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二章 我們的海賊王(四)

bookmark

讓曹化淳去刑部調卷宗,其實就是走個樣子。但是這個樣子不得不走。

顏思齊一見朱由棟就沒有絲毫隱瞞,那是他的坦誠。但朱由棟身爲國家政權的儲君,絕對不能大手一揮說這事就這麼揭過了:如此一來,以後這些傢伙心中就會沒有法紀。時間長了,就無法掌控。

至於南京刑部有沒有這件案子的卷宗,照理,命案是應該交到刑部備案的。但是現在大明各級官員的操守……

總之,第二天曹化淳的答覆是,經查,顏思齊所言屬實。

於是朱由棟就愉快的表示,以後顏思齊就不用在自己面前稱罪民了。

到了此時,朱由棟和兩位海商(海盜)的談話纔有了進一步深入的可能。

“爾耕呀,你在月港這幾個月,做得很不錯嘛。那你給吾說說,月港一個月該給朝廷掙多少錢?”

這裡說的不是‘能’,而是‘該’,如田爾耕這樣聰明的人,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的含義。

“殿下,月港那邊朝廷抽稅每個月都是有清晰賬目的,南京戶部這邊應該也有相應的賬冊。臣想說的是,就現在朝廷每年只給100張貿易通行證,這點證件,根本就無法滿足我大明和海外諸國大量的貿易需求,以至於走私仍然很猖獗。若是我大明能夠多開幾個港口,多發放一些通行證。臣覺得,通過海貿,每年給朝廷繳稅一百萬兩都不是問題。”

“嗯。”聽完田爾耕的話,朱由棟緩緩的點了點頭——看來田爾耕在月港不過幾個月,就已經發現此時大明的海貿存在極大的問題。

自宣德起,明帝國逐漸實行閉關政策。但是,此時明帝國的經濟,尤其是南方經濟,其產出早就大過了需求。而這個時候的日本、葡萄牙人又有貿易的需求。所以,民間的走私應運而生。

在任何一個時代,真正能夠把走私生意做長的,那都不是一般人。也必然會出現權錢交易、官商勾結。嘉靖年間,走私做得最大的一些東南沿海大族,聯合日本的流浪武士,掀起了規模驚人的倭亂。

隆慶皇帝繼位後,深刻認識到東南倭寇問題滋生的本源,其實是國內外商人彼此都需要的海外貿易需求與朝廷頑固執行閉關鎖國政策的矛盾。因此,隆慶元年,朝廷開放了月港作爲海貿通商地點。這就是著名的隆慶開關。

從地理環境上來講,月港完全被廈門島堵在了裡面,並不適合做通商港口。而且福建漳州府的陸上官道設施也很差,並不利於大明內陸的貨物運輸到這裡集中。但是,就這麼一個條件很差的港口能夠開放,就已經是隆慶皇帝竭盡全力才辦到的。

這是皇權和江浙士紳的角力。

試想一下:如果大明帝國仍然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而海外貿易的需求又持續存在。那麼,走私必然仍將持續。而能夠主導走私的,必然是一手掌握了大量生產資料,一手擁有地方權力機構的江浙士紳們。

而明帝國從政策層面開關,允許普通百姓、商人蔘加海外貿易。以前這些靠走私發了大財的江浙士紳,將會面對來自民間的激烈競爭。到時候,這些靠着國家政策的錯誤賺得壇滿鉢滿的腐朽階層,其利潤必然大減甚至破產!

所以,這些傢伙是最反對開關的。雙方角力的結果,就是在月港這個完全不具備優勢的地方,開了一個小窗口。

然而,勤勞的中國人,你只要給他一點點機會,他就會拼搏出極大的價值。自月港開關後,這個地方迅速成爲整個西太平洋地區最繁華的港口,大量的貨物運出去,大量的白銀流進來。在萬曆三十一年的時候,這個港口給皇室貢獻了三十六萬兩的商稅。而當年,全國的商稅一共也就四十五萬七千兩。

但這點收入,和大明的整個海貿(含走私)產生的價值比起來,仍然微不足道。

朱由棟穿越前看過很多關於隆慶開關的研究文章。這些文章不約而同的指出:在整個十六世紀晚期到十七世紀前期,七十年間,海外流入中國的白銀,至少三億三千萬兩以上。平均每年流入四百七十萬兩。需要明確的是,這僅僅是出超。如果按照後世我大清在關稅能夠自主的年代對進出口物資全部施加至少百分之四十的關稅,嘖嘖嘖,每年朝廷的海關收入怎麼也該有四、五百萬兩以上。

所以,田爾耕說的若是能全面開放海貿,朝廷每年至少獲利一百萬兩,確實沒有亂說。

“兩位壯士,這位田百戶說得可有道理?”

