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大明存在的意義,天下怎麼亡的

第181章 大明存在的意義,天下怎麼亡的

朱元璋很早之前就已經感覺到,當張異嘗試去改變這個世界的時候,他很多事情並不看重眼前!

雖然張異確實爲大明做了許多,可這孩子眼中其實並無大明,甚至他對自己這個皇帝,也談不上多尊重。

就如仙神,眼睛一睜一閉就是千年,人間種種於他們而言毫無意義。

張異是不是仙朱元璋不敢說,可他能窺見未來之變幻,這着眼之處,恐怕也不在一個小小的大明。

朱元璋有許多次,想過跟張異坦白,換取他給自己測算大明國運。

可他還是強忍住這個衝動,他怕這個遊戲規則打破之後,自己也失去這場機緣。

“我華夏這個小小的天下,如今稱之爲天朝上國絕不爲過,就算如今看起來破殘的天下,這百姓衣不蔽體,食不果腹!

我大明的實力,依然是整個世界絕對的第一,尤其在國力之上,從自有人開始,從來如此……”

張異一番話,說得十分突兀,但朱家父子愣神之餘,卻也有一股自豪油然升起。

從看到那張世界地圖開始,老朱其實心裡也犯嘀咕。

世界如此之大,華夏這個小小的天下,在世界中所佔據的實力幾何?

實力,包括軍事實力,也包括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

如今他們已經得到答案,那就是大明所在的這片天下,依然是世界的中心。

華夏就是中土,就是萬國來朝的天朝上國。

“只是……正如龍氣從南轉北一樣,在遙遠的未來,我華夏守了數千年的龍氣,卻不再庇佑大明,龍氣西行!

西方世界大興,我華夏子民,卻被那些我們視爲鬼子的西方人奴役百年,在我看到的最遠的未來,雖然這片土地在復興,卻依然看不到勝利的答案!

貧道見證這個畫面的時候就想,如果我做點什麼,能不能爲華夏逆天改運?”

張異說完,自顧笑了笑。

他的笑容十分天真,但朱家父子心頭卻沉甸甸的。

張異娓娓道來,將數百年後那場浩劫挑了能說的說給朱元璋父子聽。

老朱聽得心頭火氣,彷彿過去十幾年,蒙古人加在他頭上的苦難一下子就回來了。

洋鬼子,在老朱眼中也是異族,甚至在朱元璋眼裡,這些人連人都不是。

蒙古人欺負過漢家人,那些鬼子算個什麼東西?

但朱元璋受限於時代,卻不能明白後世的苦難和如今的元末有根本的不同,但這並不妨礙他感同身受。

“爲什麼?”

老朱聽完,請教張異。

張異笑道:

“我華夏,或者說我漢家文明一直興盛的原因,其實本質上是生產力比別人更高!

農耕社會,其實就是這個時代能獲取資源的最優解!

自古以來,華夏不是沒有被異族征服過,五胡亂華,南北朝、還有蒙古人入侵……

可這些異族入中原,他們武力上也許可以征服中原,可最終卻依然要被漢家文化所同化!

如今北方的許多漢民,其實祖上就是就是異族!

所以漢家人這個概念,我認爲並不是一個血緣上的概念,而是一個文化上的概念!

當完全接受了漢家人的文化,許多周邊的異族,也被同化成漢民!”

老朱聽到這番話,瞬間領悟過來!

從打下北方開始,朱元璋其實一直有個問題困擾着他,只是天下未定,暫時這個問題無法解決。

那就是,蒙古人統治天下八十年,這中原大地上早就有了許多異族人生活。

蒙古人,色目人……

他起兵的口號,是驅逐韃虜,恢復中華!

可當天下一統,那些留在中土的韃虜應該如何處置?

是學蒙古人,搞一個等級制度?

張異的想法,似乎爲老朱提供了一個思路,而且和他原來的打算不謀而合。

但這並不是重點,張異的故事其實沒完。

“華夏的國力,國運,其實就是建立在咱們的生產力一直比別人強大!

在這種農耕爲主的生產力方式下,儒家是最好的統治思想!

可是,世界不是一成不變的,生產力也不會永遠停留在此處!

所以,當有一天,我華夏跟不上這個時代的時候!

我們會變成別人眼中的猴子!

我們曾經的藩屬國,會在我華夏的土地上燒殺擄掠,那些求着我們的洋人,會成爲我們的人上人!

