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知行合一,可爲聖人

攤丁入畝這件事,對於朱元璋來說是非常新奇的制度。

畢竟大明此時,連丁銀製度都沒有,更不用說由丁銀製度到攤丁入畝的轉變。

從徭役,到丁銀,再到攤丁入畝,期間經歷了將近三百年的變化,也是封建社會對稅收制度進一步完善和改革的過程。

張異在給劉伯溫講述的時候,知道一下子提出攤丁入畝對於這個時代而言太過超前。

所以他乾脆將稅收可能會產生的利弊,都說得清清楚楚。

這一說,就是三百年歲月的變遷……

劉伯溫在記錄這一段記錄的時候,筆觸是抖的,可想而知他當時的的震撼。

人皆會受到時代的限制,像張異這種能推演出三百年變化的人,在這個時代,是異人,是妖人,也可以是神仙中人。

“攤丁入畝這件事,你怎麼看?”

朱元璋指着這份筆記,詢問劉伯溫。

劉基動了動嘴脣,努力組織語言。

攤丁入畝主要針對的就是徭役,從本質上來說,是降低朝廷的稅收成本和百姓的負擔。

從丁銀到攤丁入畝,這其中對稅收的革命,絲毫不亞於一場變法。

劉基隱約感覺到,張異的做法,又是進一步加強了朝廷的控制力。

想了一會後,劉基拜下:

“陛下,臣覺得,此法乃是制世之良策,可卻和陛下的本心違背……

此法,動的是戶籍制!”

劉伯溫終究是能臣,他只是聽張異說了一遍,就隱約明白了張異的居心。

朱元璋治理天下的最重要的一個原則,那就是對戶籍制度的管控。

可攤丁入畝的話,等於放鬆了農民和手工業者之間的控制,這是對朱元璋定價的政策的否定。

當然,張異定下這套稅法的原因,朱元璋和劉伯溫都明白。

那就是針對在浙江即將進行的工商業稅法改革的試點,提供基礎。

工商業需要工人,可是大明的戶籍制度,每種戶籍的人各司其職,不得流轉。

開工坊者,農民能不能去工廠幹活,這就是個問題了。

由此可見,那小子對於浙江這次試點改革,十分上心。

別說劉伯溫,朱元璋自己也陷入糾結之中。

“你讓那小子寫一份關於攤丁入畝的詳細介紹給朕,讓他好好幹這件事,做得好,朕不會吝嗇獎勵……

此法,暫時放在一邊!”

老朱自己也要好好想想,從某種程度而言,攤丁入畝之策,正符合張異說的“劫富濟貧”的思想。

朝廷就當劫富濟貧,這不是高高的道德宣傳,而是實實在在的利益考量。

想要朝廷穩定,如何安撫民心是最重要的。

君王,士紳,百姓這三方,總有一方需要犧牲一些利益。

君王不可能,那士紳和百姓犧牲誰,從皇帝心中的選擇來說,不言而喻。

皇帝需要士紳階級去幫助自己治理天下,那是合作,也是競爭對手。

大傢伙一起盤剝底層的百姓,看誰拿得多。

士大夫拿得多,相權就能威脅君王。

歷朝歷代的皇帝,雖然也明白民心爲重,可是在行爲模式上,大抵很難跳出過往的慣例。

唯有朱元璋這個異類,老是想着如何削弱士大夫的權柄。

從水軍之事後,老朱明白了輿論和傳播的重要性,民心可用……

爲什麼不適當收買民心,去對抗相權?

“難呀!”

攤丁入畝這個法子,是真的很符合朱元璋的心意,唯有對戶籍制度的損害,又讓他下不了決心。

“太子,你怎麼看?”

朱標一直在旁聽,老朱轉頭詢問他,他想了一下說:

“兒臣倒是覺得,可行!”

“嗯!”

老朱不再言語,繼續看劉伯溫記錄下的筆記。

關於商稅的制定,分級制度,都是很中肯的建議。

張異尤其強調了稅收的公平,還有對稽查的重視……

朱元璋又意識到一個問題,那就是算學入科舉這件事,真的非常重要。

他將其他的東西都看完後,將筆記交給朱標。

“朕再給你一個月時間,交上一稿方案給朕!

這提議朕基本同意了!”

“陛下!”

