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一七章 思想要變

使用繁體漢字,即使是書寫加減乘除也夠人費半天功夫的了,更何況在識字率並不高的這個時代,人能夠寫出來零到十就已經不錯了,還指望他們用這些字和這些字背後代表的意義進行運算,未免強人所難。

李藎忱一直認爲數字的複雜表示也是華夏在數學等理論上很難前進的原因之一,當然了相比於迷信等元素,這倒不是一個致命的阻礙,但是能夠將這個阻礙去除,當然也有利於數學和理論物理的快速發展。數學和物理是化學和生物進一步發展的支撐,前期看上去可能沒有什麼作用,但是卻是在爲後人的每一步的深入打下堅實的基礎,沒有理論的繼承,科學不可能進步,更不要說技術的繼續發展。

“陛下,這的確是一個好辦法。”劉焯激動的說道,如果不是當着李藎忱的面,他可能就要拿起來那一張紙又跳又唱了。

作爲一個數學家,劉焯很清楚這些數字能夠爲自己帶來多少方便。

“你現在在研究什麼,就好好研究什麼,不過朕希望你能夠用這些數字來表現《九章算術》之中一些比較基礎的計算,並且根據你的理解整理出來規律,這件事要抓緊。”李藎忱微笑着說道,“各個書院還都在等着你的教材呢。”

劉焯激動的看向李藎忱:“陛下此言當真,各個學院都要開設數學有關的課程?”

劉炫急忙拉了拉劉焯的衣袖,這個傢伙太激動了,陛下既然說出來了那肯定是要當真的,你這問的豈不是在質疑陛下。

李藎忱不以爲忤,點了點頭。

劉焯收起臉上的笑容,對着李藎忱鄭重的行禮:“臣,謝陛下!”

李藎忱微微一笑,劉焯就是一個典型的數學家,現在顯然他滿足了他的最大需求。

研究數學甚至傳播數學,這在這個時代看上去是“離經叛道”的,李藎忱竟然支持他,這簡直不敢想象。

劉焯甚至根本不等劉炫,拿起來那張紙就跑了。

李藎忱笑着搖了搖頭,這傢伙也太着急了。

希望這傢伙能夠爲大漢培養出來足夠多的數學家吧。

聽說劉焯的手下還有一個得意弟子叫做孔穎達,是孔老夫子的後代,一直在跟着劉焯做研究,雖然不過十來歲就已經表露出來極高的天賦。對於這個另一個時空之中的初唐十八學士,李藎忱也算是稍微有點印象。

孔老夫子的後人有可能變成了一個數學家、天文學家甚至物理學家,想想就有些古怪啊。

李藎忱不由得更露出一抹笑容,而劉炫以爲李藎忱對劉焯很是無奈,只能拱手:“陛下,士元(劉焯表字)兄性情如此,還請陛下不要見怪。”

李藎忱一擺手,他當然不會見怪,緊接着看向劉炫:“卿家的文章朕已經看過不少,一針見血,朕甚是欣賞。”

劉炫打了一個激靈,眼神之中也流露出期待的神情。

說實話,他沒有想到李藎忱竟然會給了劉焯這麼大的一個驚喜,他知道自己的這個好友一直困擾於數學的現有理論難以表示和傳播,現在李藎忱無疑解決了他最大的問題。

所以李藎忱又會給自己什麼驚喜呢?

“新組建的《中原時報》,朕打算交給你來主筆。”李藎忱徑直說道,“時報時報,實時報道,明白朕的意思麼?”

劉炫怔了一下,旋即露出喜色。

實時報道,那就是說自己要着眼於現在、着眼於大漢的發展和進步,而不再是來回掰扯那些老生常談的聖人之言。

在南北朝時期,儒家聖人之言實際上本來就已經沒有那麼廣爲流傳和受到歡迎,一來是因爲南北朝的戰亂讓很多書籍都毀於戰火,這也是南北朝時期清談和談玄頗爲流行的原因,既然我們都找不到什麼古文來參考,那就只能說一說玄而又玄的事情。

二來是因爲佛教和本土道教的快速發展,嚴重擠壓了儒家的發展空間,“南朝四百八十寺”可不是一個虛數,即使是後世整個江南地區的寺廟數量也是相當可觀的,在南朝這佛教盛行的時代可想而知,實際上北朝也不差,幾個被視爲瑰寶的石窟都是在這個時代開鑿的。

現在隨着天下逐漸太平,李藎忱又藉助發展工商提出了“克忠職守”、“實幹興邦”這樣的理論,華夏從當初崇拜佛教的務虛再一次迴歸到了務實之中,儒家自然也就有擡頭之勢。

歷史上也是到了隋唐,佛道儒開始三家鼎立,後來唐朝開放,更是各式各樣的宗教濟濟一堂,一直到唐武宗滅佛以及唐朝的內縮,儒家再一次成爲天下思想的主宰並且一直延續到滿清。

李藎忱並不反感儒家,但是反感儒家的不變通。漢末的戰火讓很多儒家的經典付之一炬,因此後世的儒家還真的就抱着儒家寥寥可數剩下的幾本書翻來覆去,甚至還誕生了理學和八股這種東西。李藎忱並不能說同樣強調社會規律性和務實的理學有什麼錯,但是長期侷限於這種體系下,自然而然的就讓社會的思想變得極端,後世的那些貞節牌坊等等的就是典型,更不要說八股取士了。

就算孔老夫子真的算是聖人,千年前的聖人之言,真的能夠在千年後依舊有用麼?

