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狗屎般的財政(二)

bookmark

大明朝權力架構的設計者是朱元璋。

老朱這個人呢,當然是大英雄。但一方面是元末多年戰亂,商業基本完蛋,國家要恢復只能從農民身上想辦法。所以,老朱當年對商稅定得很低,導致國家財政極度依賴土地。

另一方面,老朱真的不太懂經濟。呃,或者說老朱對經濟的想法太過於理想化。

在大明立國的時候,老朱規定:田賦由戶部收取。這是國家財政最基礎的部分。

爲了整備騎兵與元朝殘餘勢力作戰,老朱還指定了部分農民做馬戶——你們這些人負責給國家養馬,田賦什麼的少交或者不交,到時候每年交馬就行了。

這個安排呢,在當時似乎沒什麼問題。但壞就壞在,這部分馬戶是由兵部來管!戶部是不能插手的。

隨着時間的推移,一方面是國家對戰馬的需求不是那麼大了。另一方面則是馬戶養不起戰馬或者逃亡了。而且一條鞭法之後,絕大多數的實物稅(包括戰馬)都折算成銀兩納入田畝之中了。那麼問題就來了:這部分收入兵部已經吃慣了,你說馬戶沒有就沒有哪?地方官府,你們必須再指定一部分人來做馬戶或者承擔馬戶本來該交給我們兵部的戰馬!沒有人?沒有馬?這也是可以的。把以前馬戶負責的那一塊折算成等值的賦稅,直接交給我們兵部吧!由我們兵部自己來養馬。什麼?田賦全部歸戶部?皇上啊!這可不行啊。要是沒了戰馬,我們兵部以後可不承擔責任啊!

兵部如此,吏部、禮部也如此:吏部有納捐,禮部有學田,國外使者的貢品也是禮部收取。更大頭的是在工部:工部負責組織百姓出徭役啊!現在社會發展了,你只要有錢,繳納相關費用後就不必出徭役而有政府僱人代你出了。但是這部分錢歸誰收取呢?當然是工部而絕對不是戶部!

中央六部,如此說來,好像除了刑部,其他各部都可以自己收錢了?嘿嘿,哪有這麼容易的事情?刑部一樣要收錢,按照大明律,各種貪官污吏或者政治鬥爭失敗被抄家的官員,其髒罰啥的都是刑部來收取。而這筆錢,入的是刑部的倉庫而不是戶部!

說起來大明朝能夠收取賦稅的有六個之多的部門了?

想得美!大明是有兩個首都的,燕京和南京都各自有六部的。南京六部針對南方各省也是要收錢的!此外諸如錦衣衛、大內十二監四司八局以及太常、太僕啥的衙門,都想法設法的給本部門爭取權力,儘可能的給自己的部門獲取直接收取賦稅的權力。

這很正常,因爲這是官僚機構和官員的自然屬性。

舉個例子來說,假設你是大明官員,在一個部門上班。你這個部門的上官經常能在外面找到錢,然後有事沒事就以各種名義給大家發補貼。你喜不喜歡你的上官?上官給你安排工作的時候,你是不是會認真的去做?對上官的指令高度服從?

假如你所在的部門是個清水衙門,你的上官沒法搞來這些補貼。你看着隔壁部門的補貼已經超過你的薪俸好幾倍了,在老家買了好多水田不說,京城裡也購買了大房子,小妾又娶了幾房……而你還苦哈哈的在一個臭衚衕裡租房子住。家裡逢年過節想給老婆孩子做身新衣服都得算來算去。你對你的上官又是什麼想法?

這樣做帶來的問題當然很大:對上來說,多部門都可以收取賦稅,導致內部管理混亂,真要國家有事的時候,不管錢財再多,國家的力量都發揮不出來。而對下呢,百姓承擔了過重的稅賦,導致社會消費受到抑制,進而生產受到抑制,然後一方面是讓社會始終處於低水平發展。另一方面則容易讓老百姓對風險沒有什麼抵抗力,一不注意就會破產——由此,國家抗風險的能力也極低。

這個時代真正憂國憂民的精英們不是沒有看到這裡面的問題。也提出瞭解決辦法:比如一條鞭法。

但是人性是這樣的:以前沒有這筆錢,現在有了,我高興。以前我有這筆錢,現在不准我收了,那就要跳起來!大明朝運轉了兩百多年,各個部門早就習慣了自己有自己的小金庫,你說不收就不收?

所以,這些年來,自從政治強人張居正死了之後,一條鞭法其實已經開始漸漸的廢弛了。大明十幾二十個部門,又開始拼命的自己掙錢!

比如說,我們經常聽到的太倉庫。那其實不是大明的中央銀庫。而是燕京戶部存放銀兩的倉庫。與之對應的,太僕寺有自己的常盈庫,工部有自己的節慎庫。此外光祿寺、南京戶部等,都有自己的銀庫——燕京戶部想從這些銀庫裡撥錢出來,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外廷如此了,內廷自然有樣學樣。大內二十四衙門,幾乎稍有實權的部門都想辦法生髮,然後建立自己的倉庫。比如內承運庫、廣惠庫、東裕庫等等……燕京戶部對外廷的諸多倉庫都指揮不動,對內廷當然是想都不要想。

1592年,當時的宛平縣令在自己的日記裡吐槽道:本縣今年收取的稅糧、稅銀、土特產等,按照國家的要求,要分別送進二十七個倉庫!可是這點東西一共摺合銀子多少呢?不到兩千兩!這位縣令無奈的哀嘆:宛平已經是天子腳下的縣城了,但是由於需要輸送的倉庫太多,這路上的損耗也相當驚人。若是那些邊遠地區的縣城,如此荒唐的運輸,其損耗又是多少呢?(沈榜,《宛署雜記》)

所以,如此多的部門都在收錢、存錢、建庫。給國家帶來的危害就不必多說了。那麼現在問題來了:除了戶部的銀庫要負責國家官員、軍隊的俸祿,賑濟災民什麼的之外。其他部門的錢都花到哪裡了呢?

