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五章 皇帝還是萬歲

bookmark

“諸位,本官在這裡說一句掏心窩子的話,不要說我大明兩百多年來的歷任皇上,便是自始皇帝開始,歷朝歷代,有哪個皇帝像今上這樣,如此關注我們商人,不歧視我們商人?給我們技術,給我們地位,還專門爲我們制定法令?這樣的皇上你們不支持,難道還想換一個專門打壓我們商人的皇帝不成?”

看着沉默不語的一衆豪商,曹三喜舒了一口氣:“本官自己做過商人,而且不是你們這樣背後有靠山的大商,是那種毫無背景,凡事必須親力親爲的小商販。不但要和各級官員老爺打交道,還要面對民間的地痞流氓......當年我做生意的時候,想的最多的便是啥時候能有個大靠山。但真正最嚮往的,還是啥時候能夠有專門針對商人的規矩,大家都按照規矩辦事!”

“......曹行長,您剛纔說的,何嘗不是我等心中所想。只是......哎,您都如此掏心窩子了,那在下也說句掏心的話。自今上監國以來,特別是給清理黃冊並且給全國官員漲薪後,各種苛捐雜稅、敲詐勒索是少了一些。但是在下怕的是,其一,收取商稅後,說是要廢掉各種捐、費,但實際卻沒有廢除,這就相當於在既有的捐、費上再加了一筆。其二,收取商稅後,因爲商稅都是歸了朝廷。那地方官員,尤其是那些小吏收不到捐、費後,給咱們來一個公事公辦甚至乾脆不辦!這樣做的話,我們還不如不交商稅直接給捐、費呢。”

這位商人到底姓甚名誰,曹三喜已經想不起來了——估計是戰爭基金會裡一個經營規模比較小,後臺也比較弱的中等商人吧。但毫無疑問,他說的極爲貼切:我們做生意的,交一部分利潤出來給官府並不反感。但我們商人是追求等價交換的,我們把錢拿出來了,是希望官府能給我們辦事,或者說履行該有的手續。如果錢拿出來了收不到任何效果,那誰願意白白的把錢拿出來?

“這位老哥是說極是啊,我們做生意的嘛,給誰交錢不是交錢?但就怕交了錢沒人辦事不說,還有一部分沒收到錢的故意跟我們爲難啊!”

“是啊,曹行長,如您所言,咱們背後都是有人支撐的。我們都害怕,那些賣些針頭線腦的小商小販,又該如何?”

“呵呵呵,諸位。”這一次終於不用敲法槌了,曹三喜只是往下壓了壓手,便把會場秩序再次安靜了下來:“諸位,本官問你們,這些年,皇上給大家做事做得少了麼?清理黃冊,讓流民重歸田間。這社會治安是不是好了太多?有了穩定收入的百姓多了,這消費能力是不是提升了?各座山頭的江湖好漢們是否也差不多銷聲匿跡了?此其一。其二,修築公路,你們雖然要交過路費,但是由於貨物在路上的時間極大縮短,你們掙到的錢是不是更多了?其三,擊敗暹羅、日本,爲你們打開瀛洲、南洋市場。其四,開放技術。其五,售賣物流渠道......諸位,皇上給你們做得太多了。你們捫心自問,你們求你們身後的官員做事,而且是做如此大事,需要付出的代價是多少?僅僅是區區十萬兩戰爭基金?”

看着沉默不語的商人們,曹三喜舉起主席臺上的杯子大口喝了一口水,長舒一口氣道:“至於說你們擔心廢除捐費改爲繳納商稅後,最終會額外再繳納更多的費用,或者官員們懶政無爲的問題,本官先問你們一句,南洋那邊設立中南總督府後,新五州一開始就沒有捐費只有商稅,這海外新政試行了一年多,你們自己說,在商稅之外可有地方官員私自收取各類苛捐雜費?他們辦事的效率如何?”

