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大明直轄木邦(一)

bookmark

朱由棟於一月十六日出京,由於當日觀禮人數太多,前來送別的人員也太多。以至於他這支不大的隊伍,一直折騰到了十八日,纔到了通州上了船。

說不大,還真不是客氣。

作爲一百多年後大明再次派出儲君鎮守南京,朱由棟的這支隊伍,只有三大營湊出來的一共一千名士兵,錦衣衛兩百人,宦官、宮女一共五十餘人而已。

他的幾位老師早已南下任職,便是他的大伴曹化淳也在去年九月間南下:大明在南京一樣是有皇宮的。太孫殿下南下,當然不會住到南京皇宮的宮城裡,但在皇城裡找一處院落居住,也是應有之意。可是南京皇宮已經閒置一百多年,不提前派人去清理修葺可不行。

他在紅河莊的產業,什麼香皂、蠟燭、牙膏牙刷啥的都留下來了。紅河莊本地的莊民除了少數幾個已經成長爲技術骨幹的後生外,也大多留了下來。走的,是當年朱常洛給他調撥的幾十個工匠,以及遼東送來的朝鮮工匠、遼東本地工匠。還有一千多曹化淳陸續買來的黃河、淮河水災產生的孤兒。

曹化淳辦事還是很得力的,十月下旬抵達南京,當月就在南京附近的方山拿下了一大塊地盤。並且大撒銀彈,迅速的修建了不少房屋。於是紅河莊這一支隊伍在去年十二月就已經南下了。領頭的李世忠以及李家的三百名家丁。

所以,這會兒他的身邊,除了萬曆給他配的隨行人員以外,就只有王承恩、李純忠、張世澤三個伴讀,以及利瑪竇這位被他近乎於強制的拉出來的傳教士。

哦,對了,還有一位:劉綎的養子,劉招孫。

“招孫哪。”

“殿下有何吩咐?”

“來來來,坐。你都來我興華宮住了快半年了,還不清楚吾是什麼樣的人麼?”

“不敢,殿下對下面的人隨和那是殿下的恩德。但下面做事的可不能因此亂了分寸。”

“哎,你這人啊。來,把這個接着。”話音中,一塊碧綠色的石頭從朱由棟手中拋出,準確的扔到了劉招孫的懷裡。

“還有你們幾個。”又是一陣拋投,三塊大小差不多的綠色石頭,分別來到了王承恩等三個侍讀的身邊。

“呀!殿下,這綠玉是?難不成這就是家父前些日子寫信來提到的木邦玉石?”

“不錯。”朱由棟這會兒臉上也是笑意盈盈:“你父親和孫愷陽辦事果然得力,七月下旬擊敗緬甸,十月就在木邦找到了玉礦。送給你們的,乃是木邦挖掘出來的第一批玉石。”

王承恩三人倒還好,拿住這綠玉後好一陣把玩。張世澤更是對這玉石進行了各種引經據典的點評。而這劉招孫拿到這玩意後隨手掂了掂卻道:“殿下,這東西好不好臣不關心,臣是廝殺漢嘛,佩戴這些幹嘛。臣現在念茲在茲的,是那一千多個剛剛開始訓練的臭小子,他們提前一個月去了南京,不知道世忠會把這羣傢伙放縱到什麼程度。”

聽到這傢伙又在說自己兄長的壞話,李純忠微微癟了下嘴,不過沒有說什麼:姓劉的雖然性格讓人很不討喜,來了紅河莊後老是和自己的大哥對着幹。但是這傢伙手裡的功夫是真硬啊!李世忠已經是李家三代裡最能打的,但在劉招孫手下,走不到十個回合!

“哼!這個粗坯!”朱由棟從船頭走了過來:“這玩意你用不上不知道拿這個去討媳婦兒歡心嗎?你父親給你起名劉招孫,那意思是什麼你還不懂?快三十歲的人了,連個婆娘都沒有。劉帥不着急,吾都要替他着急了!”

