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父皇,您是給劉基下套

張異身上有許多秘密,劉基和許存仁心知肚明。

其中一個讓他們擔心的點,就是所謂的算學入科舉。

這件事動了科舉自古以來的格局,遠比龍虎山的存在更爲膈應人。

皇帝以君子六藝爲藉口,纔將算學強行塞入科舉之中,可如果讓別人知道這是張異,或者說龍虎山在背後推動的,肯定會引起巨大的反彈。

也許他們改變不了皇帝的心意,算學入科舉也是大勢所趨。

可這些人心中對張異的不滿,肯定會化成冰冷的殺機。

在應天府,一旦被人盯上了,誰知道他們能從什麼地方找出攻訐你的理由?

萬一遇見皇帝哪天心情不好,剛好有人往龍虎山帶,那想殺一個人,也是很輕鬆的事。

許存仁無聲點頭。

他真正擔心的也是這一點。

當時劉伯溫見過張異之後,也向皇帝主動提及瞞下《算學十二冊》作者,就是出於一樣的擔心!

“張異不瞭解皇帝,你我二人卻是瞭解的,陛下的意志並沒有那麼容易被影響,你莫杞人憂天!

不過既然伱說了,老夫會找那些人聊聊,但我也不能保證,我能壓下他們……”

劉伯溫的表現,已經算是誠意十足。

就算是他,也不能說事事都能主導御史臺那般御史的想法,更何況,許存仁尚且因爲算學入科舉受過百官的反噬。

如果《算學十二冊》的事情暴露,劉伯溫自己都要受到反噬。

他願意爲張異運作,已經算是十分難得。

“多謝了,回頭我會帶着張異親自登門拜謝!”

“不用了,那小子不氣死我,就是老夫萬幸……”

兩人聊了一會,許存仁告辭離去。

劉伯溫將人送到門口,目視老友遠去。

“這場風波,不應再擴大了……”

他正要讓僕人把門關上,遠處有一輛車緩緩駛來。

劉伯溫一看這輛馬車,趕緊出去迎接。

這是宮裡的馬車,那肯定是皇帝有什麼事情找他了。

“劉大人,陛下想請您入宮一趟!”

王公公給劉伯溫帶來皇帝召見的消息,劉伯溫領命,趕緊回去換上官服,進宮面聖。

……

“父皇,您這是要直接將楊憲提爲中書省右相?”

皇宮,御書房。

朱元璋讓朱標幫自己擬一道聖旨,朱標提筆,卻是大吃一驚。

中書省右相這個職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個空懸的職位,所以李善長事實上掌控中書省,是內閣第一人。

原因很簡單,右相徐達常年帶兵在外,他雖然爲宰相,但事實上基本沒有行使過作爲一個文官的職責。

大明目前這樣的職位還很多,比如用御史大夫這個職位就是湯和擔任,可湯和本身就是個武將,常年處出征在外,御史臺本質上還是劉伯溫爲主官。

楊憲從資歷來看,絕對無法和李善長相提並論,將他提起來,父皇這是做什麼?

“朕考一考你,看你能不能猜對?”

朱標低頭思索,略帶猶豫:

“楊憲此人的忠心不成問題,他檢校出身,父皇信得過他!

且他和劉夫子走得近。

如今父皇是想要將浙東派的人安排到中書省,和李大人形成平衡?”

朱元璋搖搖頭,笑道:

“你說對了一半,剩下的情況卻錯得離譜!

楊憲這個人朕確實信得過,可朕用他,卻不是因爲他信得過,而是他的出身!”

“出身,兒臣明白了!”

楊憲是太原人,或者說,他是北方人。

在彌合南北這個大背景之下,朱元璋急需改變以前的錯誤,要提拔一批北方人。

帝王心術,最重要的是平衡!

就如皇帝有意無意用劉伯溫去平衡李善長這幫功臣,就是爲了未來做準備。

可浙東和淮西之間的平衡,本質上還是南方內部的爭鬥。

南北平衡,纔是從皇帝應該彌補的當務之急。

楊憲就是朱元璋選出來的新的政治領袖,皇帝在他身上有自己的期許。

他忠心,哪怕是跟李文忠共事的時候,楊憲也絲毫不會顧忌他是朱元璋的侄兒,該報告報告,該攻訐攻訐,這種不怕惹事的勁頭,正合老朱心意。

所以老朱纔將他安排進中書省,就是爲了歷練他。

加上楊憲本身能力還不錯,這也是老朱信任他的原因之一。

此時皇帝想要培養一個北方派系的領袖,舉目朝堂,好像也只有他一個人最爲合適。

“父皇這是想將楊大人培養成北方派系的領袖?”

