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八三章 畢其功於一役

bookmark

由於大明暫時還沒有成熟可靠,可以長距離發射信號的無線電。所以大明的工兵們,一般都是部隊行進到哪裡,就把有線電報樁給架設到哪裡。不過,在很多地形崎嶇的地方,大明工兵們的架設速度,遠遠跟不上明軍的前進速度。至少在中亞這一線,孫傳庭都和李自成、張獻忠在撒馬爾罕會師了,明軍的工兵們才把有線電報樁子在安集延鋪好。

靠着人力從撒馬爾罕跑到安集延,再從安集延發報到莎車,再到北京,再由北京轉到仰光。在反覆的收報、解碼,重新發送,再接受解碼……朱由棟收到中亞徹底底定消息的時候,已經是11月2日了。

“很好,非常好,朕實在是沒有想到,孫傳庭、李自成、張獻忠他們表現得如此之好。這麼快就把奧斯曼的中亞集羣給消滅了。”

“皇上,孫伯雅他們這一仗真是打得漂亮,外線作戰,還能充分的調動敵人。而且在地理的利用上,以客軍之姿,比打主場的烏土兩族軍隊還要熟稔。臣等真是佩服不已。”

“哈哈哈,這些人可是在美洲鍛鍊了那麼多年,有此表現,雖然驚豔,但也不足爲奇。而且你沒看到嘛?這一仗打下來,他在夏天好不容易翻越天山囤積起來的物資已經消耗得七七八八。要不是奧斯曼人的武器制式和我們大明是一樣的,說不得,他就沒有彈藥了。其實,還是險勝啊。”

“說到這個,是臣等最佩服皇上的地方。二十多年前的歐奧大戰,皇上力主援助奧斯曼,結果奧斯曼爲了把我們的援助武器拿來就用,直接和我們統一了武器規格和參數。現在看來,皇上當年的施捨,註定了奧斯曼要在這裡還給咱們啊。”

孫傳庭的電報很長,除了詳細彙報中亞戰事的過程外,也報告了滿桂集團軍的動向:滿桂派出的藏族士兵,在經過一個多月的艱苦爬涉後,有兩組人員成功的找到了孫傳庭的主力。

然後孫傳庭向朱由棟報告說,目前,由於天山那邊已經大雪封山,本集羣的後勤補給已經暫時中斷。雖說拿到了大量的奧斯曼人的武器,在彈藥這一塊上不用擔心什麼。不過這糧食啥的,就真的有些困難了:畢竟,前些時日李自成、張獻忠把這塊土地禍害得不輕,大量的本地居民對大明軍隊的觀感極差,把有限的糧食都藏起來了。

而且大明這一次還抓了這麼多俘虜,爲了以後征伐奧斯曼方便,又不能一殺了之。所以現在大明的中亞集羣最頭疼的便是糧食問題。

最後孫傳庭表示,鑑於現在滿桂被困在開伯爾,而本方又缺糧食。所以,本集羣的下一步進軍目標是走阿富汗南下,沿途找普什圖人弄些補給,之後就去給滿桂解圍。與滿桂匯合後,再確定下一步的行止。

對中亞集羣,朱由棟是放心的:李自成和張獻忠就是哪種在任何逆境都很不容易被打死的小強。有孫傳庭管着他們,保證這兩個傢伙不亂來就行了。但是這個集羣畢竟離自己太遠了,一旦離開撒馬爾罕南下,天曉得工兵隊們啥時候才能把電報杆架到阿富汗和開伯爾:這一塊地方的地形都不好施工啊。

“長庚(宋應星)啊,傅山那邊的無線電進展如何啊?”