兵部還是要去弄戰馬的,但是這戰馬的質量……哎,馬稅還是收得太少了。皇上,爲了國家的長治久安,要麼你增加馬稅,要麼你讓戶部給我們補貼。

工部還是要去修築各種諸如防河大堤之類的公共工程的,皇家的林園、先帝的陵寢什麼的也該工部負責。但是呢,如果是大內派出宦官來監工,那工部就會百般叫窮,說咱們的節慎庫已經幹了拿不出錢來——然後工部的官員會百般的挑動監工的宦官:公公,戶部掌管國家財政啊,你應該去給皇上說,叫戶部出點錢!

總之,收錢的時候這個事情是我負責,出錢的時候大家異口同聲:找戶部!

至於剩下的錢,部門福利,官員貪污,又或者,給商人們放貸收利息啥的唄。

總之,這個時代的大明朝戶部尚書說起來叫“地官”,負責出產萬物。實際上是六部尚書裡活得最憋屈的那個。

第六十一章 大明火器專家第五二零章 天璣星再求援第七五零章 暴兵暴艦備戰第四九八章 風帆最後華章第五八四章 大明的科技樹第五五六章 歐洲將星璀璨第五十四章 一起爬科技樹(三)第三一九章 海軍事海軍了(三)第二十三章 忠臣和官混子第一七四章 宿命的薩爾滸(四)第四九七章 鐵甲艦的戰鬥(二)第一零二章 我們的海賊王(四)第三一三章 崇明沙攻防戰(五)第九十章 國家根基已朽(二)第五五三章 索科利的父子第二六八章 睡虎地簡出世第四五四章 天璣星已激活第一四六章 曹文詔的家信第七五九章 大明的內燃機第六八零章 老賊的好打算第三十六章 原始資本積累(十一)第六三八章 文曲天賦何用第三二零章 朝鮮王的哀求第二七零章 萬曆四十四年第二一七章 對法戰前準備(二)第三六八章 西貢港的洗地第三十四章 原始資本積累(九)第六一九章 穿越喜馬拉雅第一六八章 所謂的七大恨第五八四章 大明的科技樹第七五零章 暴兵暴艦備戰第二一六章 對法戰前準備(一)第六五五章 親王號的首戰第七三七章 前後方的配合第二七八章 太孫賑災方案(一)第三九四章 蜀藩未來所在第二三一章 歷史未能重演(二)第三七四章 阻擊與被阻擊第三十三章 原始資本積累(八)第一五零章 佈局畢欲發動第五七六章 有競爭是好事第六七一章 聯軍登陸果阿第七二七章 土雞的三國志第六二五章 阿格納的和談第七四八章 繼續一路向西第四五六章 效仿魏武故技第七八零章 此乃示弱以敵第二三五章 歷史未能重演(六)第二十章 有的人欠收拾(二)第五三五章 轉進的第六師第五零一章 軍備協調會議第三九九章 褚英汗之覺悟第三零三章 爸爸有人打我第十八章 狗屎般的財政(三)第一二零章 扶上馬送一程(二)第六四二章 新一代的將星第二六一章 大阪的夏之陣(七)第七一二章 西班牙的漁網第二八零章 破軍星的天賦第五一四章 文曲死中求活第二一零章 玉衡搖光結盟(二)第七五七章 唯有科技制勝第二十四章 泰西今夕何年(一)第一七七章 宿命的薩爾滸(七)第六八八章 大明的特種兵第一九八章 天下重新透明(七)第四九五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八十九章 國家根基已朽(一)第五十三章 一起爬科技樹(二)第四十六章 打臉就要打痛(七)第一四八章 明日和平條約第四二六章 國家工商總局第三十四章 原始資本積累(九)第六五九章 要有戰略眼光第一八六章 吹皺一池春水(一)第二八七章 流水賬的三年第九十五章 國家根基已朽(七)第四九八章 風帆最後華章第四四六章 聖人還是聖人第一四八章 明日和平條約第二九三章 太孫焦頭爛額第八十章 劉大刀的奮迅(四)第二零九章 玉衡搖光結盟(一)第四二八章 臺灣府的發展第七四四章 今日定下國本第三四三章 日本人的腦補第六六三章 科技尚未落伍第五八六章 大明開始立憲第四六三章 我該怎麼幫你第三三九章 工業革命發端(二)第七五二章 最大勝利保障第一九九章 喪事不止一件第四六八章 新時代的改變第七五九章 大明的內燃機第一七八章 宿命的薩爾滸(八)第五十五章 情報纔是主業第二八三章 東南兩路有警(二)第三一五章 崇明沙攻防戰(七)第六十七章 東北號角連營(二)第二十七章 原始資本積累(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