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四八章 御史臺的都不好惹

樂昌和尉遲熾繁還沒有說什麼,房彥謙就已經爽快答應了,甚至還直接表明態度,大有一副你們可不能不要我的架勢。

房彥謙這樣做,倒是讓樂昌她們有些無奈了。

此人靠不靠得住當然不能只看陳禹他們的三言兩語,不過至少應該可以試一下。

內府是建立在後宮基礎上的,監察部門肯定會牽涉很多,這也是個燙手山芋,可不是所有人都有膽量接這個活。陳禹和杜齊之所以不推薦自家人上場,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害怕自家人勝任不了,到時候再砸了御史臺的招牌。

御史臺雖然在大漢並不算什麼繁忙的部門,但是至少口碑還是不錯的,御史臺出來的官員心細而且有能力也是衆人皆知。內府監察,牽扯衆多,陳禹和杜齊也不希望御史臺會被捲入其中。

監察百官,說好聽一點,的確是一個威風凜凜的活計,但是說難聽一點兒就是得罪人。別人因爲你手裡生殺予奪的權力而害怕你,但是並不代表着他們就會敬畏你,他們敬畏的是大漢的律法和皇帝陛下至高無上的威嚴,是你坐在這個位置上的確能夠影響甚至決定到他們的仕途乃至於生命。

等到你不在這個位置上了,保不齊就會有很多人落井下石。

李藎忱挑選御史臺的主官,自然也是本着預防這種事情發生的心思。原本主持御史臺的左都御史杜齊,出身巴人,又是從龍舊臣,再加上他平定南中的功績,在朝野之間有名望、有一方百姓的惦念支持,而且和南北官員之間都沒有什麼聯繫,頂多也就是說和當初曾經化干戈爲玉帛的巴蜀世家關係好一些罷了,不過巴人和巴蜀世家之間爭鬥了那麼長時間,當然也不可能真的交心。

因此杜齊沒有任何的羈絆,攀人情似乎很難攀到他這裡不說,而且也沒有人敢輕易對杜齊下手。別鬧了,這傢伙雖然在朝堂之上一向獨善其身,也沒有什麼黨羽,但是站在他背後的是巴蜀的巴人、南中的南蠻各部、荊湘的五溪蠻等等,現在這些蠻夷部落正在逐漸融入大漢,而一旦你們把人家在朝堂上的代言人給收拾了,那人家會不會認爲朝廷打算下手了,所以反過頭來就要造反?

到時候整個大漢的西南大亂,誰能夠負得起責任?

所以杜齊雖然官職並不是非常高,但是地位很高。他自己也清楚自己背後的影響力很大,所以陛下也不敢真的讓他擔任要職,到時候他在朝堂上呼朋喚友、拉幫結派,在外又招呼各部、相約造反,這裡應外合之下,朝廷焦頭爛額,恐怕最後大權都要落在杜齊和別的巴人手中。

天下到底是漢人的天下,巴人以及其餘的蠻夷各部只是在努力地融入到這個圈子之中,成爲其中的一部分。而蠻夷各部對此也都很滿意了,畢竟有時候他們的要求也很簡單,只要有溫飽就可以了,更何況現在大漢可不只是保證他們的溫飽問題,從醫療到教育再到商貿,大漢對於他們這些後來者也的確做到了一視同仁。

巴人子弟想要獲得上進之路,也完全沒有必要用內外勾結的手段,乖乖的參加科舉考試就是。

杜齊有的時候就很遺憾自己年輕的時候沒有那麼多機會可以去讀書學習,雖然讀過幾本書,也有能力把整個村寨打點的井井有條,但是巴人的小小村寨到底只是一個再簡單和原始不過的小社會罷了,等到自己跟着李藎忱走出大山才發現外面的世界是那麼的廣闊,而自己需要去學的又是那麼的多。

之前李藎忱把他從南中調動回來,從封疆大吏變成一個御史,而且甚至還不是御史臺的最高官員,杜齊也沒有任何的怨言,因爲他知道自己的能力根本不足以讓自己幫助大漢徹底穩定南中,所以爲了讓南中各部能夠真的過上好日子,自己還不如退位讓賢呢。

到朝堂之上當一個左都御史,既能夠在需要的時候爲西南各部爭取到利益,也不至於總是讓自己處於無能爲力的焦灼之中,何樂而不爲呢?

至於執掌御史臺的陳禹,那就更不用說了。

身爲白袍曾經的統領,誰敢沒事找他的麻煩?

