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機牀,科技樹的重要性

“你回來了?”

張異回到道觀,老朱和沐英已經等候多時。

見到張異的瞬間,老朱自然而然問候一句,沒有不耐煩,他嘴角自然而然掛起笑容。

沐英一直在旁邊盯着朱元璋的動作,老朱可能自己都沒發現。

每次見到張異的時候,他的態度都不由自主的變得好了許多。

“黃叔叔你來啦,讓您久等了!”

張異不黑皇帝的時候還是很可愛的。

朱元璋沒等他提出,板着臉主動詢問:

“外邊的藥園子是怎麼回事?”

張異聳聳肩,道:

“這不是工部那邊出了點事嘛……我想要造的藥園子被人卡着了,我又沒時間,先弄一個出來!回頭再說!”

老朱聞言冷哼:

“什麼叫回頭再說,你說的藥園子,是用來種東西的地方,這一旦開始佈置實驗田,那豈不是一年不能動了?難道伱還能在實驗做到一半,再把稻穀收了去蓋園子?”

張異愣住,旋即苦笑:“那是不能……”

“那就是了,那楊憲做的太過了,堂堂一個右相,卻總是抓着你這個道士不放,也不怕丟了他的身份!

還有工部那些官員罪該萬死,君王令都敢違抗,單殺!”

老朱在見張異之前,就忍着一肚子火,如今在他眼前直接爆發開來。

張異見他金剛怒目,赫然有一股殺意瀰漫全身,這周遭的空氣,似乎也因爲老朱的的怒火冷了幾分。

這種玄之又玄的現象,讓張異暗暗咂舌。

老黃江洋大盜的身份呼之欲出了,張異不止一次有衝動去信給張正常打聽老朱的身份,這位黃叔叔隨着與他接觸的時間越久,越覺得他身上匪氣重。

動不動就喊打喊殺的,還真當這裡是海上還是咋地?

“叔叔慎言,隔牆有耳呀!”

張異在路上已經聽鄧仲修說了一些話,所以苦笑勸誡。

不過他自嘲一笑,迴應老朱的話題:

“工部那些人的動作,無非就是拖着,就算皇帝追究起來,他們也有說辭!

馬上就要收成了,無論是軍屯還是百姓,都是農忙的時候,難道就不能拖一拖?

或者說,我就知道國子學,他們也可以說那邊更重要,騰不出人手!

這只是一件小事,皇帝怪不到他們頭上……

叔叔,咱們小老百姓,就要有小老百姓的覺悟,別生氣了!”

張異一本正經的安慰老朱,倒是讓老朱一腔怒火無法發泄。

老朱愣住,這傢伙說得有點道理。

就算朱元璋想問責工部,他以什麼名義去問責。

爲一個道士出頭,這本身顯得很奇怪,就算他問責了,最多工部那邊找個理由趕緊糾正就是。

可是老朱到目前爲止,一直就想和張異保持一個距離,至少不讓羣臣知道他們之間太過親密。

官場上,拖是最光明正大的陽謀。

工部真想應付自己,有的是說法開脫,什麼戶部那邊沒給錢,最近工期緊之類的。

說起來,他還真沒辦法明面上給張異出頭。

老朱想通此節,莫名有些生氣。

君王不能隨心所欲,確實讓人憋屈。

張異只以爲老朱是氣自己能力不夠,安慰老朱:

“黃叔叔放寬心,我本人又沒事,你生什麼氣呢?

這本來也沒想和老朱家有過多的牽扯,他們不讓就不讓唄!且這事還沒有個定論,說不定過陣子工部就想通了呢?”

朱元璋知道張異只是安慰自己,他深吸一口氣,暫時放下這件事。

“你這小子,就算工部不行,你叔叔我還支持不起幾百兩銀子給你造院子?

你要做的事,意義並不比我讓黃英出海低多少……”

“叔叔,你自己出海的銀子湊夠了嗎?”

張異沒有領老朱的情,反而是取笑他。

老朱氣結,回懟:“老子缺錢,也不至於缺這一千幾百兩銀子,你莫說了,我回頭讓人給你將銀子送過來……

對了,今日有件事我想問你!”

張異被朱元璋一句話轉移注意力。

老朱問道:“你黃英大哥悄悄找人按照你圖紙做了那個紅夷大炮,試驗倒是成功了,可是我們找人打造,造十個,最多能成一二!