“曹行長,海外五州的官員,總體是極爲清廉的。不要說各級官員主動吃拿卡要,就是我等主動行賄,當地官員最多吃點花酒,收點土特產,銀錢什麼的是一點都不敢收的。至於說地方私自收取各類苛捐雜費的事情,也是沒有的。但是......海外五州本來就是在白紙上作畫嘛,而我大明的兩京十三省,呃,說句不好聽的話,各地官員小吏差役什麼的,真的是吃慣了啊。”

“咚咚咚~!”這位商人起身發言後,諸多豪商紛紛心有慼慼焉,個個都準備起身發言。曹三喜眼明手快的敲響了法槌:“諸位,你們一直擔心的,就是皇上一直擔心的。所以,在商稅的收取上,皇上將採用新法。簡單的說,以後收取商稅,就不再簡單的收取什麼入場費、過路費都免了,也不再繳納各種捐。新的商稅,將分爲營業稅、增值稅、房產稅、土地使用稅、印花稅等主要稅種以及教育附加稅、醫療附加稅、城建附加稅。前面的主要稅種是國稅,屬於朝廷。後面的附加稅屬於各省、府,是地方稅。

各位,朝廷現在一年收取的各類稅種,加在一起只有2000餘萬銀元,這其中,鹽稅就佔了1200萬元。剩下的各類商稅加上公路過路費,不足150萬元。諸位捫心自問,全國商稅至少該有多少?別說諸位拿到蒸汽機後生產效率提高百倍了,就說現在,若是足額繳納商稅,單是商稅這一項,就不該低於3000萬!

諸位,朝廷和皇上爲大家辦了這麼多事,才收了150萬的商稅,像話麼?

至於說你們擔心的問題,相信聰明的同行在前面的稅種介紹中已經醒過味兒來了:商稅和農稅不同,我們商人做生意到一定程度,都是識字的,算起賬來更是遠超官府的官吏差役。所以,農稅要簡單化,防止胥吏上下其手。而商稅種類卻是詳細一點最好,如此條理分明,貪官胥吏就難以上下其手。再說了,有國稅和地方稅後,地方上的官員必須善待我們商人,不然我們就不在他那裡做生意,換到主官清正廉潔的地方去,從而讓他們一分錢都收不到!到時候商稅越來越少的地方,民生凋敝,百姓不滿。而且這些地方的主官,自然就是都察院重點檢查對象!”

“咳咳,諸位,諸位,且聽我說兩句啊。”自開會以來,一直都默不作聲,實際是最早投靠過來,與皇室牽扯極深的徐元佐,看到諸多商人慢慢的被曹三喜說服後,終於站了出來。

“曹行長,我們信得過您,也信得過皇上。今兒你說到這個份上,我們做商人的,再不支持皇上和朝廷,那就太不知好歹了。這樣吧,諸位,在下提個建議啊,明年呢,朝廷關於收取商稅並廢除各類捐費的法令下來後,我們作爲義商、良民,決然的遵從朝廷的法令。但是呢,若是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出現了種種問題......曹行長,這戰爭基金股東大會,還是准許我們說話的吧?”

“這是當然!皇上說了,股東大會一年一次,各位股東自己來不了,可以指定專人蔘加。在明年年底的股東大會上,如果費改稅的過程中有問題,歡迎大家提出來。而且,不僅僅是你們遇到的問題,沒能加入這個戰爭基金會的其他商人,只要是合法經營,按時足額繳稅的,都會受到朝廷的保護和支持!”

“好,我們就信朝廷這一次,明年,我徐家帶頭停止繳納各種捐費,改爲繳稅。”

“......我們黃家也跟上。”

“我等也跟上。”

ωωω● Tтkǎ n● C〇

“哈哈哈,這不就行了麼?好了,今天這會開的時間實在是太長了。最後還有三個事情,本官長話短說。”

“請曹行長示下。”

“其一,本官知道諸位前些年買鹽礦,後來買戰爭基金股份,現在還要擴大生產,改善僱工待遇。而且其中有不少老闆還在南洋投入巨資興建種植園。所以,可以想見,諸位老闆的現金週轉有問題。這個,大明皇家銀行願意爲諸位股東提供低息貸款,年息百分之三。

其二,皇上已經想到,諸位拿到蒸汽機後,必然興建廠房,並且誘導我大明本土的農民,尤其是江浙的農民改稻爲桑。這個,糧食安全是事關國家生死存亡的大事,不可不察。所以我朝明年會出臺新的《糧食採購法》,如果從海外購買糧食進入國內的,根據下貨省份的不同,朝廷予以不同程度的補貼。具體辦法還在商討中,但是諸位老闆,這從南洋運米回我大明本土的生意,絕對是大賺特賺。諸位可以早些準備起來!

