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風雨如晦

bookmark

樂昌公主緩緩擡起頭,不知什麼時候她的雙眸之中已經有晶瑩閃動,梨花帶雨,令人憐惜。不過樂昌堅持着緩緩站起來,直接用衣袖抹了抹眼角,轉身徑直向着門口走去。

這一次,她頭也不回。

“開門,給她開門,以後沒有朕的准許,她······不,所有人,都不準隨意進入御書房!”陳頊不耐煩的聲音從樂昌身後炸響,旋即可以聽見花盆瓷器碎裂的聲音,顯然陳頊又到了氣頭上,而且這一次並沒有因爲樂昌的在場而有所收斂。

等候在御書房門口的婢女不敢多言,甚至一點兒動靜都不敢發出,屏住呼吸小心翼翼的打開門,旋即躬身退下。

絲絲冷雨伴着風吹捲進來,撲打在樂昌的衣袖上、秀髮上以及臉頰上,不過樂昌對於這冷意無動於衷,整個人搖搖晃晃的邁過門檻,幾名跟着她過來的婢女急忙迎上來。

“轟隆!”一聲悶雷在天空中炸響。

耀眼的電光刺破黑暗,無數的閃電順着烏雲的縫隙不斷地擴張,蜿蜒如火蛇。

電光照耀在樂昌的俏臉上,讓毫無表情的臉頰變得忽明忽暗。

“我們······回去。”樂昌輕輕擺了擺手,看也不看身後御書房中搖曳的燭火。

而敞開的大門此時也被宮女緩緩合上。

“殿下。”一名婢女有些擔心的看着樂昌,相比於剛纔,樂昌的俏臉不但陰沉,而且更多幾分疲憊、憤怒和無奈,而剛纔陛下的吼聲她們也都聽到了,要說不擔心那是不可能的

“沒事。”樂昌低聲說道,直到此時她似乎才鼓起勇氣緩緩回頭,不過所看到的就只有緊閉的御書房。

這一刻,樂昌覺得這個自己從小就萬分熟悉的御書房,還有御書房中那個兢兢業業批改奏章的父皇,都變得那麼疏遠和陌生。

明明是觸手可及,卻彷彿隔着天涯。

而樂昌並不知道,此時御書房中,陳頊似乎被抽調了最後一絲力氣,緩緩坐倒在那不知多少人眼熱的龍椅上,他臉上的皺紋剎那間看上去更深了幾分,整個人顯得愈發蒼老和病態。

閉上眼睛,陳頊緩緩拿過來下一本奏章,卻並沒有着急打開,而是喃喃說道:

“樂兒,你的心思爹爹明白,陳叔寶和陳叔陵是你的兄長不假,是朕的兒子也不假,但是他們更主要的還是太子和揚州刺史,當然······還有一句話爹爹應該告訴你,相比於一個父親,爹爹更重要的,還是大陳的皇帝·······”

話音在御書房中緩緩迴盪着,只不過那一閃看上去並不是很厚的門擋住了外面的風雨,也擋住了陳頊這一段話。

而陳頊霍然睜開眼睛,微微顫抖着打開手中的奏章,輕聲說道:“樂兒,願你來世莫生帝王家。”

————————————————--

風雨如晦,議事堂中燭火搖曳。

蕭摩訶伸手從衣袖中掏出來一份軍報:“這是八百里加急從淮北送過來的消息,宇文邕正在調集全國兵馬,準備北上討伐突厥,在其調動的軍隊當中,主要都是北周之前討伐北齊的軍隊,另外還有淮北的小部分駐軍以及襄陽一帶的絕大多數兵馬。”

李藎忱三人還沒有來得及坐下,聽到這個消息,臉色都是微微一變,蕭世廉興奮的看向李藎忱:“世忠,沒有想到還真被你料中了!”

“這宇文邕年輕氣盛,肯定見不得突厥人在自己面前如此囂張,所以舉兵北上也在情理之中。”李藎忱不慌不忙的說道,“現在不管北周蠻夷到底能和突厥打成什麼樣子,這個好機會咱們說什麼都不能放過。”

蕭摩訶點了點頭,一邊將軍報遞給李藎忱幾人,一邊沉聲說道:“這軍報某已經看過,此次調集北上的都是原來就屬於北周的兵馬,留下來防守各處防線的則是收編的北齊兵馬,在淮北的守將還是‘老熟人’王軌。”

“老熟人”這三個字蕭摩訶咬得死死的,對於王軌這個對手,蕭摩訶顯然到現在依舊記憶猶新,上一次在呂梁,南陳數十年積攢的本錢險些就葬送在王軌手中,這“恩情”蕭摩訶可忘不了。

“王軌在淮北,說明北周蠻夷對於淮北還是不會掉以輕心,”裴子烈輕輕摩挲着下巴,一到軍情面前,他就會變得比平素還要冷靜,甚至可以說冷漠,“那就算是抽調了襄陽一帶守軍,也會留下來一個足夠分量的大將駐守······”

“尉遲迥。”蕭摩訶沉聲說道,“以尉遲迥替換楊堅,而楊堅和韋孝寬將會作爲大軍的左右副帥,追隨宇文邕北上。”

