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七章 負了將軍

陳叔堅一邊伸手攙扶起來這個舉止怪異的蜀漢使者,一邊打量他一番,如果不是曾經見過,而且還交談過,恐怕陳叔堅怎麼都不相信眼前的這個人是曾經那個意氣風發的使臣:

“許善心?”

“臣萬死啊!”許善心的聲音之中已經帶着哭腔。

陳叔堅下意識的看向陳叔慎,陳叔慎嘆息一聲,別過頭去。而陳叔堅苦笑道:“你何罪之有,是朝廷負了你,你做的沒有什麼錯。”

許善心是當初南陳派遣到巴蜀的使臣,一來是爲了代表朝廷的意志,二來也是作爲中間溝通聯絡的使者,可是他到頭來終究只是一個人,李藎忱在巴蜀早就已經是無人能制的草頭王,許善心一介書生又能做什麼?所以當李藎忱造反之後,這個名義上的南陳使者自然也就淪爲了階下囚。

就當南陳朝廷都快把這個當初丟出去的犧牲品忘了的時候,他竟然以這樣一個身份回來了,更重要的是看他憔悴的神情就知道,此人依舊心向着南陳!

想到這裡,陳叔堅和陳叔慎兩人都是心痛不已。

多少忠志之士不得賞識,反倒是江總、孔範那樣的小人把玩朝政!

“許卿家且坐,”陳叔堅親自引着許善心在城樓中坐下,“既然李藎忱讓你來,那必然是有話要說。”

許善心點了點頭:“聯絡李藎忱本來就是屬下的使命。李藎忱讓屬下回來,就是表示他的誠意,他想要······”

陳叔堅和陳叔慎一起看過來。

嚥了口吐沫,許善心苦笑着說道:“他想要兩位殿下退出湘州。”

陳叔堅微微皺眉,而陳叔慎遲疑片刻還是開口問道:“那除此之外還有沒有說其餘的條件?”

“沒有,”許善心急忙回答,“李藎忱說內城之中多是兩位殿下的親隨舊部,若是折損在這裡,恐怕兩位殿下也於心不忍,更何況這一座小小的內城對於整個荊南局勢已經無足輕重,兩位殿下應該心中明瞭,此時離開尚且有兵馬在手,否則玉石俱焚······”

神情愈發凝重,陳叔堅一言不發。而陳叔慎喃喃說道:“退出湘州,可就等於把整個荊南拱手相讓了······”

這個道理大家可都清楚,湘州到公安一線是南陳精心建設的荊州防線,屏護西部,現在公安一帶已經崩塌,江陵變成了孤城,若是連湘州也落入李藎忱手中,那麼大江以南、湘水以西的荊南各州府可就不會再觀望風向了。

現在靠近公安的天門、武陵、沅陵等地都已經改旗易幟,只不過這些地方因爲常年的戰亂多數都已經變成了類似於當初巴蜀的化外之地,朝廷能夠管轄到的實際上就是城池周圍十餘里罷了,所以這些地方歸入李藎忱的手中還不足爲懼。

當初的荊南四郡,武陵、零陵、桂陽和長沙,其中西部的武陵和零陵實際上是遠遠比不上東部地處河谷和平原的長沙和桂陽的,因此當初劉備割荊南東部兩郡給孫權,實際上已經表示了很大的誠意。

如今亦是如此,一旦湘州落入李藎忱手中,那麼就意味着湘州南側的衡陽、醴陵、湘東等地很難堅持了,這些地方長期以來都是作爲湘州防線的大後方,因爲靠近湘水的緣故,物產豐富,而且沒有多少兵馬駐紮,就算是當地的官員還忠誠於南陳,李藎忱只要派遣一支偏師,恐怕就可以將整個富饒的荊南東部囊括在手中。

可是如果不退出湘州的話,似乎也沒有什麼意義,朝廷到現在已經沒有力量救援湘州,能夠在江南和贛州一帶佈置起來第二道防線就已經算是不錯的了,陳叔堅他們在這裡的堅守看上去除了代表南陳朝廷的一個態度之外,似乎什麼都已經代表不了了。

甚至現在隨着投降的州府越來越多,這南陳朝廷的態度也沒有什麼象徵意義了,大家都看在眼裡,湘州和江陵已經是兩座孤城,是這天下棋盤上的棄子,李藎忱將它們拿在手不過已經是時間問題。

尤其是李藎忱進攻湘州城以及剛纔倉庫的聲勢浩大,更是在告訴陳叔堅,李藎忱並不害怕犧牲。

“李藎忱想要時間,我們想要兵馬······”陳叔堅苦笑一聲,“這的確是一個非常划算的生意啊。”

“這已經不是李藎忱第一次這樣做了,”陳叔慎自從走馬上任以來也算是好好鑽研過這個對手,“當初他就是用這個方法和韋孝寬做交易的,韋孝寬退出蜀中,而李藎忱讓他保全了兵馬。不得不承認如果不是還有這一路大軍,恐怕現在楊堅早就堅持不住了吧。”

陳叔堅喃喃說道:“可是你我,一個長沙王,一個岳陽王,現在這兩個地方都要拱手讓人了。”

陳叔慎一把抓住陳叔堅的手腕:“兄長,這都已經什麼時候了,說這些還有什麼用!湘州戰局已經糜爛,我們在這裡死守也沒有什麼用,與其戰死在這裡,倒不如把這些將士們撤退到下一道防線,至少我們還能夠以此爲憑和李藎忱繼續周旋!”

