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五三章 大漢第一“妻管嚴”

開口的這婦人,自然是楊堅的正妻、唯一指定妻妾,獨孤氏。

楊堅一時無言。

他很想表示,雖然我知道麗華肯定要比當時在深宮之中時時刻刻面對這死亡的威脅開心,而且上一次妙兒來的書信之中也是寫了一大堆自己和阿姊現在在做的那些事,字裡行間都透露出一股幹勁,讓楊堅甚是欣慰,自家閨女終究都不是花瓶,但是······

身爲一個父親,多少還是有些心痛啊。

我家的兩顆好白菜!

“麗華終究還是少了名分。”

“陛下想給她,但是她不願意跟妙兒爭奪,並非陛下對不起她。”獨孤夫人淡淡說道。

楊麗華迄今爲止都只是後宮女官罷了,只不過是女官之首。

但是和妃嬪,還是有所不同的。

不過她並不願意接受妃嬪封號,顯然在她看來,自己一旦接受了封號,就等於和自家妹妹並列,到時候內府的任務分派、獎勵分發之類的,她們是姊妹兩人,自然也就不好意思和別人爭奪。

所以還不如讓妹妹享受好的待遇,而自己拿得少一點兒呢。

她們姊妹,終究沒有辦法和樂昌、陳宣華這一對相比。大家心裡都清楚,皇后和陳宣華在陛下心中的分量有多重。

“可是······”

“總比宇文贇那個廢物來得好。”獨孤夫人冷冷說道,瞪了他一眼。

對於當年這門明擺着是楊堅爲了往上爬而結成的親事,獨孤夫人一直不甚滿意。畢竟獨孤夫人也是曾經面對宇文贇給出的死亡威脅而怒闖禁宮的人物。

正所謂“全靠同行襯托”,李藎忱就算是有百般不是、千般不妥,終究還是要比什麼陳叔寶、宇文贇之流的好上太多。

獨孤夫人對於兩個女兒跟着這樣的人物顯然是滿意的。

楊堅語塞。

行吧,老婆說的對。

身爲一個聲名遠揚的“妻管嚴”,不敢說,不敢說。

李藎忱剛剛已經視察過金陵書院,對於金陵書院,他自然是放心的。當年自己一手組建的書院,從內到外都是忠心耿耿的自己人不說,教育模式、管理制度等等也都是經過李藎忱和徐陵等人反覆推敲後得出的。

大漢立國時期的三大書院,成都書院的教育方式和思想之類的有時候有些超前,畢竟這裡是李藎忱起家之地,也是李藎忱帶着很多人在思想上、技術上不斷取得突破之地,另外這裡和中原文化之間的聯繫到底沒有那麼緊密,所以中原和江南所通行的儒家的一些中庸之道、保守想法之類的,在這裡並不受歡迎。

至於嶽麓書院,那就是偏向於保守一派了。當時李藎忱請顏家後人來擔任嶽麓書院的山長,自然本來就沒有指望着這個書院能夠爲大漢提供多少具有新思想的人才。

李藎忱藉助這個書院,更多的是要向那些具有很大影響力的當代大儒之類的傳達自己並非完全“離經叛道”之意。

儒家,在李藎忱看來也是社會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然也就有必要有一個書院來傳播這樣的思想,只不過最後能夠傳播成什麼樣子,在科舉考試的時候和其他書院的學生相比又有沒有競爭力,那李藎忱就管不着了。

科舉考試是選拔對朝廷真正有用的實幹人才,而不是空談家,這是李藎忱的原則。至於這些人才本身有着偏向於什麼方向的治國理政思想,那李藎忱實際上並不是非常關心。

什麼是好官,能夠讓地方安寧、民間富足的,便是好官。

不管他們的政治主張是什麼樣的,只要他們能夠做到這些,那李藎忱就不介意委以重任。

正是因爲陛下展現出的這種胸懷,讓很多人頂多也就是在嘴上說一說這位陛下的種種“離經叛道”,但是好好讀書、參與科舉考試之類的行動還是很積極地。

儒家嘛,要面子。

至於金陵書院,居於三大書院之“中”,假如用一個詞來形容它的定位,那可能“中庸”反而是最合適的。

無論是包容百家學說,還是注重學生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又或者是因材施教,金陵書院不激進、不保守,按照每個人的年齡、才能以及成績等等對症下藥。