李國助和顏思齊對視一眼後,顏思齊起身道:“殿下,在下當年從漳州府出海時只是個普通農家子弟,不知道國家在月港的具體操作。但就在下在日本這些年的所見來說,雖說朝廷命令我大明商人不得與日本貿易,但我大明需要日本的紅銅、白銀、黃金、硫磺,日本需要我大明的絲綢、茶葉、瓷器、鐵器。所以海面上的商船不說絡繹不絕,但每天在平戶停靠的商船總是有那麼幾艘的。如此算下來,光是我大明與日本的海貿量,一年都不會小於三百萬兩白銀。若是兩國各自逢十抽一,只是兩國貿易,一年都能抽到十五萬兩白銀。”

“殿下。”李國助起身道:“我李家現有商船六十艘,其中兩千料(一料大約150公斤,兩千料就是300噸)以上的大海船有四十艘。基本上這四十艘每年都不得空閒,不停的往返在大海上。所以,田大人和顏兄弟的估算,大致是沒錯的。”

“嗯。”微微點頭後,朱由棟看了三人,然後對王承恩道:“曹三喜來了麼?” щшш.TTkan.C〇

“曹掌櫃已經在外面等候有一會了。”

“叫他進來吧。”

趁着王承恩出去叫人的空擋,朱由棟起身從後方的書櫃上抽出了一卷地圖。待得曹三喜也進來後,朱由棟讓王承恩把這卷地圖鋪開,然後他清了清嗓子:“這是吾根據古書記載,以及近年來利瑪竇先生的教導,親自所畫的一副世界地圖。結合這幅地圖,吾給大家講一講吾對我大明海貿的想法。

首先,我們必須要知道,我大明雖然也有一些銀礦,但這點產量,和我大明目前市面上流通的白銀比起來,是遠遠不夠的。所以,至少在我大明嘉靖朝以前,市面上交易,銀子從來都不是主流。

那麼,爲什麼現在銀子成了市面上交易的主流了呢?朝廷雖然從未明確確認銀子是我大明的官方貨幣,爲什麼現在給官員士兵發放薪俸都是用銀子了呢?那當然是大量海外的白銀流進來了。

說到海外白銀內流,這銀子是從哪裡產出的呢?主要是兩個地方。其一,倭國的石見銀山。其二,西班牙人在美洲的銀礦。倭人的銀礦先不必去說他,到底是他國內自己的銀礦。這西班牙人在美洲的銀礦,就很有意思了。

……總之,因爲我大明的絲綢、瓷器、茶葉獨步天下,所以紅夷人也好,倭人也罷,都只能拿出白花花的銀子來購買我大明的產品。而他們能賣給我們的東西卻是不多,因此,這銀子就一年又一年的沉積在了我大明國內。待得我大明有了足夠的白銀儲備後,銀子,自然就成了交易的主體。”

“嘶~~~殿下,如您所言,這什麼西班牙人可是厲害得緊啊。幾百人的小軍隊就敢朝着有幾百萬人口的國家發動進攻?關鍵是他們還贏了?”

“是啊,阿茲特克人一來武器落後,二來嘛,美洲大陸和我們這幾塊大陸隔絕了幾千年,那裡的人從未得過天花,對天花完全無法抵抗……”

“殿下,如此說來,呂宋那個地方不產白銀?”

提出這個問題的,是旁聽的曹三喜。

“怎麼,曹老闆也聽說,吾的皇爺爺當年聽說呂宋產白銀後,動過那裡的主意麼?這呂宋呢,也產白銀。但是這量很小的。呂宋的白銀,主要還是來自美洲。”

“殿下。”站起來提問的是顏思齊:“這西班牙人是傻的麼?從殿下剛剛展示的世界地圖上來看,美洲離歐洲明顯更近嘛。爲什麼他們在美洲產出白銀後,不直接運回歐洲,卻要先運到呂宋呢?”

