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二一章 殿試三題

所有的書籍都得依賴於手抄,也是之前文化傳播比較慢的原因之一,而有了印刷術,這些自然就不再是什麼大問題。

國家背後的錢給夠,什麼都好說。

也正是因爲印刷術已經逐漸成熟,李藎忱纔開始着手組建屬於大漢的官方報紙。在這之前,大漢內部傳遞消息都是依靠的邸報,邸報和報紙相同又不同,邸報主要記載的是政府部門發生得大事,主要也是在各個地方州府之間傳播,可以看作是報紙的開端,但是和麪向普羅大衆的報紙相比,受衆面自然小了很多。

隨着大漢工業和商貿的發展,各個地方的往來交流頻率增加,各地區自然也期望着能夠更多的獲取其餘地方的消息,從而讓他們對行商的目的地有所判斷,尤其是他們期望能夠得到官方的正確消息,這自然就讓報紙變得越來越有需求。

《大漢報》顧名思義,就是由朝廷出面組織的報紙,所選用的人員甚至就是禮部的官員,畢竟六部之中禮部最清閒,也最會玩弄筆桿子,這是人盡皆知的,而禮部負責每天採訪編輯朝廷之中的重要事情,然後將其整理成文章後發表在報紙上,通過排版印刷,刊行建康府。

現在《大漢報》剛剛成立,受衆範圍還不算大——有官府作爲支撐,受衆面積並不能稱之爲問題——主要還是因爲印刷術也剛剛起步,一時間難以滿足那麼大的需求罷了,否則估計短短六七天就能夠傳遍整個江南。

而好在《大漢報》成立之後,正好趕上朝廷的秋闈,這是舉國上下都關注的事情,如果說之前朝廷選賢舉能只是和世家有關,那麼現在就真的是國家中所有百姓都在乎的大事了,因爲說不定就有哪家的親戚子弟在考場上,而秋闈名單公佈之後,也是第一時間在《大漢報》上刊登,讓《大漢報》很快就傳遍整個建康府——就算是家中沒人上考場的,誰還不想湊個熱鬧?

《大漢報》自然是把握住這個機會,先是大篇幅報道了大漢的科舉制度,接着又趁着李藎忱下江南的時候報道了皇帝陛下視察江南的具體情況,尤其是請畫師專門化了李藎忱下田考察水稻的事情,現在整個建康府內外誰不知道陛下勸農桑之用心用力?

現在這殿試是大漢科舉考試的重中之重,《大漢報》自然是不可能缺席的,除了《大漢報》之外,新設立的《鐘山報》也派遣了記者前來,前者本身的定義就是全國性的報紙,是朝廷的喉舌,而後者則是建康府出資設立的,範圍自然更多的侷限在了建康府內,科舉這種大事,既然是發生在建康府內的,《鐘山報》當然也要分一杯羹。

光是《大漢報》這些時日來的銷量,就已經足夠令人眼紅的了。

不過也就是這些有着官方烙印的記者才能直接進入大殿之中,當然了他們只能在角落裡遠遠地看着。

考生落座,考題也隨之由禮部官員發下去。

顯然考題出乎大多數考生的預料。

李藎忱是看過考題的,第一道題是假設考生爲御史臺官員,巡查地方的時候遇到貪污的官員應該怎麼辦。

這道題看上去非常簡單,但是暗藏玄機,如果考生只是簡單的回答撤職、用刑等等,那就落入圈套了。這道題實際上考察的是考生對於大漢法律體系的瞭解程度,或者說法律意識的濃淡。

實際上御史臺遇到了貪污的官員,首先要做的更應該是覈查他的罪行,看看他到底貪污了多少,貪污的又是什麼,然後再依法量刑,同時進行審訊,看是否能夠牽連出來同夥,是否有向上司送禮的情況,而上司是不是也有類似的問題等等,這些都是御史臺應該考慮到的,而考生回答的時候自然應該有自己的邏輯思路。

而第二道題則是假設考生是一次軍事行動之中的後方運糧官員,前方糧食吃緊,一時間後方的糧食又轉運不上來,應該怎麼辦。

這道題同樣也不簡單,因爲考生需要回答應該如何協調地方州府和軍隊,兩邊都得安撫好,而問題又得解決,畢竟戰火如荼,可是不等人的,這個時候就要考生自己思考,自己手頭上能夠利用的有什麼,能夠通過哪些渠道獲得糧食,而後方的糧食送不上來又是爲什麼,應該通過哪些方法解決?

