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歪打正着

攔截J-11B機羣的戰鬥還沒結束,北面攔截FBC-1C機羣的戰鬥打響了。

這次,首先到達的是F-22A。

四架F-22A在六十公里外,各自向六架FBC-1C發射了一枚AIM-120D。十多秒後,落後F-22A機羣二十公里的八架F-15C也各自向三架FBC-1C發射了一枚AIM-120C,增強攔截火力。

對付FBC-1C,沒有必要像對付J-11B那樣。

更重要的是,攔截FBC-1C的主要目的不是將其擊落,而是阻止其發射反艦導彈。

面對中程空對空導彈,J-11B都得機動規避,更別說笨重的FBC-1C了。在滿載彈藥的情況下,FBC-1C的機動性更糟,要想避開來襲導彈,不但要轉向,還得拋掉彈藥,儘快加速離開。

F-22A與F-15C的攔截行動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F-15C發射導彈後不久,二十四架FBC-1C先後發射了攜帶的導彈,以最快速度俯衝轉向,在不到一百米的高度上返航了。

讓美軍沒想到的是,FBC-1C發射的導彈沒有飛向元山,而是飛向陽德、天乙裡、泉城裡與高原等地的聯軍物資轉運中心。

隨着E-3D發現FBC-1C徑直向北返航,美軍這才意識到,那不是中國海軍航空兵的戰鬥轟炸機,而是中國空軍的戰鬥轟炸機。

它們的打擊目標不是永興灣裡的船隊,而是西線聯軍的地面補給線。

這個變化,頓時讓皮特上校手忙腳亂。

損失點物資沒什麼,可是錯誤判斷志願軍的作戰意圖,後果難以估量。

更緊迫的是,除了追擊J-10A機羣的十二架F-15C與四架F-22A之外,戰場上只有四架F-22A與八架F-15C還有中程空對空導彈,而且剩下的彈藥都不多。如果此時出現第二批攻擊機羣,肯定無法及時攔截。

第二批攻擊機羣在哪?

皮特上校沒等多久,第二批攻擊機羣就出現了。

這次發現敵情的不是E-3D,而是在東朝鮮灣巡邏的E-2D。敵機不在陸地上空,而是在海洋上空。

十二架J-10A從超低空拉起時,才被E-2D探測到。

距離不到二百五十公里,緊急起飛的F-15C肯定無法及時趕到。

能夠及時投入戰鬥的,只有四架爲E-2D機羣護航的F/A-18F戰鬥機。

雖然F/A-18F是美國海軍的制空戰鬥機,但是這種由F/A-18C/D多用途戰鬥機放大而來的艦載戰鬥機並不適合制空作戰。

與F-15C相比,特別是與進行了中期延壽改進的“金鷹”相比,F/A-18F在速度、升限與敏捷性上都差了很大一截。F/A-18F的唯一的亮點,就是能在極限情況下,攜帶十四枚AIM-120C。

這算亮點嗎?

實戰中,沒有任何一種戰鬥機以極限方式攜帶彈藥。

對於需要在離航母數百公里的地方巡邏數個小時的艦載戰鬥機來說,更是如此。

執行巡邏任務時,F/A-18F通常在機翼內側主掛架與機腹中央掛架上攜帶副油箱,最多隻能攜帶八枚AIM-120C與兩枚AIM-9X。

即便如此,F/A-18F的載彈能力也非常驚人。

因爲敏捷性太差,所以在遇到J-10A這類高機動性戰鬥機的時候,F/A-18F不會主動縮短交戰距離。

與J-10A相比,F/A-18F的優勢就在載彈量上。

四架F/A-18F有三十二枚AIM-120C,每架能同時引導六枚導彈攻擊六個目標。J-10A在保證航程的情況下,只能攜帶四枚PL-12,十二架只有四十八枚中程空對空導彈,每架只能同時攻擊四個目標。

如果F/A-18F的數量與J-10A旗鼓相當,很有希望在進行格鬥前掌握主動權。

可惜的是,四架F/A-18F確實太少了。

J-10A爬高後,加速向E-2D逼近。顯然,J-10A得到了預警機的支持,知道E-2D的準確方位。

四架F/A-18F轉向迎戰時,從“華盛頓”號上起飛的E-2D開始返航。

航母戰鬥羣裡,三艘航母同時啓動,在一分鐘內各彈射了四架F/A-18F。只是這些戰鬥機沒去挑戰J-10A,而是用來加強艦隊防空。

顧慮志願軍襲擊船隊的同時,美軍還得考慮了艦隊受到的威脅。

比起船隊,艦隊肯定是更加理想的打擊目標。

四架在東朝鮮灣巡邏的F/A-18F沒與J-10A接觸,連續發射兩批AIM-120C,阻止J-10A追擊E-2D後,F/A-18F馬上轉向撤離。

讓美軍沒料到的是,J-10A規避AIM-120C的時候,沒有轉向元山,而是轉向外海。

難道志願軍的打擊目標是航母戰鬥羣?

