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二章 歷史終究改變

bookmark

“臣附議!”徐陵和吳明徹當即一齊站出來。

而這兩個大佬都已經表態,其餘的官員也不含糊,紛紛站出來表態,包括剛纔開口質疑李藎忱的姚察,此時也在贊同的人羣之中。

陳頊緩緩點頭,現在朝堂之上幾乎一多半朝臣都已經表示贊同,陳頊當然沒有固執己見的必要,更何況他也不得不承認,李藎忱說的確實有幾分道理,若是依照李藎忱所言,說不定一切真的會有轉機。

現在更讓陳旭感興趣的,已經不是李藎忱準備怎麼具體安排佈置了,這實際上是李藎忱應該和蕭摩訶等人商量確定的,最後陳頊只要能夠看到一個準確合理的答案就可以,他更感興趣的是李藎忱如此和盤托出自己的觀點,難道他對於這大陳依舊有牽掛?

還是說李藎忱的心中,尚且有其餘的計劃?

這個年輕人,一直以來都給陳頊一種危險的氣息,陳頊即使是現在依舊不敢掉以輕心。

休養生息爲主,靜觀局勢變化······可是現在這局勢變化都在瞬息之間,當北方的消息傳到建康府的時候實際上都已經過去一段時間了,而再等建康府這邊拿定主意、開始採取行動的時候,一切都已經或許是另外的模樣,如此說來真的想要靜觀局勢變化,並且在局勢有所改變的時候第一時間採取行動,那麼只可能由身在前線的將領在第一時間就作出準確的判斷並且動手。

陳頊終於知道李藎忱想要的是什麼,他不僅僅想要南陳停下現在進攻的腳步,還想要整個前線的自主控制權和指揮權,當然了這指揮權實際上還是落在李藎忱和蕭摩訶以及淮南的吳惠覺三個人身上。

但是不管怎麼說,陳頊等於是去了對於戰場的控制,實際上已經變成了身在建康府,但是實際上並沒有什麼兵權的皇帝,這讓陳頊感覺到了深深的危機感,因爲曾幾何時,陳伯宗也是被他這樣控制的,這個傀儡皇帝就只有在京城之中等待前線結果的命運,當陳頊平定華皎、全勝歸來的時候,陳伯宗自然就只能乖乖的挪屁股讓位。

而實際上類似的情況在南朝一代一代的君王更迭之中發生了太多。現在李藎忱想要前線的掌控權和判斷權,誰能保證不久之後當他取得對北周的勝利之後,不想要陳頊的皇位?

想明白這一點,陳頊的心幾乎一下子提了上來。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這固然不假,可是也得看看是什麼樣的將領。李藎忱可不是那種忠誠和死心塌地於南陳的人,之前他就已經流露出了太多不聽從命令的態度甚至也是這樣在做,此時突然變得乖巧,陳頊可不會就此徹底相信李藎忱。

只不過現在羣臣都已經附議,陳頊也着實沒有打斷李藎忱的機會,他這個皇帝可也不是憑藉一己之力就坐在這個位置上的,皇位的穩定是需要這些大臣,更或者準確說是他們身後的世家的支持的。

這纔是皇位能夠根深蒂固的根本。

當年侯景雖然鬧騰的厲害,可是終究只是依靠着自己的兵馬鋒銳,一時間無人能擋,可是之後隨着各個世家聯起手來一起支持陳霸先,侯景也只有節節敗退的份兒。

陳頊當然不可能在這個時候爲了未來的事情就撼動整個大陳的根基。當下裡微微皺眉,他沉聲說道:“戰局變幻莫測,不過朕相信李卿家以及荊州的蕭卿家、淮南的吳卿家有判斷能力,朕當在建康府等候你們的佳音。”

李藎忱擡頭看向陳頊,他沒有想着陳頊會如此輕鬆的答應,不過轉念一想,陳頊想要打破現在的僵局,這也是唯一的辦法。

對於陳頊來說,總共也就只有兩個選擇。

一個是依舊和往常一樣大權在握,但是問題就在於這樣陳頊可能到最後也沒有辦法抓住機會打開局面,到頭來眼睜睜的看着北方和自己的力量此消彼長,最終在東南一隅苟且偷生,等待着滅亡,這個過程或許尚且需要一定時間,或許陳頊根本就看不見了,卻是沒有辦法挽回的,只能任其這樣滑落,一直到深淵的最底處。

在歷史上陳頊就只有這樣的選擇,南陳在呂梁的失敗折損了幾乎所有的可戰之兵,讓南陳國力在很長時間內都一蹶不振,當陳後主登基的時候,北方的北周已經開始逐漸蛻變成隋朝這個龐然大物,而南陳就只有坐以待斃的結局。

雖然李藎忱並不是想要給只知道唱《玉樹後庭花》的陳後主洗白,但是誰都不能否認,當陳後主登基的時候,整個國運已經到了無可挽回的地步,面對掌控了荊州、淮南的隋朝,南陳除了等待之外的確找不到期與任何有可能打破這個命運的機會。

可是最終南陳能夠等到的,也就只有隋朝的鐵騎了。

因此就算是陳後主不荒淫無道,就算是陳後主勵精圖治,可是到頭來這命中註定的事情,豈是那麼容易挽回的,這想要和整個時代的大潮站在對立面又豈是那麼容易的?

