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章 於氏之困

蕭關上。

輕車都尉於璽快步穿過正忙碌着修補關防的士卒,找到了在城門上的躺着曬太陽的父親於翼。

不得不說,於翼根本一點兒都不像是來打仗的,他甚至攜帶了軟榻,就在這城頭上一靠,雪後的陽光正是溫暖,打了一輩子的仗,身子骨也是結實,根本就不害怕些許寒風。

不過怎麼看在這裡曬太陽的於翼和周圍忙碌的士卒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啓稟將軍,天水斥候消息,李藎忱已經抵達陳倉。”雖然腹誹兩句,但是於璽臉上的神情不敢有任何的鬆懈,既然是在軍中,就要遵守軍中的規則和稱呼,對此於翼要求的很嚴格。

“到了?”於翼此時總算是挑了挑眉毛,“李藎忱跑的還真夠快的,他帶了多少人啊?”

聽着爹爹懶洋洋的聲音,於璽反倒是心中沒來由的輕鬆下來,李藎忱固然很可怕,但是於璽也是知道自家爹爹本事的。

遲疑片刻,於璽雖然知道這個答案有些匪夷所思,不過還是說了出來:“大概七八百人。”

“什麼?”於翼這一次坐不住了,徑直起身,反倒是讓於璽吃了一驚,“爹······將軍,有什麼問題麼?”

“七八百人?”於翼喃喃重複一遍,他的第一反應是李藎忱是不是瘋了,這麼點的兵馬難道真的以爲可以對付自己?於翼相信,就算是自己站在這裡等着李藎忱,李藎忱恐怕都沒有辦法將自己和這已經經過整頓的蕭關怎麼樣。

不過很快於翼就覺得這個數字有些熟悉,眉毛一挑:“你記不記得襄陽是怎麼被李藎忱拿下來的?”

於璽怔了一下,襄陽短短几天之內就落入李藎忱的手中,這的確讓天下將領都爲之震驚,也因此很多人都想知道李藎忱到底是怎麼做到的。隨着襄陽之戰過去日久,襄陽之戰的種種也就逐漸流傳出來,其中李藎忱通過區區七八百兵馬就將整個襄陽城徹底攪亂的事情更是讓很多人不敢置信。

不過不敢置信歸不敢置信,李藎忱從江陵一路到巴蜀再到襄陽,兜兜轉轉,硬仗、惡仗的確打了不少,他手中的精兵強將很多也在情理之中,至於李藎忱爲什麼不是將這些寶貝的精銳分散下去使用,從而達到以老帶新的作用,而是要集中起來,那大家就不得而知了。

不過不知道並不代表就此看不上李藎忱的作戰思路,相反,對於這一支軍隊,大家尤其要小心。

此時於璽已經反應過來:“將軍是說這七八百人就是李藎忱當初依仗着潛入襄陽城中,最後給曹孝達致命一擊的那支軍隊?”

“不排除這種可能。”於翼果斷的說道,旋即嘆息一聲,“這樣的精銳,幾萬人中能夠找到這麼多已經算是不錯的了。李藎忱如果真的要選擇只帶着這麼多人來冒險的話,顯然帶着這一支隊伍是必然。不過也不得不讓人佩服,這才短短几天,竟然就已經休整完畢。若是讓我們麾下的兵馬打一場定軍山和襄陽那樣的惡戰,恐怕少說也得小半個月的休整時間吧,李藎忱倒是真的有幾分本事。”

看於翼的神情愈發嚴肅,於璽也不敢大意,自家爹爹戎馬倥傯一生,這第六感自然是不會錯的。

——————————————————-

陳倉城中。

“於翼並不會永遠都在蕭關等着。”李藎忱微笑着說道,“蕭關固然堅固、易守難攻,可是如果我們不進攻蕭關的話,於翼就只能在小關上眼睜睜的看着我們進攻天水和安定。來是肯定的,只是不知道這位老將軍會什麼時候收到消息,什麼時候來······”

頓了一下,李藎忱的手緊接着在輿圖上一敲:“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們搶在於翼動身之前拿下天水!”

“從蕭關趕到天水,也就是四五天的路程,將軍來得及麼?”天水梁氏的樑欒有些擔心的說道,不過李藎忱瞥過來,樑欒幾乎是下意識的低下了頭。

與其說是擔心時間夠不夠,倒不如說是樑欒在擔心李藎忱會無所謂的犧牲樑家的兵馬人手,畢竟樑家辛辛苦苦積攢下來的這些家底,還不想在短短几天裡就消耗乾淨。

李藎忱看到樑欒的表現,心中就已經猜到了個大概,不由得冷笑一聲。他當然不相信這麼多世家聯起手來竟然還沒有辦法將天水和安定兩座孤城這麼樣,歸根結底還是因爲這幾個世家到現在依舊還在想着如何保存實力,根本就沒有打算做領頭羊。

顯然安定牛氏多多少少也有這樣的想法,至於武威安氏就更不用說了,武威已經被他們控制在手中,對於他們來說,前來天水和安定主要就是來幫忙的,既然主人都不着急,自然也不能指望着武威安氏能有多麼好心,人家並沒有指望着可以吃肉,就更不用指望着讓人家去主動啃硬骨頭。

至於侯秘······李藎忱相信如果侯秘手中有足夠的兵馬,這個傢伙肯定不會放過這個重振門楣的機會,只可惜他之前帶領的只是一支偏師,根本就沒有辦法起到主導作用,如果不是西北亂局已經糜爛的不可收拾,如果不是李藎忱已經親自趕到陳倉,恐怕那些世家根本就不會將侯秘放在眼裡。

江南侯氏和他們這些西北的世家可沒有多大的關係,他們也懶得待見這麼一支偏師!

