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九章 江南士族

江南士族的加入也就意味着原本巴蜀世家和巴蜀將領主導李藎忱團體的局面將會一去不復返,可以想象會有大量的年輕才俊涌入這個同樣年輕的團體之中。

而年輕人之間最少不了的就是競爭。

他們必然不會吝惜於向李藎忱展現最完美的計劃、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換來李藎忱的支持和讚賞,要知道這纔是這些世家賴以生存的根本。

或許對於一些已經足夠手眼通天的世家來說,皇室有的時候非但不是賴以乘涼的參天大樹,還是世家繼續向前發展的阻礙,當然這種終究只是少數,少數到也就只有那些心懷不軌的世家纔會這樣。

真正的世家離不開皇室的支持,他們從皇室那裡獲得獎賞才能夠繼續擴大自己的家業,避免走下坡路。而皇室需要做的實際上只是維持好幾個世家之間的平衡,此消彼長、來回往復,如此一來就不會有世家的興與亡,而是讓幾個世家相互合作、相互對立,讓整個國家最終在矛盾之中不斷向前。

世家如此,後來在中國歷史上出現的黨爭亦是如此,多個黨派實際上也不過是不同姓氏的人組成的偌大的世家罷了,只要能夠處理好他們之間的矛盾,博採衆長,那麼自然就能夠避免政黨之間的傾軋,最終實現一個良性競爭。

只不過古往今來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少之又少,並不僅僅是因爲皇帝本人的認識和能力不足,還因爲華夏地大物博,並不是所有的辦法都適用於不同的地方,也並不是所有的政策都能夠讓天下的每一個人感到滿足。

衆口難調的背後往往是利益分配不均,而如此一來就很容易出現動亂。這也是爲什麼南北朝時期世家和王朝的更迭都是走馬觀花一般。

不過顯然現在淳于家這些世家已經意識到了未來將會發生什麼,相比於之前已經沒落的世家,他們還想抓住最後一線生機。

對於李藎忱來說,至少現在他能夠消化的了這些世家,而對於巴蜀世家來說又何嘗不是鬆一口氣?

之前李藎忱對於以峽江唐氏爲首的巴蜀世家有多麼倚重,這是很多人都看在眼裡的,更重要的是戴才、程峰等出身巴蜀的將領逐漸在軍中掌控更多的權力,讓巴蜀勢力愈發強大。

已經吃過太多苦的巴蜀世家當然不會放棄任何一點兒團結這些自己人的機會,而巴蜀將領自然而然的也和這些本來就有打交道的本地人熟絡。

如果不是杜齊和李迅對於巴蜀世家並不怎麼感冒,恐怕他們還會和巴人有所往來。

可是問題在於巴蜀世家並不想在李藎忱團體之中徹底一家獨大,然而按照現在的情況來看,單單憑藉蕭世廉和裴子烈等人顯然很難支撐起一個和巴蜀世家分庭抗禮的團體。

這樣長久以往,李藎忱肯定會着重打壓巴蜀世家,甚至不惜在其中製造矛盾,就像分裂現在北周一樣分裂出來兩個團體。

當李藎忱指揮關隴集團輕而易舉的將北周內部的矛盾引爆的時候,巴蜀世家就開始暗自琢磨了。他們的夢想並不是問鼎之輕重,而是跟着李藎忱走出巴蜀、走向其餘地方。

如果平白的引起李藎忱的懷疑,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因此江南士族積極的向李藎忱靠攏,最高興的恐怕就是這些很有可能會成爲他們之後敵人的巴蜀世家了。

如此一來,巴蜀世家就將不會變得那麼突出,他們的目的是爲了走出巴蜀,和天下其餘的世家一起分享利益,而不是在李藎忱團體之中一家獨大。

巴蜀世家已經困頓於巴山楚水之間幾代人,想要走出這一片大山豈是那麼容易,更不要說掌控整個李藎忱團體了——李藎忱本身就不是他們有能耐可以掌控的人。

唐亦舜和唐正良也好,其餘的董氏、秦氏等巴蜀世家也罷,對於自己有多少斤兩還是很清楚的。在江南世家和關隴集團這種傳承數百年的世家面前,他們幾乎沒有多少抵抗的能力,

現在巴蜀世家和江南士族之間的商路已經重新打開,江南和蜀中的貨物已經能夠藉助大江來往交流,甚至巴蜀和北周內地的商貿也在進行,只不過更加隱秘一些罷了。

對於巴蜀世家來說,對方能夠主動和自己合作就已經算不錯的了,這恐怕主要還是因爲巴蜀世家從龍早,有李藎忱在身後護持的原因。畢竟巴蜀和外地之間的商貿打開,是李藎忱樂於看到的。

作爲一個後來者,李藎忱當然知道商貿有多麼重要,尤其是巴蜀天府之國,本來就是物產豐富之地,這些上好的貨物就已經化作金錢進入李藎忱的庫房之中。

若非如此,以江南士族和關隴集團的視野,根本就不會將巴蜀世家放在眼裡。

自知之明,巴蜀世家是有的,因此他們對於江南世家的加入,只會表示熱烈歡迎。

“既然淳于岑這麼有誠意,那某也不能不搭理,明天某去城南迎接淳于岑,進攻樊城的事情就交給子棟了。”

戴才頓時一喜,鄭重一拱手:“末將遵命!”