時代在快速的發展,孔老夫子就算是聖人,又如何能夠一眼千年、盡在掌握?甚至事實證明,依靠孔老夫子流傳下來的那幾句話,根本沒有辦法真正的治理社會,以至於很多朝代都不得不外儒內法,治理的方法實際上還是法家的方法,只不過大家都不拆穿罷了。

華夏不變,世界卻在變,所以華夏最終落後於世界。從清末到新中國,短短百年之間,多苦多難,多少仁人志士浴血奮戰這纔將華夏從谷底硬生生的拉了回來,避免了整個國家的分崩離析和墮落。

而李藎忱要做的,就是儘可能的爲後人減少一些苦難吧。

思想,要變。

聖人並不是都對,要敢於批評聖人,要敢於認識到錯誤。

既然要變,那就要指出之前的想法哪裡有錯,讚揚現在的想法哪怕是和之前的有衝突也是對的。

第一七九七章 激戰,兩城之間第七百一十一章 走爲上計第六百三十四章 憔悴第八百一十三章 態度不同第一五九零章 從山東到遼東第八百五十五章 莫要便宜了老賊第一四八八章 起名第五十三章 止啼第三百一十三章 山第一八三七章 花錢如流水第一千章 如此星辰如此風第五百九十章 不要太過分第二二零六章 有人知道答案第二三零零章 內府的橄欖枝第七十五章 隔閡第五百一十八章 靜與動第九百九十九章 人心第九十二章 向何方第一千四十七章 南方局勢第一五一二章 登陸地點第一八二零章 無事獻殷勤第一三七六章 收拾舊山河第二一六三章 投桃報李第一六三二章 輿論之戰第四十二章 目的第二二一八章 跑還是戰第四百八十五章 所見略同第一七三七章 陛下春秋鼎盛第六百一十六章 世家興亡第九百六十五章 該來的總會來第三百六十二章 一個模子第一三二零章 天平傾斜第一八五一章 馬,馬!第一七九二章 糾結第一三四二章 一大一小沒正形第二一三二章 書院等級和女學第一百四十五章 人心第一一零一章 吐屯背後第七百零八章 此話當真?第二一四九章 西北戰雲急第一一五零章 正當時第九百四十一章 加班不一定有成效第一五七三章 天朝上國第二二零二章 破敵先鋒第六百八十六章 還有私事第二一二七章 孩子的教育第四百一十九章 張開的手第一六九一章 守望第一八一八章 矛盾要讓陛下知道第一千五十四章 嶺南事第八百九十四章 覆轍第一三二五章 要定關中麼?第一百二十六章 可還有人?第二零八九章 雄關漫道真如鐵第六百零六章 吏員第二零七七章 願革除功名第一六零三章 卿家一小步第二二二六章 火器的外傳第一百七十六章 潑墨第三百二十一章 搏命第一四三六章 女人看不對眼時第七百四十三章 英雄寞第八百零八章 被包圍的陳智深第八百章 要跑第一千三十二章 建康在望第三百四十五章 千里共嬋娟第一九零二章 戰不勝則只能退第一一二七章 這是運氣好第一三一四章 陛下不淡定第一七一六章 失控的戰場第四百九十六章 進退不得第一七五九章 家國第二三四四章 故友第一三六五章 喋血宮門第六百五十九章 扯皮第六百三十八章 宣旨第四百四十八章 巴蜀南與北第二一六七章 安定與絲綢之路第一百六十一章 捧場第二三四七章 “執手相看淚眼”第二百三十八章 隱約雷鳴第八百二十四章 黑暗和恐懼第一四二二章 尋求合作第一七五七章 克忠職守,大漢萬歲第一六九六章 轉進,時間不等人第一百三十七章 自保第七百零二章 孔範第二百一十四章 纏戰第二百五十八章 好男兒至此(上)第一五七八章 港口的選擇第八百六十九章 蕭家的使者第四百九十章 動向第六百零五章 許善心的煩心事第二二七四章 吾道不孤第一千四十九章 後宮規矩第一百五十七章 武藝第一四三四章 特事特辦第五十四章 篝火第二百八十三章 翻不起風浪第一千二十五章 戰爭的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