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八章 新時代的改變

bookmark

王承恩現在是大內內官監掌印太監,按照職級來說,處於司禮監曹化淳、東廠魏忠賢和御馬監劉時敏之後,居於大明數萬宦官的第四位。但是,他到底是從朱由棟四歲起就跟在身邊,貼身服侍了朱由棟十多年。有這樣的資歷,使得便是曹化淳、魏忠賢這樣的大佬,面對他的時候也極爲客氣——他在大內掌握的可是人事權和監察權!

這樣位高權重的人,爲何還會定期的接見一個偏遠宗室?還不是因爲朱由棟把朱蘊鏗、朱盛淼父子當做了宗室新政的標杆。這樣的標杆,能不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要看個人的造化,但卻是絕對不能倒掉的。

所以,在最近一次接見中,王承恩有意無意的漏了點風聲:有這麼一個發大財的機會哦,看你能不能抓住哪。

在朱由棟的計劃裡,宗室新政推行後,他需要自食其力的宗室當中,有至少一箇中了進士並擔任實權官僚的代表,有至少一個大富豪商。如此,才能通過六大報把宗室新政帶來的進步影響有效擴大——酒樓老闆的分量還是輕了點。

如此一來,朱蘊鏗、朱盛淼父子就是最好的後備人選了。在朱由棟看來,只要這父子倆足夠努力,他願意給予一定的方便。

魯迅曾曰:若處風口,恰逢時潮,重若豕豚,亦可飛昇。

朱盛淼敏銳的從王承恩的話語中抓到了重點,然後飛快的下定了決心。

父親已經老了,成天想的就是怎麼維持好酒樓,然後適當的買點地,小富即安就好。但是在朱盛淼看來,時代的浪潮已經卷起,若不抓住這個機會乘勢而上,以後他們這一支,說不得,永遠都沒有機會實現真正的富貴了。

“李叔,現在咱們店裡還有多少活錢?”

“少東家,待我看看啊。哦,現在店裡有三千七百多元的現錢。銀行裡,店面的戶頭上還有三萬兩千元。”

“嗯。”沉吟了一會後,朱盛淼道:“煩請李叔下午去銀行開一張三萬兩的會票,我要用。”

“啊?少東家,這......”在帳房先生眼裡,這位少東家是非常可靠的:身爲秀才,而且據聞今年極可能中舉的讀書人,現在每天仍然早起和店裡的師傅們準備早茶茶點,對自己大哥的兒子也視若親出,對自己的父母也極爲孝順。同時,除了文人之間的唱和之外,也沒有什麼不良嗜好。照理,這樣的人是極爲可靠的。但是,一下子支出這麼多銀子?

“李叔,是這麼回事......此事,父親也已經同意了。若您慎重,可以去問父親。”

“啊?原來是要報效朝廷啊。應該,應該。少東家,就不必去勞煩東家了。小老兒待會中午這一波客人散了後,入賬完畢就去銀行取款。不過,您得在賬冊上簽字。”

“這是當然!”

‘南粵正宗’這家店鋪,按照朱蘊鏗定下的規矩,每日店面的流水,除了扣掉房租、工資、食材等各種成本之外,純利潤的八成是要存入銀行的——多少吃點利息嘛。剩下的兩成,則是朱蘊鏗一家六口人的零花錢。

在下午拿到三萬元的店裡公款後,朱盛淼又把自己平日裡節省下來的三千多元拿了出來,然後就攜帶着這筆鉅款南下了:現在大明皇家銀行已經鋪到了所有府城和大部分縣城。如經濟較發達的東部各省份,更是實現了縣域100%全覆蓋。所以,再多的錢,除了留出少量現金外,都是幾張會票揣在懷裡就可以輕鬆上路了。

與朱盛淼幾乎同時南下的,還是數十騎護送聖旨南下的錦衣衛和京營精銳。至於聖旨的內容,當然是皇帝要求運河兩岸地方政府,做好動員運河河工整體遷徙的準備了。

在被李嘉反覆騷擾,以及孫傳庭、洪承疇等官員通過各種關係遞過來的話語,朱由棟終於清楚的認識到:臺灣府以及海外五州,對於本土民衆的渴望是多麼的強烈。而且他深信,一旦這個消息放開,福、桂、唐、週四國肯定也會要求大量引進漢人。

所以,先拿下東南亞,再來進行工業革命和社會改革是正確:如此,矛盾纔有轉移的地方嘛。至於說大量漢民轉到南洋,佔了當地土著的資源和生存空間?與朕何干?