你有沒有辦法提高成功率!”

“機牀!”

張異嘿嘿笑,直接給了老朱一個不可能完成的答案。

“機牀?”

就在老朱疑惑機牀是什麼的時候,張異擺擺手說:

“暫時,就算貧道給你圖紙,你們也造不出來!

科技樹要點,是需要一步步點上去的,誰也不可能去跨越這個!

目前炮筒就只能手工做,等培養一批熟練工匠之後,他們對工具產生新的需求,自然會開始想要開發新工具!

而接下來的科技樹,就不是隻靠熟能生巧就能發明了,所以……

算學,知識的普及,這就有了意義!”

張異清楚,世界上第一臺機牀的誕生,是在1501在達芬奇手裡,那時候爲了適應鐘錶業和製作炮筒的要求,西方的工人們發明了機牀,但真正意義上的現代機牀誕生,又要延後兩百年……

許多東西看似簡單,但缺乏前置的條件,是不能憑空造出來的。

如果可以的話,他張異早就將該需要的技術公佈天下!

可事實上這是不能的,哪怕給老朱詳細的圖紙,他也無法去復刻這些東西。

張異簡單的說了一下機牀的原理,可把沐英給饞壞了,他主動開口,希望不管行不行,讓張異給他哪怕最簡單的設計圖。

張異隨手畫了一張給他,沐英一看,登時頭如斗大。

這玩意比起一般的炮筒可難太多了,炮筒他們都造不利索,更不要說這些東西。

“這就是科技的意義,工具的意義!

如果有機牀存在的話,就可以從一定程度上擺脫老師傅的依賴!

能工巧匠並不是只靠時間就能培養,他需要天賦……

所以當生廠裡發展到一定程度,工匠們必然會想方設法改變工具!

只是,我大明不一定有這個氛圍……這張圖紙,說不定也就是個屠龍術……”

張異說的這個屠龍術,和對儒家的不同。

老朱明白張異的意思,沉默點頭。

既然有些捷徑不能走,那就只能硬趟過去。

不過張異句句不理生產力,他在最近,也逐漸體會到關於生產力的限制!

而他推廣簡體字的決心,也重了幾分。

簡體字的推廣其實一直在進行,但這件事是由衍聖公推動的。

老朱在孔家推動這件事的過程中,隱約也發現了其中的好處。

教化二字,其實不止皇帝和士子集團在爭。

就算是在儒家內部,孔家和士大夫階層同樣有矛盾。

推行簡體字這件事,算是孔家徹底被剝奪了從政的權力之後,他們需要發出自己聲音的嘗試。

也是孔家爲了洗刷“漢奸”這兩個字必須去努力推動的東西。

如果能用一件名垂青史的事件,去蓋過孔家這段污名,那自然是極好的。

孔希學和孔克堅大概在推行的過程中也反應過來,對此事特別上心。

就是二孔離京的時候,就再次上書求皇帝推行。

朱元璋順水推舟,其實也同意了這個做法。

只是怎麼推,如何推……

這件事的優先性暫時不高,但今日之後,朱元璋心中又有了不同的決定。

老朱將這件事放下,轉移話題:

“你出去尋找稻種,怎麼樣?”

張異臉上露出幾分喜色:

“比我想象中好,原來野外有不少合適的自然品種,卻是後世所無!

這時光中湮滅的東西,實在太多了,有幾種稻種我覺得可以用來育種!

另外,小道倒是很期待叔叔給我搜集的稻種!”

沐英在一邊靜靜地聽着,心中的疑惑越來越深,朱元璋和張異聊的問題,似乎和糧食有關?

老朱見他不明白,將張異準備做的事情跟沐英簡單說了一下。

沐英聽聞,驚若天人。

在缺失張異能窺見未來這個重要信息的情況下,水稻育種變成一種非常神秘的事。

張異身上的光環,在沐英眼中又多了幾分。

他抱拳,朝着張異行了一個禮。

“對了,今日黃家哥哥怎麼沒來?”

朱元璋回答張異的問題:“他另有事,最近我安排他多處理一點瑣事,鍛鍊鍛鍊他的能力!

你若找他,可去書局……”

張異聞言點頭,又問:

“那叔叔去北方安家的事情,置辦得如何?”

