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零章 衛所不堪一用

bookmark

在這個時代的大明,要想建立一支全新的軍隊,難度當然不是一般的大。只要誰敢直接向通政司開這個口,一定會被文臣們集體噴得體無完膚。

所以朱由棟一開始想的就是怎麼利用現成的衛所兵。

他先下令給南京守備勳臣柳懋勳:聽說南京城內以及應天周邊的幾個衛所,逃兵很多,以至於衛所兵有大量的缺額。而且南京周邊的好幾個衛所情況比較特殊,比如說專門給太祖皇帝守靈的孝陵衛啥的,那非但不給國家繳納錢糧,每年還得國家撥款。所以,這裡面吃空餉的也很多。孤認爲,這個事情應該清理一下,看到底缺額多少。

這道命令文臣們完全挑不出毛病,非但如此,他們還很支持:早就看這羣廢物將領大肆吃空餉不爽了。貪污這種事情,只能我們文臣來嘛,什麼時候你們這些也有資格了?最最關鍵的是,爲什麼你們這些廢物將領不拉上我們一起貪?

所以,對太孫殿下的這道命令,南京的文臣們大多數都表示:殿下做得好!早就該這樣了。

朱由棟在去年的旬會上聲色俱厲的威脅柳懋勳,其實不是給他壓力,而是給他解套,方便他對下面的將領進行解釋:各位兄弟,沒得辦法,太孫殿下都說了,要是這個事情做不好,我家的爵位都要完蛋。所以,接下來做哥哥的也只有公事公辦了。

而且大家也不要過分擔心,殿下說了,既往不咎,以前的那些爛賬統統一筆勾銷。至於說以前靠着吃空餉養家,後來吃不了怎麼辦?這個,殿下的虎威做哥哥的是不想去領教了,要不你們再去試試?

當然,柳懋勳自己都是吃空餉的大頭,做這清查的事情也是很有難度的。因此,在朱由棟北上之後,他把袁可立給留了下來:袁先生判案的故事在後世都被編成電影電視劇了,做這種清點人頭的事情還不容易?

袁可立接到這個任務後,先是找曹三喜要了五萬兩銀子,然後又把方山學校的學生抽調了一批。等朱由棟前腳離開,後腳他就壓着柳懋勳,以‘過年慰問困難軍戶’的名義,挨家挨戶的送東西。

春節誒,中國人最看重的節日,只要不是什麼特別大的事情,一般都是要在這段時間回家的。安遠侯親自來家裡慰問誒,雖說給的東西不算豐厚,但怎麼也值幾錢銀子吧?所以,絕大多數軍戶在這個時間點都老老實實的待在家裡,讓袁可立輕而易舉的拿到了最真實的數據。

大明在老朱建國,制定了衛所制度後,到洪武二十六年,一共有三百二十九衛。

這其中,上十二衛(羽林、金吾、虎賁、錦衣衛、掌旗衛等)負責守衛皇城,是皇室的親軍。

剩下的三百一十七衛中,有三十個衛駐紮在南京周邊,拱衛大明首都。

建文元年,增設孝陵衛。所以建文年間,南京城內及其周邊一共是四十三個衛。

永樂十八年,大明帝國正式遷都北京。上十二衛全部搬遷到北京(錦衣衛留了一部分人員)。除孝陵衛之外的其他三十個衛中,有十八個衛要麼被調到北京,要麼被裁撤。所以,南京這邊就剩下了十二個衛(不算孝陵衛)。

按照朱元璋制定衛所制度時的規矩,一個衛,戰時要能夠提供戰兵五千六百人。這麼算下來,南京及其周邊的十二衛就應該有六萬七千兩百名戰兵。

“殿下,這是在下等花了三個多月的時間完成的南京周邊十二衛實有軍戶的統計冊。簡言之,現在南京周邊十二衛,一共實有軍戶七千三百二十八戶,按我大明衛所制每戶提供一名戰兵的規定,南京周邊十二衛,可以提供戰兵七千三百二十八人。”

“確認無誤?”