因此西北最終會亂成這個樣子,李藎忱也不感到奇怪,就憑這幾個世家全力保全自己的心態,不亂他纔會感到奇怪呢。

不過現在既然李藎忱來了,就不會讓他們這麼悠閒。

此時李藎忱已經意識到,自己這一次的主要任務,恐怕並不是怎麼擊敗於翼了,明顯就是出來避禍的於翼不一定有和李藎忱在這寒冬臘月之中較量一番的意思,本來冬天就不是打仗的好時候,更不要說於翼本身兵馬糧草也算不得非常充足,他能夠拉着軍隊出來轉一圈應該就不錯了。

李藎忱更需要做的,是考慮怎麼將這些貌合神離的世家揉成一團,徹底成爲李藎忱手中的一把鋒利的刀。畢竟以後李藎忱想要以西北爲根基繼續向河西拓展以及配合漢中夾攻長安的話,都離不開這些地頭蛇的幫助。

第三百四十七章 初生牛犢第一二一二章 西北還是武關第一一三九章 站哪邊第二零五零章 此間誠意,貴使放心第一二九三章 兩代人之間的爭鋒第一二一八章 陛下給了希望第一四七二章 從南陽向洛陽第一一五七章 西北大捷第六百三十七章 皇族第四百五十四章 賨人李迅第一五四五章 沒有火藥的火槍第一八八一章 糧價不穩第三百三十七章 歲歲不得清平久第一三零四章 大義滅親第四百四十一章 杯水車薪也算給第三百零七章 敵暗我明第三百二十四章 腐朽第二百二十三章 替身第二零九三章 達成共識第一百一十八章 字謎第一百二十六章 可還有人?第一九五七章 登陸選擇,遠還是近第一百九十一章 決斷第二零一一章 梟雄夢碎第一五三五章 橫山要道第九百七十四章 夷陵外第一五八三章 賣姊姊第八百三十八章 負隅頑抗第二二六零章 風又起第二二二七章 陛下的雄心第一三八六章 再造長安第五百二十四章 排山倒海第二零二七章 魯班橋頭,三軍爭渡第一四九七章 吳郡的人,出列第一千四十章 血已經夠多第一百八十七章 索要第二二一一章 難得的賭第一二六三章 豬隊友第二百三十八章 隱約雷鳴第一四四七章 通事館的重任第一七一二章 見風使舵最擅長第一九三五章 這就是朕的底氣所在第五百三十五章 蜀郡捷報第一四零四章 里程碑第一五四三章 一身輕第一一三五章 使節第二零九七章 天下將定,萬里無塵第二百二十六章 老繭第七百零六章 怏怏不樂第九百一十八章 白紙般的巴蜀第七百八十七章 既然開始第一九九九章 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第七百二十二章 離別第一六八八章 王軌的去向第一七七五章 父與子第一二四五章 從江南到塞北第五百二十六章 總有一天第五百八十五章 立足第四十五章 彌留第二二一一章 難得的賭第六百五十三章 徐陵需要的答案第八百八十九章 無準備的仗第七百二十九章 識時務者第一六五二章 城頭戰場第二零七六章 冀州民心,獻於陛下第二百一十九章 紀南第一六五三章 一面旗,一腔血第五百六十章 不佔便宜就是吃虧第八百一十四章 請命第一百章 繼承第二一一五章 未來的燕郡第三十三章 對策第九百三十九章 看不懂的年輕人第一六八七章 四面合圍第一百零二章 幸好第一六五八章 回家看看第一八五八章 未戰先怯,不足爲慮第六章 陷阱第一百八十五章 隱患第二二零二章 破敵先鋒第一二四七章 父業子承第二二八九章 先漢因何亡?第二百三十六章 請援第一五一六章 爲了大漢第一三八五章 給尉遲迥的信第一百一十二章 面君第一五八三章 賣姊姊第一一八二章 恍若當年第七百一十章 我要見姊夫第一百二十二章 正有此意第七百六十六章 誓死進攻第四百三十五章 燈下人如玉第七百三十章 後患無窮第一九三一章 只懲首惡,不及家人第二三二二章 陛下的多重考慮第兩千零一章 “如數”,“足額”第二百六十三章 章山,陰山第五百二十八章 進還是退第一四零四章 里程碑第八百四十章 進退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