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六章 任重

不管楊素爲什麼會出現在這個地方,他北周人的身份就說明是敵人,所以蕭世廉和裴子烈都繃緊了神經。對於這個名字他們並不算陌生,無論怎麼說都是弘農楊氏這種天下數一數二大世家的家主,當然不可能沒有聽說過。

楊素顯然對裴子烈和蕭世廉的反應並不感到奇怪:“想必兩位就是裴將軍和蕭將軍吧,鎮西將軍之左臂右膀,當真是如雷貫耳。”

見楊素說話客氣,裴子烈的敵意消散幾分,沉聲說道:“遠來是客,楊先生遠道而來,可是受人邀請?”

“未曾受人邀請,乃是不請自來,”楊素微笑着說道,“不過好在鎮西將軍並沒有打算將我的首級拿去領賞啊。”

而李藎忱此時擺了擺手:“伯清,大士,你們不用對處道兄如此有敵意,處道兄是想要和我們結盟的。”

“此話當真?”裴子烈皺了皺眉,而蕭世廉直勾勾的盯着楊素,依舊帶着幾分懷疑。

李藎忱鄭重的點了點頭:“沒有處道兄的幫助,某當然不會輕易的決定插手周人的內亂,這一次周人內亂情況複雜,遠遠沒有我們看到的那樣簡單,處道兄和弘農楊氏也需要藉助外力,所以我們的一些想法便不謀而合。”

頓了一下,李藎忱的聲音微微壓低:“此間還有一些私人之間的緣由,等會兒再和你們解釋,你們知道此人不是什麼壞人就可以。”

裴子烈和蕭世廉微微頷首,而楊素沉聲說道:“現在周人朝廷那邊的鬥爭已經愈發白熱化,宇文憲再一次在京城郊外操練禁軍,而楊堅不甘示弱,尉遲迥一部已經從樊城北上抵達武關,同時宇文贇傳來旨意,楊堅奉命組建新的羽林軍。”

“武關?”裴子烈臉色一沉,過了武關就是藍田,可以說武關就是關中的南大門,尉遲迥直接把兵馬越過宛城擺在武關,這分明就是隨時要進兵藍田的意思,而要知道北周在京畿的禁軍大營就在藍田,而藍田此時就在宇文憲的掌控之中。

雙方這甚至已經不能用劍拔弩張來形容,裴子烈甚至懷疑只要稍微有些挑撥,雙方就可以大打出手。

至於宇文贇的旨意自然更不用說,這分明就是在偏向楊堅,對楊堅的支持自然就是對宇文憲的打壓,這等於是在明確的表態了。而宇文贇這麼做自然而然的就讓楊堅從絕對的被動甚至變成了主動,也讓北周朝堂之上原本就錯綜複雜的局勢更是變得難以判斷。

越是這樣,越是給外人有插手其中的機會,尤其是內部還有人幫助的情況下,自然就更容易獲利。

雖然蕭世廉他們還不清楚李藎忱爲什麼會信任楊素,但是至少現在楊素和李藎忱以及他們所代表的弘農楊氏和李藎忱團體,顯然就打成了這樣的默契合作。

“如此說來,接下來楊堅應該會狐假虎威持續壓迫宇文憲,”裴子烈之前顯然也沒有少關注過北周的局勢,此時斟酌說道,“而宇文憲現在頻繁的操練禁軍,與其說是在向楊堅示威,倒不如說是在告訴楊堅不要輕舉妄動。”

李藎忱點了點頭說道:“你們覺得楊堅又會如何作爲?”

“對於楊堅來說,最好的辦法自然就是在長安城中將宇文憲解決,如果讓宇文憲離開,那就是放虎歸山。”蕭世廉不慌不忙的說道,這些時日他跟在李藎忱身邊也一直在學習如何判斷局勢和戰局,“所以想要讓周人的內鬥更爲激烈,自然應該幫助宇文憲離開長安,以宇文憲皇族的身份以及打下齊國的戰功,割據一方甚至和楊堅分庭抗禮都不是問題,而這樣我們就可以從中左右逢源或者趁機攻城略地,佔到不少便宜。”

聽到這裡,李藎忱和楊素下意識的對視一眼,不得不說蕭世廉和他們的想法不謀而合。而楊素更是對李藎忱這左臂右膀高看一眼。

能夠被李藎忱這等人物看中並且委以重任的,當然也不可能是什麼等閒之輩,而之前楊素早就聽聞裴子烈是吳明徹的得意門生,爲人穩重,在行軍打仗的時候更是因爲沉穩冷靜的指揮作風而令人頭疼,倒在他手底下的北周將領也不少,其中甚至還包括韋孝寬最器重的第六子韋壽。

不過蕭世廉的名聲顯然就沒有這麼好了,這個蕭摩訶的長子更多的是以莽夫的身份出現在很多人的印象之中的,和李藎忱麾下另外一個親信將領陳智深並無兩樣,這或許主要還是因爲李藎忱偏向於讓蕭世廉或者陳智深率軍衝鋒陷陣。

