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九章 扶上馬送一程(一)

bookmark

“嗯,這報紙的紙張質量不錯,比咱們的好。可是這麼好的紙張,這成本?”

三月十一日,東林日報創刊。早就盯着東林書院動靜的無錫錦衣衛在報紙出來後便買了十份,當天下午就送到了朱由棟的案頭。

然後朱由棟便將曹化淳、張以誠、王承恩、張世澤、李純忠、田爾耕等人召集起來,一起來觀賞東林日報的創刊號。

這份報紙目前只有兩頁八版,看得出來,顧憲成等人還是比較慎重的:寧肯版面少一點,但一定要把內容做瓷實。

具體來說,八版內容的分配是:

第一版,國內大事,也夾帶一些無錫縣內的瑣事。第二版,儒學聖人生平介紹,這創刊號上刊載的是周公。第三版,是雜文,主要是東林書院的大佬們對朝政發表點評。第四版,文物考據,歷史上一些有趣的小故事。第五、六版,小說。這一期刊載的是以唐代虯髯客的生平爲基礎,加以發揮出來的類似於志怪類的東西。第七、八版,詩詞歌賦專版。

“殿下。”在翻來覆去的把東林日報翻了幾遍後,張世澤擡頭:“這報紙,沒有廣告啊。他們要把這報紙賣到多少錢一份才能回本?”

張世澤這一年也十歲多了,除了繼續跟着張以誠、徐光啓等人學習外,他的主要精力就是協助張以誠辦報。所以,雖然年紀小,但對報社經營已經是很有經驗了。

“世子,據下官的無錫同行們報告說,這東林的報紙,是每三份一個銅板。”

“啊?那不虧死了麼?就算他們得到江南諸多士紳的支持,這麼持續的虧下去,又能堅持多久?”

說江南士紳支持,那還真不是說着玩的。在這期創刊號,東林書院明確的說明:本報主編是高攀龍,責編是錢一本等東林諸君子。在創刊詞裡,光是爲了感謝那些出資贊助的士紳,將其一一列名,就用了將近一半的版面。和金陵日報的創刊號根本就沒有感謝贊助商比起來,人家的支持者可不是一般的多。

“嗯,東林這樣做下去,無非三種可能。”朱由棟微微一笑:“其一,報紙辦得好,江南的士紳們覺得可以靠着報紙獲得好名聲,便願意一直持續不斷的投錢支持。其二,士紳們的支持不能持久,最後東林便開始在自己的報紙上做廣告。你們看,這創刊詞可沒有說本報絕不做廣告之類的話是吧?其三,辦不下去,又拉不下臉做廣告。或者說銷量太差,連普通商人都不願意在東林做廣告。最後不得已倒閉……”

“那殿下以爲那種可能比較大呢?”

“這個嘛,吾也不知道啊。畢竟人家纔剛剛開始嘛。”

“殿下。”

“張先生何事?”

“你看到第七版沒有?東林在挑戰我們呢。”

“嗯?還有這樣的事,吾來看看。”

在東林的第七版上,該版的責任編輯薛敷教在致詞中說明,本版歡迎各路才子又或者佳人投稿,投稿種類詩詞歌賦均不限。一旦採用刊載,一律給予稿酬二分銀子。

本來這樣的致詞沒什麼毛病,但討厭的東西在後面。

薛敷教在致詞的後半部分特意說到,本版除了他這個號稱“藏書家”的書蟲做責編外,協助他工作的幾個編輯,全都是十五歲以前就中了秀才的少年才俊。其思路最是敏捷不過,其前程也無比遠大——這就是在影射金陵日報的普通編輯都是幾十歲還無法中舉甚至無法過童子試的學渣。

如果這還只是隱晦攻擊的話,那麼接下來,薛敷教又說:文學作品,要互相借鑑。最好在某一期或者某幾期的報紙上,刊載的都是同一主題的作品。千萬不要像金陵日報的那所謂‘文學版’,每一期都沒有固定的主題。結果同一天的報紙上,詠梅的,詠荷的,贊花的,寫菊的,亂麻麻的擠在一起。這就根本無從比較,無從彼此借鑑嘛。我們東林日報不會犯這種低級錯誤的……近期,冬去春來,諸位朋友如果要來投稿,不管寫花鳥蟲魚或者景色人物都可以,但一定要以春天爲主題。

話說到這裡雖然已經是紅果果的挑釁了,但薛敷教似乎還沒過癮。他在最後直白的說明:寫春天的詩詞,要有生機。不要把什麼人生若只如初見那樣的靡靡之詞拿出來——這會兒季節不合適!