御史臺這種無異於得罪人的事,放眼天下,似乎還真的就他最合適來做了,即使是杜齊都比不上陳禹夠資格。

至於御史臺下面的那些官吏,平時流動性實際上還是很大的,尤其是現在部門之中人員來往調動,保不齊什麼時候你就要到御史臺去上班,自然也就無所謂會不會影響之後的仕途。

“那便如此,愛卿今日便可走馬上任。”李藎忱笑着說道。

大漢官吏已經越來越多,人才也不和之前那樣,逮到一個,不管是歪瓜裂棗,還是庸庸碌碌,只要能夠頂用就行,所以李藎忱對於人才這一方面的留意已經越來越少,或者說他已經不再刻意的插手人才的選拔。

畢竟也不是所有在歷史上出類拔萃的人就一定是這個時代最優秀的人才,也有很多有可能被淹沒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或是一生奔波,卻根本沒有機會嶄露頭角,或是老天爺不公,讓他們英年早逝之類的,現在大漢的科舉考試對於他們來說自然也是一個機會。

不過對於那些在歷史上真的名揚千古的大佬,李藎忱還是有所上心的,按理說他們自然會展露出自己的才能,不過萬一呢?大漢缺了這樣的人才豈不是可惜。

所以對房彥謙,李藎忱雖然沒有一直盯着,但是他的一些奏章之類的還是曾經刻意翻閱過的。有其父必有其子,房玄齡的老爹當然那也不是什麼等閒人物,陳禹他們推薦房彥謙,李藎忱也是認可的。

所以他不介意再表示一下對房彥謙的支持。

房彥謙當即更是感激,再一次鄭重拱手。

而此時一直站在門外的閻毗輕輕敲門:“陛下,西北八百里加急!”

李藎忱怔了一下,旋即起身。

樂昌也站起來:“陛下先去,此處仍有臣妾在,內府的幾個問題臣妾還想問一問房卿家。”

李藎忱頷首,西北八百里加急,是敗了?

他的心也跟着敲起鼓來。

第九百九十九章 人心第三百三十一章 身後名第一八四八章 平靜之下第一四五一章 不是巧合第一千九十二章 靈武敵蹤第一千四十七章 南方局勢第四十七章 香囊第一二三七章 世道變了第二一二七章 孩子的教育第一四四三章 疲勞駕駛第六百章 畫中人第一九九一章 手下人太能幹的好處第一三六零章 比某還不要臉?第一百五十章 月色第二二三三章 一箭三雕第一五零六章 神醫第二一三九章 朕不過是向前看了一眼第三百九十二章 安置方法第一三八二章 得力助手第一九七四章 甲騎對甲騎第一二七四章 登上歷史舞臺的李靖第五百六十四章 想的簡單第一四二三章 讀書人的事第六十一章 哨騎第九百一十七章 名義第二一三零章 內府要改制第一三六五章 喋血宮門第一四一六章 不是讓時代改變自己第二一五五章 或許這就是幸福第二零七五章 避嫌第一六九一章 守望第二零七四章 黃金的分配第二三五三章 大漢第一“妻管嚴”第一千一十八章 孤臣第一八一五章 卿乃大漢所需之人才第七百零五章 大變將起第一四九九章 我看誰敢!第一三七九章 長安一片月第四百二十五章 背後的利益糾葛第一一二零章 爲君舞第二一二四章 貿易體系下沉第一千六十五章 紙上得來終成真第八百零九章 督戰隊第一六四八章 潼關下,不能耽誤時間第四百九十五章 小心爲上第二三六一章 產業定位不準確第五百九十章 不要太過分第五百二十三章 禍起蕭牆爲大患第一百章 繼承第九百四十六章 琉璃熠熠光第一五零九章 煥新顏第一八七二章 關中男兒耐苦戰第一一二八章 各有妙招第九百七十九章 吾非劉玄德第一六一九章 不可空談第一一二五章 楊堅的應對第四百三十三章 一起扛着第一一四六章 血肉磨坊第二一五九章 橫渠四句第五百七十八章 質疑第一五一二章 登陸地點第五十五章 來者第八百五十一章 戰利品第二三三二章 是空中樓閣麼?第一九三二章 去掉繁文縟節第九百七十一章 兩線作戰第一六六四章 歧途第一四七二章 從南陽向洛陽第三百八十八章 休養生息第九百五十二章 家事即國事第九百五十章 徐陵到來第三百六十九章 中流激戰第一七六零章 陛下的緋聞滿天飛第二三五八章 鍼砭時弊第六十三章 介紹第八十七章 借書第三百五十四章 得手第一七四三章 軒轅關,全軍衝鋒!(補上昨天少的一章)第二一七四章 浴血武威第一八七七章 剎那猶疑第一四七四章 潁川世家的害怕第二百四十九章 夜裡光第四百四十一章 杯水車薪也算給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洞第五百四十一章 狠辣第一九五零章 不要讓他們失望第五百九十六章 議論洶洶第八百四十七章 尉遲寬的無奈第一六零八章 蘇湖熟第二百零八章 動手(第三更)第一七零七章 倒黴的崔景嵩第一七三四章 移駕北上第二三五六章 且將新火試新茶第二二七四章 吾道不孤第八百五十八章 尉遲家的禮物第二一五零章 脣亡齒寒還是虛與委蛇第四百三十章 濮人之困第一五一九章 到羣衆中去第五百二十一章 寒夜中的暖意第二一五零章 脣亡齒寒還是虛與委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