“嘿嘿,父親招了俺做養子後不久不是有了兒子了嘛?這傳宗接代的事情,交給彥叔去做就是(劉綎的兒子劉俊)。我嘛,還是等跟着太孫立了大功之後再考慮娶妻的事情吧。”

“吾知道你心裡想的是啥,不就是想學你父親,以後娶兵部尚書的女兒麼?吾跟你講,你這樣的想法是好的,但是你要看看啊,吾才六歲誒,你要等吾派你出去建功立業,起碼十年之後了。”

“嘿嘿,那時候我才三十八歲,不急,不急。”

“哼,懶得說你。”朝着劉招孫擺擺手,朱由棟走到張世澤的跟前:“怎樣?這玉不錯吧?”

“殿下,豈止是不錯啊。簡直就是玉中極品啊!殿下,和田玉自哈密衛失守後來源一下子縮減了九成九,南陽獨玉是好,但是顏色斑駁較多。藍田玉和蚰巖玉已經開採多年,礦脈枯竭(僅以明代技術而言)……總之,我大明這些年的玉石界,是愛者愈衆而礦源愈少。這木邦的新玉,晶瑩剔透質地堅硬,本就惹人喜愛了。若是能夠大量入市……呵呵呵,殿下,臣恭喜殿下再開一新財源。”

“嗯,就你聰明。實話告訴你,這木邦的玉礦,孫先生來信說,三年之內,產量能夠穩定在每年輸入內地玉石兩噸以上。”

“嘶~~這麼多!”張世澤眼睛轉了轉後馬上出言道:“殿下,可要給孫先生去信講清楚,不要一下子入市太多。不然全國的玉價就被沖垮了。”

我也知道這一點啊,可是沒辦法啊。木邦那邊一定要儘快形成產出,不然無法在那裡長期駐軍,更無法順勢把木邦西北方向的孟養宣慰司也一併納入直轄州啊。

去年七月,孫承宗代表大明政府和緬甸王阿華那隆達成的協議是:

一、雙方共同確認,緬甸仍然屬於大明的藩屬。是雲南布政司統轄的諸多宣慰司之一。

二、緬甸承認木邦屬於大明的直轄州,以後絕不進犯。

三、大明理解緬甸位於平原之上,面對高原上的木邦始終不能安臥的心情。同意割木邦一小部分土地贈予緬甸:即平原地區向高原移行處地區。

四、雖然木邦土司罕家全家被屠,但鑑於緬甸一方面不知道木邦已經內附。另一方面是緬甸宣慰使家也有先祖死於罕家之手。所以此事大明不予追究。

這四條協議達成後,被圍困的剩下的二十三萬緬軍放棄所有武器,得以撤回伊洛瓦底江平原。

這確實是妥協,但卻不得不執行:大明現在無力在西南地區進一步發展。而且還需要一個較有力量的緬甸來牽制即將爆發的暹羅。所以,必須要讓緬甸對大明安心,讓緬甸在東北方向獲得一定的山區地盤後,緬甸才能一心一意的應對東南方向暹羅的威脅。

孫承宗的奏摺進入通政司後,朝廷裡也是有一定爭議的。主要的爭議點倒不是說割了木邦的土地餵了緬甸。大明的士大夫並不迂腐:拿別人的土地喂第三方,於大明有什麼損失?

大家爭議的,反而是木邦那麼偏僻的地方,救什麼救?好吧,你們救了就救了吧。可是木邦土司罕家絕後了啊!你們居然說把木邦拿來做直轄州?那我們大明一年得虧多少錢?

君不見,永樂年間,大明收入交趾。結果那地方的刁民一天到晚都造反,逼得朝廷不得不在那裡大量駐軍。每年的開銷多的時候折銀上百萬兩。而交趾那地方的收入呢?最多的一年才折銀七萬多兩。結果大明在那裡堅持了幾十年,最後不得已完全放棄。

現在國朝的實力可比不上永樂那會啊,又把木邦收進來?這一年得虧多少?皇上,太孫殿下,這個萬萬不行啊!

