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一零章 鮮卑人的心,也在變

一道孤零零的身影端坐在中軍大帳的正前方。

“達奚惎?”李叔讓攥緊橫刀。

那人緩緩擡起頭:“正是。”

李叔讓哼了哼:“在這裡,坐以待斃?”

“大好頭顱,不知道兩位英年才俊,誰能得之?”達奚惎似笑非笑的看向他們兩個。

兩人一起站在這裡,而且目光之中都帶着幾分兇狠,甚至可以說是幾分貪婪,也就是說他們兩個不僅僅是平級的,而且都想要自己的腦袋來請功。

李叔讓皺了皺眉,反倒是冷靜下來。

旁邊的韋圓成收起來刀,揮了揮手:“來人,把這個送上門的獵物押下去,好生看管。”

達奚惎怔了一下,並沒有抵抗。

韋圓成和李叔讓目送士卒將達奚惎押送下去,下意識的對視一眼,都是一笑。

這傢伙還真以爲自己有多大的本事,還能挑撥離間?

兩人寧肯放棄這個功勞、各退一步,也不會真的因爲爲了搶奪這個功勞而反目成仇。達奚惎竟然如此小看自己,真是令人氣憤。

“這個達奚惎,投降就投降唄,還如此硬氣,難道打算讓我們兩個把他給請入營帳之中,再奉爲座上賓?”韋圓成忍不住笑了一聲。

戰場上衆所周知的潛規則,對上這些武將的時候,不想投降的早就已經拔劍自刎或者乾脆衝入人羣之中以近乎自殺的方式求死,而想要投降或者內心搖擺不定的纔會在這種情況下被生擒活捉,然後再裝裝樣子,等對方主帥甚至君主親自過來釋放之,乃至於好言相勸,自然也就投降了。

如此一來,主帥或者君主能夠博得賢德的名聲,而這投降的武將也等於有了敵人老大的背書,就算是之後可能一直賦閒,但是不用擔心自己會沒命了。並且賦閒又能怎麼樣,朝廷依舊還是會養着你的,甚至封賞也少不了你的,以彰顯朝廷的寬宏大量和任人唯賢。

這個達奚惎顯然就是打着類似的算盤,不然手邊又不是沒有刀,早就揮刀自刎了。

韋圓成和李叔讓不過是兩個校尉,自然沒有權力決定這樣一員敵將的生死,所以也就乾脆直接把他抓起來,讓上官們頭疼去吧。

至於這傢伙臨走之前還不忘搞搞事情,兩個人並不放在心上。

都是第一次從軍,又是故交好友重逢,戰功爭奪歸戰功爭奪,這一份友情還是在的,當即兩人笑談幾句,一起向外走去。

旱寨水寨,盡數落入漢軍手中,玉壁城,已經不是銅牆鐵壁了!

——————————

“達奚惎是一個人,卻又不只是代表一個人。”李藎忱看着八百里加急送過來的戰報,心想作爲男主朕終於有機會露面了。

鮑興正在整理從南方運過來的奏章,聽到李藎忱的感慨,起身拱手笑道:“臣恭喜陛下,達奚惎身爲鮮卑人卻已經沒有了抵抗我大漢天威的勇氣,陛下降服四海,指日可待。”

李藎忱微微頷首,長鬆了一口氣。

鮑興小小的馬屁,挺香的。

達奚惎在被帶到楊素那裡之後就很乾脆的投降了,楊素的戰報裡提到此人命令水寨剩餘上千北周士卒放下武器,也算是有功勞,陛下可以酬情多加封賞。

當然楊素隱藏的意思,自然就是陛下抓緊把握好這個送上門來的榜樣,一定要把他打造成鮮卑人在大漢混的風生水起的象徵,以讓更多的鮮卑人能夠在戰場上放下武器。

大漢的主體自然是漢人,但是李藎忱不能忽視的是,三百年的亂世,已經讓各個民族之間的融合越來越徹底,鮮卑人也好,漢人也罷,幾乎快要到了書同文的地步,當然肯定是鮮卑人完成了漢化。如果不是因爲宇文邕和宇文憲一脈相承的維持着鮮卑最後的一點兒尊嚴,甚至還對一部分漢人進行鮮卑化,那麼可能現在已經沒有什麼所謂的鮮卑人和漢人了。

在上一代人的時候,北方的突厥就已經佔領了整個草原,而現在換成了以薛延陀部爲首的大小草原部落,不管怎麼說,長城之外幾乎已經沒有了鮮卑人的地盤,所以鮮卑人只能和漢人一樣進行耕作,久而久之自然也就不可避免的和漢人融爲一體,完成漢化。

北周朝廷的去漢化看上去是一種逆流,卻也是無奈而爲之。不然的話誰都不能保證在下一代人的時候,龍椅上坐着的還是不是人數本來就不佔優勢的鮮卑人。而在真正的歷史上,即使是宇文邕這麼做了,最後還是白白便宜了楊堅,曾經的普六茹還是把一切都逆轉。