“呵呵,是這樣的。這西班牙呢,因爲有廣袤的殖民地,而各個殖民地的產出又不一樣。所以他們常設了兩支珍寶艦隊。一支稱爲馬尼拉艦隊,從呂宋的馬尼拉啓程,船上裝的都是來自我大明的瓷器、茶葉、絲綢以及暹羅等國的香料。這支船隊橫穿太平洋,抵達墨西哥西岸。之後又有一支艦隊喚作加勒比艦隊,從墨西哥東岸出發,將馬尼拉艦隊運來的貨物和在美洲上搜刮到的東西,運回西班牙本土。

當然哪,這馬尼拉艦隊上的東西可都是要花錢從我大明買的。所以馬尼拉艦隊在從墨西哥西岸回來的時候,必定裝載有美洲產的金銀。”

“原來如此!”顏思齊狠狠的將一個拳頭拍在了另一隻手掌上:“國助兄,聽聞李船主當年也在呂宋待過,若是我們能夠趁着西班牙的這支馬尼拉艦隊即將達到呂宋的時候幹他一票…….哦哦,殿下恕罪,在下賊性不改,冒犯了。”

“無妨啊,你要搶的又不是我大明的子民,不過話說起來,顏壯士剛纔說的這個事情,已經有人幹了很多年了。”

“啊?這附近的海面上竟然還有如此好漢?我等怎麼不知道?”

“哈哈哈,那些傢伙搶的不是馬尼拉艦隊,而是加勒比艦隊。其搶劫的地點……”朱由棟手指在桌上的世界地圖上慢慢移動,然後指向了西班牙和法蘭西的西海岸:“這些好漢打劫的地方,在這裡!”

第五七四章 教育事關國本第六七零章 大戰一觸即發第三六零章 三萬裡的遠征第十四章 穿越的老套路(二)第四八四章 一塊都不能少第七五六章 前所未有之戰第三三三章 戰艦要下餃子第一一四章 東林也要辦報(三)第一一零章 金陵日報創刊第一七五章 宿命的薩爾滸(五)第二三五章 歷史未能重演(六)第四十九章 打臉就要打痛(十)第三五二章 登基年號選擇第十一章 孤的元從班底(三)第三七六章 廉貞走向末路第九十五章 國家根基已朽(七)第六九七章 明中宗桓皇帝第五九零章 大明機構改革第五七五章 袁可立的學生第四九四章 萬里援軍抵達第一五五章 所謂帝王心術第五四二章 世事難有如意第四四九章 不得了的東西第五十七章 慈慶宮的墮落第二四零章 大阪的冬之陣(一)第二五三章 老西兒都叫窮第四九八章 風帆最後華章第二十一章 有的人欠收拾(三)第七九八章 歐洲的商人們第四零四章 六日光復朝鮮第五一二章 破軍陷入絕境第一九八章 天下重新透明(七)第二一一章 天樞今日登頂(感謝逐日2005書友)第三十四章 原始資本積累(九)第三十四章 原始資本積累(九)第三四五章 東海上的決戰(二)第二三八章 選妃並不簡單(三)第七二五章 減息後再減稅第二九零章 復仇者黎塞留第七二八章 共贏纔是王道第七零五章 大西北的形勢第六九零章 一枚漏網之魚第七四八章 繼續一路向西第一零五章 全面進行佈局第六零八章 大明兩路進軍第五十一章 唯大勢不由人第六三二章 文臣們的作用第七四零章 不能再爭國本第二三一章 歷史未能重演(二)第三十六章 原始資本積累(十一)第一三七章 島津欲寇琉球第一三七章 島津欲寇琉球第七一三章 周遇吉的奇襲第一五九章 大金今日豎旗第一八零章 大金國沒有了(二)第三四四章 東海上的決戰(一)第四八四章 一塊都不能少第四零六章 幕府垂死掙扎第六十六章 東北號角連營(一)第五九四章 搭建地方機構第八章 言官們的彈本第四三三章 科研獲得突破第二五二章 山西的掌控者第五二一章 朱家的男人們第三二一章 女真人的選擇第三零八章 萬曆四十五年(二)第七四一章 失去南美之痛第四八九章 雙方都要調整第六八七章 請隨意做夢吧第三八零章 爲何是分封制(一)第三五七章 唐王府的狗血第三一三章 崇明沙攻防戰(五)第六三一章 三方各自部署第四二四章 商稅是要收的第四一七章 東亞霸主降臨第六一六章 阿散索爾夜戰第五八二章 易普拉欣妥協第七二八章 共贏纔是王道第六三零章 朱由棟的決心第四八二章 滿桂抵定西域第五四七章 改革不是兒戲第三七八章 中南總督人選第六三一章 三方各自部署第一三一章 金陵日報完勝(二)開個單章,說說最近的事第七九九章 絞索緩緩拉緊第一五六章 李成樑的致仕第四零六章 幕府垂死掙扎第五三六章 首席民政秘書第一四三章 四方英才匯聚第一零一章 我們的海賊王(三)第四一八章 無煙火藥時代第五二四章 印第安女戰士第六六三章 科技尚未落伍第五八九章 一環套着一環第一一六章 東林也要辦報(五)第二八零章 破軍星的天賦第四六七章 新豪商的崛起第二零一章 監國的第一天第六十六章 東北號角連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