最後,在要求李嘉等人交上一份詳盡的安置計劃後。朱由棟馬上召集國家重臣,對先前制定的移民遷徙計劃進行了修改:臺灣府,首期遷入十萬。海外五州,五萬。當然,這個是上限,下限還是總共十八萬。如果哪個地方自己掙不到上限,那隻能是被動接受下限的三萬人。

從皇帝這裡接到準信的李嘉等人,在歡呼雀躍的同時,除了洪承疇要返回仰光處理毒品輸入外,其他官員都是讓隨從帶着自己的親筆信趕緊返回,要求地方留守官員做好安置準備外。之後紛紛申請延長了自己在本土滯留的時間:現在臺灣府經過四年開發,其他五州經過三年開發。各地的庶政都已經走上了正軌,在人力資源嚴重不足的情況下,主官能做的事情真的不多了。既然如此,還不如留在本土招攬百姓呢。

原本出身就是山西軍戶的孫傳庭直接返回了代州,開始在當地進行巡迴演講。雖說他每天都要開至少兩場演講,但是內容,基本都是一樣的。

“各位鄉親,本官小時候也是吃這裡的麥子,喝這裡的水長大的,怎麼會不覺得這地方不好,不美呢?但是,本官現在任職的臺灣府,更好,更美啊。那地方全境沿海,一網子下去,全TM是手臂那麼粗的大魚!加之氣候溫暖,終年無冬,所以各種水果,各位都沒見過、沒聽過的,比柰好吃一百倍的各種水果,可以敞開了吃!

大家都是鄉親嘛,本官怎麼都不會虧待了你們,本官的祖墳還在這裡呢。本官在這裡拍着胸脯跟大家承諾,只要你們去臺灣,一路上的路費,我們臺灣府包了!下了船之後,就分給你們土地和房屋。土地標準是每戶五十畝!各位,那裡的土地,大都是上好的水田,一年至少兩熟,相當一部分可以三熟!其每季的畝產,只要你精心照料,怎麼都不會低於三石!可不比現在咱們這裡一年小心伺候莊稼,秋收也不過一兩石要強得多?只要你們在那裡定居、耕作三年,那五十畝土地,就全都是你的,從此之後,你們只管繳納朝廷賦稅就行,再也不用交租子哪!至於房屋,三年後,房子也歸你!你要是嫌棄房子不合你心意,三年哪,手裡有點餘錢了吧?拆了重新修啊!

若是大家去了那裡,不想種地。我們的臺北港,每天來往的船隻也多得很,各種工廠也在開建。只要你肯賣力氣,去做工,一樣能每個月掙到兩三塊銀元。不比種地的差!

各位鄉親,你們說那地方好不好啊?要我說,除了冬天看不到雪以外,哪裡都好!這麼好的地方,你還不趕緊去?要知道,臺灣府也就跟我們大同府差不多大。這好的水田雖然比大同府多,但也是有限了。所以,你要是去晚了,可就拿不到好地哪!

啥?你說你不去?你不去留在這裡幹嘛?咱們代州最近幾年,哪年的降雨是夠了的?哪年不欠收?蒙古人這次是徹底被打垮了,以後朝廷往這裡投的錢會急劇減少。到時候連賑濟糧和餉銀都沒有了,你拿啥補貼?真的要帶着你兒子女兒去挖煤礦麼......”