——————————--

“肅靜!”

檀溪岸邊,幾名光着膀子的士卒小心翼翼的摸着河邊的石頭向水中走,而前面帶隊的幢將低聲說道,卻是對已經在河裡的幾個人。

江南子弟,通曉水性,可是現在已經是九月天,檀溪的溪水有些冷,讓這些已經有些時日沒有下過水的士卒多少有些驚慌。而幢將緊接着一揮手,最後下水的士卒也咬着牙游過來,與此同時,前面的人已經摸到了對面岸邊。

作爲斥候隊伍,他們的人數並不多,而且攜帶的兵刃多是短兵,衣服全都放在了盾牌上,中間幾個水性最好的士卒託舉着幾個大盾牌向前,而其餘的士卒最多隻是在腰間別了一把柳葉刀。

不需要將領下令,這些先摸上岸的士卒很自覺地散開戒備,而後面的同伴陸續上岸,開始分發衣物。

剛纔幢將的聲音就有所不善,再加上也清楚自己現在身在何方,這些士卒都保持了最大限度的寂靜,飛快的換好衣服。而就在他們泅渡的不遠處,小山坡後面,有一個規模不小的營寨。

第二一五一章 以後有他們好看第一四一四章 父女相見第五百五十二章 新的陷阱第一八九二章 華夏的民族精神第一七六七章 先解決哪個倒黴蛋第一三九八章 雷公下凡第一三三四章 近鄉情怯第一百七十四章 棄子第二零四八章 胸有成竹第一七三零章 打斷了脊樑第一三四一章 耕種的意義第六十四章 力爭第一八四九章 白狼堆第一二九零章 拿不下就拆了它第一百八十八章 無人第二三二八章 民族氣運,佑我華夏“麒麟才子”徐陵第五百九十章 不要太過分第一六六三章 綦連雄到哪裡去了?第二一五六章 三省的瓦解第一五九零章 從山東到遼東第四百九十章 動向第一千零一章 落幕第八百三十九章 鳴金第一百九十五章 將令第一九四四章 龍門書院山長的人選第三百八十一章 妻管嚴第一九九七章 深沉的愛第一一八三章 也是後路第一二四八章 加到八成第一百零二章 幸好第一八四四章 蒲阪津和風陵渡第二百二十二章 綾羅之下第二百四十一章 須臾需爭第一千四十二章 談判?第一百五十七章 武藝第二二三二章 超前第一八六三章 破局之處仍在河東第五百三十六章 鐵騎卷塵來第一八二零章 無事獻殷勤第一百六十五章 爭奪第一五零七章 沒有來源啊第二零四二章 火槍雖好,不是萬能第一千四十七章 南方局勢第一四一三章 心境不同第一千三十三章 真正的抵抗者第一五九五章 路與河第一二二八章 對酒瓜洲渡第一九六八章 某尚未動,爾倒是先來第一七七四章 求生欲極強第二百七十章 使李將軍,遇高皇帝第三百九十二章 安置方法第四百三十五章 燈下人如玉第二一零七章 對鄴城的接管和規劃第一六二五章 從龍之心,人皆有之第一五六零章 新式戰船第二二九八章 心向榆關那畔行第六百九十一章 就是要等第五百六十一章 都在改變第一五六一章 男人的浪漫第一五零二章 朕的底氣第五百九十九章 僅憑這些還不夠第四百四十章 孤家寡人第二一四二章 沒有捷徑可走第二二四四章 且戰一場第一八七三章 給辛永達唱一出好戲第一九零六章 汾水水師登場第一九四九章 猶記當年,石頭山上第一一三七章 這是各取所需第二百六十四章 撤兵第四百六十四章 奮短兵第一七六五章 尉遲兄,某盡力了第一七五四章 外室打上門來了?第一九五七章 登陸選擇,遠還是近第六百九十八章 對着喝毒藥第一千一十六章 年輕第一百一十八章 字謎第一七二九章 函谷關外幾人回第九百零四章 坐下來談談第七百三十一章 告辭第一百四十章 心思第一百零二章 幸好第三百零一章 無須擔心第二一六二章 不求萬世基業第三百八十八章 休養生息第九百零四章 坐下來談談第一六四六章 戰還是降,都是開門紅第一二零七章 白袍的重心第九百三十七章 掃雪第一八九六章 叫罵第一三九六章 老驥伏櫪第三百三十二章 天下事第五百零二章 破膽第五百一十章 試探第二三零四章 宗教第一千九十五章 搶人頭第二三零四章 宗教第八百八十九章 無準備的仗第二二四六章 夜裡的巷戰第一二四九章 倒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