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八四章 西寧

湟水谷地是羌人的聚集地,外圍也還有很多吐谷渾部落,而且還是吐谷渾領土中少數適合耕作的地方。

此時,蕭摩訶已經率軍拿下湟水谷地,並且意圖越過羣山向伏俟城挺進。

“無須從此前往伏俟城了。”李藎忱果斷的說道。

從張掖出發,越過祁連山就是伏俟城,路途雖然難走,但是完全符合之前所說,輕兵疾進、一舉底定的戰略。再加上從武威出發,距離伏俟城也遠比湟水近,因此蕭摩訶就沒有必要如此費周章了。

“在湟水和洮水進行開墾,纔是最重要的。”李藎忱又補充一句,“這個太尉府和農部商議,看看採取什麼方式。”

大家頓時精神一震。

開墾,這就代表李藎忱治理湟水谷地的思路和之前對付吐谷渾並不一樣。

遊牧和農耕到底是兩種對立的文化思想。

李藎忱想要開墾湟水谷地,那就說明李藎忱打算在這裡推行和大漢內部一樣的政策,設立州郡、建設各種設施、分田分地······這和只是在高原上擇機建立一些榷場之類的是有很大區別的。

陛下這是要把這一片土地徹底納入大漢的掌控中。

河湟谷地的富饒,實際上也只是相對於河西的戈壁和吐谷渾的高原來說的,和江南、中原等華夏民族賴以發家的地方沒有辦法相比,不然當年黃河流域的華夏先祖們就應該溯流而上而不是順流而下了。

但是一旦佔據湟水,再配合背後的大河兩岸、洮水等地的農耕,大漢的勢力就將徹底深入湟水,而沿着湟水繼續向前,就是青海,就是吐谷渾的心臟了。

湟水就像是鍥子一樣,深深的扎入高原上,分隔開吐谷渾南側和北側,也讓大漢的影響力能夠通過湟水谷地向兩側延伸,逐漸覆蓋整個吐谷渾的地盤。

這的確是事半功倍的好辦法,避免了朝廷在高原上設立存在卻有可能徒勞無功,而且還能夠爲大漢在西北增加一片耕地。

“能夠讓吐谷渾服於王化,並非一日之功。但是能夠化羌爲大漢、爲華夏之子民,卻是可以很輕鬆辦到的,朕相信戶部和農部在這方面的經驗。”李藎忱含笑說道。

於德等人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可不是經驗豐富麼,這些年歸化巴人、南中各部等等,大家都已經形成了一套,不,好幾套可以因地制宜的方案了。

李藎忱又叮囑一句:“河湟之地不比巴蜀,巴蜀各處都有大量的漢人居住,巴人下山也只是和漢人混居,但是河湟之地本來就是羌人在耕作,因此朝廷更需要做的不是重新分配土地,甚至是否需要打破羌人現在已經形成的土地劃分,都需要你們好好考量,而是給他們帶去先進的生產技術,指導他們耕作,同時把這一片土地納入大漢的商貿之中,用大漢的經濟和文化去影響他們,爾等明白?”

什麼經濟、文化,也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詞彙了,一時間紛紛應諾。陛下如此重視,而且湟水谷地和羌人原本也的確是大漢接觸比較少的地域和族羣,謹慎一些總歸沒有壞處。

大家自然都收起了輕敵之心。

“陛下,那左武衛將軍,此時應該如何安排?”張須陀接着問出了大家同樣關心的一個問題。

蕭摩訶可是帶着一路兵馬正嘗試着沿着湟水直接殺入伏俟城的。

此時要叫停麼?

“讓蕭卿家主要關注於羌人的歸化,也的確需要有一支強軍鎮守湟水。這開邊河湟,亦是大功一件。”李藎忱含笑說道。

羣臣紛紛點頭。陛下這是打算徹底把湟水和洮水納入大漢的統治範疇之內,如此,蕭摩訶的所作所爲,自然就是實打實的爲朝廷開疆拓土。

開疆拓土,是把這一片土地徹底納入中央朝廷的掌控之中,和在草原上、戈壁上擊潰那些遊牧部落又有所不同。

對於軍人來說,能夠開拓華夏之版圖,縱然沒有殺敵多少,也是青史留名的榮耀,甚至更勝於殺敵。畢竟殺敵的最終目的也是獲得土地或者保護自家土地罷了。

“另外,可以讓蕭卿家向南派遣人手探查,並且擇機建立塢堡或者村寨。”李藎忱接着說道,神情也嚴肅幾分。

張須陀久在陛下身邊,當然知道陛下這是表示對這件事的重視。

他並不知道從湟水繼續向南,那一片茫茫雪山有什麼好探查的,但是既然陛下吩咐了,那就照做便是。

蕭摩訶也應該不僅僅想只是坐在湟水一動不動。

於德已經向前一步:“啓稟陛下,戶部之前便討論過在湟水設立州府的事,臣等以爲應該設立湟州,並擇選合適之處設立郡府,郡府之名,還請陛下親定。”

李藎忱顯然早就有腹案:“朕之所求,不過西部之寧也,便叫西寧吧。”

“陛下聖明!”羣臣行禮。

慕容孝雋就夾在羣臣之中,恍恍惚惚跟着大家一起行禮。

陛下口中所說的這些詞彙、這些概念,讓他覺得很陌生。

再看看羣臣信心滿滿的樣子,慕容孝雋心中暗暗嘆息一聲。

只是從這些治國理政的思想上,大漢就不知道比吐谷渾強過多少。

吐谷渾,輸的不冤。

“慕容卿家。”李藎忱此時溫聲喚道。

慕容孝雋打了一個激靈:“臣在!”