那時候的華夏,和前朝沒有任何區別,甚至……

會更加嚴重!

其實因果在百多年後就會開始……我華夏只不過是依靠自己的底蘊,多撐了幾百年!”

“生產力?”

老朱已經不是第一次聽張異說出類似的名詞,他陷入了沉思。

“這就是你說的,儒家滅亡之日?”

“沒錯,當新的生產力出現的時候,儒家就再也沒有生存的基礎。

只是和儒家陪葬的,是華夏的國運,此時的畫像,再也沒有登頂過世界之巔!

就如現在洋人求着我們,讓我們與之通商一般,未來的華夏人,也是如此對待洋人!”

朱元璋深吸一口氣:

“那我大明的皇帝在哪?”

張異聞言笑了:“那時候已經沒有大明的皇帝了,大明在二百多年後,戛然而止,朱家的最後一個皇帝吊死在煤山之上!

滿清入關,成了這天下的主人,異族怒意漢人的日子會再次重現!”

這是張異第一次給朱家父子講到大明的滅亡,朱元璋和朱標的心情十分複雜。

萬事萬物,有生有滅。

哪怕老朱心裡不承認,他也明白大明終歸有滅亡的一天。

只是這種滅亡的方式他卻是沒想到。

不是因爲他的子孫吊死,那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辛苦恢復的漢人河山,最後還是落在異族手中?

對於一心想要當千古一帝的老朱而言,這種挫敗感尤其嚴重。

“所以,朕……我大明皇帝好不容易彌合南北,最終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張異笑道:“也不能這麼說,如果沒有這二百年的朱家皇帝維護着漢人的文化傳統,可能漢族早在滿清入關之前就消失了!

大明這個朝代存在的意義,是在兩個異族入關中間,爲漢族續命!”

朱元璋嘆息,他過去很想知道關於大明未來的種種,可是真的聽到明朝的滅亡,他又有種意興闌珊的感覺。

“總覺得,有點不甘心……”

老朱說出自己的想法,哪怕張異也說過明朝存在的意義,是爲漢人這個民族續命。

但他是何等人?

他如何會甘心自己拼命打造的王朝,最終落得這個結果?

王朝興替可以,但被異族人欺辱不行。

“是呀,我也不甘心……”

張異咧嘴笑:

“所以貧道想做一些改變……”

“我很好奇,我大明是怎麼滅亡的?”

朱標一直沒有說話,此時插嘴道。

他挑起的話題,讓皇帝從那種無力的狀態中驚醒過來,所謂的不甘,終究是百年之後的事。

皇帝也是俗人,他更爲關心的,還是自己一手創立的江山,是如何滅亡的。

“其實封建王朝興替,本質上就是這麼回事!

建立在農耕文明這種生產力上的國家,終歸會因爲百姓無田可耕造反!

我華夏可用耕種的土地,大概就是一千二百萬萬頃左右,如今新朝建立,大概耕種的土地只有巔峰的一半,在休養生息之下,百姓還可以開荒,有地可種!

可是等到王朝發展到末端,大地主和王公勳貴兼併土地,百姓就失去了活路!

還記得我說過的王朝安穩的兩大要素嗎?

就業和上升通道!

一個王朝覆滅的根源,就是百姓沒有活路!

而土地集中在大地主和宗室等人手裡,他們擁有特權,大多數人都有賦稅上的減免,可天下土地就這麼一千二百萬頃,等土地都到他們手裡了,稅收自然就沒有了!

一邊是朝廷沒錢,二來是百姓沒活路!

加上每個王朝的末期,也會有大量的讀書人因爲沒有門路,而絕了上升通道!

等集齊了這幾點,前朝發生過的事情,在本朝也會再發生一遍,所以追問細節也沒有意義!”

雖然張異不說細節,可朱標和朱元璋父子,卻也從其中知道了東西。

“宗室!”

老朱從讀到了熟悉的名詞,上次張異給他算的算學題,直接開啓了算學入科舉。

那道算學題,名爲宗室。

如果說張異上次只說了宗室禍亂,自從朝廷供養宗室的角度指出財政入不敷出。

可今天他又說出一個更加嚴重的問題,那就是稅收和土地兼併!

天下只有一千二百萬萬頃耕地,雖然朱元璋不知道這個數據是從哪裡來的,但老朱肯定會相信張異的數據。

一個王朝的存續,其實就是個做減法的過程。

什麼時候地主兼併土地,朝廷稅收不上來!