“些許誤差難以避免,但最多走展不會超過兩三戶。”

雖說早就有了心理準備,但是實際數字只是理論數字的十分之一多一點,還是讓朱由棟覺得很難受。

“孤記得,南京十二衛裡,水軍右衛、水軍左衛、橫海衛這三衛都是水軍吧?”

“是的,殿下。水軍左右衛的兵員現在大多在操江提督手裡,因爲靠着長江吃飯,所以滿員率算是最高的。橫海衛嘛,除了在靖江還有一點人以外,基本全部空了。”

“除掉水軍三衛,剩下九衛有多少戰兵?”

“四千八百五十一人,而且殿下,說他們是戰兵還真是擡舉他們了。在下覺得,我方山學校的娃娃兵單對單可能無法保證全勝,但只要超過十人以上規模的對仗,方山絕對百戰百勝。”

“袁先生你說話還真是不給安遠侯留面子啊。”微微一笑後,朱由棟道:“安遠侯,這個事情你怎麼看?”

“殿下,臣有罪,在這個事情上,臣不準備多辯解什麼。只是南京諸衛,從靖難時起就遠遠不滿員,之後成祖遷都北京後,南京諸衛其地位直線下降,所以……”

靖難時期,朱允炆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給北軍不知道送了多少人頭,所以南京周邊諸衛的損失肯定是最大的。而且朱老四上位後,本能的對南京諸衛不待見,所以柳懋勳說的也有道理。不過,無論如何,都不該只有這麼點人。

當然,朱由棟不準備去計較這些了:如果要追究的話,南京這一圈的武將只怕個個都要去吃牢飯。而全國各地的武將們也會感同身受。真要是這麼搞,毫無疑問,就算萬曆再支持他,他這個太孫也當到頭了。

“孤有言在先,以前的事情都不追究,所以安遠侯也不必擔心什麼。現在,安遠侯。”

“臣在。”

“你傳令下去,讓這四千八百多人都集中起來,孤要在三日後對他們進行檢閱。”

“呃……是,臣領命。”

……

三日之後,朱由棟一臉懊惱的從閱兵場回到了南華宮,然後立即揮退了衆人,只留下了袁可立和王承恩。

“袁先生,今日檢閱,有何感想?”

“呵呵。”很是灑脫的一笑後,袁可立道:“在下在想,殿下心裡是不是覺得以前的打算要全部推翻重來了?”

“哈,袁先生真是妙人,實不相瞞,吾確有此意啊。”

按照朱由棟原先的構想,南京到底是留都,周邊的衛所兵再爛也該有點底子。所以,如果不是逼不得已,他並不想徹底的重起爐竈打造一支新軍:這樣做引起的響動實在是太大,文臣們的阻力,武將們的不滿,都會讓他頭大。

所以一開初,他是想以南京的衛所兵爲基礎,把方山學校的學生們慘沙子般的放進去,然後把整個南京周邊衛所兵的戰鬥力給提升起來。

但是這次的清查軍戶和臨時檢閱,讓他清醒的認識到,除了自己另起爐竈,真的別無他途了。

大量軍戶逃亡,導致實際兵員數量只有滿額的十分之一也就罷了。關鍵是剩下的這點人,老的老小的小,肥胖如豬或者骨瘦如柴的都有,就是很難看到年齡適中,身材勻稱的!這樣的士兵怎麼練?

“殿下,我大明從永樂朝起,江南的邊防壓力就極小,兩百多年來,也就是嘉靖朝時倭寇折騰了一下。而且當年倭患的主要波及省份還是浙江和福建。所以,現在東南諸軍,也就福寧鎮還有點戰力,其他的早就不堪一擊了。”

我真的是腦袋發矇了啊,歷史本位面上,崇禎之後,南明軍隊面對北方來的清軍和原先大明北方邊軍都是不堪一擊,我是怎麼回事啊?居然還對這些傢伙抱有希望?

