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進山

bookmark

雖然不知道李藎忱在想什麼,但是蕭世廉還是很聰明的保持了沉默。對於這個眼界和思想都頗爲獨特超前,渾不似一個山野村夫,所以蕭世廉多有結交之心。

現在蕭摩訶面臨的處境,作爲長子的蕭世廉也很清楚。此時作爲南陳軍事上中流砥柱的吳明徹年事已高,蕭摩訶在之前歷次征戰之中都表現突出,現在更是持節、領武毅將軍,絕對算得上軍中第二人。

並且吳明徹對於這個年輕力壯——相比於六十六歲並且身體狀況已經不太好的吳明徹來說,四十六歲的蕭摩訶絕對算得上年輕力壯——的後輩也多加賞識,很顯然是將蕭摩訶作爲自己的接班人在培養。

畢竟無論是蕭摩訶的統軍能力,還是之前他以十二騎大破敵軍十餘萬展現出來的勇猛,都足夠當得起“軍中第一人”。

但是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對於吳明徹來說是年邁力不從心,而對於蕭摩訶來說,則是上升的實在是太快了。

蕭摩訶真正的發跡實際上也就是在五年之前,追隨吳明徹大破北齊大將尉破胡,一戰封侯。之後蕭摩訶的上升之路可以用平步青雲來形容,短短五年之中,赫赫戰功就將他一路送到了武毅將軍、軍中自吳明徹以下第一人的位置上。

並且誰都知道吳明徹老將軍已經年邁,恐怕也沒有幾年征戰沙場了,這呂梁之戰很有可能就是老將軍解甲歸田前的最後一戰,所以蕭摩訶這貨真價實的軍中第二人實際上不久之後就將變爲軍中第一人。

但是相對應的,蕭摩訶這一路青雲平步,卻並沒有足夠的時間組建起來屬於自己的幕僚體系和派系,可以說之前蕭摩訶是利用吳明徹老將軍的關係網絡和幕僚體系一步步走上來的,但是一旦老將軍走後,蕭摩訶很有可能會變得無依無靠。

畢竟之前軍中將領們還會因爲吳明徹的關係所以對蕭摩訶忍讓幾分,但是吳明徹走之後,誰都不敢保證這些現在看上去一臉和善的將領們,有多少人會按捺不住自己的嫉妒之心。

哪怕是蕭摩訶的功勞實打實的擺在這裡,但是畢竟人心難以揣摩,尤其是關乎到軍中位置、關乎到權勢。到時候蕭摩訶將要面對的環境和現在肯定截然不同,必然會更加惡劣。

而李藎忱清楚的知道,在歷史上蕭摩訶面臨的也是一樣的困境,隋朝的軍隊浩浩蕩蕩從北向南滌盪,只有蕭摩訶一人在前線苦苦支撐,其餘將領基本都沒有抵抗的鬥志,甚至就連陳後主都不同意他的抵抗策略,直到整個大陳分崩離析。

所以蕭摩訶現在最需要的就是在吳明徹解甲歸田之前,組建起來屬於自己的幕僚班子,作爲蕭摩訶長子的蕭世廉當然也明白這個道理。自家爹爹的榮辱和他有着莫大的關係,所以顯然他也在爲蕭摩訶物色合適的人選。

對於蕭摩訶來說,想要構建自己的幕僚班子和親信體系,實際上可有的選擇並不多。蕭摩訶的出身算不上世家,無論是他只是郡丞的父親蕭諒還是其姑父蔡路養,都沒有辦法給他高貴的身份,蕭摩訶能有今天主要是已經過世的侯安都和現在的吳明徹這兩位南陳大將的賞識,尤其是他和南樑、南齊皇室相同的姓氏,更容易給人以遐想,所以想要通過世家體系來打造自己的班子是不太可能的。

僅僅憑藉現在纔算是崛起的蕭家根本不足以滿足蕭摩訶的要求。

因此蕭摩訶最好的選擇就是從民間和軍中物色,“高手在民間”這句話一向很有道理,草莽之中出身的英雄豪傑也不在少數,而平地裡冒出來的李藎忱,就滿足蕭摩訶這個需求。

這也是爲什麼一向嚴肅正直、不苟言笑的蕭世廉突然間變得健談的一個主要原因。

如果李藎忱對於昨天山中一戰的描述全都屬實的話,那麼他的膽識和能力足夠當得起重任,更主要的是李藎忱還很年輕,有足夠的成張和鍛鍊空間,並且也正是因爲他的年輕,所以少很多掣肘和牽掛。

如果不是現在着急解決這一夥山賊,恐怕蕭世廉會毫不猶豫的拉着李藎忱去見自家父親。

而話說回來,若是能夠幫助李藎忱解決這一次的麻煩,對於蕭世廉也是一舉兩得。一來實際上也是解決自己的麻煩、達到父親給予的任務,二來還能夠給李藎忱一個莫大的人情,到時候就可以以此爲突破口邀請李藎忱下山。

