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六五章 解燃眉之急

bookmark

李藎忱怔了一下。

算起來自己已經有一年多沒有見到徐陵了。

倒不是徐陵受到了排擠,而是老爺子認爲自己年事已高,應該給後來者騰位置,所以主動告老還鄉,甚至就連身上成都書院山長的位置都辭掉了,不過這並不代表他就此蝸居不出,而是來往於大漢各個書院之中,一來是爲了採風,二來也是爲了講學。

在之前,徐陵作爲成都書院的山長,一年之中有大半的時間都在成都書院脫不開身,現在沒有了這世俗之中最後的一點兒束縛,天地之大,已經沒有任何人能夠約束的了他。

尤其是在徐陵臨走的時候,李藎忱賜給了他太傅的名銜。這雖然只是虛銜,但是衆所周知,李藎忱這是以“帝師”的名譽來贈與徐陵,表示自己對徐陵的尊重。

同時頭上頂着太傅的名銜,就算徐陵是一介布衣草民,走到哪裡誰都不敢把他怎麼樣。

“孝穆公,請!”李藎忱親自走出御書房將徐陵迎了進來。

徐陵這一年幾乎都在各個書院來回講學,臉上的風霜刻痕更深刻幾分,但是雪白的頭髮垂下,老人拄着柺杖卻挺直腰桿,看上去精神抖擻,甚至要比離開的時候更加精神。

畢竟對於這個歲數的人來說,沒有什麼比桃李滿天下更加榮耀的事了,而李藎忱滿足了徐陵這個願望。

一眼看到了御書房中尉遲熾繁的身影,徐陵倒是有些詫異,微微皺眉:“陛下這是小夫妻吵架,還是有什麼公務?”

御書房上的人們也紛紛向徐陵行禮。

李藎忱壓低聲音說道:“海軍戰船就差最後一筆錢,朕不得以動用內府的錢財,結果阻礙了義學的修建,這不,有意見了嘛!”

“有意見的好,”徐陵微笑道,自從無官一身輕之後,他和李藎忱之間就真的是亦師亦友了,說話自然也就變得更加隨便,“軍隊是國家之屏障和護衛,而學生則是國家之未來和希望,一國想要發展向前,缺一不可,陛下可不能厚此薄彼,若是隻是發展軍隊的話,那麼大漢終究難以成爲富強之大漢。”

“朕自然明白這個道理。”李藎忱略有些不悅。

徐陵怎麼看像是聽到了消息前來搗亂的?

雖然一個是現在,一個是未來,但是如果沒有現在的話,又從哪裡來的未來?

因此不管怎麼說,李藎忱還是會堅持將錢財集中給海軍的。

在這個時代,沒有國防,怎麼發展經濟和教育都沒用。

同時獲取錢財的最主要的辦法就是開源節流,光是節流的話也沒有任何的作用,李藎忱之所以大力發展海軍,就是指望着海軍能夠起到開源的作用,否則他也不會強調“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徐陵緊接着說道:“朝廷財政困難,義學需要資金之事老臣也纔有所聽聞,屬實是老臣之過。”

徐陵話鋒一轉,讓大家都有些詫異。

“義學乃是爲了資助貧家子弟以及大漢軍屬,這是古來未有的良心之事,陛下和後宮諸位娘娘宅心仁厚,以內府自己之錢財資助百姓求學,更是令人感動,”徐陵淡淡說道,“而文壇上下,斷沒有看着陛下和諸位娘娘爲錢財之事頭疼而袖手旁觀的道理,老臣已經託人將家中所有字畫典當,換來的錢財或許能夠充作九牛一毛。”

李藎忱怔了一下,旋即和尉遲熾繁對視一眼。

李藎忱能夠看到尉遲熾繁俏臉上的驚訝逐漸轉變爲驚喜。

徐陵的全部字畫,那是什麼概念?

要知道現在市面上孝穆公徐陵的字畫,那可是真正的有市無價,誰不想家裡能夠掛上當代文豪、杏壇大儒的佳作?

“同時老夫也已經着人發動各書院先生學子,踊躍捐款,”徐陵緊接着說道,“不管是一兩銀子、一幅書畫,還是一個銅板,總能夠起到些作用。”

“孝穆公何苦爲此!”李藎忱有些無奈。

讓徐陵這麼一鬧騰,恐怕要變成聲勢浩大的募捐了。

修建義學這種事,往小處說是朝廷的慈善罷了,和戰亂或者自然災害之後施粥之類的並沒有什麼區別,但是往大處說卻是爲了教育事業的整體發展、爲了社會的文化水平提高、爲了社會的和諧發展,是不折不扣的百年大計。

因此往小處說,朝廷來負責就完全可以,而往大處說,卻是整個時代、整個社會所有人不可推卸的責任。

再加上徐陵的號召力,可以想象最後會是什麼場面,慷慨大方的肯定會出手闊綽,就算是小氣一點兒的,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表示表示的話,會被別人戳脊梁骨的。