“呵呵,有意思。”

仔細的看完薛敷教的宣戰書後,朱由棟略微思索,然後朗聲道:“王承恩,筆墨伺候。”

經過張以誠幾年的教導,朱由棟的一手毛筆字已經很有章法了。吸飽了墨汁的狼毫在宣紙上運筆如飛,很快就是一首七絕完成。

衆人迅速的湊上前去,李純忠乾脆就讀了起來:獨坐池塘如虎踞,綠蔭樹下養精神。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發聲。

“大氣!”

“殿下,霸氣側漏,真是人君之像啊!”

“呵呵,慚愧,慚愧。”文抄公朱由棟這會兒訕訕一笑:主席的詩詞都沒霸氣,那就真的找不出有霸氣的了。這首詩是主席的第一首七絕,但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在那個時代,志向最高絕,胸襟最偉大的,非他莫屬。

雖說這是主席16歲時的作品,文字淺白,幾乎沒啥典故在裡面。但朱由棟深信,就憑這首詩,就足夠吊打東林的那羣所謂的天才。

“田爾耕,此事就交給你去辦了。”

“是,臣一定要讓東林書院的那些腐儒在他們自己的報紙上刊登太孫殿下的大作。”

“你去了東林可以跟顧憲成講,我們金陵日報歡迎東林日報加入報業市場,若是他們在報紙銷售渠道方面有困難。我們的方山雜貨鋪已經遍佈江南四省各個縣城,他們可以用我們雜貨鋪的渠道進行銷售、收取各地稿件以及支付稿酬。”

“啊?殿下,這樣做,豈不是……”

“呵呵呵,你們啊。”朱由棟站起身來:“在吾看來,東林的這羣書呆子辦報,完全就是腦袋發熱的胡鬧之舉。最簡單的,不打廣告,還把價錢搞得這麼低,完全賠本賺吆喝,這樣的事情是無法持久的。其次呢,報紙辦出來了,這銷售渠道呢?吾不知道江南士紳們給了東林多少銀子,但不管多少,要重新鋪設遍佈江南甚至全國的銷售渠道,沒有幾十萬兩銀子是不行的。而且這東西不光是銀子的問題,需要的時間也是海量。畢竟,現在大明沒有任何一家商鋪可以像我們方山雜貨鋪那樣在各個縣城都設分店。可以說,沒有我們幫他們一把,這東林日報要不了多久就會退化成無錫的地方報紙。甚至於它會和現在東林書院小範圍內的自娛自樂一樣,成爲一羣書呆子們的內部刊物。”

“那殿下爲何還要……”

“就是要幫他們啊,有競爭是好事嘛。再說了,如果東林日報在短時間內藉助我們的網絡鋪開到江南四省,但是四省的百姓們卻更喜歡我們的報紙呢?”

“哈哈哈哈~~殿下說的極是。要想把人摔疼,得先把他捧上去!”

“李純忠,有你這麼說殿下的嗎?這叫扶上馬,再送一程!”

“哈哈哈,張世澤,你才叫陰險呢。送一程?送到哪兒?”

衆人一起大笑一陣後,朱由棟拍拍手:“所以說,幫東林是有必要的。不過,既然多了一個競爭對手,接下來,我們自己更要好好做事了。張先生,吾的意思,近期的報紙,要多給射鵰一個版面,力爭七日之內將射鵰結尾。”

“殿下,射鵰要是完結了,我們的報紙銷量?”

