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七四章 那就他吧

“昨夜我軍已破風陵渡,周河北郡太守王隆投降。”鮑興拆開看了一下,“臣恭喜陛下。”

“意料之中。”李藎忱微笑道。

以石擊卵,這都打不碎的話,楊素和黃玩就可以不用回來了,直接投河自盡、以謝天下比較合適。

鮑興也帶着笑容,雖然是在意料之中,但是畢竟是贏了。

這樣大漢就算在河東站穩了腳跟,之後再往前進或者固守這個橋頭堡,都要輕鬆很多。

“沒想到竟然讓太原王氏跑了個最快。”李藎忱看着捷報,忍不住吐槽了一句。

河東世家之中,他當然知道聞喜裴氏應該不會是跑的最快的,因爲裴矩此人本來就是個標準的騎牆派,或者說投機者。但是他這個投機者現在仗着自己的本錢很大,並不着急下注,一直在觀望風向,所以聞喜裴氏絕對不會是第一個向大漢示好的人。

相反,對於不少河東已經衰落的小世家來說,大漢入河東,自然而然等於給了他們一個抱大腿以求能夠重新崛起的機會,因此他們很有可能孤擲一注跑在前面,反正在北周的麾下也已經快混不下去了,還不如換一條大腿抱着,萬一大漢真的一統天下——從目前來看,別說萬一,實際上應該是必然,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那自己也算是從龍有功不是麼。

就算大漢一時半會兒拿不下河東,大不了家族的核心成員跟着漢軍先退回去,等到來年漢軍水師入大河,北周估計就已經沒有什麼手段能夠擋得住大漢了。

爲了家族的復興,這些風險和代價,都不算大。

之前李藎忱以爲會是汾陰薛氏或者柳氏乃至於衛氏會走在前面,畢竟他們距離蒲阪和風陵渡更近一些,結果沒有想到竟然還有一個出身太原王氏的王隆恰恰就在風陵渡,自然是便宜了他,不然的話晉陽可遠着呢,無論是跑腿還是獻殷勤,都輪不到太原王氏在前面。

不過不管是誰,對李藎忱來說都一樣。

那就他吧。

李藎忱需要的實際上只是一個能夠制衡聞喜裴氏並且精通本地事務的狗腿子罷了,誰都一樣。有大漢的絕對武力在背後作爲靠山,前面的不過是傀儡罷了。太原王氏也不是什麼小家族,用起來也應該得心應手。

鮑興微笑道:“太原王氏也已經消沉幾代人了,王隆如此積極,也在情理之中。”

對於王隆來說,就算是明知道會被陛下利用作爲,作爲大漢穩定河東的一把刀,他也沒得選,更或者說他只能這麼選。太原王氏可沒有後世他兒子秉持家政的時候那麼風光,幾代消沉,到了王隆這裡,一個太守,還是邊疆近乎有名無權的太守,已然是極限。

太原王氏要是再沒有什麼動作的話,估計到下一代人或者下下代人,就連本地的地頭蛇都算不上了。當然王隆此時並不知道自己的兒子會取得的成就。

別說是當狗腿子和當刀了,就算是讓他王隆跑過來跪下喊“君父”,他也不是做不到。

也就是太原王氏跑在了前面,換做其他家走到這個位置上,估計會比王隆狗腿子十倍。

李藎忱點頭:“是不是好刀,用用就知道了。”

鮑興急忙應是,他當然明白李藎忱的意思。王隆屁顛屁顛的迎上來,當然不能讓他閒着。

失地未復,政令先行。大漢的政策具有相當的劃時代性,尤其是能夠極大地調動百姓的積極性,畢竟無論是法制還是分田,對於百姓們來說都等於一下子翻身了,他們頭頂上來自於世家、朝廷的層層壓迫自然灰飛煙滅,律法取代了人情和利益變成最大的約束,可是律法的框框架架都擺在那裡,只要心裡清楚、恪守法律,又怎麼會迎來無妄之災?

大漢的律法已然不比嚴苛的秦律,而是參考了先漢律法以及社會上得到廣泛認可的道德標準進行制定,另外李藎忱在其中加入了緩刑、勞動頂替等等更現代化的內容,更能夠體現律法的迴旋餘地,並不會讓人驟然間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尤其是在這四處需要勞力的大漢新社會,通過服勞役頂替自己一部分可以被寬恕的罪行,也不是什麼壞事。

因此大漢的律法在民間的認可程度還是很高的,尤其是律法限制了世家的發展,自然就等於讓活在世家陰影下的百姓終於看到了自己的出頭之日,對於這種新政更是擁戴。

相同的,還有大漢廣泛鋪開建設的醫院、書院等等,有的是保證生命,有的則是提供進學之路,對於百姓們來說更是之前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

這些政令的推行,自然能夠幫助大漢快速的收攏人心。

有太原王氏出面收攏河東世家,又有這些政令收攏河東百姓,再加上漢軍摧枯拉朽之勢,一個冬天,河東怕就要直接易主了。

這件事當然不能讓王隆這個剛剛投降的人去負責,朝廷還需要派遣吏員甚至還需要派遣六部侍郎前去攘助,畢竟身爲河東巡撫的楊素到底還是軍方出身,吏治文教上的事情最好還是由文官來做,不然的話朝中文官們又要議論紛紛了。

開疆拓土的事讓武將包了,民政也要由軍方出去的人包的話,那他們文官幹什麼,吃乾飯?