再加上蕭世廉的父親蕭摩訶就是以單純的作戰勇猛而出名的,卻也因爲幾乎從來沒有展現過能夠與之能力相對應的謀略而一直爲人所詬病。所以大家會將對蕭摩訶的印象轉移到蕭世廉的身上也並沒有什麼奇怪的。

然而今天來看,蕭世廉顯然也不是一個省油的燈,這個年輕人雖然明顯在性格上比李藎忱和裴子烈更爲急躁,但是也能看出來,在思考問題的能力上,他至少並不亞於裴子烈。

這種抽絲剝繭、最終抓住問題本質的能力,可不是任何人都能有的,而李藎忱那種幾乎聽到風聲就能猜測到個大概的妖孽終究還是少數。

看着眼前這三個年輕人,楊素只能感慨。

都說南陳一直缺少優秀的年輕人,導致現在青黃不接的現象非常嚴重,可是誰知道這優秀的年輕人一出現就是三個,而且都集中在巴蜀,也算是南陳的幸運,不過顯然這三個年輕人並不怎麼聽從南陳朝廷的調遣啊······

峰迴路轉,卻又再一次掉入深淵,或許這纔是南陳的悲哀吧。

李藎忱緩緩的說道:“伯清,所以你清楚你的任務有多重了麼?”

蕭世廉的神情分外凝重,他當然明白李藎忱的意思,現在北周的局勢瞬息萬變,即使是李藎忱有弘農楊氏這個內應,也沒有辦法做到時時刻刻都能夠收到消息,所以一旦北周局勢有變,出兵還是按兵不動、應該先進攻哪裡等等,都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出準確判斷的,出現任何的差池都有可能前功盡棄,甚至還有可能引來北周的敵視。

第三百一十六章 魚第二百八十五章 倩影第八百一十五章 淳于家不後悔第四百二十四章 看得起我第六百五十二章 家書第六百五十九章 扯皮第七百二十八章 不在這邊第六百四十五章 帝王家第八百三十五章 納入名單第一七一四章 上陣父子兵第八十六章 三天第一二零四章 臣堅持所請第八百零一章 有點兒怪第一六零五章 分裂既是滅亡第四百二十六章 遠方的來信第七百二十八章 不在這邊第一一六八章 南北之別第二二四三章 蘭陵蕭氏和陛下胸懷第一四六零章 背水一戰第二二五三章 寧靜的晨曦第一二四六章 蕭蕭淮上第一四六二章 可能會被打第一三零一章 宇文述的野望第二零三五章 還挺勻稱第五十九章 始興槍王第九十八章 習武第一二四三章 來之不易第五百九十九章 僅憑這些還不夠第一百二十三章 表態第一三二一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一九六零章 貫通河淮,再造鴻溝第八百零二章 將計就計第一八六零章 賣隊友?第二百四十五章 不見第一千零九章 靈前第二零二七章 魯班橋頭,三軍爭渡第一三三八章 未敗已敗第七百八十一章 看清時局第一三八二章 得力助手第五百九十四章 有志挽山河第一四九五章 皆是大漢天下第四百三十五章 燈下人如玉第五百六十三章 越來越不明朗第二二一五章 激戰城東南第九百四十章 小年第九百六十一章 春耕第一一八零章 過新年第一八七一章 各司其職,謀定河東第八百九十六章 塬上的風第三百零六章 霧中峽谷第二三零三章 內府新的財政來源第二百九十五章 鎮定第二三四九章 天下誰人不識君第一千六十二章 南北人口第三百九十九章 效忠第一二二三章 淮南二三事第二二二七章 陛下的雄心第九百三十二章 坐江山難第一五九七章 但願人長久第二二八四章 西寧第一二四一章 又不是養成遊戲第二百六十四章 撤兵第一八二七章 端正心態第一千五十五章 改土歸流第二三六一章 產業定位不準確第七百二十六章 火速第四百七十六章 死局與棄子第一二一二章 西北還是武關第八百三十六章 名正言順第一一四九章 血償第一四九五章 皆是大漢天下第八百二十七章 這世道缺什麼第一六三零章 面聖第一五八八章 目光當向北第一八一六章 “離經叛道”的二劉第二零五五章 戰還是和?第二零三三章 幽州捷報第一五一一章 海陸軍登場第一千九十四章 漢家龍旗第一六零二章 反正朕都不吃虧第一一二二章 爲將者第一千五十五章 改土歸流第一三八八章 摳門的陛下第三百七十七章 滅敵中途第四百九十二章 落鳳坡第一一四九章 血償第一九七四章 甲騎對甲騎第一四三六章 女人看不對眼時第二三三零章 律法和沈君高第六百八十四章 有請第三百二十六章 明月第七百九十一章 隆中第一六五一章 不對等戰爭第八百四十一章 潛入第六百九十章 朝堂上第八百一十八章 可以談談第一四一九章 又要交易?第四百四十三章 攻與守第二三零零章 內府的橄欖枝第五百八十五章 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