老朱皺眉:

“我倒是在北方置辦了一些地,且我準備試試你的方法,將水稻種到北方去!只是今年來不及了,明年開春我就做這件事!

只是如今北方還不太平啊,這大都雖然拿下來了,但北元大軍還在!

王保保那裡有十幾萬人,目前虎視眈眈!”

張異聞言一笑,回:

“這點不用擔心,如果王保保敢攻京城,他太原的大本營就要丟了!

前線有徐大將軍和常將軍,這點叔叔倒是不用擔心!

陛下雖然拿下大都,一不屠城,二不侵犯百姓,三通商無阻,此時正是人心惶惶的時候!

也許這時候拿下產業,就是最好的時機!”

二人旁若無人,聊着未來帝國的大事。

沐英這個旁觀者聽着膽戰心驚。

張異和朱元璋聊的是產業,可他們背後說的事情,似乎不僅僅是產業的事。

若非他知底線,他都想叫人去北方買一點地了。

隨着二人聊天的深入,遷都這件事已經逐漸浮現出來。

沐英表面平靜,心頭卻是驚濤駭浪。

國都遷徙,這種事是何等大事。

他從未在朝堂中聽說,證明此事只是皇帝心中的想法。

可兩個人連具體的規劃都談好了,由此可知,張異在朱元璋心中的分量有多重。

而且水稻北遷,同樣是一件天方夜譚之事,沐英再不懂農業,也明白這違反常識。

但偏偏老朱從播種時間,收個季節、水利建設一路聊下去,二人的態度絕對不像是開玩笑。

“小真人,既然北方如此好,爲什麼您不讓龍虎山去買點地?”

沐英見張異將河北那邊誇得天上有地上無,忍不住詢問道。

朱元璋和張異聞言一愣,旋即對視一笑。

“黃英哥哥可別出餿主意害我,我張家要是這麼做了,那可是要出大事的,我們老張家呀,能守好龍虎山一畝三分地就可以了!

人要有自知之明,越界就不妙了!”

張異給沐英解釋,但心思卻一動。

身爲江西最大的地主之一,也許自己某些知識確實可以回饋龍虎山!

沐英聞言若有所思,他悄悄看了朱元璋一眼,老朱對張異的說法,似乎習以爲常。

他心頭那一點想要悄悄買地的想法,馬上消失無蹤。

按照張異的說法,此時去投資大都行不行,確實可以。

身爲一個軍人,他大概是明白如今北方的情況。

蒙古人入中原,將河北一地當成草場,殺得河北血流成河。

八十年下來,那地方無論是經濟還是人口都崩潰了。

若非國都在那,那地方恐怕早就如鬼蜮。

而老朱打下大都,絲毫沒有要遷都的意思,大都失去了國都的位置,變成北平。

那在整個天下的序列中,就更加靠後了。

加上從國都變成對抗蒙人的前線,

這產生了一系列的後果,那就是大都的所有東西,都是最便宜的。

若是知道未來必定能遷都,抄底……

這確實是一條發家致富的路子。

只是有些事,哪怕你見利益在前,也不能染指。

“我獲得,還不如一道小孩子通透!”

壓下心中的貪婪,沐英的眼神清澈了幾分。

老朱其實一直在不動聲色的觀察沐英,見他把張異的話聽進去了,他欣慰點頭。

沐英是他的徐福,是承載着他信任的義子,如果他連這點貪婪都壓不住,老朱很難相信他……

“我明白你的意思,回頭我就讓人帶着銀子,去北方買地!

說起來,如果北方能夠有一定的糧食自主,至少軍糧問題會緩解很多!

我見朝廷現在,是不停朝着北方調軍糧!”

想起北方的軍糧問題,就連李善長都頭疼不已。

運糧這件事,自古以來都是難題!

張異明白老朱的感慨,軍糧問題確實難。

從龍氣南遷之後,任何想要在北方定都的朝廷,就要面臨南糧北調的問題。

蒙古人靠海運,可大明如今的情況不允許。

隋朝開闢的大運河也早就因爲年久失修,運力大不如前。

一年三十萬石的運量,太小了。

張異道:

“此事確實要另想他法才行!”

“難道你有辦法?”