“皇上,軍方這次提供的實物幾乎是完整的,青主已經找到了關竅所在。想來要不了多久就能仿製成功了。另外,孫伯雅他們不是在中亞繳獲了大量敵人的電臺麼?方山那邊已經派出無線電研究室的其他人員,往中亞趕了。就是這個季節,路不太好走。估計還得一段時間後才能用上。”

“沒事,我已經回電孫傳庭,讓他把奧斯曼軍隊的電報班利用起來,爭取早日實現直接聯繫。”

“皇上這個安排很好,我們的科研人員去了那裡,有奧斯曼的專業人員相助,必能事半功倍。”

“嗯,無線電的事情說到這兒,那個魚雷呢?朱逵柚怎麼說?”

“皇上。”說到這裡宋應星一陣苦笑:“大內頂級工匠精雕細琢出來的東西,質量能不好麼?已經打出去的魚雷找不到了,就不去說他。剩下的二十二枚魚雷,此時的狀態仍然穩定。只是皇上念茲在茲的批量生產,那個暫時是不可能的。”

“飛艇呢?”

“皇上,臣這次來,已經看了許多敵方飛艇的殘骸,心裡已經有數了。只是從天然氣裡提取氦氣的設備,只有本土纔有。所以……不過皇上放心,我們方山的院士已經將現在軍中的75炮做了小幅度的微調,配合上散彈,完全可以做高射炮用。”

“好吧?那我們的大型內燃機呢?”

“臣從國內趕來之前,方山已經弄出了第五臺實物內燃機,熱效比達到了12%,已經超過了我朝目前最好的193式蒸汽機。而其體積,只有蒸汽機裡體積最小的195式三分之一。不過經過測算,這最新款的205式內燃機,即便把缸數加到十二缸,但馬力只有四十多匹。要增加力氣,還得加大體積。可是體積大了,這實用性就……總之,距離皇上所言的以其爲動力源,開發拉炮的汽車,或者什麼坦克,仍然還遙遠得很。”

“嗯,朕不急,好吧,朕其實很急。但朕也知道,科學的事情,急也沒用。總之呢,方山現在主要的任務就兩個,無線電,內燃機。前者要迅速吃透西班牙人的技術,讓我大明的各支部隊能夠迅速的互通消息,確保協同。後者,自然是不斷的完善,體積要越來越小,動力要越來越足。長庚你且努力吧。”

“是,臣明白了。如此,臣告退。”

宋應星退走後,朱由棟轉身向劉招孫道:“現在北線的戰事告一段落了,孫傳庭那邊,朕的意思是,給滿桂解圍後就先在克什米爾駐守一段時間。”

“皇上這個安排好,所謂沒有出鞘的寶劍纔是威懾力最大的。伯雅那裡近五十萬的重兵集團高懸在克什米爾,不管是奧斯曼還是歐盟,看到這裡的局面,排兵佈陣起來,都會被嚴重牽制。”

“北線就暫時這麼安排吧。接下來,南線戰況如何?”

“不是很順利。日本人攻下了那位路易設下的前兩道防線,但是在第三道防線前有些後勁不足。整整二十天了,不得寸進。”

“曹文詔都在洞鴿隘口被堵了三個月了,二十天也不算太長。中線呢?”

“皇上,那位杜倫尼還是很厲害的。他的部隊在一個月前就出現在了奧里薩通往孟加拉、恰爾肯德的兩條交通要道上。而那時候我們的部隊纔剛剛登陸,千頭萬緒都還沒有搞清楚呢。等到我們的前出部隊走到山口的時候,那裡已經有完備的防禦工事了。因此,若是要在此時以重兵強攻這兩個防禦節點,一方面我們的傷亡會很大。一方面是奧里薩邦內部的道路交通實在不便,所以即便打起來了,若是短時間不能結束戰鬥,那我們的彈藥供應也很難持續。

不過目前印度半島的雨季已經基本結束,奧里薩邦內雖然山路崎嶇,但是橫貫該邦的莫哈拉迪河中下游已經可以通航。不過該河的上游有幾處地方落差較大,船隻到了這裡就無法前進。所以,目前我們的工兵隊正在這條河的上游修築道路。臣等的計劃是,只要這條河上游的道路修通了,我們就向西,深入印度半島中部。”

“……”起身,對着半島地圖沉吟了許久後,朱由棟搖了搖頭:“不可。如此一來,後勤線拉得太長了。如果杜倫尼率軍進入奧里薩,切斷了這漫長的補給線怎麼辦?”