朱元璋點頭:

“本來還想讓楊憲在中書省歷練一下,再好好重用他!

不過張異提醒了朕,朕也覺得有些事情應該未雨綢繆!

雖然南方的朝廷統一北方,朕是第一個,但從宋時期,南方崛起已經勢不可擋!

無論文化,經濟,南方早就遠遠超越北方,龍氣所在之地,這種差距只會越來越大!

且,我大明是南人的朝廷,如果不注意引導,南人的勢力壯大,遲早會打破君王特意營造的平衡!

朕【以前】犯過的錯誤,朕可不想再犯一次!”

朱標竊喜,至少這一部分他算是猜對了,此時,他繼續追問:

“那父皇,兒臣猜錯的部分是什麼?”

朱元璋還沒來得及說話,太監在外邊稟告。

“陛下,劉基劉大人前來覲見!”

“讓劉先生進來!”

朱元璋揮手,讓人趕緊請劉伯溫。

劉伯溫進入御書房,跪倒地上:

“見過陛下,見過太子殿下!”

“劉先生,您起來吧,來人呀,給劉先生搬個椅子過來……”

“謝陛下!”

朱元璋讓人搬椅子,劉伯溫就知道皇帝肯定有要事要談。

果然等坐下之後,老朱說:

“劉先生,朕問你一件事!朕準備去了徐達的相位,另有任用!

中書省乃是大明行政之中樞,只是李先生一個人忙碌,朕也憂心他的身體情況!

所以朕準備再提一個人成爲右相,你給朕拿拿主意?”

劉伯溫聞言,大吃一驚。

同時心中百感交集。

徐達的職位去掉,這件事劉伯溫早有預料。

畢竟他是武將,長期佔着相位,其實並沒有起到他應該有的作用。

可是給中書省多加一個宰相,那是妥妥的分掉李善長的權力。

只是讓劉伯溫有些難受的,是皇帝壓根就沒考慮過他進入中書省。

他雖然早就看透這個道理,卻還是忍不住難受。

封侯拜相,乃是讀書人的最高理想,他心中未必沒有產生過這種幻想。

“此事應當,既然中書省設了兩個相位,自然有它的道理,徐將軍的心血終歸是在領軍之上,朝廷也當換一個文官來幫幫李先生纔是!”

劉伯溫心思活泛,提一提中書省右相這件事皇帝不去問李善長而是問自己,這裡邊有貓膩。

少不得,皇帝提拔的人選,大概率不是淮西人。

可是誰呢?

這個問題並沒有困擾劉基太久,朱元璋已經揭曉答案。

“朕準備提拔楊憲作爲中書省右相,你看如何?”

“他?”

老劉的臉色再次大變,朱元璋選擇楊憲,有些出乎他的預料。

倒不是他覺得楊憲沒有前途,當朱元璋將楊憲放在中書省的時候,他已經看出皇帝的意圖。

監視中書省,在中書省裡埋下一個釘子,出身檢校的楊憲就是最好的人選。

有這個身份,楊憲未來在中書省的前途肯定不會差。

但老朱在他資歷尚淺的時候將他提起來,真的合適嗎?

要知道楊憲現在纔是一個參知政事罷了,皇帝了不起要提,也就將他提爲左右丞都是高升,直接拔爲右相,這未免也太駭人了!

劉伯溫面對朱元璋的提問,臉色變得猶豫起來。

他和楊憲的關係走得很近,楊憲更是外人眼中的浙東派的人。

按照道理,老朱提出這個提議,他應該欣喜若狂纔對,但劉伯溫本身卻高興不起來。

皇帝見他面色變幻,猶豫了好久,卻不催促。

他似笑非笑的模樣,落入朱標眼中,朱標也變得迷惑起來。

終於,劉伯溫經過劇烈的思想鬥爭,還是站起來說:

“臣,以爲不妥!”

“啊!”

朱標卻是沒想到,劉伯溫竟然會反對楊憲成爲中書省的宰相?

明明這對他來說是一件有利的事情纔對,不對,難道是劉先生怕楊憲坐大之後,架空他這個浙東派的領頭人。

太子眼神中的迷茫,落在老朱眼中,他卻是笑了。

不過他沒有多在朱標身上停留,只是詢問劉伯溫:

“爲什麼?”

