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八五章 河套告急

斥候的聲音讓韓擒虎怔了一下,河套?

對於韓擒虎來說,或者對於絕大多數的奮武軍將士們來說,河套就相當於他們的大糧倉,正是因爲當初韓擒虎在河套進行的開墾,才能夠保證奮武軍在北方激戰的糧草,不然的話就連糧草都需要從關中等地千里迢迢轉運的話,那奮武軍就不用再向前征戰了,光是餓肚子就足夠要命的。

西北巡撫徐德言在此之前就意識到了河套開墾的重要性。關中本身實際上並不能算非常適合於耕種的地方,從西北而來、卷着沙塵的風往往會遮蓋整個關中,而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關中就曾經飽受鹽鹼地的危害,一直到挖掘了鄭國渠纔有所好轉,不過歷經這麼多年,曾經是關中血脈的鄭國渠也已經荒蕪,再加上多年亂世,民不聊生,關中的耕種更是受到重創。

相比之下,中原、巴蜀等關中周圍的土地,條件自然就要好很多。

從關中繼續向西北,一路逐漸變成戈壁荒漠,自然更不適合耕種且不說,從關中向北,則是地勢高低起伏不定,關中人稱之爲塬的土丘,有的密佈樹木,有的則已經光禿禿變成黃沙,再加上人口稀少,自然也不是耕種的好地方。

因此河套這個向東接近平城、向西接近西北的地域,就成爲徐德言和韓擒虎一直認爲的適合於耕種的地方。尤其是韓擒虎之前駐守河套的時候,在此屯兵開墾,並且招募安頓草原上曾經被突厥人掠奪的漢人流民,逐漸讓河套成爲北方的大糧倉,甚至已經能夠支撐平城和西北兩個方向的戰事,之前大漢的幾家報紙就曾經派人深入河套進行採訪報道,現在河套已經是大漢國內人盡皆知的“塞上江南”。

說句題外話,報紙派人去四處採風報道也是李藎忱的指示。

百姓對於國家這個概念的認知度不夠高、對於國家的歸屬感不夠強,也是有原因的,不只是因爲封建統治的家天下,讓很多人認爲國家是帝王的國家,和自己沒有什麼關係,還因爲很多人終其一生也只能居住在自己的村落之中或者城鎮裡,自然就不可能知道在城門外、阡陌連通的遠方,還有大好河山。

這些都是祖祖輩輩拋頭顱、灑熱血打下來的江山,同樣是需要每一代的大漢子民去守護的。

所以李藎忱通過報紙這個渠道宣傳山河壯美,也宣傳各個地方新政實施的得力之處,一來加強人們對於國家的認知和認同,二來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前往這些地方安家、就業,促進人口流動。

河套作爲穩定的後方,一直以來都沒有再讓韓擒虎操心過,河套突然傳來急報,自然讓韓擒虎吃驚,吃驚之餘也不由得自己先想,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草原上突厥人死灰復燃?這不太可能,突厥人已經星散,並且在草原上那叫一個人人喊打,慘得很。

薛延陀部想要搞事情?這些鐵勒人雖然也不是什麼好東西,但是要是搞事情的話也會直接奔着平城而來,跑到河套去,他們就不怕自己向北先抄了他們在燕山以北的老家?薛延陀人也並不是完全的遊牧部落,他們和早期的鮮卑人有些像,居住地相對固定,甚至就連兵馬也是步騎參半,並非完全的騎兵。之前還在燕山外晃悠,現在就跑到河套去了,韓擒虎不信。

親衛們幫着韓擒虎拆開急報,韓擒虎匆匆看了一眼,不由得皺眉。

倒不是河套受到了攻擊,而是西北的吐谷渾人大舉進攻武威,整個西北隨之告急,原本優先供應平城這邊的糧食,肯定就要轉而先去供應西北。

“這些該死的吐谷渾人,還真會挑時候。”韓擒虎罵了一聲。

不過話說回來,吐谷渾人在西北也虛張聲勢了很久了,原本他們應該只是本着能夠趁着大漢和北周決戰而沾點便宜之類的,結果後來發現大漢守在西北的也沒有一個好惹的,其中還有宇文忻這個曾經讓吐谷渾人吃過虧的“老朋友”——說來吐谷渾人也有些鬱悶,曾經和漢人聯手對付突厥和北周,結果那個時候就是挨宇文忻的揍,現在反過來對付漢人,還是挨宇文忻的揍,因此吐谷渾人遲遲不敢向前也在情理之中。

而現在,他們應該是已經得到了漢軍即將入鄴城、大獲全勝的消息,所以不敢再遲遲不動,發起大舉進攻也在情理之中。

西北關乎關中的穩定,因此西北告急,河套的糧草還有關中的器械等等肯定都要優先供給西北了。

韓擒虎攥緊急報,此時他只能慶幸,至少楊素已經決定和自己夾攻雁門關,只要能夠突破雁門,那糧食之類的自然就能夠從河東獲得,不再需要河套或者關中供給了。

算起來手上的糧食還能夠支撐半個月,也就是說半個月內,必須要拿下雁門!