“皇上說的也是臣等一直擔心的。所以臣等的安排是,目前進入奧里薩的足足有八十一個師,一百二十二萬人。在兵力上,我們是充沛的。所以,我們完全可以一邊防備杜倫尼打進來,一邊進入半島的中心地帶。”

“不,不不。”朱由棟快速的搖了幾下頭:“招孫吶,我們現在面對的是印度這片廣袤的土地,不是以前打的什麼日本、暹羅。印度這個地方實在是太大了。像你這麼搞下去,現在看起來很是充沛的一百多萬兵力,遲早會被攤薄的。朕來問你,進入印度的中央邦後你又準備如何?北上恆河平原?那後勤線又被拉長了哦,你又要分出部隊守衛後勤線,還要組建重兵集團迎戰對方的主力兵團?到時候這一百多萬人,就會不夠的。”

“呃……那皇上的意思是?”

“朕自組建橫海衛以來,說一聲愛兵如子,不爲過吧?”

“皇上豈止是愛兵如子。正是因爲您的努力,我們武夫在大明才一改卑賤的地位,能夠重新擡頭挺胸做人了呢。”

“但是,招孫吶,還有一句話,叫做慈不掌兵。”

“……皇上,您的意思是,即便要付出重大傷亡,我們仍然要強攻杜倫尼在奧里薩北部設下的防線?”

“強攻是必須的,即便付出較大傷亡也攻不來下,仍然還是要強攻。”

“皇上是準備在恆河下游打決戰嗎?”

“是的。”點點頭,朱由棟的手指在巨大的印度半島上繞了一圈:“我大明以前打日本、暹羅這樣的小國,只要海戰獲勝,確保後勤暢通後。在陸地上,一般只要打個一兩場勝仗,就可以將其滅國。在呂宋這樣人煙稀少的島嶼上,更是拿下一城就等於拿下一島。但是印度不同,這裡幅員遼闊,人口衆多。佔領一座城,一個邦,對戰爭的大局其實影響不大。

十多年前我朝征伐莫臥爾的時候,是沿着恆河一路平推過去的。一方面,有恆河輔助我們運輸,我們的後勤壓力很小。另一方面,則是莫臥爾這個國家的對其百姓的掌控和動員力、軍隊的武備,以及印度士兵的戰鬥意志,都不足以對我們漫長的後勤保障線構成威脅。但是現在我們面對的對手,是裝備、戰鬥素養、作戰意志乃至指揮官水平都不在我們之下的歐洲聯軍。而且歐洲人對此地百姓的動員力比莫臥兒強多了......所以,以前打莫臥爾的方法,也是不能用的。

因此,我們現在的戰爭方式要改變,這場戰爭,我們要獲勝,不能寄希望於多場中小規模戰鬥的勝利帶來整場戰爭的勝利。也絕對不能把後勤補給線拉得太長。朕思慮良久,覺得還是應該在恆河下游打一場大規模的決定性戰役,殲滅敵人的重兵集團,以此徹底奠定在印度的勝勢。”

“皇上是準備在孟加拉西部這一塊區域展開決戰?”