皮特上校首先想到了這種可能性。

打擊船隊只是爲了迫使聯軍集中力量防衛元山,使航母戰鬥羣的防空網出現漏洞。

萬幸的是,安排防空力量時,皮特沒把航母戰鬥羣算進去。

不是皮特不想這麼做,而是美國海軍沒有適合執行防空作戰任務的戰鬥機,主要承擔對地打擊任務。

雖然預警機沒有發現攻擊機羣,但是威脅迫近,美軍仍然不敢掉以輕心。

十二架F/A-18F升空後,三艘航母上,又各有四架F/A-18F升上飛行甲板,在五分鐘後緊急升空。

此時,航母戰鬥羣的防空力量達到巔峰。

按照美國海軍的作戰編制,每艘航母上有三十二架F/A-18E/F戰鬥機,其中二十四架是以對地攻擊爲主的F/A-18E,只有八架是以防空爲主的F/A-18F。雖然F/A-18E也能執行空戰任務,但是作戰效能肯定比不上F/A-18F。

二十四架F/A-18F能夠攔截數十架敵機。

航母戰鬥羣沒有單獨作戰,緊急起飛的十二架F-15C已經轉向,正在飛往東朝鮮灣。

如果有必要,這十二架空軍的戰鬥機也能爲航母戰鬥羣提供掩護。

算上最後起飛的十二架F-15C,美軍能在半個小時之內,爲航母戰鬥羣提供多達四十八架的防空戰鬥機。

雖然志願軍的規模不小,但是在一次攻擊中出動數十架戰鬥機也不大可能。

關鍵不是有沒有這麼多戰鬥機,而是有沒有辦法引導這麼多戰鬥機進行攻擊。

即便是美軍,同時投入三十架攻擊機也是上限。志願軍的指揮體系還不夠完善,投入能力肯定比不上美軍。

志願軍真想拿航母戰鬥羣開刀?

皮特有點懷疑,畢竟在突破戰鬥機構成的外層防空網後,還要突破由防空戰艦構成的內層防空網,才能對航母構成威脅。

不投入足夠多的兵力,攻擊航母戰鬥羣不會有任何意義。

從理論上計算,即便護航得力,也至少需要四十架FBC-1C這樣的戰鬥轟炸機,才能達到飽和打擊的最低標準。算上突防時遭受的損失,兵力還得增強百分之五十,而志願軍有能力同時出動六十架FBC-1C嗎?

除掉之前遭到攔截的二十四架FBC-1C,志願軍有沒有這麼多戰鬥轟炸機都是個問題。

沒有能力突破航母戰鬥羣的防空網,就沒有必要攻擊航母戰鬥羣。

皮特上校仍然相信,志願軍的打擊對象不是航母戰鬥羣,而是永興灣裡的運輸船隊。

爲此,他把第二批緊急起飛的十二架F-15C留了下來,讓第一批緊急起飛的F-15C留在東朝鮮灣,沒有向東靠近航母戰鬥羣。

因爲從“華盛頓”號起飛的那架E-2D在受到威脅後轉向,所以皮特上校還讓在南面巡邏的一架E-2D加速北上,填補東朝鮮灣上空的預警空白區域。

這個部署,很快就收到了回報。

在J-10A機羣后面,確實有一支超低空進入的機羣,而且是J-11B、或者是海軍航空兵的Su-30MK2。

兩種戰鬥機的氣動外型一模一樣,雷達反射特徵也幾乎一樣。

會像開始那樣,這批戰鬥機執行的也是制空任務嗎?

