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五二章 宇文憲的準備

宇文憲有沒有做好準備,李藎忱還真不清楚。

但是他不清楚不代表就沒有人清楚。

裴矩等人針對自己所知道的鄴城情況,寫了很多的奏章。這些經過彙總再放在李藎忱的案頭上,總結起來就是,北周現在也在抓緊休養生息,並且努力仿製大漢的先進技術。火槍和其他火器的仿製並不算順利,因爲到現在他們依舊沒有獲得完好的火器樣本。不過諸如霹靂車這種,北周已經能夠進行自主生產。

這對於漢軍,就已經是一個威脅。

除此之外,農耕乃至於工業,宇文憲也都在想辦法發展。

大漢工業的強大,宇文憲肯定是羨慕並且自己也想要擁有的。

只不過這依葫蘆畫瓢靠不靠譜,恐怕就連宇文憲自己都不清楚。至少現在北周仿製的一些工業產品,在北方依舊沒有南方生產的產品受歡迎。

有的時候不需要人去判斷,市場的選擇就能夠說明很多問題。

另外在意識到大漢的書院制度能夠爲朝廷帶來的好處之後,宇文憲也開始着手組建屬於北周的書院。書院觸動最深的肯定就是世家的利益,不過在這之前,宇文憲已經着手處理了冀州世家。常年的戰亂本來就導致冀州世家零散並且缺少可以獨當一面的家族,被宇文憲這麼一收拾,損失慘重,自然就更不敢在書院這種事情上和宇文憲出現衝突。

但是即使是這樣,一個書院的組建還是離不開世家的支持,不然的話在這個時代可沒有別人能夠一下子拿出來這麼多具有足夠學識的教書先生。世家沒有力量反對宇文憲組建書院,但是這並不代表着他們就會在這件事上全力支持。

所以鄴城書院的組建一直慢慢吞吞,從年前拖到現在也沒有什麼頭緒,尤其是隨着河東落入大漢的手中,不少河東世家都轉而投向大漢,而冀州世家也多派人開始南下聯絡,更沒有人搭理宇文憲。

宇文憲在這件事上自然也不可能用強,只能這麼拖着。

除了儘可能的仿製大漢先進的技術之外,宇文憲也沒有坐以待斃。想要和大漢抗衡,除了國內一些已經落後和腐朽的制度需要做出改變之外,軍隊自然依舊是最重要的環節。

北周軍隊在之前和漢軍的戰鬥之中,幾乎可以說連戰連敗,即使是那些損失小的敗仗都可以稱之爲勝利了。但是大家心裡都清楚,一直這樣下去的話,北周軍隊內部對於大漢將會出現難以避免的恐懼感。實際上這種恐懼感早就已經存在,只不過主要存在於北周在中原等地的隊伍中,這些隊伍之前就已經被漢軍消滅殆盡了。

現在駐守冀州等地的北周軍隊之前和漢軍基本上沒有什麼交手的機會,對漢軍尚且還不夠了解,頂多就是一些道聽途說罷了,因此漢軍的強大還不至於直接影響到軍心。

宇文憲抓住這個機會,抓緊對軍隊進行新一輪的整編。

本來駐守冀州鄴城這一帶的北周軍隊就多數是北周當初進攻北齊的精銳老部隊,進行整編的難度就比較小,宇文憲又學習漢軍的精兵政策,去除軍中老弱病殘,並且招募新的士卒,採取以老帶新的方式訓練新兵。

原本人數足有十萬上下的北周軍隊,經過整編之後不過七八萬,但是戰力明顯上升。

除此之外,宇文憲還在兵馬器械上下功夫。

鮮卑騎兵很強大,這是衆所周知,可是曾經橫掃中原的鮮卑騎兵竟然會在大漢的火器面前一敗塗地,歸根結底還是因爲以輕騎兵爲主的鮮卑騎兵,就算是跑的再快,也不可能有漢軍的槍彈跑得快。

他們常用的迂迴戰術等等,在漢軍火槍手的彈幕面前不過就是排隊送死罷了。而且還是專門兜了一個圈子去送死。

因此宇文憲乾脆就放棄鮮卑騎兵快速機動的優勢,轉而着重打造戰甲,先是覆蓋人,接着再覆蓋馬,利用北方鐵礦石和煤礦衆多的優勢,大力發展冶煉,將鮮卑騎兵武裝到牙齒。

根據白袍的情報以及達奚惎等人的證實,現在宇文憲至少應該已經有一支人數在千人以上的重甲騎兵,另外其餘的鮮卑騎兵也在實現全員“披甲”,之前爲了保證衝鋒時候的速度,鮮卑騎兵們更喜歡穿上一層皮甲就上陣。皮甲不會影響到他們衝擊的速度,而且還能夠有效的防止一些並不算鋒銳的箭矢。

但是皮甲面對漢軍的火槍,就像是一層紙面對箭矢一樣。

只要還在射程之內,洞穿是必然的。

宇文憲轉而打造鐵甲,也在情理之中。

歷史上北方的冶煉發展實際上要到遼代,遼代就是赫赫有名的鑌鐵之國,他們依靠披着鐵甲的騎兵和鋒銳的馬刀一路向南,所向披靡。而後來他們又被更加強大的金國所征服,金人的鐵浮屠可以說是華夏重甲騎兵發展的巔峰之作。