“爲了大漢國祚延綿,爲了子孫後代能夠享受和平富貴。”徐陵微笑着說道,“幫扶貧苦,本來就不只是朝廷的任務,每個人都應該盡一份力。”

李藎忱鄭重的向着徐陵一拱手:“如此一來,問題便迎刃而解。”

“不過這樣的募捐,可以一次,下次老臣恐怕也不能爲陛下張羅到多少了。”徐陵嘆息一聲,同時向李藎忱還禮,“老臣是憑着自己的良心辦事,不是受了陛下的命令,所以陛下無須謝老臣,老臣實在是當不起。”

“朕是替那些孩子們謝孝穆公。”

徐陵擺了擺手:“他們要謝,就讓他們以後用自己爲這個時代做出的貢獻來謝吧,別的虛名老夫用不到,也不需要。”

李藎忱沉默片刻,笑了笑,沒有再說什麼。

徐陵拱手告辭,向御書房外走去。

這裡是當初他對陳頊大失所望的地方,他並不打算過多停留。

“朕送孝穆公。”

“陛下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不必了。”徐陵揮了揮手,徑直走遠了。

李藎忱最終還是沒有追出去,回頭無奈的說道:“這個徐孝穆,告老還鄉之後,脾氣更加難以捉摸了。”

沒有了官職的束縛,徐陵就沒有了那麼多需要瞻前顧後的,就算是和李藎忱,他也有不客氣的底氣。

“不過孝穆公總算是結了燃眉之急。”秦思祖等人也都鬆了一口氣,否則他們真的害怕今天陛下和賢妃娘娘在御書房打起來。

雖然這種可能性不大,但是真的急了眼,誰知道會發生什麼?

陛下的脾氣可不好。

第二一八三章 遺書都寫好了第一四九六章 留鳴,留名第六百四十九章 練兵第一百一十五章 獵物已定第一四九六章 留鳴,留名第四百二十章 你就是那個雞第一千七十三章 本將軍是妻管嚴第一二八六章 不打不相識,以後是朋友第二百九十一章 陳叔寶第二三二一章 孩子名字都想好了第一百六十一章 捧場第三百五十三章 城門第七百六十四章 不同意第二零五一章 陛下在幹什麼?第一八一四章 調動第一七六五章 尉遲兄,某盡力了第二二三四章 集市第二一九四章 此等英才當舉薦第二十三章 生變第一七五二章 被李藎忱噁心到了第一七七一章 尉遲老夫人的信第七百五十八章 虛實不定第七百七十七章 鵝卵石和統籌第一三一十章 西北一孤臣第一八零八章 團聚第一六七七章 進英烈堂,咱們不一起第三十九章 逃避第二零二九章 白溝南北,大戰在即第一九零五章 達奚惎的掙扎第二零四三章 袍澤俱在,絕不言退第五十章 冷潭第三百七十九章 竟全功第一五七五章 戰爭服務於政治第二百九十七章 常山之蛇第一七六八章 會攻洛陽,誰來主攻第二百八十七章 步履維艱第二零一八章 城牆上,各懷心思第三百八十九章 賣兒鬻女第七百四十一章 旗幟第二百三十三章 帶她走第九百三十五章 進退維谷第一五五一章 文武之間的衝突第一九九七章 深沉的愛第一四九一章 認識圓第六百三十八章 宣旨第五百一十章 試探第二零二七章 魯班橋頭,三軍爭渡第二二二九章 漢土第一百四十七章 逼問第一千三十一章 詛咒第四百二十三章 定合州第一四四二章 陰陽差錯第一九二零章 江東子弟需要的是共贏第九百一十六章 缺錢第九百章 農夫的戰鬥第八十四章 君自酌第一七二六章 趙王,不能見死不救第二三三六章 天道昭昭第二一八五章 帥才第九百一十章 初見李淵第一千四十四章 井軲轆在轉第二零三五章 還挺勻稱第三百五十三章 城門第一八零九章 朕的私房錢第八百一十章 見死不救第一九四六章 打掃乾淨好請客第十七章 弱點第二三零五章 你是個成熟的秘書了第二零一二章 我承認我有賭的成分第一八一一章 夫妻同心第六百九十章 朝堂上第一五零三章 年輕人的較勁第七百零五章 大變將起第一七二八章 生擒李惠,賞百金第一三三八章 未敗已敗第七十五章 隔閡第一六二六章 朕要解釋第一千七十五章 是分贓不是收編第八百零三章 主動撤退?第二零五零章 此間誠意,貴使放心第一五四七章 能堅持多久?第二二四八章 自亂第九百九十三章 巷戰第二零九七章 天下將定,萬里無塵第一五三六章 各司其職第四百八十五章 所見略同第二一六五章 巡視陪都,名正言順第七百章 還不冷血第一五六四章 內府也不富第一八一四章 調動第一八二二章 山東見聞第二一六五章 巡視陪都,名正言順第一六五七章 披甲第二零六九章 未竟全功第一二零五章 隔牆有耳第二三二零章 舒展的旗幟第二百五十七章 阻驚濤第一六零九章 秋闈,房與杜第六百四十九章 練兵第七百九十二章 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