劉伯溫聞言,也是非常驚喜。

海禁政策推行,浙江的百姓,也該有個出路。

如果工商業真的如張異所言的那樣有潛力,他劉基好歹也能對得起浙東的父老。

“對了,朕將汪廣洋下放浙江,爲行中書省平章政事,你認爲如何?”

劉伯溫對汪廣洋的處置也有耳聞,低頭道:

“只看他能不能把握住機會了……”

行中書省平章政事,掌管浙江一地軍政大權,由此可知皇帝對汪廣洋還是有期待的。

他也明白皇帝爲什麼要提汪廣洋。

因爲李善長和自己分別拉扯出淮西,浙東兩大集團。

汪廣洋這種兩邊都不靠,又是朱元璋身邊人出身的他更得皇帝信任。

身爲高郵人的汪廣洋,在海盜案中,楊憲揮舞屠刀,他卻能毫髮無傷。

由此可知楊憲也明白,汪廣洋在皇帝心中的地位。

“浙江試點,壓力和機遇都有,臣覺得以汪大人的能力,一定能勝任!”

“呵呵,朕本來打算讓你劉基去的,不過想到你的出身恐怕當不得這惡人,去吧,記得你只有一個月時間。”

“微臣告退!

臣想跟陛下說一下,臣這段時日,可否多前往清心觀,請教小真人?”

“腿長在你身上,你愛去哪去哪……”

等劉伯溫告辭離去,皇帝咀嚼他離去那句話,有些疑惑。

這老小子,不會是看出什麼來了吧?

……

沙!沙!沙!

房間裡只有太子朱標在翻閱劉伯溫筆記的聲音,朱元璋回頭問:

“你對攤丁入畝怎麼看?”

在所有關於稅法的改革中,商稅對朱元璋而言不過是一個不成熟,也看不到未來的方向。

反而是攤丁入畝這件事,事關一個王朝的根本稅收,這纔是真正的大事。

攤丁入畝之策,乃是封建王朝變遷,修補,最後完成變革的涉及國本的政策……

加上張異身份的加持,容不得皇帝不重視。

“兒臣覺得,此策可行。

將徭役納入田畝,朝廷需要徭役的時候,再從別處徵召民夫……

這是給百姓鬆綁之事,利國利民之事!

百姓田地最少,卻承擔着大部分的徭役工作,這本身就是不公平之事!

長此以往,民心恐變!

如果攤丁入畝,那土地的多寡決定了稅收的多寡,這正符合張家弟弟的劫富濟貧之策!”

追保似乎想起什麼,自顧笑起來。

知道皇帝不解,他說道:

“兒臣想起上次拍賣會,明明可以逃過一筆稅收,但張家弟弟卻堅交稅!

關於商品的分級稅收,還有劫富濟貧這件事上,至少他不是一個表裡不一之人。

其實從僧道納稅也好,商稅改革也罷……

動的就是他實實在在的利益,能爲了理想,而不怕從自己身上開刀的人,至少是值得尊重的……”

老朱若有所思,他回憶起跟張異的過往。

這孩子似乎就是很努力的,推行一些事……

一個有理想的瘋子,這是朱元璋對張異的評價。

“朕記得,他曾經給許存仁編撰過一本書,叫做《傳習錄》,此書有句話,朕印象深刻!

知行合一!

想要做到知行合一談何容易?

當年朱子提出存天理,滅人慾之說,可他卻陷入了扒灰的醜聞之中。

雖然這些傳聞,並無定論,但也可知實踐之難……

若真能做到知行合一,距離那聖人境界,怕也是不遠了!”

一個能不管這麼繞,都能堅定實踐自己目標的人,值得任何人尊重。

老朱感慨,不是因爲張異能窺見未來。

窺見未來,最多算是張異的仙緣,可推動這世間的變革,卻是他的修行。

朱標接過老朱的話,笑問:

“若真爲聖人,那可否爲天師?”

老朱怒視自己這個敗家兒子,他這是哪壺不開提哪壺對吧?

張異,或者說龍虎山上下對“天師”執念,老朱如何不知。

可是,想要從朱元璋這裡拿回天師位,那是難上加難。

很簡單,雖然同樣是天師,過去的天師只不過是一個名詞。

被朱元璋重新定義過的天師,乃是天子之師。

想要獲得這個名號,說難不難,如果攤上一個迷信妖道或者佛門的昏庸皇帝,多少個國師之位都能給你……

可放在朱元璋這位皇帝之上,那是難上加難。

或者說,壓根不可能。

大概也只有公認的聖人,纔有資格被皇帝執師禮。

所以,父子二人才有今日對話。

朱標只是開玩笑,老朱卻心虛起來。

這孩子才幾歲,就玩得這麼大?

