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國法和家法,皇權不下縣

常茂這種敗家子,如果有選擇的話,朱標也希望當場打死他。

可是這貨有個好爹,讓皇帝也不能輕易動手。

在滿朝文武中,能讓朱元璋忌憚,並且願意爲之忍耐的人大概也就三人,偏偏常遇春就是其中之一。

無論是功績,還是私底下的關係,皇帝對常遇春都是另眼相看。

且,最麻煩的是,常家還是太子的姻親。

“如果他爹不是常遇春,你跟常家丫頭的婚禮,朕大概是要取消了……”

朱元璋意味深長地看了朱標一眼,朱標訕笑。

從皇帝的角度而言,自從張異警告之後,朱元璋對他和常府的婚姻其實一直有看法。

常遇春如果保不住,常府的政治地位會急劇下降。

老朱可以念舊情,繼續維繫這段婚姻,可這一切的前提是,太子孃家不要消停。

目前看來,無論是小舅子常茂還是藍氏,都不算什麼好人。

經歷過這件事之後,老朱對藍氏的看法更重,不然他也不會當場奪了對方的誥命。

如果對方還是不懂收斂的話,朱元璋大概率要考慮取消婚約了。

畢竟,帝國傳承的安穩,遠比常遇春更加重要。

“父皇,常家妹妹跟她娘不一樣……”

朱標忍不住爲常氏辯解一句,朱元璋狠狠瞪了他一眼。

老朱家的人其他不好,重感情這點還是隨自己。

朱元璋:

“我看常家丫頭不隨娘,加上你這小子拎得清,知輕重,若不然,朕……”

朱元璋言下之意,朱標也明白。

如果他沒有拿出足夠的態度,證明自己不會被孃家影響,老朱就要親自出手斷他姻緣。

朱元璋對於門當戶對這件事並不太在意,他更加警戒的是外戚的影響。

藍氏的跋扈,常茂的紈絝,都讓他看到了朱標未來的難處。

今天在奉天殿上,朱標表現出來的強硬和疏離,也是他沒有將這個想法延續下去的原因。

正如朱標所想,沒有什麼比帝國延續更加重要?

“如果那小子真發瘋弄死常茂,你會站在誰那邊?”

朱元璋冷不丁詢問朱標一個問題,朱標嚇一跳。

不至於吧?

老孟不過是一個僕人而已,朱標不相信張異能爲他做出點什麼?

朱元璋在奉天殿上的處理,說句不好聽的話,就算是其他親王的僕人被打死在街上,皇帝都未必能下這麼重的手。

所謂愛民如子,父皇有。

可凡事都是有價值的,老孟的價值遠遠不如一個將軍子和一箇中書省的大員,這不是明擺着嗎?

就算皇帝想殺人立威,也不會挑常遇春作爲突破口。

換言之,張異怎麼可能會爲一個佃戶做這件事呢?

他和老孟也談不上親近。

不過,朱標想起那位張家弟弟,又有些不確定了。

張異心中的瘋狂,父子二人大概比老張更明白。

也許,可能,會有那麼一丁點的可能……

不是說張異對老孟有多深的情感,而是這個弟弟身上有一種魔性,或者說,是對世間不平事,他很想問一句,憑什麼?

正是因爲這種心態,這小子纔會非常努力的,在背後做着許多看似莫名其妙的事。

朱標沉默下來,見老朱表情嚴肅,他也知道這是一個考驗。

“如果他有本事不把事情鬧大,兒臣不管!

但如果他蓋不住,我必第一時間殺他……”

“很好!”

老朱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

父子二人陷入沉默之中,馬車停在清心觀門口,道觀沒有關門。

不過老朱父子走進去,卻也沒有人來迎接了。

老孟死,鄧仲修去了朝天宮。

清心觀顯得比任何時候都冷清。

朱家父子二人正要進入後院,卻發現張異提着水跑出來。

“你這小子,第一次見你親自來伺候三清祖師……”

朱元璋見面就調侃張異,張異呵呵笑。

都沒有人了,自然只能自己幹?

“回頭,讓小鄧給你找個人?”

“暫時還不想,貧道喜歡清淨,不是很信任的人,貧道也不想他們來打擾貧道……”

二人很自然的聊天,老朱沒有表現出過分的關心,張異也沒有訴苦。

甚至,張異給道觀清潔的時候,皇帝還搭把手。

“對了,聽老陌說你遇見了點麻煩?”