“如你所見,現在朝廷也立志於能夠儘快讓吐谷渾人和羌人變成我華夏子民,所以到時候還需要你攘助。這些時日就先不派給你具體的任務了,你可以去長安書院或者長安軍事學院之中旁聽一下,工坊之類的也可以去逛逛,朕會讓人陪同。”李藎忱微笑着說道。

慕容孝雋聽了大漢君臣的討論,自然知道自己不學習的話,恐怕很難融入整個朝堂,這是陛下在給他機會。

作爲一個初來乍到的降臣,就能夠隨意的去聽課、去看大漢的工業等等,這已經是陛下的信任了。

不管陛下到底是不是爲了收買人心,慕容孝雋心中是很感動的。

李藎忱察覺到了他異樣的神情,不由地補充一句:“卿家屆時所見所聞,不過是我大漢子民皆有資格所見所聞,吐谷渾百姓如能入我大漢,亦能學習,大漢上下,對我華夏百姓,一視同仁。”

第一五一五章 從蠻夷到漢人第一六一七章 爭功第四百四十八章 巴蜀南與北第九百一十一章 入安定第一百八十五章 隱患第一九一五章 停戰的默契第四百四十一章 杯水車薪也算給第五百二十四章 排山倒海第五百六十章 不佔便宜就是吃虧第一六二六章 朕要解釋第一七九九章 天助我大漢第二一九八章 奮進的時代第八百零九章 督戰隊第一一九八章 新生第二一八三章 遺書都寫好了第一一三零章 知足第六百九十四章 訪客第一五一一章 海陸軍登場第七百八十八章 烏雲卷地第一三二二章 楊堅真的值得嗎?第一二五三章 擴大範圍第一百一十九章 睜眼章節修改情況第九百七十九章 吾非劉玄德第一七六零章 陛下的緋聞滿天飛第七百三十八章 恰恰相反第八百八十一章 格外的冷第二二六一章 張掖城外的亂戰第一三一十章 西北一孤臣第六百七十八章 邀請同乘第一九七零章 甲騎登場第一一五四章 絕人之路第八百二十九章 持平第八百四十九章 懦夫第七百二十七章 不走就好第二三六八章 征途第四百五十六章 米倉道中第一六三七章 祥瑞生大河第一四四零章 後生可畏第一一二四章 虛張聲勢第一五三一章 白袍的努力第一八五五章 陳王慢走第一一三四章 兩腳羊的擔憂第一四零四章 里程碑第八百九十六章 塬上的風第一九三四章 振興兩淮第一七九六章 金墉城破第八百四十八章 不甘的尉遲順第一百八十八章 無人第六百七十五章 難得消閒第一九二一章 怎麼變成朕帶孩子了?第一八五五章 陳王慢走第一五八三章 賣姊姊第一二三三章 郡縣與分封第一九八二章 絕望的進攻第一六一零章 陛下有幾個老丈人?第二百二十四章 鏖戰第一八二四章 扶貧第一五六八章 藥房第一九二零章 江東子弟需要的是共贏第一六九二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五百一十章 試探第十七章 弱點第一五零七章 沒有來源啊第六百章 畫中人第二零七零章 你們也太不靠譜了吧?第二三三七章 安撫江南第三百七十九章 竟全功第八百二十章 小心夜襲第一二九九章 蕭關的弱點第一一四五章 青石嶙峋第八百九十九章 “路”第一九七四章 甲騎對甲騎第一二六九章 螳臂當車第一七零零章 單騎第一四六四章 建康府外有田舍第一百二十五章 怒火第一三三五章 反攻的勇氣第七百零五章 大變將起第二零四二章 火槍雖好,不是萬能第九百零二章 危險的夜第一四五二章 王,也難做!第五百八十二章 談判第一九五五章 王昌入洛第一九四四章 龍門書院山長的人選第一五九五章 路與河第二二七九章 心服口服第九章 秘密第三十八章 進山第六百一十八章 楊素獻策第一千七十二章 功過分開第六十三章 介紹第一八五二章 驚回首第三百九十二章 安置方法第三百三十四章 巧合第四章 桃源第一百三十七章 自保第一七五七章 克忠職守,大漢萬歲第八百零二章 將計就計第一八七四章 那就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