存人失地,地可再奪;存地失人,那麼就是人地兩空。更何況現在堅守這麼一座內城,可不代表這地就保住了,城外的南陳軍隊多數都已經投降,內城之中的幾千名士卒就算都是陳叔堅的麾下精銳,又能夠堅持多久?

陳叔堅微微頷首,目光落在許善心身上:“許卿家,恐怕還得委屈你······”

許善心一咬牙起身:“爲朝廷盡忠,本來就是屬下的本分!”

自己本來就是使臣,這個時候爲了南陳社稷的存續,也顧不上那麼多了。大不了以這身軀殉了朝廷,也算成全自己忠義的名分了。

而陳叔堅的目光下意識的飄向西北方向。李藎忱突襲湘州,如此一來郢州一帶也是腹背受敵,恐怕陳慧紀這個荊州刺史也要堅持不住,準備後退了吧,可是已經完全被切斷了退路的江陵城,這一次已經失去了任何獲得援兵的機會······

本王這麼一走,當真是負了大將軍啊!

第六百八十一章 入城第三百五十三章 城門第二零四六章 雞肋,雞肋第一四三六章 女人看不對眼時第一五五五章 大決心第二三二一章 孩子名字都想好了第八百四十一章 潛入第一千一十三章 江州之變第一二一四章 穩紮穩打第九百七十七章 天降第一四一五章 朕想要潼關第一八五七章 痛並快樂着第二三二一章 孩子名字都想好了第二三一八章 西南有國名吐蕃第二三五一章 爲誰風露立中宵第一三二六章 白鹿原上第一四五五章 總有人要證明第一五四三章 一身輕第二三五四章 宿命?天敵?第二百七十七章 防備第十二章 接槍第五百一十章 試探第一五二八章 戰盧容,大象來襲第一九三二章 去掉繁文縟節第五百二十九章 佝僂老人第一三零四章 大義滅親第一千一十二章 沉重的車輪第三百六十二章 一個模子第一五五一章 文武之間的衝突第一六一四章 內河水師不是鹹魚第二百六十四章 撤兵第二一三五章 分割內府第三百零四章 章華寺第六百七十三章 不滿第二百一十二章 缸中酒第四百二十五章 背後的利益糾葛第二一七一章 馬革裹屍,猶然不悔第一二二四章 制衡張麗華第四百七十七章 李藎忱的野望第二三五五章 休對故人思故國第二零一一章 梟雄夢碎第六百四十八章 同意又何妨第五百二十八章 進還是退第一六七一章 援軍就在後第一五零六章 神醫第一八一六章 “離經叛道”的二劉第七百零三章 必須要做第四百六十三章 呼應第二二零七章 三個白袍第一七六四章 王謙的準備第一七八一章 朕都不着急你急啥第一八二三章 六部的責任第二百六十六章 捷報第一五八一章 各領風騷數百年第一三三二章 沒有都督的樣子第一九一五章 停戰的默契第二二六四章 插翅難逃第一三五五章 戰鬥的節奏第三百七十一章 劍指何處第九百一十一章 入安定第二三五八章 鍼砭時弊第一六七七章 進英烈堂,咱們不一起第二零一四章 破城不難,安民難第一六三三章 皆我族類第八百二十八章 曹孝達的想法第一二八九章 先登,先登!第七百八十三章 破局第二零二三章 楊素打算拉一把第一七五九章 家國第一千零四章 民富之後第九百二十三章 皆成故人第三百七十一章 劍指何處第一千二十六章 戰採石第一二五六章 風雨長安第一六一零章 陛下有幾個老丈人?第二零六五章 勾結密謀第八百八十四章 王昆的猶豫第一千七十五章 是分贓不是收編第二一七六章 鳴金西樑——一城之地,夾縫之國第一百五十六章 告知第一九零九章 我要當別人家的孩子第一八五五章 陳王慢走第五百九十三章 各有打算第一四六零章 背水一戰第一百二十三章 表態第一九二三章 提上日程第一三八二章 得力助手第一四三七章 不能厚此薄彼第二一五九章 橫渠四句第一千四十章 血已經夠多第一百二十九章 桂冠第一六九二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六百八十八章 巴蜀消息第二零六一章 明顯的暗示第一四九七章 吳郡的人,出列第二二四五章 牛刀小試第一八二九章 着急的崔世濟第一一四六章 血肉磨坊第一一四六章 血肉磨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