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六章 任重

bookmark

不管楊素爲什麼會出現在這個地方,他北周人的身份就說明是敵人,所以蕭世廉和裴子烈都繃緊了神經。對於這個名字他們並不算陌生,無論怎麼說都是弘農楊氏這種天下數一數二大世家的家主,當然不可能沒有聽說過。

楊素顯然對裴子烈和蕭世廉的反應並不感到奇怪:“想必兩位就是裴將軍和蕭將軍吧,鎮西將軍之左臂右膀,當真是如雷貫耳。”

見楊素說話客氣,裴子烈的敵意消散幾分,沉聲說道:“遠來是客,楊先生遠道而來,可是受人邀請?”

“未曾受人邀請,乃是不請自來,”楊素微笑着說道,“不過好在鎮西將軍並沒有打算將我的首級拿去領賞啊。”

而李藎忱此時擺了擺手:“伯清,大士,你們不用對處道兄如此有敵意,處道兄是想要和我們結盟的。”

“此話當真?”裴子烈皺了皺眉,而蕭世廉直勾勾的盯着楊素,依舊帶着幾分懷疑。

李藎忱鄭重的點了點頭:“沒有處道兄的幫助,某當然不會輕易的決定插手周人的內亂,這一次周人內亂情況複雜,遠遠沒有我們看到的那樣簡單,處道兄和弘農楊氏也需要藉助外力,所以我們的一些想法便不謀而合。”

頓了一下,李藎忱的聲音微微壓低:“此間還有一些私人之間的緣由,等會兒再和你們解釋,你們知道此人不是什麼壞人就可以。”

裴子烈和蕭世廉微微頷首,而楊素沉聲說道:“現在周人朝廷那邊的鬥爭已經愈發白熱化,宇文憲再一次在京城郊外操練禁軍,而楊堅不甘示弱,尉遲迥一部已經從樊城北上抵達武關,同時宇文贇傳來旨意,楊堅奉命組建新的羽林軍。”

“武關?”裴子烈臉色一沉,過了武關就是藍田,可以說武關就是關中的南大門,尉遲迥直接把兵馬越過宛城擺在武關,這分明就是隨時要進兵藍田的意思,而要知道北周在京畿的禁軍大營就在藍田,而藍田此時就在宇文憲的掌控之中。

雙方這甚至已經不能用劍拔弩張來形容,裴子烈甚至懷疑只要稍微有些挑撥,雙方就可以大打出手。

至於宇文贇的旨意自然更不用說,這分明就是在偏向楊堅,對楊堅的支持自然就是對宇文憲的打壓,這等於是在明確的表態了。而宇文贇這麼做自然而然的就讓楊堅從絕對的被動甚至變成了主動,也讓北周朝堂之上原本就錯綜複雜的局勢更是變得難以判斷。

越是這樣,越是給外人有插手其中的機會,尤其是內部還有人幫助的情況下,自然就更容易獲利。

雖然蕭世廉他們還不清楚李藎忱爲什麼會信任楊素,但是至少現在楊素和李藎忱以及他們所代表的弘農楊氏和李藎忱團體,顯然就打成了這樣的默契合作。

“如此說來,接下來楊堅應該會狐假虎威持續壓迫宇文憲,”裴子烈之前顯然也沒有少關注過北周的局勢,此時斟酌說道,“而宇文憲現在頻繁的操練禁軍,與其說是在向楊堅示威,倒不如說是在告訴楊堅不要輕舉妄動。”

李藎忱點了點頭說道:“你們覺得楊堅又會如何作爲?”

“對於楊堅來說,最好的辦法自然就是在長安城中將宇文憲解決,如果讓宇文憲離開,那就是放虎歸山。”蕭世廉不慌不忙的說道,這些時日他跟在李藎忱身邊也一直在學習如何判斷局勢和戰局,“所以想要讓周人的內鬥更爲激烈,自然應該幫助宇文憲離開長安,以宇文憲皇族的身份以及打下齊國的戰功,割據一方甚至和楊堅分庭抗禮都不是問題,而這樣我們就可以從中左右逢源或者趁機攻城略地,佔到不少便宜。”

聽到這裡,李藎忱和楊素下意識的對視一眼,不得不說蕭世廉和他們的想法不謀而合。而楊素更是對李藎忱這左臂右膀高看一眼。

能夠被李藎忱這等人物看中並且委以重任的,當然也不可能是什麼等閒之輩,而之前楊素早就聽聞裴子烈是吳明徹的得意門生,爲人穩重,在行軍打仗的時候更是因爲沉穩冷靜的指揮作風而令人頭疼,倒在他手底下的北周將領也不少,其中甚至還包括韋孝寬最器重的第六子韋壽。

不過蕭世廉的名聲顯然就沒有這麼好了,這個蕭摩訶的長子更多的是以莽夫的身份出現在很多人的印象之中的,和李藎忱麾下另外一個親信將領陳智深並無兩樣,這或許主要還是因爲李藎忱偏向於讓蕭世廉或者陳智深率軍衝鋒陷陣。