“沒錯……”

張異自然而然地將這幾天發生的事說出來,朱元璋嘆了一口氣:

“民不與官鬥,常府的事既然皇帝幫你出了氣,你就不用揪着不放了……”

“呵呵……”

張異不置可否,只是笑了一下,這笑聲讓朱元璋忍不住多看了他兩眼。

不過張異話鋒一轉,開始講給老孟處理身後事的情況。

老朱眉頭微皺,他沒想到自己爲了罰常家和胡惟庸,居然差點給這母女帶去滅頂之災?

朱標聽聞李氏母女的遭遇,義憤填膺。

“這些人欺人太甚,那些銀子明明是賞賜給李氏母女的……”

“黃家哥哥終究還是年輕了……”

張異和朱元璋對視一眼,呵呵笑起來。

“也是,他對這個世界的運轉規則的理解,還是太過稚嫩!

也是我平時慣着他,不接地氣了……”

朱元璋和張異你一言,我一語,朱標被二人品頭論足,登時鬧了個大紅臉。

老朱教訓他也就算了,張異也是一副老氣橫秋的模樣,朱標可難受極了。

“自古皇權不下縣,這朝廷的政令下到縣城,再往下就已經不歸皇帝管了。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那些族老和鄉紳,就是華夏社會底層的無冕之王。”

張異好心給朱標解釋了幾句,可他那句“無冕之王”卻刺激到了朱元璋。

無冕之王這個名詞,並不是這個時代的詞語。

可並不妨礙朱元璋從字面上理解他的意思。

宗族社會,在華夏人看來是如呼吸一般很平常的存在。

所謂家國家國,這個家,未必只是個人的小家,還包括了家族這個概念。

生活在這個時代的每個人,都會受到宗族的約束。

族老從某種程度來說,是決定着宗族裡的財產分配。

家族相互依存,相互幫助,對抗外人。

可是如果需要的話,個人的利益也要讓渡給家族。

老孟死了,沒有留下男丁,孤兒寡母的她們在孟家人眼裡,早就沒有了價值。

如果族裡人良心過得去,或者他有男丁的話……

李氏母子可能還會在宗族的照顧下能將夢瑤養大成人。

可是如果像孟家人那樣,別說照顧,老孟留下來的房子和他租的田,都會被宗族搶走。

更甚者,李氏這個美人,本身都有危險……

“你對這套宗社會的規則不滿?”

朱元璋隱約感覺到了張異的情緒,張異輕輕點頭:

“確實有些不爽,不過貧道也明白,這是社會的基石,暫時還改不了!

始皇帝做不到的事,暫時也沒有多少人能做到……

皇權不下縣的問題,又不是現在纔有……”

張異並沒有在這個問題上糾結,這個問題別說明清,就是民國時期,其實也並沒有真正解決這件事。

只有那個擅長羣衆工作的政權起來,基層問題從某種程度上說,才真正有效管理起來。

張異雖然對這套制度不滿,卻也不會輕易想着去改變。

皇權不下縣,地方上始終有一股力量遊離在皇權之外,歷代皇帝也不是沒有想過去解決這件事。

從郡縣制開始,始皇帝就曾經試圖解決這個問題。

對於縣城以下的行政單位,分別以三老、嗇夫、五老、裡典等職位去控制基層,以法家治國的大秦,依然承受不住那龐大的治理成本。

所以後世的朝代也學乖了,在權衡利弊之下,方有了如今的局面。

其實說白了,還是生產力不夠,農耕社會的中央基本很難控制好地方。

但宮裡那位,就是這數百年來,又一個不信邪的人。

張異估摸着,皇帝縱容海盜案擴大化,削弱地方鄉紳的權力,也有這層意思。

封建社會發展到明清,皇權進一步集中,君王的目光逐漸下放也是自然而然之事。

但這一切,與他無關。

他覺得無所謂的事,其實正好是朱元璋心中一塊心病。

張異不經意的話,卻是提醒了他。

“這宗法社會,有弊?”

“當然有弊,以宗族構建成的社會底層,知家法而不知國法。

譬如朝廷外邊鬧得沸沸揚揚的海盜案,爲什麼沿海之地,士紳能掌控如此大的權利,甚至可以扮演海盜,屠戮華夏自己的百姓?