就算是李藎忱同意,文官們也不會同意。就算是文官們能夠接受,御史臺也不會同意,因爲這也牽扯到了現在朝堂上的平衡,御史臺是不會允許陛下做出左右失衡的事情的。

“太原王氏這麼積極,朕也不能虧待了,加封王隆爲河東巡撫主簿,另外問問他,是否願意讓子嗣來洛陽求學。”李藎忱緊接着說道。

鮑興不由得翻了翻白眼,陛下,你這是加封了不說,但是後半句怎麼聽都像是讓人家送人質吧?不過河東穩定牽扯太大,就算是李藎忱不要求,王隆肯定也會這麼做,不然的話朝廷如何能相信你?

而李藎忱,除了出於這個目的之外,實際上也想見見王隆的兒子王通到底是什麼人物。

皇長子年紀也不小了,是時候爲他再選擇一些可看造用的夥伴陪着他一起讀書努力了。

第二百二十三章 替身第一四九三章 水陸夾攻第兩千零九章 陸戰隊的強大第七百一十八章 迎親第六百一十二章 北方來客第五百七十一章 正在眼前第二三四零章 陛下的心結第八百九十章 寒酸第一千八十二章 徐陵講學第一一八八章 劍履上殿第七百三十八章 恰恰相反第四百二十八章 弄潮兒第四百六十章 陷陣第四百六十四章 奮短兵第一三零五章 走還是不走?第一七八二章 陛下是什麼意思第一六零一章 看護隊和蕭湘的眼色第二一七一章 馬革裹屍,猶然不悔第一一三零章 知足第一五一五章 從蠻夷到漢人第一二四九章 倒春寒第一九零三章 汾水邊的清晨第二百九十七章 常山之蛇第四十二章 目的第一六零六章 白大褂第七百二十章 倖臣第一九七二章 甲騎,不可不防第八百零一章 有點兒怪第七百九十二章 前進第七百五十章 日出第一四三五章 煙火第一三五二章 囚籠的鑰匙第一千二十四章 後塵第三百四十五章 千里共嬋娟第二二七零章 牽手第一八七二章 關中男兒耐苦戰第三百九十六章 不貪心第一百四十五章 人心第一八五零章 雪夜破營第四章 桃源第五十五章 來者第一二二九章 醉後第一四一九章 又要交易?第一六三三章 皆我族類第一二一三章 跬步第五百三十九章 做個示範第五百五十九章 見面第六十八章 裴子烈第二一八六章 河邊第二百七十六章 密報第一二五九章 矛與盾第一九九六章 海岸線第一八七七章 剎那猶疑第九百一十三章 歸漢中第一三零四章 大義滅親第一七九四章 交給你了第一四一四章 父女相見第二百七十三章 藏嬌第一九八八章 這不是田忌賽馬第五百九十三章 各有打算第四百七十二章 孫家門第一九二四章 爾是何等官職第二百五十四章 老子連狗都不如?第二三四一章 陛下會做傻事?第七百八十八章 烏雲卷地呂梁之戰——隋唐盛世的濫觴第二百章 公安第一八七一章 各司其職,謀定河東第一五二五章 磨合和融合第九百九十八章 戰俘第一四三二章 漢騎出擊第一四六六章 帝王的弱點第一一九六章 從夫還是從父第四百零五章 出嫁第一二八二章 眼前只有關中嗎?第一八零七章 芳心第一千七十七章 交流第一六六一章 中流第一百三十九章 同予者何人第一三三四章 近鄉情怯第一二六八章 老天爺的玩笑第五百零五章 天宮院裡的重逢第二二九四章 契丹的堅強後盾第二二零零章 身手矯健第二二七七章 落葉滿長安第一五六一章 男人的浪漫第一八四七章 風雪是最好的掩護第二三一六章 被欺負的沈姊姊第七百九十二章 前進第一四五四章 顧左右而言“他”第一五一六章 爲了大漢第二二五零章 未晚第二百五十一章 山呼海嘯第八百五十三章 新的主人,新的時代第五百五十二章 新的陷阱第一九九六章 海岸線第八百六十六章 不同的戰略思想第一七九一章 突然有動作的宇文招第七百二十一章 牽手第一二五八章 殺人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