第三道題,也是壓軸的問題,自然就是李藎忱開出的問題,如何治理一個郡府。

這些問題雖然看上去有些籠統,但是卻是實際情況中必然會遇到的問題,而且在出題的時候,並沒有爲考生限制情境條件,也就是說考生並不能確定自己遇到的問題到底有什麼樣的前因後果,也不能確定自己手頭上到底有什麼東西。

以第二道題爲例,考生所在之地是否可以就地徵發糧食,這是不知道的,後方是因爲糧食不夠還是因爲道路崎嶇而或者人手不足才導致糧食運送不上來的,這也不知道。

換句話說,就是考生本身要有足夠的想象能力,能夠預想到自己可能會面臨什麼問題。畢竟在實際情況中,一個新任官員初來乍到,的確是對於一切都不瞭解,也不可能瞭解,所以方方面面的原因、問題和解決方法都需要考慮到。

能不能想到所有的問題並且給出解決方法,這也是這一次殿試想要考察的內容。

考生們在經過短暫的詫異之後便開始奮筆疾書。

殿試是從上午就開始的,中間會由朝廷御膳房統一安排就餐和半個時辰的原位休息時間,以保證考生的精力以及給考生喘口氣的機會,而考試一直持續到下午,在日落時結束。

在此期間,大殿之上所有的人,和考生同吃同喝同休息,沒有皇帝陛下的准許,任何人都不能走出大殿門檻一步。

即使是李藎忱,也就在龍椅上用餐。

不過現在李藎忱當然是坐不住了——他直接無視了自己的桌子上堆得滿滿的奏章,先走下來巡視一圈。

說實話,第一個問題倒並不是非常複雜,應該算三個問題之中唯一一個有相對明確範圍的題目。

第五百九十九章 僅憑這些還不夠第一二九六章 陛下不是之前的陛下第二零一二章 我承認我有賭的成分第二一六零章 冊封太子第一千一十三章 江州之變第五百六十九章 刀尖上跳舞第二十六章 穿雲第一六三九章 大定第一八一五章 卿乃大漢所需之人才第四百九十七章 涌上心頭的四個字第一七九二章 糾結第一八六四章 強權大漢與分權北周第二百二十六章 老繭第九百零七章 做些什麼第九百五十七章 造錢第一六四六章 戰還是降,都是開門紅第八百一十三章 態度不同第一千五十八章 給個“關公”拜第七百六十四章 不同意第一三八四章 楊麗華的請求第九百八十六章 地位尷尬第五百四十一章 狠辣第四百九十一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八百八十六章 情況更復雜第一二六九章 螳臂當車第七百零九章 保護自己愛的人第二百七十七章 防備第一百一十五章 獵物已定第二百六十六章 捷報第七百九十四章 亂戰第一九零零章 玉壁城第一五五九章 比技術更重要的第一六零三章 卿家一小步第一三二六章 白鹿原上第一六六七章 朕與你們同在第二一零零章 城門洞開,漢騎入城第一九九九章 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第二二六零章 風又起第一八三二章 元從系的任務第八百八十五章 不會拒絕的辦法第二百章 公安第一千一十七章 嚴關第一七四九章 神醫也要嫁人第六百三十一章 不要出兵第七百九十章 兩敗俱傷第二二七零章 牽手第一二三二章 雞湯第八百二十章 小心夜襲第一二四九章 倒春寒第八百二十一章 再見蕭摩訶第一七七九章 大漢的家底第一四一六章 不是讓時代改變自己第一千一十九章 顛倒第二零九六章 孤軍轉戰,將軍乃人傑第六百三十一章 不要出兵第一四九六章 留鳴,留名第一六五八章 回家看看第八百零九章 督戰隊第二三五零章 上天第三十章 談判第二一五八章 祭壇上的五個牌位第一三四零章 楊堅的騎兵第一九七一章 打眼睛第二十四章 誘餌第七百一十八章 迎親第三百九十一章 可有意見第四百五十九章 喋血渡口第一三八零章 回家第二零七五章 避嫌第八百七十章 各自的路第二零一四章 破城不難,安民難第一三九一章 最大的威脅第一一六一章 幾分真幾分假第一千九十七章 船廠規劃第三百四十一章 截斷沔水第一七四二章 不同的百姓第一四五一章 不是巧合第七百二十二章 離別第四百三十九章 這是國戰第九百四十一章 加班不一定有成效第九百五十九章 新的行政區劃第六百五十六章 任重第一九六三章 教育科目的多樣化第二百九十六章 爭執第二一二四章 貿易體系下沉第八百五十一章 戰利品第五百七十五章 垂死掙扎第二百五十一章 山呼海嘯第一六八二章 突進,羽林騎!第一千一十三章 江州之變第一八零一章 一杯酒第六百零六章 吏員第九百零二章 危險的夜第四百二十五章 背後的利益糾葛第一四四三章 疲勞駕駛第二百零六章 默契(第一更)第九百八十一章 尷尬的顧覺第一千四十九章 後宮規矩第一八八七章 太尉府的計劃第一八八零章 一步慢,步步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