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作爲報酬,外廷這一次也是願意補償內府因爲借調之事的損失的。
說句實在話,即使是大漢一統北方對於內府來說也是好事,但是人家做的也很厚道了。
內府的人過來,不但所有東西都帶的齊全,甚至就連糧食都自己帶着,完全就是來做牛做馬的架勢,因此外廷也不好意思不給人家表示表示。
除了借用內府的人之外,內府下屬的醫院、慈善堂等等機構在歷次戰役中緊跟在軍隊後面前進,醫院負責收斂傷患進行治療,而慈善堂則負責收斂士卒屍骨,暫時不能辨認的就地安葬,能夠辨認的則進行標記之後安葬,假如條件足夠,比如到了戰爭的後期,運力都已經沒有那麼緊張,甚至還能後送屍體,以讓這些戰死的將士能夠早日還鄉入土。
要是換作之前,這些戰死將士的治療和埋葬等等都是軍方的事,現在有了內府負責,自然給軍方解決了很大的麻煩,但是內府也沒有那麼多的錢財用於治療和撫卹,因此軍方肯定是要給內府報銷的,而軍方的報銷自然就依靠戶部。
林林總總,內府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當然要找戶部掏錢,因此才鬧出來之前這一出。而這麼一下子,自然直接把李藎忱本來就擔心的問題暴露了出來,內府發展太快而導致的管理混亂,如果不能儘快解決的話,很有可能反過來給朝廷造成麻煩。
李藎忱初步向樂昌等人表露了這個意思,實際上按照李藎忱的計劃也很簡單,內府之中佔據大頭的書院體系和醫院體系獨立出來,財政上改由內府和戶部共同撥款支持,換而言之,這兩個部門逐漸變成獨立於內府和外廷的部門,已經有些類似於御史臺了。
但是和御史臺也是由戶部獨立撥款不同,內府依舊有對這兩處的撥款權以及人事任免的權力,因此御史臺是超脫外廷,而醫療和教育體系更像是變成內府和外廷的融合產物,雙方都對這兩個部門負責,而這兩個部門也聽從於兩邊的建議。
至於內府剩下的慈善堂以及書院體系之中剝離出來的書籍印刷編撰部門、媒體報社部門等等,另外再加上醫院體系剝離出來的藥材研發和買賣部門等等,則按照職能重新劃分和歸併,逐漸形成和外廷七個部門一樣的構架,避免相互掣肘以及不方便內部人理清關係之後進行管理和任命。
對此,樂昌和尉遲熾繁等人並沒有意見。
內府發展到今天,可以說是後宮姊妹們共同的心血,要說直接把醫院和教育這兩大塊直接從內府之中剝離出去,她們實際上也是於心不忍的,這就相當於把孩子從母親身邊奪走。
不過一來她們也清楚,內府現在過於龐大卻管理混亂,之前的時候大漢處於長期的戰爭狀態下,整個大漢無論內府還是外廷,即使是混亂卻也每個人各司其職、沒有人敢鬆懈,畢竟戰時律法最是嚴格,自己稍有疏忽就有可能要掉腦袋的。
而現在舉國齊心以努力的戰爭已經結束,雖然西北還有戰火,但是已經不足以讓全國上下都一直繃着一根弦了,自然很多問題就會陸續暴露出來,與其等到內府闖禍引來爭議,倒還不如自己先忍痛割愛,把這兩個的確本來就不適合內府獨自掌握的部分分割出去。
其次呢,書院和醫院也不是完全從內府中脫離,內府依然有對兩者的足夠管理權,尤其是撥款和人事任命的權力還在,這樣內府就依舊能夠保持着對兩者的掌控,外廷的介入更像是起到監督和制衡的作用,避免內府一家獨大最後形成壟斷。
因此樂昌她們不管情願還是不情願,都只能選擇接受。
這本身就是一個折中的方案,陛下肯定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不然的話直接把這兩部分劃分出來,和之前新誕生的農部一樣,成爲外廷的兩個新部門,豈不是更好管理?
李藎忱顯然也是不想讓樂昌她們受委屈,也不想惹來內府的非議,所以才提出這樣的方案。
不過樂昌等人也不可能就這麼輕易的把內府如此重要的兩個部門拱手讓出,畢竟她們也是付出大量心血在裡面的。現在外廷既然要摻和進來,那就得當面會商,雙方共同拿定一個協議,到底哪一部分由內府負責,哪一部分由外廷負責,這也是爲了方便日後的管理。
對此,外廷羣臣自然並沒有意見,單是今日御書房中,六部尚書就來了三個,而其餘各個部門也都派遣了主簿一層的官員前來。而軍方、御史臺和尚書省臺內也都各有代表。
衆所周知,內府這個龐然大物的背後實際上是站着陛下,因此外廷如果不能拿出足夠的誠意來,陛下肯定也不會滿意的,要是到時候陛下反悔了,那豈不是白高興一場?
同時外廷羣臣也清楚,這一次既然是會商,那麼說難聽一點兒就是談判,雙方之間肯定要討價還價的。
戶部尚書陳叔慎肯定需要登場,但是這位戶部尚書是當朝皇后的弟弟,對上自家阿姊,氣勢就已經先弱了三分,因此必須要請一位大佬坐鎮,刑部尚書沈君高自然就成了不二人選。
剛剛完成大漢律法第二次修訂案的沈君高,現在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心情和原來大不相同,眼睛掃到誰,似乎都跟抓到了一個法外狂徒一樣,恨不得直接摩拳擦掌給你定罪——這傢伙對自己制定的律法條款清楚得很,真的要羅織罪名的話,沒人能夠招架得住。
還好沈君高也就是想想而已,他可不想讓自己的名號掛在史書上“酷吏”的下面。雖然做的不是什麼壞事,但是聽着就難聽,而且要是讓自家大哥在九泉之下知道了,怕不會饒了自己。
不過即使是這樣,最近羣臣們看到他也都是儘可能繞着走。
這位也不是好惹的。
而現在需要有人鎮場子了,那大家自然就想到了沈君高。
論輩分,沈君高可要比陛下高,自然也比皇后高,要不是沈婺華現在已經不再擔任內府的具體事宜,一旦沈婺華也前來的話,沈君高更是能夠壓的死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