那就是王朝覆滅的開始。

而且大明比起其他王朝,還有一個更大的隱患。

就是老朱還沒來得及實施,卻一直也沒有放棄的問題。

宗室制度加上士大夫階層免稅的權力,就是王朝覆滅的根源。

“你提到稅收……這是最重要的原因?”

張異咧嘴笑:“放在大明,倒也是主要的原因!

皇帝那個大聰明有個臭毛病,就是覺得他老朱做的事情就一定是對的!

爲了怕子孫糊塗,他以祖訓的方式留下許多其實是對後世遺毒深遠的政策,

其中將稅收固定死,就是其中一個!

大明皇帝體恤百姓,將稅收訂得很低,這點其實是對的!

可是他沒有預料到後邊的風雲變幻,將稅收定死在一個範圍,後世的皇帝就不好更改了!

讓子孫帶着腳鐐跳舞,最後……

算了,這個話題太遠,聊着沒意思!”

“如果沒有土地兼併,帝國是否能長治久安?”

朱元璋一直繞在關於土地兼併的事情上無法出來,又詢問張異,張異搖頭:

“你沒有辦法阻止土地兼併!就算伱是洪武皇帝,你做好自己的事可以,但你能管到百年後?”

“那如果以規制,免去士大夫階層的免稅特權呢……?”

朱元璋不甘心,又問了張異第二個問題。

“如果皇帝這麼做,不管他是朱元璋還是李世民,他明天醒來,會發現天下人全反了!

真當天下是他們老朱家的?

君王與士子公天下,就是在農耕社會最基礎的規則!

皇帝也許可以打破這個規則,但一定會被規則反噬!

除非……”

“除非,讓讀書人變得不值錢!”

話題繞來來去,又繞回原來的起點。

朱元璋:……

“任何東西都是物以稀爲貴的,當讀書人變得多了,雖然精英依然是精英,可是管理天下這種事嘛?

你挑不出五個九十分的人,但你可以挑出三十個八十分的,可以挑出三百個七十分的……

那五個九十分的人也許可以待價而沽,但皇帝如果還有三百個不如他們,但其實也可以勉強勝任的人在一邊待着,他們也沒有勇氣獅子大開口!

君權和相權的爭鬥,無非是你強我弱,比的就是誰手中的底牌更多……”

見張異笑嘻嘻的模樣,老朱深吸一口氣。

“可,讀書人多了,對皇帝來說,一樣……”

“不好管對吧,任何東西都是有利有弊!

不好管是肯定的,但也要看是什麼樣的皇帝,是什麼樣的王朝?

這種事本身就是考驗一個君王的執政能力,沒本事自然管不住!

可如果我們換個思路,學習那個鬼子呢?

走出去,將這些讀書人輸出出去,不就解決了就業問題?

當我大明出海的時候,新的生產關係必然會形成,一個利益集團的誕生,意味着皇帝可以像操弄羣臣之間黨爭一般,平衡兩大利益集團!

其實說白了,不管什麼生產方式的出現,皇帝依然還是皇帝……”

張異藏着半截話沒說,那時候的皇帝還有沒有封建王朝之時的權勢,就未必可知了。

朱元璋心動了,他這輩子最大的心病之一,就是對官員階層的警戒之心。

這種警戒來源於他的出身,幾乎是改不了的。

他可以認可身爲官員的某些讀書人的個體清廉奉公,就如劉伯溫一般!

可他對整個士大夫階層的看法,卻讓他絕望。

張異半開玩笑的一番說辭,似乎並非不可接受。

只是老朱覺得不對勁,這小子真正的目的,肯定不是如此。

自己考慮的是現在,張異考慮的的是數百年之後的佈局。

而張異給出來的答案他已經說過。

“士農工商,各行其道,這就是你想要推動簡化漢字的原因?”

張異點頭。

“生產力的進步,本質上就是技術的進步!

我華夏並不缺乏天才,但缺乏對技術的尊重!

文字能將技術轉化成科學的關鍵,也是我認爲能改變華夏國運的基礎!

就如算學入科舉一般,小道想做的事情,從來如此!”

張玉說完,老朱追問:

‘什麼是科學?”

