘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浴血黃沙第一四一九章 又要交易?第二二六四章 插翅難逃第一七六四章 王謙的準備第一五零三章 年輕人的較勁第五十章 冷潭第一千六十一章 樂昌和張麗華第四百二十三章 定合州第九百八十三章 這個氣不好受第九百九十一章 北門第四百八十七章 置之死地第一四五八章 每個人都在努力第三百四十四章 兵發第二一八九章 軍事學院存在的意義第二二八四章 西寧第二零一八章 城牆上,各懷心思第一五三九章 宣華夫人第一二零零章 華夏的文藝復興第三百八十六章 未來的對手第一四三四章 特事特辦第二一七七章 驚天一爆第二百四十章 雨中驚現第五十六章 大營(加第一更)第六百七十九章 人心第八百七十八章 長安大第一三零七章 天子之怒第九百一十八章 白紙般的巴蜀第二二九一章 柔情萬種第一一五二章 葉護大帳第五百七十五章 垂死掙扎第八十五章 宿醉第四百零九章 敲山震虎第七百零七章 大婚流程第二零三八章 水師格外積極第一百八十三章 制勝第二百五十三章 一石二鳥第一五二七章 戰盧容,火槍對炮灰第五百零一章 鐵門第七百一十九章 各憑本事第一二二五章 修仙黨第六百六十四章 誓師第一六九八章 王軌很羨慕第一二七八章 年輕人的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