“看來對於楊堅這個親家,宇文邕並不怎麼放心啊。”李藎忱輕笑一聲說道。楊堅的女兒是宇文邕太子宇文贇的正妻,楊堅和宇文邕是不折不扣的親家。

不過此時宇文邕御駕親征,刻意以尉遲迥替換楊堅,與其說是賞識楊堅的能力,倒不如說是對自己這個一向心懷鬼胎的親家並不怎麼信任。

衆所周知,所謂的御駕親征,皇帝陛下是主帥,而其餘就算是再怎麼戰功赫赫的將領,也都只有給皇帝陛下打下手的選擇,無論是調兵遣將還是執行其餘命令,都要受制於陛下,而等到戰爭結束,功勞首先是陛下的,如果不幸打敗了,肯定背鍋的都是左右隨駕將領。

所以對於皇帝,御駕親征是很威風,但是對於朝中隨駕文武,這可就不是一件輕鬆愉快的活計了,這也是爲什麼歷史上大多數皇帝御駕親征,都會遭到滿朝文武的反對。皇帝本身親臨一線很危險是一個方面,他們對自己心有擔憂也是不可忽略的一個方面。

尤其是楊堅此人,相比於徵伐作戰,更善於處理政務,在他統籌治理下的襄陽頗有繁華景象,此時臨陣將尉遲迥這個年邁老將換成楊堅,強行讓楊堅從一個出鎮地方的文官再變成武將,多少有一種不倫不類的感覺。

“這是北周蠻夷之間的矛盾,我們無從插手。不過現在他們臨陣換將,對於我們可是好事。”蕭摩訶淡淡說道。

第二一四一章 不是你和我們,是我們第二零一五章 將士用命,攻破居庸第一四二八章 靈武議戰第一三一六章 朋友嘛!第一九七八章 先連成一片第一六一八章殿試題目第一八八八章 抓住河東第九百八十二章 事不可爲第一六二八章 大時代下的每個人第一九八八章 這不是田忌賽馬第七百零七章 大婚流程第一四四七章 通事館的重任第二三五六章 且將新火試新茶第二零五六章 鄴城?燕郡?都不可以第一八零七章 芳心第二百九十五章 鎮定第一八六六章 這個長史很不錯第一百九十三章 敵我第一三四零章 楊堅的騎兵第二三六四章 和而不同第三百八十五章 多多益善第二二三二章 超前第一百一十八章 字謎第一二六九章 螳臂當車第一五三五章 橫山要道第一三四二章 一大一小沒正形第一四四五章 北與東第兩千零一章 “如數”,“足額”第四百零四章 喜事第二二四零章 汽車?火車?第一三一八章 死國之心第二二四三章 蘭陵蕭氏和陛下胸懷第一二九三章 兩代人之間的爭鋒第一九八七章 輕騎甲騎,剎那交錯第一七六九章 將將之才第一五二七章 戰盧容,火槍對炮灰第六百八十九章 宮門外第一千六十六章 路上行人第一六五三章 一面旗,一腔血第一百零六章 血夜第一九六六章 陳智深的改變第二百九十八章 步步第一六一四章 內河水師不是鹹魚第一七零八章 人未至,炮先至第二三二零章 舒展的旗幟第二二八五章 軍墾第一二一二章 西北還是武關第二百九十一章 陳叔寶第二三五一章 爲誰風露立中宵第二二二五章 半夜起牀的原因第八百六十章 搓背第一五九四章 秋來得快第一七四六章 那朕給你打下手如何?第六百一十三章 另有目的第一千六十一章 樂昌和張麗華第七百五十三章 棋逢對手第一三零六章 留給漢軍的時間不多了第二百四十六章 將戰第五百五十二章 新的陷阱第一九二六章 穩定西北,當步步爲營第一七一四章 上陣父子兵第二二七八章 願賭服“贏”第一千四十五章 胭脂井與傳國璽第一八九五章 紈絝對紈絝第一八三九章 暖手第一三四四章 大漢虎將第一九九六章 海岸線第一一七七章 九比一第五十六章 大營(加第一更)第一一九七章 楚囚第一一八八章 劍履上殿第二百六十九章 飛將軍第一二一七章 入門三考第四百九十七章 涌上心頭的四個字第一七八八章 制度的優越性第八百一十五章 淳于家不後悔第一四二一章 二十一條第一百二十四章 題目第一六四四章 漢軍騎兵的突進第四百七十七章 李藎忱的野望第六十五章 選擇第一千零五章 牙疼的裴子烈第八百七十四章 楊素的使者第六百三十五章 家大業大問題也大第二二三零章 不一樣的世家第二百九十五章 鎮定第五百二十六章 總有一天第二一七五章 低級的錯誤第九百零二章 危險的夜第二一九二章 他是將,不是兵第四百三十七章 新年第一天第一三九三章 楊麗華的夢第二二四二章 吐谷渾來人第一四二六章 樑睿之死第二百四十四章 皆動第五百八十二章 談判第一四零一章 宇文述的噩夢第一四零五章 抓國丈是犯法的第一百二十八章 一禮第七百九十章 兩敗俱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