鬼知道他未來成長之後,還能搞出什麼驚天動地的事?

“如果真有那麼一天……”

老朱自言自語,旋即轉移話題。

父子二人又對這些提案商討了一番,關於攤丁入畝,老朱還是沒有下定決心。

任何政策的執行,都要有適應它的土壤。

雖然朱元璋覺得這政策有千般好,但還是想再看看。

時間流逝……

朝廷依然有條不紊的運轉着,汪廣洋這位宰相被貶的消息早就無人問津,

應天府小小的清心觀,也沒有多少人關注。

清心觀內,李氏頂着微微凸起的肚子,在幫小孟瑤除草。

而她身邊,卻有徐夫人幫忙找來的人勸她別動。,

張異在遠處坐着,擦了一把汗。

老陌過來通報,劉基那老頭子又來了。

他無可奈何地站起來,自從忽悠劉伯溫之後,這老小子幾乎天天來。

比起商稅改革,劉基對於攤丁入畝的事情似乎更感興趣。

他還帶來了皇帝的口諭,讓他配合劉基改好稅改的方案。

對於那位神秘的皇帝,張異此時並沒有一開始的抗拒之心,但在他做好了面見皇帝的準備之後,卻遲遲沒有等到朱元璋的召見。

這不正常,他有時候也會產生一絲疑慮。

不過身在市井的他,卻沒有多少渠道瞭解皇宮的事,問劉伯溫這老傢伙,他也不肯說。

張異見到劉基,不等他開口,直接甩給他一些手稿。

“劉大人,我能說的,想說的,都在這裡邊了,您自己看吧!”

劉伯溫接過這份手稿,卻沒有查看,他說道:

“汪廣洋去了浙江當平章政事的事情,你知道吧?”

“不知道!”

張異是真不知道,如果他不特意打聽的話,朝中的事情老百姓也知道不多。

他對於汪廣洋會被貶是明白的,可是去浙江,只能說蝴蝶效應越來越大了。

“陛下同意浙江試點商稅,汪廣洋主政浙江,我想問問你對此人是否有信心?”

“嗯,應該沒有問題……此人的能力很強,但心性不足。

他其實不適合當主官,更適合成爲某個人的副手……

沒有擔當,就是他最大的問題。”

對於汪廣洋這個人,是標準的性格決定命運的人,如果攤上別的皇帝,大概他還是能混的不錯的。

他性格不爭,或者明哲保身,也是因爲他共事過的同事,無論是李善長也好,楊憲也罷,還有後世的胡惟庸,都不是什麼省油的燈。

換在別的皇帝手下,熬死競爭對手說不定就上位了。

可在朱元璋眼裡,不爭其實就是一種罪過,只可惜那位大人不懂。

“時間真快,不知不覺,已近七月……

如果要推動試點,必須儘早說服陛下,你的東西我拿走了,老夫儘快將東西趕出來!”

劉基跟張異閒聊一會,帶着張異給的資料,又匆匆離去。

“七月……”

不知不覺,一年時間又過去一半,聽到七月二字,張異不免感慨。,

不過,他很快臉色變幻。

七月,七月,七月的大明不是要發生一件大事嗎?

洪武二年,七月七,常遇春破元上都之後,大勝南歸,於柳河川暴病身亡。

“那位常將軍,大限已至了!

就是不知道黃家哥哥還記不記得要拯救那位的計劃?

還有,常家姐姐能不能提醒常將軍,逃過死劫!”

關於常遇春命運的預測,張異已經提醒過他的親人,能不能活下來,就看那位將軍的造化了。

“說起來,父親好像也被分到常遇春那邊,他也許可以見證歷史……”

遠在千里之外,張正常似乎感應到兒子的唸叨,也在朝着南方遠眺。

大明的軍營中,他這位隨軍的天師,至少還是受到優待的,

他名爲被流放,其實就是被皇帝安排過來,跟在常遇春身邊。

遠處,有人慘叫的聲音傳來。

張正常回頭傾聽,卻搖頭道:

“這常茂,又被常將軍教訓了……”