“呵呵呵,射鵰本來就進入尾聲了嘛。最後的結局很多猜都猜得到了,這樣的射鵰無法凝聚更多人氣了。必須得推出新的主角,新的故事。”

“新的主角?”

“是啊,這次的主角是楊康的兒子。”

第六八一章 大明朝的應對第七零四章 不速之客又至第七二八章 共贏纔是王道第五六四章 張獻忠摸內奸第二七七章 人生多不如意第四零零章 王師登陸仁川第五六零章 外事要講紀律第五十七章 慈慶宮的墮落第四九三章 執政越來越難第一八八章 吹皺一池春水(三)第三七一章 如何抓捕敵酋第四五二章 帝國滅聯盟立第六六六章 世界大戰開幕第三一五章 崇明沙攻防戰(七)第二四七章 準備整頓鹽政第八零二章 告歐洲人民書第三五四章 宗教戰爭開始第七三三章 其實我在三層第七零八章 時間就是生命第四九一章 衝鋒槍的歷史第七七三章 海上的槍騎兵第一一二章 東林也要辦報(一)第三零四章 會合與反會合第七八六章 總算是明白了第六一三章 敵人有了反應第七二五章 減息後再減稅第二二五章 土著中的垃圾(一)第七二零章 重兵投放美洲第一一六章 東林也要辦報(五)第一零八章 現在開始起航(三)第二七零章 萬曆四十四年第六八零章 老賊的好打算第三二一章 女真人的選擇第六七零章 大戰一觸即發第二一零章 玉衡搖光結盟(二)第二十九章 原始資本積累(四)第一六三章 山海關定方略(一)第六十九章 東北號角連營(四)第八十三章 哈布斯堡家族(一)第一四五章 先定規後開營第二七二章 丙辰會試黑幕(一)第四三一章 準備遠征蒙古第七二六章 奧斯曼的戰艦第二十八章 原始資本積累(三)第三九五章 清醒的國鬆丸第六九七章 明中宗桓皇帝第三四六章 東海上的決戰(三)第六一八章 大明主力登陸第十六章 狗屎般的財政(一)第四零九章 千帆競逐瀛洲第二三一章 歷史未能重演(二)第七四四章 今日定下國本第十六章 狗屎般的財政(一)第四四七章 海外州的發展(一)第六八二章 流水賬的戰報第二八八章 基督正義聯盟(一)第六三四章 三位殿下之戰第二五九章 大阪的夏之陣(五)第七八四章 昆陽赤霄計劃第二二三章 劃時代的差距第五七三章 天啓十年元宵第一六七章 煩惱的主帥們(二)第六一九章 穿越喜馬拉雅第七一三章 周遇吉的奇襲第一八七章 吹皺一池春水(二)第七零五章 大西北的形勢第一五一章 興盛的寬甸堡第七三九章 美洲戰後安排第六四六章 西班牙的應對第一五二章 熊廷弼的手段第四零零章 王師登陸仁川第一五三章 蕭伯芝的表演第七二九章 這是一個憨憨第十八章 狗屎般的財政(三)第一六零章 太孫殿下出徵(一)第一八二章 連場圍爐夜話第三零三章 爸爸有人打我第四零一章 登陸逐步推進第三一一章 崇明沙攻防戰(三)第三一一章 崇明沙攻防戰(三)第六一八章 大明主力登陸第四七八章 歐洲人的改變(二)第六四五章 蘇伊士開通了第五六三章 李自成的方略第九十三章 國家根基已朽(五)第九十二章 國家根基已朽(四)第三九二章 宗室們的分化第四一三章 身體素質差異第八零一章 亞速爾的海戰第二零四章 工作要有重點(一)第四七零章 成功突襲沙廉第一五一章 興盛的寬甸堡第五八九章 一環套着一環第七九零章 鄭成功的殺着第三九一章 廣東的舉人們第一三九章 是蹂躪非戰鬥第一四八章 明日和平條約第六二三章 奧朗則布背刺第六三七章 分割南亞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