“哎,吾是早就想到了這些,但沒有真正的看到如此不堪的情景,多少還是存了點幻想。此事,是吾想得太簡單了,也累袁先生這幾個月白白辛苦做了無用功。吾深感抱歉。”

“呵呵呵,殿下言重了。其實以在下看來,殿下此番清查軍戶,也未必是全無作用。若是因勢利導,只怕所獲還要超過殿下原先的打算。”

“哦?袁先生可是有主意了?”

“嗯,略有所得。”

第六零一章 極低概率事件第二八九章 基督正義聯盟(二)第四三二章 朱徽娟的婚事第六八六章 菲利普分蛋糕第七八一章 做好大餐迎客第四五七章 廉貞初顯威力第七二三章 如何擴大內需第七七四章 陸軍可以登陸第三零七章 萬曆四十五年(一)第七五七章 唯有科技制勝第七十九章 劉大刀的奮迅(三)第二四五章 人口普查完畢第八零零章 攻佔亞速羣島第五二七章 亞歷山大城下第五四三章 五千噸鐵甲艦第二六零章 大阪的夏之陣(六)第六八六章 菲利普分蛋糕第三八三章 新的情報佈局第九十二章 國家根基已朽(四)第三八二章 安定中南十條第四七四章 天啓礦業改革第七七零章 被迫敵前轉向第四四七章 海外州的發展(一)第六六零章 天才們的表字第二六零章 大阪的夏之陣(六)第二七一章 萬曆四十四年(二)第六八一章 大明朝的應對第一九八章 天下重新透明(七)第五六五章 聖地亞哥海戰第七十章 西北危機已現(一)第五八六章 大明開始立憲第三零五章 開臺王的策略第六七四章 全境都是戰場第一九四章 天下重新透明(三)第五五八章 進化論的萌芽第三十六章 原始資本積累(十一)第一六四章 山海關定方略(二)第四五七章 廉貞初顯威力第一六七章 煩惱的主帥們(二)第七九九章 絞索緩緩拉緊第三六零章 三萬裡的遠征第三六二章 霸道的熊總督第三二一章 女真人的選擇第五三六章 首席民政秘書第一八一章 大金國沒有了(三)第一八四章 阿拉維杜新王(一)第四六零章 人口的大遷徙第四七一章 這是鴉片戰爭第五三七章 耶路撒冷圍成第七十四章 要走就走遠點第二六四章 官員們的俸祿第三三七章 破軍星的後手第七八一章 做好大餐迎客第五七一章 除惡必須務盡第六二九章 天啓御駕親征第二九四章 許顯純論方略第六二四章 藩屬國的差異第五零五章 冥冥自有天定第四一二章 燧發槍的對決第一四五章 先定規後開營第一四二章 厲害的二當家第一一九章 扶上馬送一程(一)第二一零章 玉衡搖光結盟(二)第五四零章 奧斯曼的反擊第二六三章 抖起來的戶部總設定(看前一定要看)第三九七章 看透的李三才第三一七章 海軍事海軍了(一)第二零三章 完成首次組閣第五四九章 美洲動亂新源第五七四章 教育事關國本第五四八章 繼續開發東北第一三三章 國事就是家事第一七六章 宿命的薩爾滸(六)第三七九章 切割中南半島第五零七章 科舉制度將變第一八零章 大金國沒有了(二)第六九七章 明中宗桓皇帝第二九一章 決絕的達塔爾第六零七章 奧朗則布之路第三六六章 開陽御駕親征第十五章 大明第一掮客第六十章 手心背都是肉第二三七章 選妃並不簡單(二)第六二九章 天啓御駕親征第九十五章 國家根基已朽(七)第五十六章 寬甸絕不可棄卷末總結及單章求訂閱第三三九章 工業革命發端(二)第六零六章 飛白劍指恆河第三五六章 二十五萬口豬第七三零章 波哥大會戰始第七十六章 搬家並不簡單(二)第七二七章 土雞的三國志第二七六章 方山的進士們第九十一章 國家根基已朽(三)第四七六章 河套重工中心第一七八章 宿命的薩爾滸(八)第一九九章 喪事不止一件第五八八章 帝師黨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