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打臉就要打痛(二)

bookmark

“你就是曹三喜?”

“草民曹三喜,叩見皇太孫!”

“嘶~~你是哪裡的人啊?”

“草民是山西太谷人。”

“哪裡人?哎呀,大伴,你會山西話麼?”

從香皂研發出來開始算起,幾個月的時間裡,朱由棟的身邊發生了不少的變化。

首先是他要求單獨住一宮的要求得到了萬曆的准許:在皇帝看來,現在的太子是沒得救了。大明未來的希望還得着落在太孫身上。太孫早點搬出來,少受一點榆木腦袋太子的毒害也是好的。而且本來皇太孫作爲儲君就有開府的權力的。所以,皇帝首肯,禮法又符合,朱由棟就順理成章的從慈慶宮搬了出來。

他的新宮室是在宮城之外,皇城之內。東華門外,光祿寺以南,崇質殿以北。萬曆皇帝按照朱由棟的要求,親自爲其的居住地題寫了名字:興華宮。然後萬曆又撥了侍衛、宦官、宮女各三十名給朱由棟使喚。

有了自己的宮殿,而且宮殿是在宮城之外,朱由棟的活動就方便了許多,比如現在,他就能在自己的宮殿裡接見一個平民。

此時站在他身邊的,就是從江南返回的曹化淳。

這位現在不過十六歲的少年郎,雖說幼時家境和老魏一樣寒微。但是和老魏長得傻乎乎的面相比起來,人家有天賦,有顏值,所以一進宮就被重點培養,屬於宦官裡的精英分子。這一回,在被朱由棟派到江南去奔波幾個月後,身上的氣度那是越發的沉穩了。

他是在這一年的五月回京的,回來的時候,土豆、玉米、番薯的種子甚至幼苗都帶齊了不說,還帶回來了辣椒、狼桃(西紅柿)、番菊(向日葵)、花生等各種新奇的植物。非但如此,從北直隸南下後,沿途各個省份的稻種也全部收集齊了。

所以,當他回來覆命並且交還剩下的二百多兩銀子的時候,朱由棟非常高興的讓他把錢都自己留下了。

剩下的工作,當然就是徐光啓和魏忠賢的事情了。

理工男徐光啓不光是科學家,也是這個時代的農學家。至於老魏,本來就是農民出生,對種地也是非常熟練的。交給他們兩人才是本分。

“徐先生,這土豆、玉米、番薯都是不挑地的高產作物,我大明其實有一些地方已經在開始種植了。孤準備以後用朝廷的力量統一進行推廣、大範圍種植。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要拿出有力的數據來說話。所以,孤準備了一百畝土地和十戶佃農給你……”

“請太孫放心,臣一定細心種植,認真統計。絕不讓太孫的念想落空。”

“老魏啊,你來看這各地的稻穀,有的顆粒大口感好,但是產量低。有的呢,產量高但是顆粒小。孤要搞這個雜交水稻,嗯,就是這樣……如此,總會有一種水稻能夠集中各種稻穀的優點。嗯,這事你空了關注一下就是了。我大明其實並不缺糧食,缺的是其他東西。反正呢,能搞出來最好。你最重要的任務,還是給孤看好這排工坊。孤在做完代理權拍賣後,馬上就要準備推出新產品了。”

在八月份舉行的拍賣會上,朱由棟一共認定了十五家省級代理商(兩京十三省裡,北直隸是不設代理商的。但是另外加了一家遼東)。

雖說這種場合,太孫也好,大內諸監乃至熊廷弼等臣子也罷,都不可能親自出場。但是能夠入場的商人們都是人精:能夠調動錦衣衛在拍賣場外站崗的,那後臺是誰簡直都不用猜了。

所以,一半是貨好,一半是對皇室獻媚。最終獲得代理權的十五家大商人們,都各自繳納了一萬兩保證金和三千兩加盟費。

在這個基礎上,朱由棟給他們的規定是:我按北直隸市場價的五折給你們貨物,你們運回各地售賣具體多少錢我不管。但是,第一,不準跨境售賣以造成內部惡性競爭。否則收沒保證金不說,以後也不再供貨。第二,不準宣傳說是貨物昂貴是因爲廠價太高導致的,更不準明裡暗裡的誤導消費者,說這玩意和大明上層有關聯。如果犯了這條,呵呵,第一條裡的懲罰是要執行的,錦衣衛什麼的也是要來你家討口茶喝的。

這個時代的大明商人們,能夠把生意做到本省數一數二的,其實身後站着的無一不是權貴。對於爽記百貨提出的這兩條要求,自然是極爲樂意接受的。總體而言,雖說在競價的時候也有不少商人因爲互相擡價而搞出了真火,但拍賣會終究是順利的結束了。

最後,朱由棟不光白拿了二十來萬兩白銀,還一次性收到了近二十萬兩的貨款——這筆錢可以購買的香皂,足夠他現在的小作坊忙活大半年了。

但是呢,到底是穿越前沒有真正進過高檔拍賣場的diao絲,朱由棟在這次拍賣會之前居然忘了設置一個身份認定。結果就讓個別人鑽了空子,溜進了拍賣場。

比如這個曹三喜。

“太孫殿下,草民是山~西~太~谷~人。鄉野山民,不習官話,還請太孫寬恕。”

哎,你不會官話沒什麼啊,我降生下來之後,聽着這個時代的“普通話”。其實腦門兒也很疼呢。那是後來花了幾年時間才慢慢習慣的呢。

這個曹三喜,現在是一介平民,說是窮光蛋倒也不至於,但跟富豪兩個字那是一點都不沾邊的。他混進拍賣會後,別人競價的時候也不叫嚷,而是等拍賣會完了以後直接找到主事人,要求面見這家爽記百貨的大東家。

這家百貨的大東家不就是太孫麼?你一個平民怎麼能見呢?所以他毫無懸念的被扔了出去。

但是這傢伙的意志不是一般的堅定,拍賣會後的好幾天,他走遍了爽記在北京城裡的六家店鋪,反覆求見大東家。雖說要麼被仍白眼,要麼被驅趕,但仍然百折不撓的堅持求見。終於在某一天,被再次晃到某家鋪面的朱由棟給碰到了。待得他派人上前一問名字:哎喲!這可是商界奇才啊!

