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爹打算什麼時候出兵?”尉遲順的目光轉而落在輿圖上。不管如何推測李藎忱,真正想要弄明白這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對手,最簡單的辦法自然就是直接和他交手。
尉遲迥輕輕摩挲着下巴:“李藎忱絕對不會坐以待斃,當初在荊州的時候,他手中只有兩千多兵馬,都有膽量直接堵在章山郡,老夫可不覺得他會老老實實的守住合州。更何況現在根據我們斥候的情報,陳人也沒有向巴郡調集糧草和兵馬的動向,如果單純是守城的話,這李藎忱又能夠守多久?”
“可是如果他想要進攻的話······”尉遲順遲疑道,“難不成他敢直接來打閬中?”
“閬中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尉遲迥喃喃說道,“只是老父擔心這個傢伙的野心不僅僅於此啊。”
“那就要看他有沒有這個實力了。”尉遲順聲音也轉冷,“想要拿下閬中,就和虎口奪食有什麼區別,難道真的不把爹爹還有韋孝寬當一回事麼。而如果閬中都不能滿足他,那這傢伙不是野心大,而是不知好······”
“永平(尉遲順表字),不可輕敵。”尉遲迥直接打斷自家兒子,“現在蜀道那邊的情況怎麼樣了?”
尉遲順也察覺出來自家爹爹對這李藎忱很是重視,當下裡也收起來之前的輕蔑。自家爹爹戎馬多年,還真是少見他對哪個敵人、尤其是還處於劣勢的敵人如此慎重。
而如果讓尉遲迥解釋爲什麼他會對李藎忱如此謹慎和重視,恐怕也只能說是“直覺”。
尉遲順相信自家爹爹的這種直覺,他很清楚,這種直覺是不知道多少次浴血奮戰之後方纔磨礪出來的,當下裡也不敢怠慢:
“孩兒昨天就已經派出斥候前去探查,蜀道上的積雪並不是很多,因此三四天之內就應該可以清掃出來一條道路開拔,另外孩兒已經着人去尋找嚮導,畢竟對蜀道的情況不瞭解,所以孩兒覺得應該小心一些。”
“嗯,你做的沒錯。”尉遲迥微微頷首,算是認可了尉遲順,而還不等他開口,一名親衛快步走進來:
“啓稟將軍、少將軍,從長安快馬送來的信,是韋孝寬將軍所書。”
尉遲順有些詫異的看了一眼,伸手拿過來遞給尉遲迥。拆開火漆之後,一封信滑出來,上面只有短短的幾行字。
“弟舍大軍單騎而來,不日將抵漢中,請兄稍後,當與一晤。”
“這······”尉遲順皺了皺眉,韋孝寬和他們尉遲家一向不對付,韋孝寬和尉遲迥共同領兵,這是朝廷的決定,尉遲迥也沒有辦法反對,但是很顯然尉遲迥並沒有打算等韋孝寬前來。
一來現在蜀郡那邊仍然在李藎忱的兵鋒威脅之下,尉遲迥儘快前去支援是最好的選擇,就算是韋孝寬在這裡也說不出來什麼反對意見;二來韋孝寬和尉遲迥一旦碰面,就算是他們兩個可以商量着安排佈置,下面人也少不了會有衝突,因此這兩支大軍雖然有着相同的作戰目的,但是最好不要靠近。
顯然韋孝寬也意識到這個問題,只不過在他看來,未來的巴蜀戰局更需要他和尉遲迥當面討論,所以寧肯將大軍丟在後面,也要先一步趕來漢中。
“這李藎忱,如此不好對付麼?”尉遲順不由得喃喃說道。
而尉遲迥擡起頭看着輿圖。
現在大雪阻擋了前路,所以只能讓李藎忱來走這第一步了,他相信李藎忱肯定不會放過這難得的先機。
只是他會如何做呢?
————————————--
當尉遲迥正在巴蜀北面的漢中城外對着輿圖發呆的時候,李藎忱站在南部郡的碼頭上,看着熱火朝天的工地,臉上帶着一抹笑容。
巴郡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山城,而合州、瀘州等地與之類似,並且都地處羣山之中,所以李藎忱手下的州府雖然也不少,但是真正有平整地方可以建設工坊、囤積糧食的卻不多,因此李藎忱只能將自己的這個後勤基地選在南部郡。
隨着從北面來的難民逐漸安置下來以及峽江唐氏的全力投入,這南部郡工坊的建設也開始陸續展開。
雖然是冬天,但是一幫棒壯小夥子乾脆就赤着上身,肩扛着木頭和鐵器運步如飛,彷彿那刺骨的寒風都不存在。而整齊的口號聲從碼頭上傳來,自上游和下游而來的船隻正在緊張的轉運貨物。
從上游臨江郡來的木頭,從下游白帝城等處來的糧食,都匯聚在這南部郡,一時間南部郡這個原本只是作爲巴郡糧倉的小城,成爲整個臨江三郡當中最熱鬧的一個。
這裡最不缺少的,就是生機和活力。
大軍已經在巴郡城外整備,準備出征。李藎忱卻並沒有在軍中,而是來到了南部郡。大戰在即,李藎忱真正擔心的不是敵人有多強大,而是自己的糧草和攻守城用的器械是不是充足。
歐陽莫到底是大匠出身,至少李藎忱這個外行人都能看出來歐陽莫的工坊搭建的頗有些水準。幾臺已經造好的霹靂車已經被小心翼翼的拆開,準備用船送往巴郡。
這一場雪只是下到了江北,因爲地溫依然高的緣故,所以大江上並沒有結冰,只是在江北岸一些地方可以看到些許浮冰,也算是最讓李藎忱欣慰的一件事情了。
畢竟這些大傢伙想要從南部郡走陸路轉運到巴郡,所需要耗費的功夫實在太多,現在李藎忱可耽誤不起這個時間。
“今天還會有兩臺牀子弩和兩臺霹靂車生產出來,應該足夠將軍幾周內的攻伐使用。”歐陽莫站在李藎忱身邊低聲說道,“將軍之前提出的生產方法當真管用,讓整個工坊的生產快了不少。”
所謂的李藎忱提出的生產方法,實際上就是在後世再常見不過的“流水線”,只不過對於這個時代的人來說,這還是一種前所未聞的生產思路。
畢竟中國古代這麼多年來,主體的生產思路就在於老師傅帶徒弟,講究的是手藝的傳承,因此往往強調一個人生產整個器物的能力,這也就使得很多時候分工並沒有那麼明顯。
現在歐陽莫調集自己手下的工匠,一改以往一個人負責指揮一臺投石機或者牀子弩的生產方式,變成一個人只負責其中的一小部分,從而自然而然的提高了生產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