第125章 提建議,圖窮匕見第519章 不喜歡的皇帝,換一個就好第518章 獨家的震撼,汪廣洋的逆鱗第461章 不會有以後了,老張入京第36章 解夢,甩鍋甩回自家人頭上第520章 蹭完龍虎山,你還想蹭朝廷第303章 權力既然不能吞下,就分給更多人第299章 我降心魔,與你何干第300章 狠人胡惟庸,得遇明君第187章 朕帶你見神仙,出海大禮包第177章 滾滾人頭,皇帝的刀第520章 蹭完龍虎山,你還想蹭朝廷第173章 抗生素的問世,初“見”朱元璋第419章 跟朱樉攤牌,摸着張異過河第137章 堪比推恩令,陛下背後有高人第135章 南北榜,劉基你讓朕很失望(5K)第250章 君王封神,咱是漢家人第456章 行動收網,苦一苦功臣第564章 歸隱之意,皇帝的心魔第29章 常家欺人,幫師兄報仇第201章 機牀,科技樹的重要性第83章 手把手教老朱造謠第289章 倒打一耙,最後的利用價值第532章 常茂的死因,不能改變的結果(二合第437章 祈求,你想要我身子也行第491章 先把儒家打散第562章 朕反對,送先生上路第2章 天師,天豈有師乎?第352章 小石頭與滔天巨浪,舉世皆敵第21章 玩不起就滾蛋,朱標的未婚妻第486章 夜半槍聲,追殺與反殺第33章 你是道士還是和尚?活着我是認真的第221章 徐達攤牌,決勝在戰場之外第146章 得“道”高人,一石二鳥第245章 民心即香火,兩眼一黑第470章 勸降徐達,咱們也當列強第32章 小暖男,水裡有蟲第316章 家與國的選擇,沽名釣譽第181章 大明存在的意義,天下怎麼亡的第481章 藍家的瘋批基因,皇帝在浙江第72章 張三丰,他就是那個高人?第246章 走自己的路,讓佛門無路可走第248章 操弄人心,降維打擊第340章 再見馬皇后,紡織機問世第248章 操弄人心,降維打擊第418章 勳貴落寞,天子門生第537章 血案的背後,皇帝挖角第512章 “相親相愛”一家人,大戰將起第211章 重提反貪,帝國疆域的極限第486章 夜半槍聲,追殺與反殺第143章 少走一百年彎路,爲什麼會輸第110章 又設套騙人了第295章 買命錢,掀桌子都別玩了第162章 馬皇后亂點你鴛鴦譜第111章 寧做太平犬,不做亂世人第66章 孔家的選擇第311章 兒子祭天,升官發財第479章 不該出現的軍隊,復活的徐達第248章 操弄人心,降維打擊第30章 跟閻王搶人,誰說張異是煞星?第512章 “相親相愛”一家人,大戰將起第536章 一場血案第100章 剛來第一天就大鬧國子學?第1章 一個不該出現的人第62章 彌合南北,秋之功第550章 捨身成道,投名狀第159章 徐家的規矩,出賣朱老四第28章 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第132章 遷都,往哪遷?第340章 再見馬皇后,紡織機問世第131章 朱標菊花一緊第121章 算學入科舉第222章 驚喜還是驚嚇,皇帝想跳車第412章 吸引仇恨,修城牆的沈萬三第163章 破譯拳譜,還原太極拳第537章 血案的背後,皇帝挖角第178章 天下能屠龍者有二,裝瘋賣傻第99章 難得見你吃癟,見過劉伯溫第266章 富可敵國,這些都是朕的錢第458章 徹查錦衣衛,再次入獄第390章 烏鴉嘴再現第192章 糞丹,大明金坷垃第271章 大公無私,爲彌合民心所書第286章 老張的暴怒,天師就不能打人?第521章 春晚和希望,星辰大海(二合一)第461章 不會有以後了,老張入京第482章 爭鋒相對,暗算張異第255章 半部元史,宋濂上鉤了第456章 行動收網,苦一苦功臣第436章 你哥哥命不久矣,紅杏出牆第356章 攪局,開門放朱棣第507章 春秋學院,宰相制度第459章 徐家丫頭的小心思,另一座詔獄第214章 扒褲子,秘密曝光了第472章 爭奪釋經權,新儒家第407章 曖昧情愫,早夭的孩子第443章 等他絕望,皇帝最信任的人第328章 早就想揍你了,不做將軍做武聖第464章 皇位和天師位,咱們造槍第42章 朱家的官狗都不當,我就是小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