如此一箭雙鵰的事情,蕭世廉想想就有些激動。

————————————————————--

“藎忱下山已經有大半天了吧,也不知道怎麼樣了。”宋老爺子用手中的柺杖輕輕敲着地面,看向一邊一直沉默不語的李成,“村子裡的人全都送去後山了。”

李成點了點頭,環顧四周,曾經熱鬧的村子此時已經沒有一點兒聲音,只有鄭慶帶着幾個年輕人還在遠處村口的道路上放哨,並且時不時的向這邊看,顯然只要有什麼特殊情況,他們會毫不猶豫的衝過來將這幾個老爺子帶走。

宋老爺子苦笑着說道:“五十年來,你我三人所作所爲,不過是爲了遠離南北這一場無休無止、血肉磨坊一般的大戰,結果誰曾想到,五十年的躲躲藏藏,最後還是化爲虛有,今天又重新被捲入了這場大戰之中,身不由己。”

“是福是禍,既然來了那就躲不過啊。”李成皺了皺眉,“既然已經身在局中,那我們所做的也就只有竭盡全力破局而出了。”

頓了一下,李成沉聲說道:“你不要忘了,當初咱們追隨將軍北上,也是身不由己入局中,但是最後將軍還是帶着我們破局而出了。一力破百巧,有的時候就是這麼簡單。”

“可是當時我們雖然只有七千弟兄,但是都是生死與共的袍澤,然而現在同樣的敵衆我寡······”宋老爺子依舊難掩擔憂的看向李成,顯然相比於當年,現在他們的處境一點兒都不妙,走錯一步都有可能是滅頂之災。

沉默了良久,李成方纔輕笑着說道:“現在的我們已經不是當年,但是現在的這些山賊又豈能與當年數十萬北軍相比?更何況我們此刻不是還有退路麼?”

第二十三章 生變第四百二十三章 定合州第一二九九章 蕭關的弱點第二一一四章 大周覆滅,天下一統章節修改情況第八百五十一章 戰利品第九百一十九章 刺激經濟第六百七十四章 達成一致第二二二九章 漢土第一三零四章 大義滅親第二一四四章 新修訂的律法第八百二十章 小心夜襲第一一七二章 毀滅的力量第一八一八章 矛盾要讓陛下知道第八百八十二章 不宜大動干戈第一三零三章 抗命第二二九九章 接皇后下班第二一六四章 長安不見使人愁第二零五五章 戰還是和?第一二三三章 郡縣與分封第三百四十章 歲歲因何折綠柳第九百五十三章 除夕第一四八零章 刑部的態度第三十五章 動靜第二百六十四章 撤兵第五百六十八章 衝中軍第一百零二章 幸好番外一·都中知我劉文靜第九百九十二章 陳氏的江山第六百五十九章 扯皮第一五二零章 象林,風雨正急第五百二十章 不懂事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部郡第九百六十六章 激戰,狼尾灘!第一百五十章 月色第一四三一章 黃沙灣阻擊戰第六百九十二章 歷史終究改變第一七九七章 激戰,兩城之間第四百九十二章 落鳳坡第三百一十五章 火第一六六四章 歧途第一五一七章 象林第二零七四章 黃金的分配第一九四八章 徐陵和成都書院第四百二十八章 弄潮兒第一四九三章 水陸夾攻第四百九十五章 小心爲上第二一八九章 軍事學院存在的意義第二零二六章 韓果常善,難兄難弟第一九四七章 樂昌就是定心丸第二三二三章 吐蕃和大蕃第二三二零章 舒展的旗幟第一八三九章 暖手第一一五九章 條約是拿來撕的第二三一四章 王世充?第一二三九章 如荒草瘋長第一千一十三章 江州之變第一千二十一章 江州之會第五百三十四章 沔水風浪急第一八六四章 強權大漢與分權北周第一七九八章 消耗戰第五百八十章 春雨第三百零九章 致命第五百二十五章 天意如此第三百二十六章 明月第一六零五章 分裂既是滅亡第四十四章 不留第一五四七章 能堅持多久?第五百四十八章 天羅地網第五百四十八章 天羅地網第一三四四章 大漢虎將第八百零三章 主動撤退?第一千零七章 你們西樑——一城之地,夾縫之國第一四七零章 南中的茶第二三二四章 前路苦寒第一九四零章 耳聽爲虛,眼見爲實第二百六十三章 章山,陰山第一七八三章 內城第七百九十八章 與其慢慢凋零第一五七四章 給李詢的新任務第一三一一章 楊素的天馬行空第二二零零章 身手矯健第二三四三章 豬鼻子插大蔥第一三二六章 白鹿原上第二零五三章 知根知底,真沒勁第二一四四章 新修訂的律法第二零四七章 征戰經年,終有今日第二零三七章 大漢,前進!第八百六十二章 安靜的清晨第一百四十九章 求情第二百三十三章 帶她走第一一八七章 忍無可忍第一二一八章 陛下給了希望第三百七十一章 劍指何處第一九六二章 興替第二百四十一章 須臾需爭第一一九六章 從夫還是從父第四百六十八章 消失的隔閡第一百零四章 親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