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六五章 朕給你這個機會

固然奸詐,但是做事一向恢弘大度,再加上戰功卓越,在那個時代的名聲也不能算是特別壞。

說到大度,李藎忱也倍感有趣。先是破鏡重圓,再是成人之美,最後又是紅拂夜奔,這傢伙的大度似乎都落在給自己戴帽子上了,怎麼看這帽子都有點綠。

不過他兒子楊玄感倒是真的不怎麼老實。

甚至隋朝基業的崩塌,都可以說是從楊玄感之亂開始的。

李藎忱並不害怕楊玄感,現在的楊玄感還年輕,可是李藎忱也還年輕,他就算是作亂,對上年輕的李藎忱,有什麼用?更何況有野心也是因人而異,楊玄感對上的是在高麗浪的飛起的隋煬帝,有膽量發起動亂,面對對軍權有着絕對掌控的李藎忱,他有這個膽量麼?

因此李藎忱會重用楊素,也不會把楊玄感怎麼樣。

甚至楊玄感要進入仕途,李藎忱也不會阻攔,只要你能夠通過科舉考試,一切按照規矩來。

歷史已經變了,時代也已經變了,縱然歷史的慣性很強大,李藎忱也有信心在需要自己改變的時候改變一切。

更何況楊素在大漢的體系之內,也不可能和歷史上的越國公一樣走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上,他最多隻是走到武將的頂峰罷了,而在武將的頂峰上還有蕭世廉和裴子烈兩個人壓着,因此可想而知,他的仕途終點就是太尉。

不過即使是太尉,那也是不容小覷的。

現在李藎忱還有更重要的事情和楊素商量:“愛卿,河東戰事是太尉府一手策劃,朕以爲此戰之重要當爲冬日之首,因此有所擔憂。愛卿是否願意走一遭,替朕在前線把把關?”

楊素怔了一下,旋即心中狂喜。

周圍的官員們也都露出異樣的神色。

幫陛下把把關,這是陛下明確的表示要讓楊素去坐鎮指揮了。

換而言之,河東之戰的主帥就落在楊素的身上了。

從整個戰局來看,河東之戰的難度實際上並不是非常高,洛陽到陳留一線的漢軍牽制着大河對岸的北周主力,平城的漢軍又牽制着晉陽和幽州的周軍,因此河東這裡本來就是雙方防線上共同的薄弱點,現在漢軍準備從這裡進攻,暗地裡又有河東世家的支持,除非是主帥真的無能或者突生變數,不然的話對於大漢來說勝率非常高。

因此李藎忱讓楊素去坐鎮河東,顯而易見就是讓楊素去鍍金的。

身爲太尉府的長史,楊素現在履歷上最大的缺漏就在於幾乎沒有率軍獨當一面的經驗。這也是他能夠在太尉府中服衆,卻不能在軍中服衆的原因所在。

軍隊中就是最簡單的拳頭大、道理硬,將士們所認可的自然也都是有赫赫戰功的名將。李藎忱之所以不常在軍隊之中也依舊能夠保持着很高的威望,就是因爲早年帶着漢軍取得的一次次輝煌勝利,讓漢家將士們已經忍不住將他神化,所以就算李藎忱不露面,也不妨礙大家心中對他的敬仰和信服。

楊素所缺的,顯然就是這個。

而這也是阻攔他從太尉府的長史變成太尉的最後一扇門。

推開這扇門,楊素就具有了升任太尉的資格。

現在的太尉府,名義上是以蕭摩訶爲尊,但是蕭摩訶早就已經處於半退隱狀態,就在幾個軍事書院之間來回跑動,以教書育人爲樂,畢竟自家兒子蕭世廉已經位極人臣,自己這個當爹的當然是要越低調越好,而且年紀大了,培養些桃李又沒有什麼壞處,跑出去和年輕人們爭奪功勞就實在是太不要臉了。

因此現在太尉府是楊素在執掌。太尉府內部,對楊素升任太尉當然沒有什麼意見,這是他應得的,所以只要楊素能夠坐鎮贏下河東之戰,哪怕不是那麼漂亮,也就算得到了軍中的認可,自然就能夠順理成章的成爲太尉。

“臣遵旨,”楊素鄭重拱手,“臣當把控河東,爲陛下開路!”