想到這裡,李藎忱更想到了在大軍壓境之中被推上皇位的宋欽宗、想到了被護衛着一路南下一路輾轉的南宋小皇帝、想到了雖然將魏忠賢連根拔起卻最終也只能在內憂外患之中吊死在煤山的崇禎爺、也想到了在瀛臺面對毒酸奶卻只能一口吞下的光緒······

他們或是壯志未酬、他們或是懵懂年少,他們自從生下來,命運似乎就已經被確定。這無從說是帝王家的悲劇還是命中註定,或許用劉宋的小王爺劉子鸞的一句話來形容最貼切不過。

願來世莫生帝王家。

有太多的無奈和血淚凝聚在這黃金龍椅之上。

所以此時李藎忱甚至感覺自己在幫助陳頊,因爲至少自己給了他另外一個選擇,哪怕是這個選擇到頭來的結果並不一定比前一個號多少,但是至少陳頊可以選擇,可以嘗試。

而陳頊選擇了李藎忱爲他重新規劃的道路。

生存還是毀滅,一切都在這一刻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李藎忱輕輕地呼了一口氣,拱手:“臣,遵旨!”

歷史,終究是發生了改變,向着從未有過的方向。

第一一六五章 總要改變什麼第一五零七章 沒有來源啊第六百五十九章 扯皮第二百八十六章 環環相扣第三百八十二章 一山放過一山攔第一七八六章 放心,有拖後腿的第一四六七章 長安事略第五百零八章 孤城絕地第一三一三章 有得漁翁之利者第一五三四章 憂患意識第一百二十九章 桂冠第四百九十七章 涌上心頭的四個字第六百二十五章 制衡的難處第一千九十八章 橫刀第二百三十三章 帶她走第一八二三章 六部的責任第五百九十二章 揹負罪名第一四七一章 朕不急,岳父急第一五二八章 戰盧容,大象來襲第四百八十三章 斷後第一三三一章 困獸猶鬥第一一九零章 選秀第二百七十六章 密報第一五一九章 到羣衆中去第一二九三章 兩代人之間的爭鋒第一五五四章 阡陌交通“麒麟才子”徐陵第一二九七章 他想要的和平第五百零五章 天宮院裡的重逢第九十七章 不怕他第一五四零章 羨慕是真的羨慕第四百七十三章 狹路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變第二零八二章 佯攻晉陽,實攻雁門第一九三九章 醫療發展的好處第二三三五章 君臣“離心”第二二九六章 來自歷史的教訓第一八五二章 驚回首第八十六章 三天第一五九九章 調皮的陳宣華第二一五五章 或許這就是幸福第四百八十章 援軍第六百一十八章 楊素獻策第一九三七章 從內府到內廷序章 白袍第一六七八章 血色晨曦第二百一十三章 搶灘第一二二六章 外儒內法第一九五八章 國家未來,在陸也在海第一一九七章 楚囚第一八六四章 強權大漢與分權北周第一八四一章 軍議不是兒戲第六百零八章 小心爲上第一七四五章 讓軍神當苦力第一千零六章 任蠻奴第二一九七章 守土有責第一三四三章 沒完沒了第一一五八章 是談判不是求和第一一九一章 和約第九十三章 逆風行第二一三五章 分割內府第一七一八章 要攔住他第二零一九章 大漢天威,無不拜服第六百三十九章 倒是一個好機會第一八七三章 給辛永達唱一出好戲第兩千零三章 席間驚變第二百九十一章 陳叔寶第十四章 審訊第四十一章 巧合第一七三一章 斷後也是老夫來第九百五十八章 歸化第二一七四章 浴血武威第二二五二章 改弦更張第七百二十七章 不走就好第一三三七章 戰局驟變第一六八零章 爲了贏得這場戰爭第二零九三章 達成共識第一四七四章 潁川世家的害怕第九百五十四章 守歲第一六九五章 將軍,帶我們守住這裡第一八三六章 這是頭孤狼第一三八一章 楊素的八卦之心第一六九五章 將軍,帶我們守住這裡第一百零四章 親衛第二三六二章 親眼所見方爲真第三百六十三章 難以拒絕第一千三十一章 詛咒第四百七十四章 夜襲第九百五十七章 造錢第一一三七章 這是各取所需第二百一十一章 霧氣第六百八十一章 入城第一五二六章 小姑娘長大了第三百六十四章 更進一步第二二四三章 蘭陵蕭氏和陛下胸懷第七百五十七章 山南第一七九七章 激戰,兩城之間第七百七十八章 城裡城外第六百三十九章 倒是一個好機會第二一九零章 激戰荒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