這應該可以說是另一種概念上的“中庸”。

所以金陵書院的發展雖然不會很快,但是會很穩健。

不過身爲金陵書院真正意義上的創辦者,李藎忱當然還是要到書院走一走、逛一逛,接見一下激動的師生們的。

這是李藎忱在表示自己推動書院這種全民教育模式的堅定決心,同時自然也是表示對書院師生的支持。

到底他們是在和已經在這片土地上發展、演變了數百年甚至上千年、根深蒂固的一些想法在鬥爭。

李藎忱的支持自然纔是他們最大的靠山。

所以在和金陵書院的師生好好交談一番之後,李藎忱方纔攜着楊麗華往後山而來。

拾級而上,他一眼就看到了那兩道早就已經在外等候的身影。

那一道身形挺拔的,是獨孤夫人。

另外一個在旁邊,微微躬身,看上唯唯諾諾的,纔是一代梟雄、李藎忱曾經最重視的對手,楊堅。

嗯,朕一來,就看到岳母在數落岳父。

李藎忱心疼的看了一眼自家岳父。

您老人家這個氣管炎應該是沒得治了,放眼大漢,嚴重程度應該也是第一第二了。

歷史上的楊堅即使是當了皇帝,對於自家老婆都怕得要死,一直熬到老婆沒了,纔開始浪。

現在的楊堅,沒了江山,自然也就沒得浪了,而且還把自家的閨女都浪給別人了,年長的兒子也都浪沒了,原本就不高的家庭地位,如今亦是急轉直下。

要不是女兒回家省親是大事,而且皇帝陛下親自前來,李藎忱都懷疑岳父是不是此時應該跪在搓衣板上了?

歷史上的一代帝王,在這個時代也算是曾經當朝攝政、大權在握、形同帝王的人物,跪搓衣板,這也算是一幅勝景了。

“參見陛下!”楊堅正色拱手行禮,不卑不亢。

獨孤氏亦是跟着躬身。

李藎忱含笑,對着楊麗華使了個眼色,楊麗華再也按捺不住,徑直撲入獨孤氏的懷中:“孃親!”

一聲“孃親”,真真切切,聲音之中已經帶着哭腔。

第二零九三章 達成共識第二一六二章 不求萬世基業第四百二十章 你就是那個雞第二一八零章 披掛上陣,恍惚少年第二零七六章 冀州民心,獻於陛下第一千八十七章 誰要去?第一八七二章 關中男兒耐苦戰第七十九章 等待第八百七十七章 任務艱鉅第三百二十六章 明月第二一三零章 內府要改制第四百八十二章 生與死第一五二六章 小姑娘長大了第二一二零章 邊關戰事第一八一一章 夫妻同心第一六九四章 戰到最後一人第八百三十五章 納入名單第一五四零章 羨慕是真的羨慕第五百六十四章 想的簡單第一七四零章 宇文氏要拼命了第二一二六章 流言既有,當細思量第二二五七章 被迫參與的決戰第一二六三章 豬隊友第二一四七章 房彥謙第一五四五章 沒有火藥的火槍第五百七十一章 正在眼前第一二二四章 制衡張麗華第一四六二章 可能會被打第五百六十八章 衝中軍第一千四十四章 井軲轆在轉第一千五十章 便宜大舅哥第二一九七章 守土有責第六百二十六章 未來第一九零一章 韋圓成的表現第二零一六章 各有好消息第一千五十一章 亡國禍水第八百八十二章 不宜大動干戈第六十九章 王軌第一七二一章 狂瀾難力挽第四百四十四章 臭味相投的瘋子第二零四二章 火槍雖好,不是萬能第一千零六章 任蠻奴第六百八十五章 前夜第十六章 不仁第八百四十一章 潛入第一三零四章 大義滅親第一一四七章 血夜第六百九十二章 歷史終究改變第四十三章 太多第四百六十三章 呼應第八百五十五章 莫要便宜了老賊第二一四一章 不是你和我們,是我們第二零九一章 雁門關上,人心浮動第一三八八章 摳門的陛下第十九章 火光第八百四十四章 水與火第二零八二章 佯攻晉陽,實攻雁門第三百七十五章 突破第一九一三章 給他拜個年?第一二三八章 自找麻煩第一八九四章 女生外嚮第七百六十五章 牽扯利益第二二二一章 繞城而戰第一二七二章 李靖第一百零三章 考覈第六百六十三章 夏有涼意第八百一十章 見死不救第一三二四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六百七十七章 石頭山下第一八六一章 陛下,要不改日?第三百六十九章 中流激戰第一二一一章 新元大朝第二百四十章 雨中驚現第七百三十五章 且看着第六百五十七章 謹受教第六百一十四章 秘密第八百六十八章 蜀中變化第一八二九章 着急的崔世濟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洞第六百八十七章 相逢猶似在夢中第一百四十七章 逼問第二三零零章 內府的橄欖枝第一百九十五章 將令第七百八十一章 看清時局第二二六四章 插翅難逃第二三三六章 天道昭昭第一一九一章 和約第二百九十一章 陳叔寶第一九八八章 這不是田忌賽馬第九百三十一章 錢不能堆着第二二四九章 夜色下的混戰第三百三十章 眼中卿第三百八十三章 投靠第一三四四章 大漢虎將第七百二十三章 驚起第二百二十六章 老繭第一五七一章 十里郊迎第一二五四章 萬事開頭難第二一五二章 地上和地下第一九五二章 宇文憲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