孫傳庭在九邊,李嘉去了兩淮,便是不得已緊急南返的洪承疇,也捨棄了方便舒適的海路,選擇了爬山涉水的陸路:從陸路回仰光,必經川、滇二省。洪承疇一樣是走一路,宣傳一路。

時代真正的開始改變了,不管是普通的商人抓住商機投入全付身家,還是官員們一改往日高高在上的態度,直接撲入基層。時代的風,真的刮起來了。

第三三七章 破軍星的後手第二十四章 泰西今夕何年(一)第一三零章 金陵日報完勝(一)第三零九章 崇明沙攻防戰(一)第六零四章 大明朝的家底第四一八章 無煙火藥時代第二八三章 東南兩路有警(二)總設定(看前一定要看)第二六四章 官員們的俸祿第七六三章 臨陣科技突破第七一零章 不如虛張聲勢第七九三章 亞丁灣的屠殺第一八一章 大金國沒有了(三)第七十九章 劉大刀的奮迅(三)第六四二章 新一代的將星第二五五章 大阪的夏之陣(一)第十五章 大明第一掮客第三七五章 三府交點爭奪第一三六章 穿越者的互撕(二)第五八五章 赤腳醫生手冊第三八零章 爲何是分封制(一)第四零三章 我有很多靠旗第四四六章 聖人還是聖人第二三七章 選妃並不簡單(二)第七三四章 曹變蛟的夜襲第一五三章 蕭伯芝的表演第三九四章 蜀藩未來所在第三零二章 暹羅氣勢洶洶第二一三章 法蘭西的應對第二二一章 拿騷的莫里斯(一)第一三四章 家事也是國事第一三四章 家事也是國事第三十七章 東瀛島的變化(一)第三六二章 霸道的熊總督第四零九章 千帆競逐瀛洲第七一九章 史學家的演講第三二九章 朱由棟結婚了第七五五章 這纔剛剛開始第五九二章 大明新老交替第六十一章 大明火器專家第六六四章 準備發行紙幣第三一八章 海軍事海軍了(二)第七八七章 戰鬥陷入混亂第七七一章 雷擊艦隊登場第五九零章 大明機構改革第四十五章 打臉就要打痛(六)第二十三章 忠臣和官混子第六五五章 親王號的首戰第三零三章 爸爸有人打我第三一一章 崇明沙攻防戰(三)第八零四章 最後的王對王第六二五章 阿格納的和談第二五四章 一切都是誤會第五六三章 李自成的方略第八零三章 聯盟迅速瓦解第七三一章 貴在調動敵人第四八五章 海外亦有漢民開個單章,說說最近的事恢復更新可能時間第八十一章 劉大刀的奮迅(五)第三六零章 三萬裡的遠征第六一二章 盧象升的謀略第六六零章 天才們的表字第八十三章 哈布斯堡家族(一)第六三二章 文臣們的作用第七九零章 鄭成功的殺着第二零四章 工作要有重點(一)第七二三章 如何擴大內需第三六三章 朱由棟的殺招第八十五章 丁未的進士們第六八四章 屹立的張巡寨第五十九章 佈局東北西南第三零一章 向東還是向南第四八四章 一塊都不能少第二三七章 選妃並不簡單(二)第九十六章 國家根基已朽(八)(收藏滿五千加更)第一二五章 殿下的新玩具(三)第七四七章 穿越者的成就第一五四章 繼續猥褻發育第三零五章 開臺王的策略第三七五章 三府交點爭奪第五十章 納黎萱的獨子第三十七章 東瀛島的變化(一)第一九八章 天下重新透明(七)第二七三章 丙辰會試黑幕(二)第七六三章 臨陣科技突破第二九六章 擴軍勢在必行第六二七章 知進退的少年第六三三章 帶路黨的作用第三五零章 東海上的決戰(終)第六一五章 豈曰大明無炮第四六三章 我該怎麼幫你第一九六章 天下重新透明(五)第三四六章 東海上的決戰(三)第一三六章 穿越者的互撕(二)第二二五章 土著中的垃圾(一)第二九四章 許顯純論方略第五一三章 破軍也隕落了第六九二章 海軍的福字旗第一五六章 李成樑的致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