劉伯溫深吸一口氣,躬身道:

“楊憲沒有宰相的度量,若是讓他當個輔臣還可以,若是當宰相本身,他不堪重用!”

他這話音剛落,御書房鴉雀無聲。

朱標很震驚,劉先生平時跟楊憲走得很近,而且兩個人在朝堂中大事小事,經常聯合。

怎麼在這種關鍵時刻,劉先生會說出這種話?

他不理解,皇帝似乎卻早有預料,朱元璋等劉伯溫說完,道:

“那先生覺得,還有誰能勝任右相之位,朕覺得先生也很合適,若不然……”

劉伯溫登時惶恐,跪在地上:

“臣更不行,臣這性子噹噹御史便可,這中書省臣卻決不能勝任!”

“先生這是小看了自己!罷了,這件事臣再考慮考慮……”

朱元璋順其自然轉移話題:

“對了,最近你手下的御史可不安分呀,朕收上來關於彈劾龍虎山的奏疏沒有一百份也有八十了,他們這是沒事做,天天給朕寫奏疏逼宮呢?”

劉伯溫道:

“御史向皇帝進言,本在職責之內,是非對錯,由陛下定奪!

可言官若只會察言觀色,趨利避害,反而不是大明之福!

且,微臣雖然是御史臺的主官,但上有御史大夫節制,下邊的御史,也不全是要看微臣行事!”

他這話說得沒毛病。

御史這種職位,從設立開始本來就是給皇帝提意見的。

朱元璋點頭,問:

“那你怎麼看張異這個事?”

劉伯溫再次沉默下來,皇帝是讓他表個態度,但這個表態卻不好做。

“臣以爲,御史們的擔憂有御史的道理,孔家的形象很重要,張家的身份也很敏感,若是有什麼坊間流言傳出,對孔家來確實不利,那些御史之怨憤,也是爲了維護孔家的名聲!

其實臣以爲,如果陛下不喜他們這種態度,不如讓孔家人出來親自澄清!

孔希學不是馬上要到了嗎,到時候……

真相自明!”

朱元璋見他將皮球踢給孔家,主打一個因果不沾,也是覺得好笑。

他知道自己在劉伯溫身上大概討不到多少好處了,揮手道:

“行了,朕明白了,你的想法朕會考慮,回去吧!”

“臣告退!”

皇帝火急火燎將自己召喚過來,問了幾句話又放自己回去。

老劉心中,似乎隱約已經有了什麼猜測。

他低着頭,一路出宮。

直到出了宮門,他才自言自語:

“陛下好手段,老夫還是上當了!”

……

“父皇,您……”

另一邊,朱元璋讓人送走劉伯溫,朱標此時才真正反應過來。

他大驚小怪的聲音,朱元璋並不見怪,反而很欣慰:

“你總算開竅了,這次明白朕的心思了?”

朱標無聲點頭,道:

“這次父皇是在給劉大人挖坑呢,父皇要提楊憲,目的在於拉出一個新的派系,這個派系自然不能以劉先生馬首是瞻,依附在浙東派之下!

所以父皇想用楊憲作爲北方派系的領頭人,第一個就是將他和劉夫子做分割!

而今日劉夫子對他的評價,恐怕就是他們分裂的開始!”

朱元璋強調過許多次,帝王心術最重要的就是平衡。

君王和臣子相互依賴,也天然的站在對立面。

臣子會不斷試探君王的底線,從君王那裡一點點摳下他的權力。

君王天然的,也會去分化,離間臣子,免得他們架空自己。

這無關善惡,喜好。

朱標從張異身上聽到最多的兩個字,就是立場!

人皆有立場,屁股決定腦袋。

經歷了許多,他相比以前,終歸成熟了不少。

“只是兒臣不明白,爲什麼劉夫子明明跟楊憲關係如此好,卻還是會在您面前說他的壞話?

這不是送把柄給父皇拿捏嗎?”

朱元璋沉默了一會,道:

“朕爲什麼會將他放在御史中丞這個位置上,跟今日他選擇反對楊憲爲左相是一個道理!

劉伯溫的心眼子很多,可他本質上和其他人不同,他大抵算得上是個正直之人!”

朱標:……

那皇帝的行爲,算不算欺負老實人呢?