在後世,一說到山西,估計外省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煤炭。事實上,山西的煤炭開發極早。至少在西漢年間,就有河東郡用煤炭冶鐵的記載了。

具體到明代來說,山西的煤礦開採一樣非常興盛。但是,煤這種東西,在明代幾乎都是官營。所以對於山西的普通百姓來說,至少在明代,煤礦並不能依靠。

但是呢,山西又是表裡山河的省份,境內被大山、高原、臺原割裂得七零八落,適合農耕的平原很少。因此,農業也是養不活太多人的。

如此的自然環境,逼迫着山西人大量外出經商,由此誕生了許多著名的商人。並形成了獨特的晉商文化。

在這裡要特別說明的是,晉商裡有兩個八大。

其一,滿清八大皇商。就是臭名昭著的範永鬥、王登庫、靳良玉、王大宇、樑嘉賓、田生蘭、翟堂、黃雲發及其家族。這八家在歷史本位面,明末清初的幾十年裡,給滿清統治者偷運糧食、軍事物資。幫助滿清洗錢。可以說雙手沾滿了本族同胞的鮮血。

其二,八大晉商。這八家就是祁縣喬家、榆次常家、太谷曹家、介休侯家、祁縣渠家、臨汾亢家、介休範家(滿清皇商之一)、太谷孔家。這八家裡,除了介休範家外,其他七家的起步,雖說不是完全的偉光正。但是,比起前面的八大皇商的發家史,那就要光明磊落得多了。

而這個曹三喜,就是太谷曹家從普通農民轉變爲超級商家的關鍵人物!

第五七一章 除惡必須務盡第二一八章 首戰是在色當(一)第一九二章 天下重新透明(一)第九十一章 國家根基已朽(三)第三八四章 無所謂的擔憂第四五零章 歐洲恢復和平第四六二章 進入鐵甲時代(二)第三零零章 暹羅王的手筆第三三四章 逃亡者的用處第三一一章 崇明沙攻防戰(三)第五三三章 莫里斯的調整第七五七章 唯有科技制勝第三五零章 東海上的決戰(終)第四五四章 天璣星已激活第二一六章 對法戰前準備(一)第四五五章 許顯純在仰光第三六三章 朱由棟的殺招第四三零章 商界開始改變第五七一章 除惡必須務盡第六四九章 政委們的威力第五七二章 皇子的新老師第四四八章 海外州的發展(二)第二四八章 內官亦需縮編第一八七章 吹皺一池春水(二)第三八九章 海外的新制度(一)第二零九章 玉衡搖光結盟(一)第九十八章 千萬人吾往矣第四三九章 權利義務對等第七八八章 孟加拉戰役終第一三三章 國事就是家事第五八九章 一環套着一環第五零零章 呂宋之戰終焉第二十六章 原始資本積累(一)第二二五章 土著中的垃圾(一)第一六九章 忙碌的魏忠賢第二十章 有的人欠收拾(二)第一四零章 衛所不堪一用第四七二章 晉商開始轉型第六十一章 大明火器專家第六十九章 東北號角連營(四)第六八一章 大明朝的應對第五九五章 流通貨幣不足第一九八章 天下重新透明(七)第五六二章 此刻需要謹慎第二五九章 大阪的夏之陣(五)第二八零章 破軍星的天賦第九十二章 國家根基已朽(四)第四九九章 風帆最後華章(二)第五九九章 公務員的考試第五五二章 歐盟需要停戰第三零六章 敵人不會聽話第四三二章 朱徽娟的婚事第七一九章 史學家的演講第十五章 大明第一掮客第三五八章 恢復周之分封第五零七章 科舉制度將變第四零二章 白甲兵對武士第六十三章 奇葩後勤保障第七十二章 西北危機已現(三)第五七一章 除惡必須務盡第六七二章 杜倫尼的閃耀第二一一章 天樞今日登頂(感謝逐日2005書友)第三九五章 清醒的國鬆丸第五五八章 進化論的萌芽第五四一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二九二章 進擊的新人們第六十八章 東北號角連營(三)第五零三章 軍事命名規則第五八三章 黎塞留的遊記第四二二章 啓動經濟改革第六五四章 升級對歐諜網第二三零章 歷史未能重演(一)第三零八章 萬曆四十五年(二)第二八六章 易普拉欣崛起(三)第七九五章 天璣再次橫跳第一一七章 東林也要辦報(六)第三一七章 海軍事海軍了(一)第六六五章 不算晚的情報第七九五章 天璣再次橫跳第三八二章 安定中南十條第三一零章 崇明沙攻防戰(二)第七五三章 西路軍的統帥第一四九章 未雨當先籌謀第六七九章 南北印的迥異第二一二章 目標是法蘭西第五七八章 菲利普的理政第四四八章 海外州的發展(二)第一九六章 天下重新透明(五)第一章 想象力很重要第二八五章 易普拉欣崛起(二)第七二零章 重兵投放美洲第六二六章 局面似有反轉第四八二章 滿桂抵定西域第四九一章 衝鋒槍的歷史第七十五章 搬家並不簡單(一)第五四一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四四二章 最好的投名狀第四二五章 皇帝還是萬歲第七六四章 此乃億萬一心第四九八章 風帆最後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