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九章 海外的新制度(一)

bookmark

會議結束了,衆臣開始離場。而方從哲、溫體仁、袁可立三人卻留了下來。

“咦?三位閣老可還有事?”

“皇上。”溫體仁踏前一步:“還請屏退左右,臣等有機密事上奏?”

“……好,方正化,帶着你的人都出去。”

待得會場清空後,三個閣老一鞠到底:“皇上,臣等請立皇長子爲太子!”

“啥?”這突兀的請求,着實把朱由棟驚到了:“三位閣老這是何意?朕今年才十八歲,而皇長子還在襁褓中啊。”

“皇上。”袁可立也踏出一步:“臣等的意思不是擔心皇上的身體和壽元,而是想以此斷了小宗的念想。早日確定儲位,對小宗,對部分大臣,都是保護和好意。”

袁可立這話很短,但內容很豐富。不過到底已經在權力頂峰站了那麼多年,朱由棟還是聽懂了。

人呢,既然入了官場,大多數都是想着怎麼往上爬,獲得更大的官位。但是如今的大明官場很明顯:帝師黨是爬得最快的,接下來就是方山黨最受皇帝青睞。而對於這兩黨之外的官員來說,要麼想辦法依附過去。要麼就另起爐竈。

要另起爐竈,還有什麼比靠向擔任監國的朱由校來的快呢?

如果皇帝不早點定下儲君,就會給監國殿下不切實際的幻想。也會給一些官員不切實際的幻想。一旦這兩者結合到一定程度,只怕會有人起了不該有的心思——不一定是朱由校有想法,而是他身邊的人會推着他走向不好的方向。

但我是穿越者啊,而且我有輔弼鎖定啊。可惜,這話沒法明說。

“……三位閣老憂國憂民之心,朕明白了。不過太子這個位置,現在定,還是太早了一點。”

“皇上?”

“三位閣老請聽朕講完。”朱由棟站起身來:“朕這個皇帝,註定是要爲大明徹底帶來改變的皇帝。國朝踐行了兩百多年的宗藩政策,都被朕一朝而改。這皇室的繼承人政策,當然也要改了。”

“皇上的意思是?”

“其一,太子之位,這個時候還是不要定了。朕知道你們想說什麼。嗯,朕以後御駕親征的次數,不會太多,也不會少。這兵兇戰危,萬一陣亡的事情,你們不好說,但朕心裡是清楚的。不過在已經有了皇子的情況下,朕其實並不太擔心皇室的繼承問題。

其二,朕其實一直對奧斯曼的繼承人選拔制度很有興趣。當然哪,奧斯曼的卡農繼承法,確實太過血腥了。但是讓皇子擔任各個部門的要職,以此鍛鍊皇子的能力,併爲皇子培養自己的班底。這個思路是正確的。所以,以後朕的皇子皇孫,會擔任官員、將領,待得朕充分觀察後,會秘密的寫下遺詔,確定繼承人選。朕百年後,自有閣老、司禮監掌印太監和軍方代表,一起打開遺詔。共同輔助遺詔上的人繼位。其他的皇子皇孫,就封到外面去作王便是。”

“……皇上的新意,總是層出不窮啊。”

“哈哈哈,這個不算什麼新意啊。只是把人家的既有政策稍稍改良一下而已。說起來,萬里之外的南國,此時纔是正要執行新政呢。”

……

當朱由棟在北京稍稍透露了一點他對未來皇室子弟教育方式的時候。數千裡之外的新加坡,也迎來了一批客人。

“哈哈哈,諸位老闆,本官是新任新加坡知州李嘉,這一位是州法院院長彭曉冬。這位是杜攸寧,我新加坡州警備區司令。這位是瞿式耜,字起田。是我州的廉政公署長官。這位是黃尊素,字真長,是本州的學政。按照皇上的旨意,我們五個,就是這個新加坡州民政、司法、軍事、監察和教育的負責人哪。總之,歡迎各位老闆首選選擇了我們新加坡州進行考察。”

讓李嘉這樣朱由棟的得意門生率領州政府所有大佬一起出來迎接的,乃是放在內地根本不可能想象的場面:全州五個大佬,全都是1616年的進士。居然齊齊的出來迎接一羣商人?

可是沒得辦法啊。現在的新加坡州,說起來有四千餘平方公里的土地(四個香港特別行政區大),但是上面的人口只有三萬七千餘人:這可是加上了在這裡駐紮的一個協的新軍士兵及其家屬,以及一支小規模的南洋分艦隊的水兵及其家屬纔有這麼點人。真要算當地土著,估計最多兩三千人而已。

作爲穿越者,朱由棟深知新加坡的地理戰略位置有多重要。也很清楚這裡將來若是建設好了,光是收過路費都能嗨翻天。所以,新五州其他地方的官員,都是用傳統科舉官員爲主,方山學生主要承擔監督工作。唯獨這個新加坡,他一次往這裡塞了三個方山的學生。

當然哪,按照帝王心術,就算是方山的學生,他也不會讓這個遠離北京數千裡的海外州其主政官員全都是方山學生的。所以,負責監察和教育的,是兩個東林黨。

作爲被朱由棟連續重創了三次的東林黨,這個黨派現在在朝中最大的代表居然是孫慎行這樣當初進不了核心區的邊緣人員。而瞿式耜和黃尊素兩個嘛……嗯,東林黨內其實分兩種人,一種是嘴上滿口道德,各種忽悠。還有一種是真的相信了前者嘴上說的,然後各種衝鋒陷陣。這瞿、黃二人,基本屬於後者。

對於國內豪商來本州考察投資,本州五大佬集體出迎的事情,瞿、黃二人一開始是不願意的:商人是多下賤的啊,本官怎麼能屈膝逢迎這些賤人?