美軍的防空指揮官不敢打賭,立即調派十二架F-15C前去攔截。

隨着第二架E-2D到達巡邏區域,戰場局勢變得非常明瞭。

在J-11B機羣后面,還有第三支機羣,而且是FBC-1C。

兩批機羣都是超低空進入,而且充分利用海岸線做掩護,在離永興灣不到一百五十公里的地方纔被發現。

攔截戰鬥機,肯定來不及了。

十二架F-15C還沒到達發射AIM-120C的地方,J-11B機羣就發射了導彈,隨即加速爬高,準備與F-15C空戰。

顯然,這批戰鬥機不但攜帶了反艦導彈,還攜帶了空對空導彈。

要讓FBC-1C機羣順利發起攻擊,它們得纏住F-15C。

打到這個時候,攔截成了次要問題。

E-2D鎖定了J-11B發射的反艦導彈,確定這些導彈正在飛往永興灣,預計五分鐘之內就將擊中運輸船隻。

第二批F-15C立即加速衝刺,前去攔截即將發射導彈的FBC-1C機羣。

只是,FBC-1C發射導彈的距離更遠,離永興灣還有兩百公里的時候就爬高,然後在五千米高空投下了反艦導彈。

FBC-1C發射導彈時,J-11B機羣用PL-12攔截了逼近的F-15C機羣。

這次,志願軍的戰鬥機沒有與美軍戰鬥機糾纏,發射中程空對空導彈後就轉向返航。

攻擊行動非常簡練,沒給聯軍太多機會。

在船隊即將遭到打擊的情況下,兩支F-15C機羣先後放棄攔截行動,轉而鎖定正在飛往永興灣的反艦導彈。

雖然反艦導彈的雷達反射強度比戰鬥機低得多,飛行高度在一百米以下,FBC-1C發射的反艦導彈的飛行高度甚至不到五十米,但是在戰鬥機火控雷達的直接引導下,AIM-120C對反艦導彈攔截效率不會太差。

即便比不上地面防空系統,也比沒有強得多。

此時,E-3D介入攔截行動,爲F-15C分配攔截目標,力爭擊落更多的反艦導彈,減輕戰區防空系統的壓力。

兩套THAAD戰區防空系統與兩套PAC-3“愛國者”戰術防空系統也做好了準備。

港灣附近沒有防空戰艦,運輸船隻只能依靠部署在附近的地面防空系統。

也就在這個時候,E-3D發現了更大的威脅。

不是志願軍的攻擊機羣,而是一大批以兩馬赫的速度飛向永興灣的重型反艦導彈

第31章 風捲殘雲第87章 轟炸進行時第111章 一擊得手第115章 獨斷專行第9章 備戰第171章 八個半小時第19章 核戰爭第52章 突擊開始第253章 謀略家第146章 最後的錯誤第30章 援朝總司令第31章 限制軍備條約第38章 全球性災難第41章 專業化艦隊第96章 迴歸正位第59章 再接再厲第263章 負隅頑抗第29章 初顯身手第22章 出師有名第48章 外派第241章 主動求變第56章 守株待兔第13章 全權顧問第61章 動力革命第53章 再次攻擊第11章 取經第117章 防空作戰第9章 做徹底第11章 矛盾心態第11章 取經第94章 再戰印度洋第130章 以命搏命第71章 任人唯才第9章 以退爲進第205章 突襲第14章 大潮流中的小人物第31章 返航第189章 戰術選擇第41章 求生第24章 伏擊戰第75章 預演第59章 擊鼓傳花第39章 投送力量第225章 陸軍上岸第6章 戰略籬笆第96章 部署到位第3章 前沿科技第39章 投送力量第245章 艦隊的歸宿第112章 了不起的勝利第44章 開戰在即第1章 禁運效果第78章 多此一舉第211章 大包抄第82章 戰火再起第205章 突襲第38章 狼羣第3章 大難不死第104章 折中方案第72章 對峙第92章 突擊失敗第79章 艦隊攔截第43章 試探第42章 冬天裡的戰火第67章 外行看熱鬧第217章 進軍澳洲第64章 致命打擊第122章 拖後腿第17章 從基礎做起第143章 老鳥上陣第60章 陌生的戰場第152章 地面戰爭第15章 宣戰第62章 軍方接觸第153章 運氣成分第152章 地面戰爭第65章 國家意志第241章 主動求變第34章 空軍出擊第3章 前沿科技第33章 超級航母第106章 地面決戰第13章 風起雲涌第1章 扶桑的自救第31章 圍攻埃拉特第53章 繼續打第107章 全力以赴第176章 硬碰硬第195章 兩手準備第8章 倒計時第40章 奮起直追第185章 關鍵事件第36章 艦隊司令第14章 合作與矛盾第77章 榮譽與恥辱第121章 全電動潛艇第35章 奔赴前線第29章 選將第187章 再起狂濤第48章 全身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