第325章 常遇春:當時我害怕極了第49章 老張嚇死了,天大的機緣第449章 投名狀,大元綠茶指南第218章 妹妹茶裡茶氣,有趣的靈魂第490章 皇帝老渣男了,中華民族第209章 審計部門,朱家家宴第487章 殺常茂,皇帝負責毀屍滅跡第509章 空印案,師父好狠呀第374章 敵人在百姓之中,攤牌的意願第296章 龍虎山的格局,你們都學着點第97章 張異最不想要的賞賜第505章 瘋子遇上瘋子,開宗立派第551章 因言獲罪,無恥的雙標第329章 練兵之術,不能讓他改過自新第518章 獨家的震撼,汪廣洋的逆鱗第451章 再不收網,我要混成二把手了第397章 水泥問世,混凝土建築第544章 大明經濟學,計件工資和分期付款第194章 你不如劉基,沉迷配種的老朱第543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第122章 算學裡的國運,滅國之策第87章 未來的人都玩這麼大嗎第511章 所謂和解,丐版常遇春第388章 故人來,怕什麼造反第409章 見故人,姐夫姐夫第560章 人性考驗,另一場靖難第114章 殉道者,盯上小日子第227章 出賣老朱,誰落誰的網?第130章 屁股決定腦袋,不一樣的公平第292章 主意打到皇帝頭上,羊入虎口第195章 友誼小船翻了,徐丫頭你莫挨老子第405章 誰當宰相,老丈人見女婿第196章 可不敢跟你弟媳婦有緣第531章 大明國祭,國師之名第3章 面見皇帝,天子朱元璋第395章 斷頭山伏擊戰,神秘的高人在現第321章 流水線作業,糧長制度第11章 皇帝留張異,這孩子交給我吧第540章 情分就斷了,蒸汽機第188章 玄武大炮,皇子的表現第3章 面見皇帝,天子朱元璋第511章 所謂和解,丐版常遇春第438章 理想的推動者,爲遷都鋪路第286章 老張的暴怒,天師就不能打人?第28章 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第317章 笨蛋,問題在稅收第79章 終究是皇帝想得深遠第336章 去他孃的宗族,傳說中的judy第302章 國法和家法,皇權不下縣第494章 人前顯聖,皇帝賜婚第178章 天下能屠龍者有二,裝瘋賣傻第148章 他出事,你們都要死第412章 吸引仇恨,修城牆的沈萬三第142章 天下儒生,顏面掃地第540章 情分就斷了,蒸汽機第115章 許存仁入獄,再見劉伯溫第182章 科學即是天道第298章 我心裡的魔,那是真的第406章 你定親了嗎,細說身材第223章 工具人張異,妙雲想修道第291章 一魚兩吃,楊憲的罪證第188章 玄武大炮,皇子的表現第222章 驚喜還是驚嚇,皇帝想跳車第444章 亂人芳心,你真是蒙古人?第449章 投名狀,大元綠茶指南第233章 所謂妖道,佛度有錢人第185章 攻陷大都,推行簡體字第28章 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第464章 皇位和天師位,咱們造槍第103章 你也不想你爺爺的事曝光吧?第431章 情報分析學,初吻?第422章 放下心結,軍校制度第30章 跟閻王搶人,誰說張異是煞星?第352章 小石頭與滔天巨浪,舉世皆敵第232章 謎底揭曉,所在之處便是家第32章 小暖男,水裡有蟲第512章 “相親相愛”一家人,大戰將起第564章 歸隱之意,皇帝的心魔第235章 百姓需求,神仙產品經理第128章 科舉改革,軒然大波第570章 所謂的試探,所謂信任第555章 提前暴露,朕想當你爹第160章 朱允炆,建議甩牆上第388章 故人來,怕什麼造反第386章 飲馬富士山,常遇春的新戰場第128章 科舉改革,軒然大波第346章 爲百官出氣,驚人暴利第156章 儒家是怎麼死的?信仰塌了第115章 許存仁入獄,再見劉伯溫第573章 問你,朕可是千古一帝?(大結局)第220章 常遇春你敢?第555章 提前暴露,朕想當你爹第279章 所謂的否決權,裝病誰不會呢第143章 少走一百年彎路,爲什麼會輸第505章 瘋子遇上瘋子,開宗立派第250章 君王封神,咱是漢家人第327章 救命恩人原來是他第410章 奉旨同居,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第340章 再見馬皇后,紡織機問世第271章 大公無私,爲彌合民心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