(本章完)

第94章 揍太子,借酒消愁第461章 不會有以後了,老張入京第57章 道爺我叫張三丰第48章 張家的乖和孔家的壞第176章 若非皇帝是朱元璋,貧道不敢做第493章 辦學和罪人,張異的婚事第390章 烏鴉嘴再現第374章 敵人在百姓之中,攤牌的意願第49章 老張嚇死了,天大的機緣第245章 民心即香火,兩眼一黑第556章 混進宮的方法,動亂之夜第249章 攪屎棍,與盛世一起成長第175章 小道看你,命不久矣第562章 朕反對,送先生上路第510章 明明是救人,卻成大魔頭第519章 不喜歡的皇帝,換一個就好第384章 不患寡患不均,拿小日子出氣第49章 老張嚇死了,天大的機緣第276章 清明節前,大明的誘餌第359章 別拿朱標當老實人,久違的兄弟情第77章 大明朝太難混了第138章 還好準備周全,劉伯溫比不過我第483章 天子守國門,宣佈遷都第32章 小暖男,水裡有蟲第238章 買賣神仙,咱們封神第75章 煉丹術的意義,人走茶涼第376章 貧道只想兒子回家,掌心雷第402章 大基建的想法,兒臣想去日本第176章 若非皇帝是朱元璋,貧道不敢做第30章 跟閻王搶人,誰說張異是煞星?第326章 美人遲暮將軍老,君心不改第291章 一魚兩吃,楊憲的罪證第279章 所謂的否決權,裝病誰不會呢第260章 道門中興,壓倒性的勝利第352章 小石頭與滔天巨浪,舉世皆敵第316章 家與國的選擇,沽名釣譽第436章 你哥哥命不久矣,紅杏出牆第65章 熊孩子也會傳染,人情冷暖第27章 試藥,孔家和張家第279章 所謂的否決權,裝病誰不會呢第442章 假情報,敲打陳珂第25章 終於肯泄露天機了,誰敢幽禁我兒子?第47章 龍虎山的希望,送信送賊窩第45章 朱元璋的陷阱第56章 吃燒鵝的丫頭和逛青樓的道士第203章 這華夏的天,早就變了第352章 小石頭與滔天巨浪,舉世皆敵第238章 買賣神仙,咱們封神第204章 朕真敢爲百姓殺官第541章 不忘初心,北伐不會贏第18章 朕的秘密,朱元璋的殺心第316章 家與國的選擇,沽名釣譽第438章 理想的推動者,爲遷都鋪路第166章 救命,他憑什麼?第164章 加減法,簡化文字第36章 解夢,甩鍋甩回自家人頭上第183章 朕想出海看看,道友的情分第462章 可憐天下父母心,新錦衣衛頭子第344章 天時地利人和,張異該死第119章 果然是那小子幕後算計第344章 天時地利人和,張異該死第437章 祈求,你想要我身子也行第496章 建造一座新都城,常茂失蹤第106章 未來會很苦,但他是朱元璋第443章 等他絕望,皇帝最信任的人第73章 想見朱元璋,不你不想第321章 流水線作業,糧長制度第54章 父子交心,我要勾欄聽曲第131章 朱標菊花一緊第564章 歸隱之意,皇帝的心魔第485章 瘋批常茂,下殺手了第73章 想見朱元璋,不你不想第350章 大人尊國法,還是宗法?第268章 沈萬三的沈家,朕能信你?第455章 完美的計劃,張異的苦頭第213章 徐家求上門,照顧我黃叔叔第566章 師徒緣斷,不如歸去第178章 天下能屠龍者有二,裝瘋賣傻第516章 世界第一份報紙,獨門的生意第194章 你不如劉基,沉迷配種的老朱第58章 怨種大哥來京城了第183章 朕想出海看看,道友的情分第135章 南北榜,劉基你讓朕很失望(5K)第248章 操弄人心,降維打擊第43章 餓狗看糧倉,憑什麼當忠犬?第306章 最苦痛的折磨,是給他希望第393章 嶺北之戰,輕敵的徐達第271章 大公無私,爲彌合民心所書第142章 天下儒生,顏面掃地第186章 有子沐英,你是朕的徐福第482章 爭鋒相對,暗算張異第558章 火燒坤寧宮,撥亂反正第2章 天師,天豈有師乎?第173章 抗生素的問世,初“見”朱元璋第147章 道觀進賊人,你欠我的第10章 爹,我不當天師了第95章 朱標:搞錢,本宮要自救第45章 朱元璋的陷阱第191章 最好的地主老爺,天下糧食翻倍第256章 浙東的機緣,抗倭纔是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