朱元璋問道。

第364章 戰略定力,帶太子過來第201章 機牀,科技樹的重要性第41章 父子之間最好的狀態第349章 魔法對轟,貧道的丈母孃?第24章 救常遇春,你讓我改變歷史進程?第485章 瘋批常茂,下殺手了第77章 大明朝太難混了第485章 瘋批常茂,下殺手了第174章 什麼家庭?跟貧道談錢第466章 朱棣和神機營,火力壓制第559章 朕要看看,朕死後的天下第213章 徐家求上門,照顧我黃叔叔第443章 等他絕望,皇帝最信任的人第244章 龍虎山的崢嶸,天師的蛻變第362章 嘴賤,沒事撩她幹什麼?第459章 徐家丫頭的小心思,另一座詔獄第478章 北平城破,神機營首秀第378章 你不怕氣死胡惟庸,離別第84章 故人西辭黃鶴樓,十萬水軍下揚州第545章 姚廣孝,要徒弟不要?第162章 馬皇后亂點你鴛鴦譜第504章 改朝換代算啥本事?來改天換地第322章 稅收本質,在劫富濟貧第123章 小術可窺大道,皇帝的請求第288章 跟他比起來,楊憲算個屁第131章 朱標菊花一緊第453章 離別前,今夜格外兇猛第77章 大明朝太難混了第537章 血案的背後,皇帝挖角第41章 父子之間最好的狀態第328章 早就想揍你了,不做將軍做武聖第541章 不忘初心,北伐不會贏第349章 魔法對轟,貧道的丈母孃?第515章 新生活,皇帝也要給他打工第201章 機牀,科技樹的重要性第324章 知行合一,可爲聖人第268章 沈萬三的沈家,朕能信你?第268章 沈萬三的沈家,朕能信你?第349章 魔法對轟,貧道的丈母孃?第293章 大移民,活捉沈萬三第171章 龍虎山的“雷法”,你媽要死了第74章 科學的種子,十萬個爲什麼第213章 徐家求上門,照顧我黃叔叔第334章 讓你拋磚引玉,不是讓你拍死老子第542章 皇位的滋味,只有一次機會第129章 現學現賣鎮壓百官第311章 兒子祭天,升官發財第108章 被一張世界地圖點燃的野心第66章 孔家的選擇第383章 大航海的成就,找皇帝要說法第566章 師徒緣斷,不如歸去第433章 三年前,也許是你沒用呢第234章 藥王太上,再起道爭第391章 北伐折戟,肥得流油的美洲第41章 父子之間最好的狀態第292章 主意打到皇帝頭上,羊入虎口第308章 要錢要命,他比你適合當皇帝第492章 皇帝車上下來的道士第5章 都是送命題第535章 青蒿素,他們算個屁(二合一)第76章 安有道士凌駕於衍聖公之上第371章 養成的快樂你不懂,最好的地主第314章 世界觀崩塌,朕的責任第382章 沐英迴歸,大明二十九侯第48章 張家的乖和孔家的壞第562章 朕反對,送先生上路第167章 人血饅頭,這黑鍋要我背?第453章 離別前,今夜格外兇猛第355章 還是老朱好呀,滅滿門第81章 我臉皮厚,我不尷尬第297章 所謂名分,老孟死了第422章 放下心結,軍校制度第190章 天師即帝師,張異不上當第96章 君權和相權,皇帝的無奈第273章 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第54章 父子交心,我要勾欄聽曲第371章 養成的快樂你不懂,最好的地主第228章 針鋒相對,徐丫頭的鬼點子第550章 捨身成道,投名狀第147章 道觀進賊人,你欠我的第121章 算學入科舉第252章 一人修史,報仇我是認真的第222章 驚喜還是驚嚇,皇帝想跳車第20章 你敢詛咒朕斷子絕孫?第275章 吃瓜人,樂子人,不沾因果人上人第72章 張三丰,他就是那個高人?第266章 富可敵國,這些都是朕的錢第451章 再不收網,我要混成二把手了第527章 朱麥克阿瑟樉(二合一)第83章 手把手教老朱造謠第201章 機牀,科技樹的重要性第48章 張家的乖和孔家的壞第551章 因言獲罪,無恥的雙標第466章 朱棣和神機營,火力壓制第246章 走自己的路,讓佛門無路可走第112章 講義氣的孔訥,道不同不相爲謀第543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第65章 熊孩子也會傳染,人情冷暖第265章 是你把皇帝給帶過來的?第221章 徐達攤牌,決勝在戰場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