“是的。”朱由棟的手指重重的點在以加爾各答爲核心的孟加拉邦西部:“現在,根據楊漣、左光斗發來的情況看。達卡、加爾各答以及奧里薩邦出口處,均有敵人的重兵集團。朕大致估算了一下,歐盟集結在這一區域的部隊,七八十萬是有的了。若是再加上東北方向不太遠的鮑里斯集羣,都超過一百萬了。而我們呢,也有一百多萬。若是這場決戰能夠打起來,並最終殲滅敵人的這個重兵集團,那我們在印度的仗,就基本打完了。”

第五八四章 大明的科技樹第六四三章 朱慈燚的幕僚第一五一章 興盛的寬甸堡第七二零章 重兵投放美洲第四七一章 這是鴉片戰爭第五三零章 戰事陷入焦灼第一七六章 宿命的薩爾滸(六)第六十一章 大明火器專家第二八三章 東南兩路有警(二)第一三九章 是蹂躪非戰鬥第七九零章 鄭成功的殺着第五五一章 天家最是無情第一零三章 我們的海賊王(五)第二零六章 科研後繼有人第五三四章 菲利普的日記第四三零章 商界開始改變第七三八章 美洲大局已定第七八九章 敵人這是要跑第七十八章 劉大刀的奮迅(二)(收藏滿三千加更)第五七三章 天啓十年元宵第七六三章 臨陣科技突破第六五七章 里斯本的諜影第五三三章 莫里斯的調整第八章 言官們的彈本第二九九章 日本欲寇朝鮮(三)第三七一章 如何抓捕敵酋第三八八章 還是先朝後倭第七十七章 劉大刀的奮迅(一)第二零八章 金軍媒之佈局第八十三章 哈布斯堡家族(一)第五二五章 各有各的想法第五零四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二九四章 許顯純論方略第一一四章 東林也要辦報(三)第五五零章 電學研究轉向第七零八章 時間就是生命第一四七章 暹羅國的消息第六一六章 阿散索爾夜戰第五七二章 皇子的新老師第九十六章 國家根基已朽(八)(收藏滿五千加更)第一六零章 太孫殿下出徵(一)第五四九章 美洲動亂新源第四一五章 要用大勢壓人第二三七章 選妃並不簡單(二)第六零四章 大明朝的家底第六九八章 三忠墓的主人第三七二章 燃燒的暹羅灣第五六一章 造反專家抵達第三十四章 原始資本積累(九)第六四九章 政委們的威力第六十一章 大明火器專家第四三八章 簡王並不簡單第四十四章 打臉就要打痛(五)第一五零章 佈局畢欲發動第二四九章 衍聖公是大敵第三零一章 向東還是向南第四四八章 海外州的發展(二)第一三四章 家事也是國事第三一四章 崇明沙攻防戰(六)第二六二章 大阪的夏之陣(終)第一四三章 四方英才匯聚第四二三章 先制定勞動法第四零五章 穿越不是萬能第二九四章 許顯純論方略第一八五章 阿拉維杜新王(二)第三二六章 忠君愛國商人(一)第三零七章 萬曆四十五年(一)第七十八章 劉大刀的奮迅(二)(收藏滿三千加更)第一六零章 太孫殿下出徵(一)第三十八章 東瀛島的變化(二)第七十一章 西北危機已現(二)第五九五章 流通貨幣不足第三零八章 萬曆四十五年(二)第五九七章 宦官的危機感開個單章,說說最近的事第一九零章 行百者半九十(一)第六九一章 燃燒的馬六甲第五九九章 公務員的考試第六十六章 東北號角連營(一)第一九三章 天下重新透明(二)第二九一章 決絕的達塔爾第五七八章 菲利普的理政第三四六章 東海上的決戰(三)第四五零章 歐洲恢復和平第七九九章 絞索緩緩拉緊第六十二章 母子促膝夜談(收藏上千加更)第一零三章 我們的海賊王(五)第五四五章 宗藩是提款機第六七三章 印度洋的破交第七四三章 大明發行紙幣第六八三章 歸國人員安置第七十一章 西北危機已現(二)第六零二章 奧朗則布代位第二四零章 大阪的冬之陣(一)第一七二章 宿命的薩爾滸(二)第八十三章 哈布斯堡家族(一)第十五章 大明第一掮客第二四五章 人口普查完畢第二八三章 東南兩路有警(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