其實從根本上來說,是因爲在許多百姓眼中,家國並不重要,這世間誰當皇帝,他們不知道。

因爲皇帝從來不曾影響到他們的生活。

他們不知國法,也不知君威,

與他們的生活更爲息息相關的,是鄉里的士紳,是族裡的長老!

那些人才是他們心裡的天!”

老朱眉頭深鎖,張異的話對不對,對……

他比任何人更明白社會的底層是如何運轉的,他以前沒有意識到這種問題有什麼不對,可當了皇帝之後,他又隱約覺得這裡有什麼不對,卻找不清楚根源。

張異的話並不深奧,卻剛好能幫他梳理自己心中的疑惑。

“士紳們獲得基層的控制權,就等於擁有了跟朝廷談判的能力,他們中的某些人,將勢力延伸出去的時候,

就會形成地方豪強,進而成爲門閥……

雖然門閥已經式微,但這種權力形成的根基並沒有變。

相反,沒有一個名爲門閥的東西,地方上的鄉紳看起來更加無害。

可是他們的影響力,卻一點不差!

就如海盜案中,那些官員……

他們是朝廷的官,所謂食君之祿擔君之憂,可面對鄉里人犯國法,他們站在誰那邊?”

答案很殘酷,因爲海盜案的殺戮,已經解答了這個問題。

百姓只知家法,不知國法……

這個問題確實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家國家國,家在國前。

說白了,百姓心中有沒有國這個概念,還未必可知。

“皇帝似乎意識到這個問題,所以他嘗試解決,可是他的努力,終究是會失敗的!”

“爲什麼?”

二人自然而然放下手中的活,然後走到後院,張異正要去給二人泡茶,老朱一把拉住他。

張異無奈道:

“因爲,在現有的生產力之下,君王無法給與百姓更多的好處,他們看得見的東西,都是鄉親賦予的!

甚至很多時候,百姓和朝廷的關係,也是對立的!

百姓反而需要抱團去對抗朝廷……

位於爲什麼,其實說白了,還是出在國法不可依之上……

譬如,老孟……

殺人者死,可他的死,是否有人償命?”

朱元璋發現張異繞來繞去,又繞回老孟身上,他一時間也不知道如何應對張異話。

“國法庇佑百姓,百姓自然會擁護國法,可所謂的國法,一樣是朱家的家法……

國法不國,百姓對朝廷缺乏信任,自然就不會擁護國法,信任國法……

誠然,那些利用他們的士紳,族老未必是好東西!

可反正是家天下,同樣是家法,爲什麼他們不選擇維護自己的家法?”

朱元璋臉色大變,他驀的站起來,狠狠盯着張毅。

張異這些話十分直白,可謂是戳了他的肺管子。

從張異提出的稅法改革,到海盜案,老朱已經隱約覺察到地方的問題,

可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其實他自己也沒有一套成熟的方案。

他本以爲張異能給他一些建議,可是從張異的口中說出來的話語,更爲傷人。

國法不國。

只是這句話就可以看出,張異其實對朱元璋處理常茂和胡公子的方式並不滿?

可自己已經做得夠好了,他還有什麼不滿?

可是,想起老孟,老朱頹然坐下。

他仔細思索張異的問題,發現如果設身處地想的話,這確實是一個無法解決的問題。

“國法不可依,則百姓心中無國。

皇帝換來換去,卻不曾改變過他們的生活。

那些鄉紳未必會更好,但只要他們比皇帝好就夠了……

這也是自古以來,爲什麼君王必須依賴士大夫的原因之一。

因爲他們根本無法和這些人爭奪【民心】。”

張異自己笑了:

“說起來也好笑,鄉紳也好,士大夫階層也好,他們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跟商人差不多。

兩頭吃,卻吃得比誰都肥……”

