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四一章 新卻月陣

bookmark

漢軍騎兵一走,鮮卑騎兵緊隨其後。

在鮮卑騎兵們眼中,顯然這些敵人已經害怕了,他們甚至不敢和自己正面交鋒!

想到這是送到嘴邊的功勞,鮮卑人們也是血往上涌!

但是他們卻忽略了,大隊的漢軍步卒,此時已經出現在天邊,如黑色的潮流,一點一點的向這邊壓過來。

似乎天,都在隨之陰沉下來。

“列陣!”魯廣達的聲音很是沉穩,絲毫沒有因爲遠方衝過來的鮮卑騎兵而感到慌張。漢軍已經不是當初那支南陳軍隊了,從軍紀到士卒成分的組成再到士氣上,如今魯廣達麾下的軍隊已經完成了脫胎換骨的轉變,更不要說他們手中握着的,也已經不再是刀槍,更不是燒火棍,而是有着巨大威力的火槍。

火槍兵足足上千,擺成最適合射擊的半月形,而火槍兵的後方,弓弩手、刀盾手和長矛手森然列陣,同時在陣型的最中間,一名名身披重甲的步卒,手持長長的大斧向前邁進,他們每一步踩踏在地上,大地似乎都在隨之顫動。

這是大漢的重甲士,他們手中的大斧能夠直接把高速突進的戰馬直接劈砍成兩半。而他們身上的重甲,把整個人都包裹在其中,甲片有兩層,重重疊疊,厚厚的甲片沒有一點兒縫隙,同時兩層甲片之間還有木板作爲緩衝,即使是戰馬的馬蹄迎面踩下去,也能夠讓他們保住性命。

而在重甲士兩側,還有一些身着明光鎧的甲士,他們身上的衣甲雖然比不上重甲士,但是更輕便,也更適合從側翼包抄,而他們手中握着的長柄陌刀,比沉重的開山斧更加鋒利,看上去單薄的刀片,卻都是上好的精鐵打造,或許還不足以劈開戰馬上士卒的衣甲,但是直接切割掉馬腿卻是輕而易舉。

在歷史上,身披明光鎧的大唐陌刀隊曾經是突厥人和西域各國的夢魘,而手持大斧的宋軍重甲士也曾經讓西夏鐵鷂子和女真鐵騎領教過步卒的威力,如今在大漢強大的冶煉技術支撐下,這兩個專門對付騎兵的隊伍,彷彿穿越時空一般,出現在了同一個戰場上。

而他們共同的敵人,就是前方越來越近的鮮卑騎兵。

鮮卑騎兵們不退,司馬消難當然是頭大不已,但是偏偏他又指揮不了這些心高氣傲的鮮卑騎兵。這些鮮卑騎兵本來就是尉遲順直屬的,後來雖然尉遲順被俘之後調動到司馬消難麾下,但是這些騎兵對於當初司馬消難率領步卒在後卻見死不救的事情耿耿於懷,再加上他們是血統純正的鮮卑人,對司馬消難這個漢······不,晉人,並沒有什麼認同感。

保不齊這個傢伙和南邊那羣南蠻子都是一夥的,就是爲了奪下來他們北周和鮮卑的江山社稷!

司馬消難很清楚這些騎兵們的心態,所以當初他們不聽號令就擅自衝出去追殺漢軍騎兵之後,司馬消難就不得不帶着大隊的步卒前進支援,免得他們真的全軍覆沒。

這些鮮卑人心裡沒數,司馬消難卻很清楚漢軍有幾斤幾兩,若是接應的不及時,這幫傢伙怕是一個都跑不回來!

當看到漢軍的陣仗時候,司馬消難還是下意識的嚥了咽口水。

而火槍的聲音,下一刻已經響起。

有如狂風捲過枯草,第一排北周騎兵幾乎同時從馬背上摔落,還不等後面的騎兵向兩側散開,又是一排槍撲面。

緊接着是第三排。

三千名騎兵,只是三排槍,就足足倒下了五百人。

畢竟一千名火槍手如此密集的射擊,五百人並不算什麼。

三排火槍射出去,可是活脫脫的在北周騎兵面前拉出來了一道彈幕,任何想要衝過去的人,必須要付出血肉代價。

不過鮮卑騎兵還是憑藉着他們頑強的毅力和組織力,硬生生的闖了過來,同時向兩側散開。

而漢軍弓弩手拋射的箭矢,也劈頭蓋臉的砸了下來。

因爲騎兵已經散開了的緣故,所以這一次中箭倒下的人並不多,不過也打亂了北周騎兵射箭的動作,畢竟想要一邊躲避迎頭砸過來的箭矢,一邊想要在馬背上挺直了身子張弓搭箭,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不少人甚至箭矢都還沒有射出去,人就已經先中箭摔倒。

反倒是漢軍火槍手,趁着這個機會,從容不迫的撤退到了自家盾牌的保護之中。

一面面大盾轟然落地,而大盾背後,塞門刀車和戰車充當固定支撐點,上萬漢軍將士森然待命。

看到這個陣型,遠處的司馬消難臉色更是白了白。

卻月陣!