現在宇文憲竟然也開始發展冶煉,李藎忱不知道假日時日,北周也會變成如同遼國和金國那樣以重甲騎兵橫行的強大王朝。

李藎忱也不打算假以時日,就在今年或者明年,北周,將不復存在。他並不打算給宇文憲這個機會。

李藎忱一路走來,對手有強有弱,宇文憲絕對算是強大的那個。

假如此時站在河北的是陳叔寶,那李藎忱甚至不介意多休養生息兩年,因爲陳叔寶會“不負所托”,把北周給弄得亂七八糟,最後甚至有可能百姓和世家都會聯手邀請李藎忱前來,就和歷史上南陳百姓簞食壺漿以迎接隋朝軍隊一樣。

換做宇文贇,亦是如此。

可是宇文憲不一樣。

這個歷史上並沒有坐到皇位上的梟雄人物,絕對是值得慎重對待的對手。這樣強大的對手自己會向前走,這就意味着如果你停下來歇一口氣,那麼他就很有可能抓住這個機會超過你。

所以李藎忱必須爭分奪秒,把這個隨時都有可能強大起來的對手扼殺在搖籃中!

項羽放過了漢高祖,可是敗得很慘啊。

自己不是西蜀霸王,就算是宇文憲有成爲漢高祖的潛力,他現在也沒有這個機會了。

李藎忱擦了擦手,向着自己的車駕走去。

第一九四六章 打掃乾淨好請客第一九七八章 先連成一片第一三一五章 後繼有人第一二五七章 爲朕更衣第一八一三章 開竅的薛延陀第九百三十章 錢莊第六十一章 哨騎第一二九零章 拿不下就拆了它第八百四十四章 水與火第七百三十四章 悶熱第八百二十二章 徒勞第八百九十九章 “路”第一千一十五章 忠與仁第二零七三章 興祖老弟,興祖老兄第五百四十三章 昏招第一二二五章 修仙黨第一六七二章 混賬第一三九八章 雷公下凡第五百七十五章 垂死掙扎第一九二四章 爾是何等官職第一二七六章 爲大漢之崛起而讀書第一三八八章 摳門的陛下第一八六四章 強權大漢與分權北周第一五二七章 戰盧容,火槍對炮灰序章 白袍第一九五六章 定策,南北夾攻第一二零零章 華夏的文藝復興第六十一章 哨騎第一三九九章 一邊倒第一千六十二章 南北人口第二二三四章 集市第七百四十六章 遁走第六百三十一章 不要出兵第二百二十章 缺口第二十一章 埋伏第八百七十七章 任務艱鉅第一一四零章 溫水煮青蛙第一四八八章 起名第二零四七章 征戰經年,終有今日第一四八五章 白袍和府兵制第一八一八章 矛盾要讓陛下知道第二三三五章 君臣“離心”第二三一六章 被欺負的沈姊姊第一二三八章 自找麻煩第一千五十章 便宜大舅哥第二三一八章 西南有國名吐蕃第一六四三章 貧富差距第六百五十一章 爽快第二零九零章 浴血雁門第七百一十一章 走爲上計第二三一三章 下田第一二六四章 權力的巔峰第一七零九章 最無奈的選擇第一八二四章 扶貧第二百八十一章 封賞第六百二十八章 變了第一四六二章 可能會被打第一八六一章 陛下,要不改日?第八百七十二章 來者不善第二三三一章 今後國策,內擴外縮第一千五十八章 給個“關公”拜第二一九七章 守土有責第五百七十四章 廢物第一百八十七章 索要第二二九四章 契丹的堅強後盾第二零二三章 楊素打算拉一把第二百九十七章 常山之蛇第四百八十六章 還打得起第一一一五章 三重奏第一三一一章 楊素的天馬行空第一三九七章 靜水之下第三百五十七章 巴人八部第一千九十八章 橫刀第二三六五章 要致富,先修路第一九一九章 樂昌的愛第一八五八章 未戰先怯,不足爲慮第二百四十九章 夜裡光第一千零八章 別來無恙第一九七八章 先連成一片第一五八六章 讓半邊天也動起來第一九七四章 甲騎對甲騎第一九七五章 羽林騎威武第三百九十三章 杏葉滿庭鶯亂啼第一千六十章 再向河梁把琅琊越第一五三八章 戰,在細雨中第九百九十五章 倉庫爭奪戰第六百七十五章 難得消閒第五百八十七章 談判代表第一一七九章 引領思潮第一五零零章 如何破必死的局第一九零六章 汾水水師登場第二一九四章 此等英才當舉薦第七百六十四章 不同意第五百七十九章 困獸第六百一十五章 弘農楊氏第三百六十七章 亂分寸第一三二零章 天平傾斜第四百九十九章 斗的是耐心第二三二四章 前路苦寒第一五七七章 皆大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