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五六章 張掖各部,當死戰阻敵

樑屈蔥一表態,跟着他前來的不少小部落酋長們也紛紛表態。

昨日夜裡,除了樑屈蔥是實打實和慕容氏戰過一場之外,其餘的小部落實際上並沒有什麼功勞,他們只不過是看着慕容氏和其餘大部落之間開戰,害怕慕容氏打贏了會清算他們,所以還不如早早地先投靠大漢。

至於投名狀之類的,有,但是明顯不夠。

所以現在,肯定要抓緊表忠心,就算是被拉上去當一輪炮灰,能讓大漢信任自己,那也值了。

宇文忻顯然對於他們的態度很滿意,也讓樑屈蔥等人鬆了一口氣。

“我們對整個決戰能做的並不多,但是至少我們可以堅守城池。”宇文忻伸手指向北門,“敵人要撤退,必走北門外,北門在我手中,則火炮就可以籠罩整個通道,切斷其退路,因此全城各處都可棄守,唯北門不能失守!”

此時南門外的西域各國將領,若是知道宇文忻如此吩咐,恐怕會忍不住讚歎,說得好!

最好把俺們完全忽略掉。

這趟渾水,俺們早就想跳出去了,可別在意俺們的存在,就讓俺們抓緊溜了吧。

當然,宇文忻至始至終都沒有打算管西域的這些兵馬。

大家互相留點兒顏面,日後也好見面。

“遵命!”樑屈蔥大聲應諾。

他麾下的兵馬本來就雲集在北門,顯然宇文忻是把這個任務交給他。昨夜好一番苦戰,結果到頭來還被吐谷渾人壓着打,樑屈蔥的心裡也憋着火氣。

而且對他來說,想要投靠大漢、獲得大漢的支持,自然少不了需要有足夠分量的投名狀。之前只是觸動了敵人既有的佈置,顯然是不夠的,必須得實打實的給大漢流過血纔可以。

宇文忻瞥了一眼蕭珣,蕭珣頷首,雖然北門交給樑屈蔥,給他一個想要的立功機會,但是畢竟樑屈蔥目前還不完全算自己人,他麾下的兵馬又良莠不齊,能不能靠得住還得兩說,因此北門內外的防線可以交給樑屈蔥,但入了北門,漢軍還得嚴加防守,並且隨時準備調撥火槍手和火炮支援戰鬥。

宇文忻麾下可用的將領本來實際上就不是很多,能夠獨當一面的不過史萬歲和賀若弼罷了,繼續往下的偏將,如此重要的任務也不放心交給他們,而現在史萬歲肯定不能在樑屈蔥背後盯着當監軍,因此這個任務自然而然要落在蕭珣的肩膀上。

蕭珣當然也樂得於此,身爲一個文官,如果能有一些統兵的經驗,那自然是有好處的。

朝廷也需要文武雙全的人。

至於史萬歲,宇文忻自然是要放在東門,隨時準備接應主力的。

“諸位,此戰已到尾聲,我等勠力同心,苦戰至今,所爲的便是擊破吐谷渾之主力,事已至此,萬不能再有任何差池。”宇文忻環顧一圈,抽出佩刀,“張掖各部,當死戰阻敵!”

“死戰阻敵!”將領們齊齊高呼。

呼喊聲很快就順着風傳開。

整個張掖城中,漢軍將士們紛紛抽出兵刃,目視前方。

宇文忻深吸一口氣:“備戰!”

——————————————-

此時張掖城東北的營寨中。

吐谷渾王、青海的霸主慕容世伏,臉色微微發白,靜靜的靠在椅子上,也不知道是在閉目養神,還是在眯眼打量着什麼,反正帳下的幾名將領一個個低着頭,誰都不敢看他。

原因無他,昨夜一番苦戰,白日裡的拿下的城郭丟得一乾二淨、東側的營寨被人鑿了個洞穿,而這些尚且都還是小問題,大問題在於作爲吐谷渾一部分的樑屈蔥反了,連帶着衆多小部落都一併反了。

顯然這些最擅長騎牆的部落都已經意識到,屢戰屢敗的吐谷渾慕容氏已然強弩之末,這個時候再不反,自己有可能就要變成俘虜了。

如果有什麼可以形容現在的情況,不外乎“風雨飄搖”。

雖然還沒有到大勢已去的地步,但是說句實話,站在營帳之中一個個渾身血污的將領們自己都沒有信心。

“大汗!”簾幕掀開,一名中年人快步走進來。

正是慕容世伏最仰仗的智囊,慕容孝雋。

整個西北之戰的最高策劃者,實際上就是慕容孝雋。

大漢的太尉府在分析西北之戰雙方的戰略佈局時候,就明確的指出,對方提出這個作戰計劃的的確是一個能人,也是一個狠人。

只可惜這個狠人還是估錯了大漢的底細,並且以爲身邊的其餘吐谷渾兵將也是和自己一樣的狠人。所以纔會導致吐谷渾軍隊浩浩蕩蕩殺過來,也的確殺了漢軍一個措手不及,結果卻是雷聲大雨點小。