其三,皇上還說,蒸汽機大量推廣後,煤炭的使用量將迅速增加。而目前全國的煤礦都是官營,效率極低不說還貪腐叢生。所以,自天啓二年起,朝廷也將對大家售賣各地煤礦的開採權!大家要早點調整資金,做好準備!”

“嘶~”在集體吸了一口涼氣的同時,一衆豪商們發自內心的跳了起來齊齊大吼:“皇上萬歲~!”

第六二六章 局面似有反轉第七四五章 地方官的共性第三四三章 日本人的腦補第五四四章 小冰河大威力第十三章 穿越的老套路(一)第四十章 打臉就要打痛(一)第三零七章 萬曆四十五年(一)第五十章 納黎萱的獨子第三一零章 崇明沙攻防戰(二)第一九一章 行百者半九十(二)第四一一章 開陽再臨戰場第一四七章 暹羅國的消息第八十四章 哈布斯堡家族(二)第五四七章 改革不是兒戲第一七五章 宿命的薩爾滸(五)第一七零章 戰前最後準備第三五一章 李三才的竹槓第七二七章 土雞的三國志第一三六章 穿越者的互撕(二)第三一五章 崇明沙攻防戰(七)第七九六章 槍口頂在腦門第十二章 孤的元從班底(四)第六三四章 三位殿下之戰總設定(看前一定要看)番外:二百五十年後第六一六章 阿散索爾夜戰第四零二章 白甲兵對武士第五六九章 我是有底線的第六二五章 阿格納的和談第二章 爺爺你辛苦了卷末總結及單章求訂閱第二一四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四三九章 權利義務對等第二四七章 準備整頓鹽政第五五七章 獨立軍上高速第一零五章 全面進行佈局第五四零章 奧斯曼的反擊第四八二章 滿桂抵定西域第二九五章 朱由棟的調整第五六二章 此刻需要謹慎第二二二章 拿騷的莫里斯(二)第八零三章 聯盟迅速瓦解第二二四章 土著不可小覷第五一七章 上帝保佑聯盟第一五零章 佈局畢欲發動第七十八章 劉大刀的奮迅(二)(收藏滿三千加更)第七八一章 做好大餐迎客第二四六章 倉儲收歸於一第二三七章 選妃並不簡單(二)第一九一章 行百者半九十(二)第一零三章 我們的海賊王(五)第三零零章 暹羅王的手筆第六六六章 世界大戰開幕第三六八章 西貢港的洗地第五七八章 菲利普的理政第一六二章 太孫殿下出徵(三)第五八四章 大明的科技樹第三六二章 霸道的熊總督第六七三章 印度洋的破交第六一九章 穿越喜馬拉雅第七五零章 暴兵暴艦備戰第六六五章 不算晚的情報第五八五章 赤腳醫生手冊第七零二章 宗藩體系危機第二一九章 首戰是在色當(二)第三九九章 褚英汗之覺悟第五二八章 真是超級烏龍第六六二章 進化論的誕生第五五八章 進化論的萌芽第七七七章 菲利普的應對第七八零章 此乃示弱以敵第七一六章 某已等候多時第三十章 原始資本積累(五)第五五七章 獨立軍上高速第七一九章 史學家的演講第二五一章 鹽稅應該很多恢復更新可能時間第五一一章 魯道夫在美洲第五八九章 一環套着一環第一八三章 北京暗流涌動第八十一章 劉大刀的奮迅(五)第三五零章 東海上的決戰(終)第六七二章 杜倫尼的閃耀第六十九章 東北號角連營(四)第四三八章 簡王並不簡單第四七二章 晉商開始轉型第二七七章 人生多不如意第五九六章 紙幣爲時過早第六一八章 大明主力登陸第五五三章 索科利的父子第二一三章 法蘭西的應對第五八三章 黎塞留的遊記第三八一章 爲何是分封制(二)第十章 孤的元從班底(二)第五二八章 真是超級烏龍第二四五章 人口普查完畢第八十六章 大明直轄木邦(一)第三七八章 中南總督人選第一九九章 喪事不止一件第一一三章 東林也要辦報(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