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一章 潛入

bookmark

什麼叫做真正的隨波逐流,恐怕現在程峰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已經快到冬天,沔水水流不但湍急,而且很涼,當下水小半個時辰之後,程峰覺得自己的四肢已經失去了知覺。

他身後的數百名士卒應該和他有着相同的感受。

他們從上游下水,已經順着水飄了小半個時辰,總算藉助遠處襄陽城的微弱燈火看到了岸邊,當然隨之看到的還有襄陽城龐大的輪廓,以及北側城牆上明顯高出來的幾處水門。

襄陽向北毗鄰沔水,因此北側城門並沒有陸上城門,只有連着的三個水門以及面向陸地的東北和西北兩處角樓。因爲敵人主要是從北側而來,所以水門這邊的防守並不算嚴整,畢竟想要進攻水門就需要有水師的支持,可惜李藎忱的水師都在大江上游,根本沒有辦法轉入沔水——當然如果李藎忱願意的話,是可以走江陵的,只不過似乎蕭摩訶不會願意。

而且李藎忱手下的水師實際上就是當初入蜀的時候從荊州水師中抽調出來的,雖然王昌對李藎忱忠心耿耿,但是不代表其餘所有人都有着類似的想法,因此李藎忱自然不可能在這等緊要關頭把水師派上戰場,對於這一支弱小的巴蜀水師來說,也就是欺負欺負上江的敵人,要他們去突破荊州水師的封鎖,不啻於天方夜譚。

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當曹孝達發現荊州水師撤離的時候,果斷的把本來駐紮在城北兵力就不多的軍隊抽調到了東西兩面,面對李藎忱不惜一切代價的猛攻,沒有充足的兵力就是在自尋死路,尤其是今天的戰鬥更能夠表明,李藎忱真的有在短時間內突破襄陽的能力,如果不是曹孝達率領援兵及時趕到,恐怕城頭上的巴蜀軍隊還能進一步擴大陣地,最終將敵人徹底趕下城池。

對於現在的襄陽守軍來說,如何將所有的兵力都用到刀刃上纔是最重要的。如此一來,最不可能成爲戰場的北門上,就只剩下了十多名士卒把守,再加上來往巡邏的,湊到一起也就是百餘人。

相比於東邊和西邊城牆上的忙碌,這邊城牆上恐怕只有用安靜甚至是祥和來形容了。

看上去似乎隨手都會熄滅的篝火還有懶懶散散的士卒,無一不在表明着這邊的安全。甚至就連來往巡邏的士卒也都是快步走過,因爲他們知道前方的黑暗之中不會有什麼危險。

只不過他們想錯了,此時程峰就順着水一點一點的向城門飄過來,因爲害怕驚動城上的敵人,所以他們甚至都不敢用力划水,只能在水流方向不對的時候纔會動手調整自己的姿態。黑暗之中,程峰看不清楚身後有多少人跟着自己,但是他清楚,就算是隻有一個人也要將這個看上去不可能的任務完成。

程峰是在李藎忱剛剛入蜀的時候投靠李藎忱的,但是他真正發達起來實際上也就是在李藎忱前往建康府之後,程峰帶領八百精銳追隨在李藎忱身後,葉代表了整個李藎忱團體之中所有武將的利益,也算是惹人注目。

不過之後李藎忱回到巴蜀,原本和程峰一起投靠李藎忱的戴纔等人都已經開始受到重用,甚至已經開始作爲一方主將統率軍隊,就連有一段時間之後方纔投靠李藎忱的鄭凱源等人也都開始成爲統帶幾千人的重要將領,可是程峰的麾下只是從當初的五百人增長到了現在的八百人。

雖然這八百人衆所周知都不是等閒之輩,放入任何一支部隊都是令人眼饞的存在,如果不是李藎忱的堅持,各部主將肯定也不會如此輕易的放人——實際上還是因爲李藎忱從建康府回來之後直接將這些人扣了下來,根本沒有讓他們回去。

可是八百人終究是八百人,無論大家都知道這八百人是怎樣的精銳,又經過了怎樣的訓練,至少在成軍之後,他們還沒有經歷過一次真正的戰鬥,如果真的要說戰鬥的話,恐怕也就是之前李藎忱從建康府離開的那一次了,可是那次實際上也並沒有爆發衝突,雙方在最後依舊保持了最大限度的剋制。

因此可以說這一支聲名在外的軍隊卻並沒有展露過自己的實力,他們追隨着李藎忱從白帝城一路到漢中,再到定軍山,最後到這襄陽城下,幾乎一直都在行軍,根本沒有出手的機會。當然這也不完全怪他們,李藎忱在前面推進的速度實在是太快了,導致程峰每一次帶領部隊抵達戰場的時候,就已經只剩下了打掃戰場的任務。