第468章 這傢伙太難殺了,關於產業鏈第26章 來自未來的藥方第552章 換個宰相第497章 執子之手,不求淨土第188章 玄武大炮,皇子的表現第388章 故人來,怕什麼造反第232章 謎底揭曉,所在之處便是家第260章 道門中興,壓倒性的勝利第521章 春晚和希望,星辰大海(二合一)第315章 錦衣衛,剝皮萱草第一人第375章 拒絕天師位,父子都不是好東西第153章 寒冷期,天子守國門第65章 熊孩子也會傳染,人情冷暖第448章 讓她勾引我,必殺狗道士第532章 常茂的死因,不能改變的結果(二合第23章 朱標:向弟弟求逆天改命之道第486章 夜半槍聲,追殺與反殺第59章 一家人,欺君之罪第197章 皇子的悲哀,都有心魔第252章 一人修史,報仇我是認真的第509章 空印案,師父好狠呀第282章 玄武軍,玄武大炮首秀第94章 揍太子,借酒消愁第538章 造反的想法,大婚之日第350章 大人尊國法,還是宗法?第314章 世界觀崩塌,朕的責任第442章 假情報,敲打陳珂第270章 奇怪的畫,碎片化傳播第448章 讓她勾引我,必殺狗道士第484章 攤丁入畝,殺戮背後的原因第242章 我華夏英靈,何須超度?第421章 科舉的意義,危險在和平之時第371章 養成的快樂你不懂,最好的地主第397章 水泥問世,混凝土建築第227章 出賣老朱,誰落誰的網?第331章 朕肚子裡的蛔蟲,有法可依第3章 面見皇帝,天子朱元璋第517章 爭奪話語權,神性和人性第11章 皇帝留張異,這孩子交給我吧第283章 勝利陰影下,是血淋淋的罪第2章 天師,天豈有師乎?第564章 歸隱之意,皇帝的心魔第287章 父子情,爲你舍了天師位又何妨第434章 仇人見面殺心起,故意拉仇恨第112章 講義氣的孔訥,道不同不相爲謀第46章 有些錢咱們不能賺呀,通過考驗第166章 救命,他憑什麼?第286章 老張的暴怒,天師就不能打人?第368章 有點良心,但不多第404章 非禮觀音奴?皇帝釣魚第438章 理想的推動者,爲遷都鋪路第388章 故人來,怕什麼造反第207章 反正不得好死,當奸細?第69章 不知天命,釜底抽薪第391章 北伐折戟,肥得流油的美洲第547章 曝光真相,燕王變寧王第525章 釋經權之爭,孔訥的大字報(二合一第262章 僧道納稅,你小子有種嗎第496章 建造一座新都城,常茂失蹤第429章 錦衣衛的名單,你看我閨女如何第79章 終究是皇帝想得深遠第211章 重提反貪,帝國疆域的極限第8章 史詩級坑爹,手把手教皇帝對付張家第550章 捨身成道,投名狀第207章 反正不得好死,當奸細?第36章 解夢,甩鍋甩回自家人頭上第401章 恩澤龍虎山,父子二真人第279章 所謂的否決權,裝病誰不會呢第513章 何爲民心?百姓還是鄉紳第301章 財帛動人心,我就仗勢欺人第468章 這傢伙太難殺了,關於產業鏈第359章 別拿朱標當老實人,久違的兄弟情第434章 仇人見面殺心起,故意拉仇恨第267章 史書中的情報,殺倭寇第416章 皇帝也玩莫須有,怒了怒了第284章 膽大包天,洪武第一案第545章 姚廣孝,要徒弟不要?第67章 演着演着,動真情了第343章 讓他見見,什麼叫官字兩張口第166章 救命,他憑什麼?第20章 你敢詛咒朕斷子絕孫?第248章 操弄人心,降維打擊第244章 龍虎山的崢嶸,天師的蛻變第28章 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第407章 曖昧情愫,早夭的孩子第242章 我華夏英靈,何須超度?第231章 拍賣行的誕生第487章 殺常茂,皇帝負責毀屍滅跡第502章 皇帝喜歡用強,道衍哭了第193章 一句話省卻百年努力第102章 你造僞經,你是漢奸第391章 北伐折戟,肥得流油的美洲第539章 憑你也配,重徵漠北第139章 丟了魂的衍聖公,送上門的肥羊第130章 屁股決定腦袋,不一樣的公平第69章 不知天命,釜底抽薪第532章 常茂的死因,不能改變的結果(二合第54章 父子交心,我要勾欄聽曲第54章 父子交心,我要勾欄聽曲第56章 吃燒鵝的丫頭和逛青樓的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