第六一五章 豈曰大明無炮第二三九章 選妃並不簡單(四)第八十七章 大明直轄木邦(二)第七五五章 這纔剛剛開始第四三六章 不改漢家衣冠第一七九章 大金國沒有了(一)第七三五章 子彈是公平的第二十四章 泰西今夕何年(一)第一二零章 扶上馬送一程(二)第五八三章 黎塞留的遊記第二十五章 泰西今夕何年(二)第五一二章 破軍陷入絕境半年總結暨2020年寫作計劃第一八七章 吹皺一池春水(二)總設定(看前一定要看)第七一五章 後勤陷入窘境第七二五章 減息後再減稅第七零五章 大西北的形勢第二三七章 選妃並不簡單(二)第二三六章 選妃並不簡單(一)第二十八章 原始資本積累(三)第三四一章 海上決戰想定(一)第六九二章 海軍的福字旗第六八三章 歸國人員安置第三二五章 濱海廠的木匠第一六零章 太孫殿下出徵(一)第二四九章 衍聖公是大敵第六六七章 西班牙的優勢第四八九章 雙方都要調整第四一六章 平成廢宅跑了第八十九章 國家根基已朽(一)第八零三章 聯盟迅速瓦解第七九二章 索科特拉伏擊第三四三章 日本人的腦補第四八四章 一塊都不能少第五七一章 除惡必須務盡第七三八章 美洲大局已定第一八九章 英烈不容遺忘第六十五章 西南戰鼓擂動(二)(收藏滿2000加更)第四八八章 西班牙的防守第三五四章 宗教戰爭開始第三四七章 東海上的決戰(四)第八十八章 神烈山祭孝陵第五八九章 一環套着一環第四二一章 易普拉欣野望第二五八章 大阪的夏之陣(五)第八十三章 哈布斯堡家族(一)第四九四章 萬里援軍抵達第二零六章 科研後繼有人第二十四章 泰西今夕何年(一)第三十六章 原始資本積累(十一)第四二五章 皇帝還是萬歲第五四八章 繼續開發東北第九章 孤的元從班底(一)第六三六章 帝國開始崩潰第九十一章 國家根基已朽(三)第七零九章 所謂李代桃僵第五四八章 繼續開發東北第三十五章 原始資本積累(十)第一八零章 大金國沒有了(二)第六八五章 大維齊親上陣第一二五章 殿下的新玩具(三)第一八二章 連場圍爐夜話第三五六章 二十五萬口豬第四零零章 王師登陸仁川第一五九章 大金今日豎旗第七零九章 所謂李代桃僵第六四九章 政委們的威力第六九一章 燃燒的馬六甲第八十七章 大明直轄木邦(二)第二五一章 鹽稅應該很多第五五二章 歐盟需要停戰第五九七章 宦官的危機感第二十一章 有的人欠收拾(三)第三九八章 準備仁川登陸第四三三章 科研獲得突破第七一七章 軍艦的冠名權第五五五章 利益纔是永恆第一二二章 扶上馬送一程(四)第二二五章 土著中的垃圾(一)恢復更新可能時間第六五九章 要有戰略眼光第四九六章 鐵甲艦的戰鬥第五二四章 印第安女戰士第八零四章 最後的王對王第四七五章 甘青遼湘建省第三三七章 破軍星的後手第七二一章 板鴨造艦計劃第五零二章 軍備協調會議(二)第三九六章 悲催的朝鮮王第五五四章 歐奧間的分歧第一三四章 家事也是國事第二一四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五五三章 索科利的父子第四零六章 幕府垂死掙扎第一六二章 太孫殿下出徵(三)第三九六章 悲催的朝鮮王第四九一章 衝鋒槍的歷史第六十四章 西南戰鼓擂動(一)第二七六章 方山的進士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