不過這一次機會總算是落在了他們的頭上,想到之前各支部隊投過來的質疑和不信任的目光,想到李藎忱的信任和託付,程峰就不敢怠慢,這一戰是爲了證明自己、也是爲了證明李藎忱之前引起這麼多非議的決定是正確的,證明程峰手上的這一支軍隊,只要使用得當,就能夠頂的上千軍萬馬。

水門已經出現在前方,程峰緩緩地游過去,身體貼在了水門的柵欄上。爲了阻擋船隻攻城,水門下每隔一寸就有一條柵欄,而同樣一寸間隔的柵欄也可以阻擋水鬼進入,又不會阻攔城內和城外的水流動,以避免城內出現斷水的情況,可以說一舉兩得。

此時程峰抽出腰間別着的鋸,這些鋸都是專門爲今天的行動打造的,可以說李藎忱爲了將這八百人打造成精銳隊伍是不惜血本,他們身上攜帶的短刀、斧頭以及這個鋸都是特意打造。

現在巴蜀的工坊已經按照李藎忱之前的指導採取流水線生產的方式,雖然和後世相比還有很多不足,甚至只能說是依葫蘆畫瓢,但是至少已經可以保證兵器的質量和產量,相比於之前自然是好了很多,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人也應該知足。

而流水線生產的好處在於可以大批量不間斷的生產,可是也相應的意味着很難猶如之前那樣生產少批量的兵器,這並不是意味着不可以,而是新生產線的開闢和運行都需要很大的成本,這成本最後肯定是要落在李藎忱頭上的。

第一六二八章 大時代下的每個人第二三二七章 平西三策第四百一十章 攻心第六百四十七章 臣以爲第一五八八章 目光當向北第一九三七章 從內府到內廷第二百五十六章 起狂瀾第一五五八章 火炮的誕生第九百三十五章 進退維谷第一三七零章 先走一步第一六九一章 守望第六百四十六章 情理之外第一九六九章 君臨河內第兩千零八章 宇文貢還不想死第七百四十九章 天下更大第一一七零章 當岳父上癮?第二百五十四章 老子連狗都不如?第二百零四章 翻牆第二二四四章 且戰一場第一百五十章 月色第一二零三章 那是個倔老頭第一千八十九章 共同的敵人第二百八十五章 倩影第七百二十四章 走水第一百四十七章 逼問第二二零三章 跑得真快第二一一九章 且看門外,風猶未定第二三五四章 宿命?天敵?第三百七十二章 忽東忽西第二二二三章 歡迎來到武威第一二四八章 加到八成第七章 求死第一一四四章 乃不知有漢第一千七十一章 鬱林動亂第八百四十章 進退有據第六百五十八章 獅子大開口第三百零六章 霧中峽谷第一九二二章 絕不偏袒,問心無愧第三百五十六章 兵源第七百二十章 倖臣第二一九三章 金城薛舉在此!第一三一四章 陛下不淡定第二一七五章 低級的錯誤第一百八十六章 知足第七百八十五章 驅趕第一千七十九章 寸步不讓第六百一十二章 北方來客第六百章 畫中人第一九二八章 恩科第七百九十八章 與其慢慢凋零第一八一六章 “離經叛道”的二劉第六百三十六章 他的意見第七百二十章 倖臣第七百六十九章 戰爭的目的第一三四八章 朕又不吃人第一一二零章 爲君舞第二零一九章 大漢天威,無不拜服第九百七十九章 吾非劉玄德第一千三十八章 留後路第一九四零章 耳聽爲虛,眼見爲實第一三六二章 又近了一步第一二九一章 讓犧牲值得第一百六十一章 捧場第七百六十八章 狂風捲地第一五一五章 從蠻夷到漢人第一三零零章 本末倒置第九百四十三章 醉太平第二三零二章 “烽火戲諸侯”第一五八八章 目光當向北第四百七十二章 孫家門第一六三三章 皆我族類第三百三十三章 勾結第五百三十九章 做個示範第一四二五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九章 秘密第六百七十四章 達成一致第五百零六章 傻丫頭第六十八章 裴子烈第八百零八章 被包圍的陳智深第一四八零章 刑部的態度第一九七二章 甲騎,不可不防第二二六七章 周邊局勢第二零九九章 禍起蕭牆,我自有理第四百八十一章 發火第二百二十三章 替身第九百八十二章 事不可爲第三百章 助手第七百八十一章 看清時局第一八一三章 開竅的薛延陀第二十章 殺機第二零五八章 條件第八十七章 借書第二二九八章 心向榆關那畔行第五百五十八章 猛攻第五百零五章 天宮院裡的重逢第七百八十四章 軍屯第一五九七章 但願人長久第一四零四章 里程碑第一六零八章 蘇湖熟第二百二十三章 替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