————————————-

兩天之後的白溝以北。

煙塵滾滾,漢軍正浩浩蕩蕩向前開進。

宇文憲主動撤退之後,整個白溝防線已經空無一人,甚至就連下游清水、上游淇水的北周軍隊也都主動後退,所以漢軍已經完全突破整條防線,鄴城近在眼前,在鄴城和漢軍之間,別無阻攔。

當然假如那些周人的營寨還不算數的話。

不過也算不了什麼數了,顯然宇文憲並沒有指望着這些營寨能夠堅守,所以根本就沒有下達死守之類的命令,營寨中的北周軍隊往往剛和漢軍對上就被擊潰,惹得打前鋒的陳智深很是氣憤。

白溝一戰,最不爽的就是他了,原本打算着和敵人真刀真槍的對陣,結果敵人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跑了,只消滅了留下來的一點兒小尾巴。之後他自告奮勇擔任前鋒,結果一路向北殺過去,幾乎沒有遇到什麼像樣的抵抗。

可是這些戰鬥怎麼也都算打了的,斬獲也不能說沒有,因此等殺到鄴城城下,太尉府必然會調換前鋒,陳智深等於白忙活一通,拿了點零星功勞,能不鬱悶麼?

隨着進軍日久,這已經成爲大軍之中人盡皆知的笑料,甚至還有人專門編了一齣戲,叫“將軍奮虎威,首級兩三個”,雖然沒有指名道姓,但是讓陳智深臉上很掛不住。

第一四七九章 牝雞之晨,惟家之索第六百四十五章 帝王家完本感言第一二二一章 南陽攻略第一九二八章 恩科第一九九九章 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第二百八十六章 環環相扣第六百四十七章 臣以爲第八百八十七章 暗藏的刀第三百七十四章 獵物第四百四十五章 家底第四十二章 目的第二零二八章 橋上橋下,激戰未休序章 白袍第一四一四章 父女相見第二三五零章 上天第一九六二章 興替第九百五十二章 家事即國事第三百一十一章 黃雀在後第八百三十二章 秋去第六十二章 平手第一六三六章 戰爭的前奏第三百八十八章 休養生息第一七七九章 大漢的家底第二三二九章 海晏河清,天下太平第五百六十四章 想的簡單第二一五七章 各部門的劃撥第一九八零章 火炮的威風第一五一六章 爲了大漢第二二六二章 斬斷後路第一三二五章 要定關中麼?第二一一九章 且看門外,風猶未定第一六八五章 攻入東寨第九百六十九章 朕的命令第三百二十章 前路第一一九二章 化冰第一一二九章 一夜披甲第三百四十九章 推演第一千六十七章 鬥志昂揚第二百五十章 答話第四百一十八章 還算有良心第九百二十九章 漢王妃第一二四五章 從江南到塞北第二百五十三章 一石二鳥第四百八十四章 還不晚第九百五十三章 除夕第二三二五章 河西巡撫第二二零五章 吃東西是懲罰第八百六十一章 共浴第二百七十一章 祭奠第二零三五章 還挺勻稱第六百二十六章 未來第一九三九章 醫療發展的好處第一一三二章 心甘情願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口第一九零三章 汾水邊的清晨第一五五五章 大決心第四百八十七章 置之死地第七百六十章 同時突破第二百七十六章 密報第六百九十一章 就是要等第四百四十章 孤家寡人第一四五零章 出賣第一三一七章 有榜樣的宇文亮父子第四百八十七章 置之死地第二一八二章 愛卿之苦,朕知之第二二六三章 唯一的活路第二一六二章 不求萬世基業第四百四十八章 巴蜀南與北第七百四十二章 沒有動靜第二二四一章 其實已到尾聲第一八一一章 夫妻同心第二二六八章 內府擴張帶來的問題第二二二零章 西門,西門!第二零七七章 願革除功名第一八六九章 王君當爲河東首義第一一九二章 化冰第四百九十四章 來不及第一九四五章 裴矩,牆頭草的典型第八百零二章 將計就計第二百六十二章 恐慌,害怕?第一三零九章 直迫上洛第一七七六章 自逐家門外第二一三七章 你來我往,針鋒相對第一六零六章 白大褂第一一一三章 戰線第二一七二章 非一代之功第五百二十七章 天亮了第二三三一章 今後國策,內擴外縮番外一·都中知我劉文靜第二百三十六章 請援第七百八十四章 軍屯第二二八一章 步步爲營和直搗伏俟第二二四四章 且戰一場第一六二三章 起邊釁第六百八十六章 還有私事第六百三十九章 倒是一個好機會第五百六十八章 衝中軍第一百九十二章 巴陵第一二七零章 類似的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