距離太尉只有一步之遙,楊素必然會全力以赴。

李藎忱點了點頭,這個時代的楊素和歷史上的楊素又有所不同,歷史上的楊素早早地就參與到了北周對南陳的戰爭中,包括北周進攻淮南之戰,而之後又以蜀地主帥的身份伐陳,立下赫赫戰功。而這個時代的楊素,自然一直沒有統率一方的機會,畢竟李藎忱就沒有給北周進攻淮南的機會,而且那個時候的楊素心早就已經飛到李藎忱這邊了,想的都是挑撥離間宇文憲和楊堅。

沒有入過軍中,對於楊素來說一直都是一個遺憾,也讓他底氣不足,現在李藎忱不妨給他這個機會。

——————————

風陵渡對岸,天色昏暗。

曾經波濤澎湃的大河,此時已經完全冰封,就像是一條巨龍被困在厚厚冰層之下,就算是有千般怒吼、萬般不甘,也只能委屈的盤着。

因爲之前那一場雪的緣故,河上的冰不算薄,漢軍斥候曾經試着開鑿過,那厚度就算是馬上去也應該沒什麼問題。

駐紮在風陵渡對岸弘農郡的是鷹揚軍的黃玩,這一次進軍河東也是以鷹揚軍爲主,李藎忱抽掉了黃玩所部並魯廣達麾下小半數人馬,兵力在兩萬人上下,另外還有配合的騎兵三千人,並民夫上萬,也算得上聲勢浩大了。

這幾天漢軍一直在秘密集結,在內部高層並不是什麼秘密,但是中基層將領實際上並不知情,對外宣稱也都是清一色的正常軍事調動和拉練。

拉練是漢軍很常見的軍事訓練方式,軍隊長途行軍並且選擇空曠區域進行操演,以提高軍隊的快速行軍能力和快速投入戰場的能力。因此漢軍內部將領們也沒有覺得什麼好奇怪的,大冬天的真的天天窩在營房裡,這幫傢伙怕不是懶成豬了,出來拉練一下沒有壞處。

漢軍內部尚且保密,對岸的北周軍隊更是沒有察覺到什麼風聲。

除了漢軍調動的理由無可質疑之外,也是拜平城之戰所賜。

平城漢軍的糧食器械都是通過河洛、關中北上轉運,因此有糧草車隊之類的大量經過,並不足以讓北周軍隊提高警惕。

短短三天,漢軍已經完成了所有的部署。

第七百五十三章 棋逢對手第六百三十四章 憔悴第一六五三章 一面旗,一腔血第九百一十一章 入安定第一七一一章 洞開的許昌城第一千七十八章 老和少第八百八十章 於氏之困第十八章 佈置第七百二十章 倖臣第六百七十九章 人心第一四零一章 宇文述的噩夢第一七七九章 大漢的家底第五百一十章 試探第四百五十九章 喋血渡口第二零八一章 晉陽城第二一六九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八百二十章 小心夜襲第二零二六章 韓果常善,難兄難弟第一三六二章 又近了一步第一三五七章 可不能搶風頭第二二三九章 蒸汽時代的曙光第九百九十九章 人心第一七五四章 外室打上門來了?第一六八八章 王軌的去向第一千九十一章 不是一個人第二百四十九章 夜裡光第四百七十六章 死局與棄子第一九四三章 以後同殿爲臣,應該的第二二三三章 一箭三雕第一百四十三章 都是走後門的第三百六十九章 中流激戰第三百二十七章 楊樹枝紋飾第二一一五章 未來的燕郡第五百二十六章 總有一天第四百六十八章 消失的隔閡第一四一一章 等妾見到阿爹的時候第二一二二章 請冊太子,以安民心第一三七六章 收拾舊山河第二二五零章 未晚第三百二十七章 楊樹枝紋飾第七百五十章 日出第二二八三章 先建後奏第二二零八章 憋屈的精銳第二百零五章 堆積如山第一七一八章 要攔住他第一九五四章 四面開花,中路突破第九百六十二章 邊境衝突第二零四一章 巴人將士第一百六十四章 楊愔第一八九一章 禁衛軍,渡河!第一五八零章 南洋之虎第二二六六章 平定河西第一九八四章 甲騎的哀鳴第九十四章 過吳府第五百八十章 春雨第二百七十七章 防備第一八三八章 勞逸結合第一八二七章 端正心態第一五四九章 林邑炮灰第六百六十九章 小隊伍第一八二三章 六部的責任第一八一一章 夫妻同心第七百八十八章 烏雲卷地第二一六六章 安定城外,十里長亭第二零三七章 大漢,前進!第四百二十三章 定合州第三百七十三章 到底打誰第二二二九章 漢土第一四七七章 穩坐釣魚臺的皇后第五十二章 生天“麒麟才子”徐陵第六百二十七章 庭前花落第九百九十章 激戰湘州城第一八零二章 隨風去第一六二一章 殿試三題第一八八七章 太尉府的計劃第六十二章 平手第一三八三章 宇文忻的建議第一百六十章 聚寶齋第一三一二章 兩大都督第八百零一章 有點兒怪第一千五十四章 嶺南事第一百五十章 月色第五百七十三章 疲於奔命第六十四章 力爭第兩千零四章 一把椅子第二三二五章 河西巡撫第十二章 接槍第一九五七章 登陸選擇,遠還是近第一二五九章 矛與盾第二二七四章 吾道不孤第一百三十六章 求學第一三一十章 西北一孤臣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迂迴戰術第二二三九章 蒸汽時代的曙光第二百五十六章 起狂瀾第二一零三章 親守此地共存亡第八百九十八章 六盤山下第二零二七章 魯班橋頭,三軍爭渡第七百三十一章 告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