不是鄙人智商不夠,而是隊友實在帶不動啊。

當時有熟悉吐谷渾底細的人就已經指出,整個計劃很有可能就是慕容孝雋制定的,只可惜慕容孝雋本身沒有來過大漢,也不可能瞭解大漢的火器等等在西北還沒有經過實戰的武器的真實威力,因此出現判斷失誤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慕容孝雋進來,大家纔敢微微擡頭。

原來大王真的是在假寐。

慕容世伏哼了一聲,又重重的嘆了一口氣,讓擡頭的將領們又有些慚愧的低下頭。

講道理,慕容世伏實際上並不算是一個窮兵黷武的暴君,而且他曾經代表吐谷渾出使大漢,對於華夏文明風物也多有了解,性格更加中正平和,但是也架不住戰局逐漸糜爛,一直到而今地步。

慕容世伏是帶着子承父業、振興吐谷渾的雄心坐在這個位置上的,結果仗打成這樣,吐谷渾都快要亡國滅種了,這一哼一嘆之中,自然充滿了無奈和憤怒。

泥人還有三分火氣,更何況一個王者。

慕容孝雋無奈苦笑。

說到底自己也是這場戰爭的策劃者和發動者,因此自己也是有很大責任的,假如能夠了解敵我情勢,那麼慕容孝雋覺得自己更有可能建議慕容世伏先側重於防守,再尋找機會試探是不是可以打打秋風,直接進攻大漢的州府,還是洗洗睡吧。

然而事已至此,後悔和抱怨也沒有什麼用。

想辦法把吐谷渾兵馬儘可能多的帶回去纔是最重要的。

“伏允到什麼位置了?”慕容世伏徑直問道。

第二百八十二章 真正的將軍第六百一十九章 獨木橋第九百三十四章 來自荊州的試探第五百一十九章 鏖戰急第七百七十一章 威風第四百九十六章 進退不得第四百二十一章 脣亡齒寒第二二六五章 落幕第六百七十八章 邀請同乘第九百四十五章 夜戲第一七九九章 天助我大漢第一二七八章 年輕人的把戲第兩千零二章 刺史的欣賞第二百六十三章 章山,陰山第三百六十章 馬不停蹄第四百一十章 攻心第一七一七章 赤與青,山河鼎沸第一四一八章 就算是一羣豬第一千八十一章 雄心第四百五十一章 對不住第一三九七章 靜水之下第六十五章 選擇第一百零八章 建康府第一七二六章 趙王,不能見死不救第五百八十一章 傷心地第九十七章 不怕他第三百零九章 致命第二一三三章 題名第二一零二章 聒噪,又沒問你!第二三一四章 王世充?第二二八六章 漢羌一家親第四百八十七章 置之死地第三百三十七章 歲歲不得清平久第八百六十六章 不同的戰略思想第六十一章 哨騎第九百六十三章 斥候交鋒第一三三九章 韋孝寬的掙扎第二二七八章 願賭服“贏”第一一七七章 九比一第一七零七章 倒黴的崔景嵩第一八一七章 思想要變第一一八二章 恍若當年第一九八七章 輕騎甲騎,剎那交錯第四百五十八章 西河渡第四百六十四章 奮短兵第七百八十章 分割第二二二六章 火器的外傳第八百七十一章 冬來第二三六六章 自古以來第八百零二章 將計就計第一一一二章 江陵初雪第二一六一章 授印掛劍第一二一六章 樞密院第七百七十二章 苦力第三百八十五章 多多益善第二百零二章 徵用第五百九十四章 有志挽山河第三百二十九章 造化弄人第一三四四章 大漢虎將第一一七七章 九比一第二百三十四章 時間不多了第一四六九章 對世家開刀第二百四十四章 皆動第二百八十六章 環環相扣第九百四十二章 農耕事宜第二三零三章 內府新的財政來源第一六五八章 回家看看第四百六十九章 要命的時間第五百二十五章 天意如此第一四八六章 校閱三軍第六百五十八章 獅子大開口第五百九十二章 揹負罪名第八百六十一章 共浴第二百三十一章 爲什麼是某第六百六十三章 夏有涼意第四百七十四章 夜襲第二三五三章 大漢第一“妻管嚴”第一一三八章 尉遲家的態度第九百四十五章 夜戲第一四五八章 每個人都在努力第八百六十五章 自請第五百五十二章 新的陷阱第九百四十二章 農耕事宜第一三二五章 要定關中麼?第二一六六章 安定城外,十里長亭第一二二三章 淮南二三事第一四零三章 降職肯定有好事第四百二十三章 定合州第二二一九章 怎麼入城?第一八一二章 可用第一七四二章 不同的百姓第二零三七章 大漢,前進!第一百三十九章 同予者何人第一千六十六章 路上行人第一四一六章 不是讓時代改變自己第七百五十七章 山南第八百零五章 誘餌第一五零零章 如何破必死的局第一五四二章 海軍上岸?陸軍下海?第二二八一章 步步爲營和直搗伏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