準確的說,應該是結合了漢軍特點的改良型的卻月陣。

卻月陣的確是一個讓北方騎兵將領聞之色變的陣型,當初劉宋開國皇帝劉裕,曾經指揮兩千步卒憑藉卻月陣大敗北魏三萬鮮卑精騎,因爲後來北周和北齊之中不少將領的祖輩都曾經參與過這場慘烈的屠殺,並且多數都成爲了南朝軍隊刀下的亡魂,所以北方將領對這個曇花一現的軍陣非常熟悉。

甚至一直到現在,鮮卑騎兵也沒有想到能夠破解這個陣法的方式。

所謂卻月陣,就是以戰車連在一起成彎月形,背靠河流,河流上水師戰船往來,配合戰車一起發力,或是萬箭齊發,或是士卒攀爬車上居高臨下,或是以車爲牆,阻撓騎兵突進,總之北魏騎兵想盡了一切辦法,最後卻只能在這巋然不動的軍陣前折戟。

歷史上卻月陣由於有着非常嚴苛的條件需求,既要求有船隻來往支援配合,又要求敵人必須主動進攻,所以最終也就是劉裕憑藉此陣一戰成名,之後反倒是逐漸消散在歷史長河中了,一直到清代,康熙皇帝進攻準噶爾的時候,準噶爾佈下的駝城和這卻月陣倒是有幾分相似的地方。

如今漢軍也是如此,一輛輛戰車和塞門刀車密集排布,軍陣成彎月,而漢軍騎兵在側翼遊走,就像是後方的水師戰船一樣,和步卒軍陣互爲奧援。

憑藉着手中強大的火器,漢軍的卻月陣,不僅僅可以原地防守,更可以主動出擊!

司馬消難想明白這其中的關竅,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

第二一六八章 安定西北第七百四十章 突進第二零三零章 世上安得雙全法第一五六六章 預算和預案第三百七十七章 滅敵中途第三百八十章 共同的目標第二百六十四章 撤兵第一二七二章 李靖第二百七十二章 江陵夏日第九百七十八章 天亡我也!第九百七十章 戰武寧第二二零零章 身手矯健第一六七六章 揚武軍,死戰不退!第二二八一章 步步爲營和直搗伏俟第一六八九章 有結束,有開始第二十五章 殘忍第二百五十二章 圍點打援第四百七十五章 殺上去真的對嗎第二三五一章 爲誰風露立中宵第二一零八章 北周差在哪裡第一六二二章 功在千秋第一六一八章殿試題目第一四九二章 第一滴血第二三五二章 沈姊姊懂我第一四三七章 不能厚此薄彼第八百一十四章 請命第一一七一章 火藥第四章 桃源第七百三十七章 快第二一五四章 務實的思想第一一五三章 騎兵衝擊第九百零八章 不爲我用第七百四十五章 長安夜色第一千零二章 應變第一千四十九章 後宮規矩第一六三二章 輿論之戰第一一四六章 血肉磨坊第二十一章 埋伏第七百八十七章 既然開始第一六九二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二三七零章 冼夫人,嶺南之幸第二一三八章 潛移默化,由緩至極第一千三十五章 馮小憐和張麗華第二二七五章 外戰則內安第八百八十九章 無準備的仗第六百零八章 小心爲上第二百五十二章 圍點打援第二二五三章 寧靜的晨曦第八百九十章 寒酸第四百三十七章 新年第一天第二三零三章 內府新的財政來源第九百七十一章 兩線作戰第九百七十四章 夷陵外第四百六十五章 攻和守第八百五十九章 擡起頭第五百五十章 杳無音訊第二二四一章 其實已到尾聲第七十七章 年輕第五百九十五章 是否也在思念第八百二十六章 沒有資格第六百三十七章 皇族第三百五十六章 兵源第一七九九章 天助我大漢第一九八六章 變陣第一五六四章 內府也不富第五百六十六章 以靜制動第一千八十一章 雄心第一一六四章 父親第二一一二章 來生還是兄弟第一八五三章 回去罰他請自己吃酒第一四一四章 父女相見第六十二章 平手第八百二十一章 再見蕭摩訶第一二二五章 修仙黨第二百八十一章 封賞第二零六二章 那就沒得談了第一六七八章 血色晨曦第五百八十七章 談判代表第一六二一章 殿試三題第一八五四章 宇文純,逃!第一九七八章 先連成一片第一九六一章 南北相通,華夏一體第八百一十三章 態度不同第九章 秘密第九百七十五章 搶灘第一四零三章 降職肯定有好事第一千零八章 別來無恙第二三六五章 要致富,先修路第九百七十五章 搶灘第七百零八章 此話當真?第八百六十九章 蕭家的使者第一六六一章 中流第八十六章 三天第一一七七章 九比一第三百八十三章 投靠第一八九四章 女生外嚮第一九八六章 變陣第六十三章 介紹第八百七十六章 亂世的主題第七百八十四章 軍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