而現在至少看來,鮮卑人的正統還在被宇文憲延續着。

李藎忱想要真正讓整個北方穩定,就不可能忽略這些已經和漢人融爲一體的鮮卑人,更不能忽略那些實際上還保持着鮮卑化的鮮卑中上層人。這些人固然有的融爲一體,但是當漢人重新成爲這個社會的主人時候,這些人不可能會真的忽視他們身上流傳的血脈和別人不一樣,也自然會擔心朝廷會因爲他們是鮮卑人的後裔而對他們做出不利的事情。

即使是大漢滅掉了北周,這些鮮卑人也依然會成爲社會的隱患。

之前大漢並不是沒有鮮卑人,以長孫晟和宇文忻爲代表的鮮卑人在大漢入關中的時候就爲大漢所用,更不要說還有尉遲家了。只不過這些人有的身在西北,有的在江東,短時間內也不可能調過來充當一個大漢善待鮮卑人的榜樣。

而且對於尉遲家來說,尉遲迥剛剛戰死沒有多久,雖然按照尉遲迥的遺囑,尉遲家的人是可以在大漢出仕的,甚至尉遲迥還巴不得他們能這樣做,以讓尉遲家的榮光不會因爲自己的一意孤行而中斷,爲此尉遲迥還要求不準爲自己披麻戴孝,就當自己真的是家族中的叛徒。尉遲迥這樣吩咐歸吩咐,尉遲家的人還是要爲他守孝的,只不過衣冠不素罷了,這種情況下讓尉遲家站出來,的確有些不厚道。

李藎忱就算是不給尉遲順面子,也得考慮自家大小老婆的心思。

至於長孫晟,本來長孫晟投靠大漢,就是因爲在鮮卑這邊受到排擠,不得已而爲之,再加上長孫家的漢化絕對堪稱徹底。

第一三三九章 韋孝寬的掙扎第一七零七章 倒黴的崔景嵩第一三四六章 少年人的目光第二二九九章 接皇后下班第一八零五章 掌控輿論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靠稟報打仗?第二一零九章 學習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第二零八八章 他很鎮定第一百九十二章 巴陵第一三二九章 虛虛實實第一六七六章 揚武軍,死戰不退!第八百九十五章 進無可進第二二八三章 先建後奏第一一九五章 是神舉不是神仙第二三一八章 西南有國名吐蕃第七百章 還不冷血第二二六七章 周邊局勢第二百六十七章 自盡第一三六七章 一屋之朕第一五一五章 從蠻夷到漢人第一五零七章 沒有來源啊第四百二十九章 巴人來客第六百二十一章 守好底線第一一七零章 當岳父上癮?第九百九十七章 負了將軍第一八四八章 平靜之下第一六零二章 反正朕都不吃虧第兩千零六章 進攻燕郡的序曲第一千零七章 你們第九百一十八章 白紙般的巴蜀第二零八九章 雄關漫道真如鐵第二百二十一章 北城第二零七六章 冀州民心,獻於陛下第一四五二章 王,也難做!第一九一四章 不要一驚一乍第九百四十七章 大用處第一三七八章 奏章沒有陛下跑得快第二十四章 誘餌第一八一五章 卿乃大漢所需之人才第六十二章 平手第一七四二章 不同的百姓第五百三十五章 蜀郡捷報第一六四六章 戰還是降,都是開門紅第三十章 談判第一九零六章 汾水水師登場第七百二十一章 牽手第一四二三章 讀書人的事第一四六零章 背水一戰第二十二章 撤退第九百四十一章 加班不一定有成效第五百八十七章 談判代表第六百三十五章 家大業大問題也大第二零五七章 不是沒得談第二百四十五章 不見第二二九六章 來自歷史的教訓第一九四五章 裴矩,牆頭草的典型第一七六六章 勢如破竹第一四三九章 老將軍的謝幕之戰第八百八十二章 不宜大動干戈第一六五八章 回家看看第一六三七章 祥瑞生大河第一五二三章 謀求決戰第五百四十三章 昏招第五百八十四章 在朝廷心中第一四一零章 陛下的願意和不願意第二百二十三章 替身第二二二零章 西門,西門!第一四五四章 顧左右而言“他”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栽樹第二三二七章 平西三策第七百六十四章 不同意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洞第一七七七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六百二十四章 重點第二百七十九章 人選第二百零三章 夜行第二二三零章 不一樣的世家第二一六八章 安定西北第一八零一章 一杯酒第一四四六章 不試試怎麼知道第八百八十八章 大家都是自私的第一八六七章 夜色下的風陵渡第二零一七章 那就讓他們看看第一二二九章 醉後第三百零二章 來客第一二八七章 士氣浮動第八百三十九章 鳴金第三百五十九章 戰如風第一五三二章 何謂漢人,何謂大漢第一千一十二章 沉重的車輪第一七二七章 整好以暇第二一三一章 龍門書院的新學生第一五八一章 各領風騷數百年第一八五七章 痛並快樂着第一四零三章 降職肯定有好事第六百九十五章 各司其職第一四二八章 靈武議戰第一二五五章 春雷第六百八十一章 入城第一千二十五章 戰爭的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