再加上蕭世廉的父親蕭摩訶就是以單純的作戰勇猛而出名的,卻也因爲幾乎從來沒有展現過能夠與之能力相對應的謀略而一直爲人所詬病。所以大家會將對蕭摩訶的印象轉移到蕭世廉的身上也並沒有什麼奇怪的。

然而今天來看,蕭世廉顯然也不是一個省油的燈,這個年輕人雖然明顯在性格上比李藎忱和裴子烈更爲急躁,但是也能看出來,在思考問題的能力上,他至少並不亞於裴子烈。

這種抽絲剝繭、最終抓住問題本質的能力,可不是任何人都能有的,而李藎忱那種幾乎聽到風聲就能猜測到個大概的妖孽終究還是少數。

看着眼前這三個年輕人,楊素只能感慨。

都說南陳一直缺少優秀的年輕人,導致現在青黃不接的現象非常嚴重,可是誰知道這優秀的年輕人一出現就是三個,而且都集中在巴蜀,也算是南陳的幸運,不過顯然這三個年輕人並不怎麼聽從南陳朝廷的調遣啊······

峰迴路轉,卻又再一次掉入深淵,或許這纔是南陳的悲哀吧。

李藎忱緩緩的說道:“伯清,所以你清楚你的任務有多重了麼?”

蕭世廉的神情分外凝重,他當然明白李藎忱的意思,現在北周的局勢瞬息萬變,即使是李藎忱有弘農楊氏這個內應,也沒有辦法做到時時刻刻都能夠收到消息,所以一旦北周局勢有變,出兵還是按兵不動、應該先進攻哪裡等等,都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出準確判斷的,出現任何的差池都有可能前功盡棄,甚至還有可能引來北周的敵視。

第一二三六章 黑暗面第二三五九章 忽聞河東獅子吼第三百四十四章 兵發第二三四六章 是非成敗轉頭空第一六三七章 祥瑞生大河第五十三章 止啼第一三七八章 奏章沒有陛下跑得快第二二六八章 內府擴張帶來的問題第一七二四章 逆流而上是男兒本色第二一三七章 你來我往,針鋒相對第一三九四章 打上門來第九百零四章 坐下來談談第七百三十七章 快第二一一八章 陛下之壽三千霜第二百零六章 默契(第一更)第一七四零章 宇文氏要拼命了第三百六十五章 工匠第一百九十三章 敵我第九百一十八章 白紙般的巴蜀第一四八六章 校閱三軍第一二二五章 修仙黨第三百零五章 華容第二零九四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八百二十一章 再見蕭摩訶第八百九十九章 “路”第一百七十八章 雨停第一七九零章 父命難違第一六零九章 秋闈,房與杜第一百一十一章 家第二二五九章 挽救三千青絲第一七四七章 鐵骨錚錚宇文達第一六一九章 不可空談第三十章 談判第九百六十二章 邊境衝突第五百九十八章 光與暗第一三三六章 血滿藍川第一百六十一章 捧場第一七七二章 坑兒子的爹第七百五十三章 棋逢對手第三百七十九章 竟全功第一四零零章 震天雷第二百二十八章 詛咒第一九四八章 徐陵和成都書院第一八一八章 矛盾要讓陛下知道第一三一八章 死國之心第二零一三章 沒有失誤是最大的失誤第四百九十二章 落鳳坡第一五五一章 文武之間的衝突第八百二十一章 再見蕭摩訶第四十三章 太多第八百二十五章 突圍第三百五十五章 三郡第一八五七章 痛並快樂着第一五六七章 戶部的小心思第七百八十七章 既然開始第七百三十八章 恰恰相反第九百零九章 去西北的人選第八百零六章 錯在哪裡第五百四十七章 蟬要叫得響第二一四九章 西北戰雲急第六百八十七章 相逢猶似在夢中第二二七八章 願賭服“贏”第一百七十七章 詔書第二二七七章 落葉滿長安第一六八五章 攻入東寨第一六三三章 皆我族類第三百一十一章 黃雀在後第一五三九章 宣華夫人第四百五十五章 雪落第二三四零章 陛下的心結第二一三八章 潛移默化,由緩至極第二零四四章 且用且珍惜第一一八五章 皇帝有很多種第二一零二章 聒噪,又沒問你!第二一九二章 他是將,不是兵第一九五九章 春水滿鴻溝第一七九四章 交給你了第一九四一章 恭候裴公久矣第一七四一章 糧食,從四方而來第一四四三章 疲勞駕駛第二一四八章 御史臺的都不好惹第二零五零章 此間誠意,貴使放心第一一二五章 楊堅的應對第一千五十章 便宜大舅哥第二零四九章 可信者,寥寥無幾第一四五一章 不是巧合第二百零五章 堆積如山第九百五十二章 家事即國事第八百一十三章 態度不同第二三五四章 宿命?天敵?第二零九一章 雁門關上,人心浮動第一百六十二章 坐觀第十一章 往事(下)第一千七十五章 是分贓不是收編第一六一九章 不可空談第三百一十二章 驚馬第七百五十二章 看不穿第一三三五章 反攻的勇氣第三百六十四章 更進一步第一三四一章 耕種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