可是李知州把手一攤:州里現在不是軍人就是土著,根本就收不了稅,如果商人們不來我們這裡,我們就等着餓死好了。而且現在暹羅覆滅,無數的海船正從我們這裡通過。如果我們不趕緊的把港口建起來,豈不是每天看着上萬元的銀元從自己面前飛走?

更有杜攸寧這廝,好好的讀書人不做,去做了丘八。這做了丘八就算了,還用匕首颳了臉頰,長了一副絡腮鬍。斯文人一下子變成了一個土匪。然後李嘉在這邊耐心勸導兩個東林後生出席所謂的招商引資會,那個杜攸寧就在旁邊拿着一把大刀削水果……

算啦算啦,我們出席不行嗎?以後本官主管監察,查不死你們這羣天子門生!到時候一堆貪腐出來,我看皇上還有臉護着你們!

第五六五章 聖地亞哥海戰第三三四章 逃亡者的用處第三二六章 忠君愛國商人(一)第三十三章 原始資本積累(八)第六九二章 海軍的福字旗第一六五章 山海關定方略(三)第四二四章 商稅是要收的第七零九章 所謂李代桃僵第六九一章 燃燒的馬六甲第六六八章 大明的駐印軍第四八七章 你也是文抄公第二五零章 新青年軍官團第七四六章 不一樣的人生第四五四章 天璣星已激活總設定(看前一定要看)第三四七章 東海上的決戰(四)第七一四章 只是雙眼流汗第九十四章 國家根基已朽(六)(收藏滿四千加更)第六六八章 大明的駐印軍第五六八章 我真的忍不了第一零四章 真是時不我待第三四四章 東海上的決戰(一)第二一七章 對法戰前準備(二)第五四三章 五千噸鐵甲艦第三二八章 科技界的曙光第七六六章 這是不期而遇第三九七章 看透的李三才第一五三章 蕭伯芝的表演第一四六章 曹文詔的家信第六十一章 大明火器專家第九十八章 千萬人吾往矣第二六一章 大阪的夏之陣(七)第六零零章 大明準備出擊第三二三章 巨人開始覺醒(二)第五三八章 所謂民意反噬第五七九章 材料學者發威第一二四章 殿下的新玩具(二)第四七零章 成功突襲沙廉番外:二百五十年後第三六九章 西貢要塞被圍第八零零章 攻佔亞速羣島第二九六章 擴軍勢在必行第一四二章 厲害的二當家第五四六章 工業衝擊農業第三六五章 原始的鐵甲艦第二一零章 玉衡搖光結盟(二)第五四九章 美洲動亂新源第四零七章 幕府垂死掙扎(二)第七零二章 宗藩體系危機第七零二章 宗藩體系危機第十六章 狗屎般的財政(一)第四三二章 朱徽娟的婚事第四八四章 一塊都不能少第七四六章 不一樣的人生第七一七章 軍艦的冠名權第五二六章 威尼斯的商人第七零八章 時間就是生命第一二四章 殿下的新玩具(二)第七八一章 做好大餐迎客第四三三章 科研獲得突破第四六二章 進入鐵甲時代(二)第一五八章 這絕不是挑釁第六五九章 要有戰略眼光第五七二章 皇子的新老師第二八四章 易普拉欣崛起(一)第四七零章 成功突襲沙廉第四二八章 臺灣府的發展第四一七章 東亞霸主降臨第七七九章 雙方繼續加碼第七八六章 總算是明白了第五四四章 小冰河大威力第七六八章 孟加拉灣海戰第一七九章 大金國沒有了(一)第二三三章 歷史未能重演(四)第二十章 有的人欠收拾(二)第六九七章 明中宗桓皇帝第二八一章 無壓制之義直第三五九章 臺灣島的開拓第三五九章 臺灣島的開拓第四三八章 簡王並不簡單第一一六章 東林也要辦報(五)第七二八章 共贏纔是王道第七零一章 美洲即將爆發第七六九章 士氣和命中率第三一零章 崇明沙攻防戰(二)第八零四章 最後的王對王第五八二章 易普拉欣妥協第一一零章 金陵日報創刊第一一二章 東林也要辦報(一)第七七五章 陸軍主力出動第五十七章 慈慶宮的墮落第五四零章 奧斯曼的反擊第三八八章 還是先朝後倭第六四零章 國內總體穩定第三四八章 東海上的決戰(五)第六三四章 三位殿下之戰第五七九章 材料學者發威第五二八章 真是超級烏龍第四九一章 衝鋒槍的歷史第九十六章 國家根基已朽(八)(收藏滿五千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