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只有我能救哥哥,心細如絲

“額……有事嗎?”

張異有些尷尬,觀音奴出現的時候,他能感覺到孟瑤和徐家丫頭正在探頭探腦,朝着這邊看過來。

觀音奴沒有說話,而是無聲跪下。

這一跪,可把張異給爲難壞了,你要是有事,也別光天化日給老子跪下呀?

“起來吧!”

張異無可奈何,拂袖就走。

他去的方向,是觀音奴自己的小院子。

路過的時候,張異和徐家丫頭對視一眼。

孟瑤天真爛漫,壓根沒有男女之情。

而徐家丫頭這個早熟怪,卻用意味深長的目光,注視對方。

觀音奴反應過來,轉身跟過去。

張異此時,已經坐在她院子裡的石桌上。

“你想問什麼,直接問吧?”

觀音奴:

“我大兄是否有活命之道……”

“有!”

“是什麼?”

“歸降大明!”

“你……”

觀音奴只覺得張異是在耍她,登時怒目而視。

張異笑笑說:

“貧道並非開玩笑,他命數已經,兩年之內一定病死!

漠北乃是苦寒之地,人均壽命本就低!

你哥哥勞心勞力,心力交瘁!

只要遇着免疫力低下的時候,一個風寒就能將他送走!

就不用說心血管類的毛病了!

貧道也可以告訴你,你哥就是死於暴病!

這種病來得快去得也快!

如果不是提前預備,根本活不成……”

張異見觀音奴不信,笑道:

“是不是覺得天方夜譚,那我說一件事……

你可知道常遇春?”

觀音奴無聲點頭。

“常將軍和你哥一樣,也是必死的命格!

洪武二年七月初七柳河川,就是他的死期!

只是因爲在大明,皇帝心中惦念着,所以纔會將他救下來,但就算如此,常將軍依然沒有恢復全勝的狀態!

不然你以爲,洪武五年嶺北一戰,你哥哥勝得有那麼容易?”

觀音奴自然知道常遇春,也知道這位傳奇名將的經歷。

常遇春和徐達是兩種不同方式的名將,而攻伐如火的常遇春,存在感其實更高。

觀音奴沒有被俘虜之前,就聽王保保說過常遇春。

後來常遇春柳河川暴病,王保保還惋惜過。

可是她今日才知道,原來常遇春的暴病背後,有那麼多的故事。

“洪武五年,我爲如今的太子妃算過卦……”

張異一句話,讓觀音奴如遭雷擊。

“所以,當年常遇春的得救,也是因爲你?”

“算,也不算!

貧道當年給常家指出這件事,後邊就他們自己去運作了!

爲什麼會驚動皇帝,貧道也一知半解,不過後來貧道和常將軍聊天,才知道其中細節!

所以,貧道問你,你知道又如何,只是徒添煩惱?”

“我可以……”

觀音奴差點說漏嘴,但張異卻只當聽不見。

紅杏出牆,紅杏出牆。

觀音奴那點心思,本就是張異自己挑起來的。

預判到觀音奴怎麼想的他,自然要熄滅她的希望。

“先不說,你能不能出這院牆,就是你能出去,又當如何?

所謂命運,只是現在的行爲影響下的未來的可能!

就讓你去提醒你哥,先不說他信不信?

如果未來被改變,結局更加不可預測!

常遇春能活下來,是因爲他家人在他不信之後,告訴了皇帝!

皇帝不知道動用了多少人力物力,在他不知道的時候,等着他發病,並且救下他……

你覺得,就算你能把這個消息傳遞回去,你哥能信幾分?

如果他不信,你能找誰救他?”

觀音奴登時啞口無言,口乾舌燥。

她明白一件事,北元的皇帝,肯定做不到如此呵護王保保。

就算他能救下哥哥,難道他還能如明朝的皇帝一般,對常遇春照顧有加?

蒙古的規矩,最爲現實。

如果哥哥真如常遇春一般失去了利用價值,他的政敵們,會第一時間將哥哥撕碎。

而蒙古皇帝,就算有心,也絕對護不住哥哥。

“所以吧……

你還是接受現實爲好!”

張異說完,轉身離開。

他走出去,卻見孟瑤和徐家丫頭正在往書房跑,這兩個傢伙偷聽?

張異莞爾一笑,這件事無所謂。

他回頭望向觀音奴,這位前朝郡主的身體,顯得有些蕭瑟。

張異嘆了一口氣。

大家立場不同,雖然有些同情她的遭遇,但少不得也要利用一番。

“所以,除了我,沒有人能救哥哥?也沒有人會在意他的生死?

所以,我要離開這裡……”

觀音奴用細若蚊絲的聲音,喃喃細語。

她想再去找張異,卻發現張異已經離開了清心觀。

“感覺你在算計什麼?”

張異剛回來,又離開清心觀。

徐家丫頭坐上了他離開的順風車。

徐家丫頭鬼頭鬼腦,試圖從張異這裡打探到什麼?

張異伸出一隻手,在她額頭前結成環!

“痛!”

張異一個腦瓜崩,徐家丫頭捂着頭喊痛。

她淚眼汪汪,怒視張異,張異沒心沒肺地笑了。

兩人這些日子那一絲若有若無的尷尬,隨着張異一個腦瓜崩,似乎消失無蹤。

“不該問的別問,小屁孩,不需要知道這麼多……”

“我總覺得,你在給王家姐姐設套!

可是她已經這樣了,還有什麼值得你利用的地方?”

徐家丫頭不服氣,自顧分析着,張異覺得好玩,就讓她繼續說。

“你好好的,卻將徐家姐姐帶出門,這不是你的風格!

加上你又給王將軍算命,算到她的死期!

你似乎在鼓勵王家姐姐,救下那位?”

張異不答,徐家丫頭繼續說:

“可是,王家姐姐早就失去自由了,她就是知道也於事無補……”

徐家丫頭說到這裡,百思不得其解。

她看張異還在笑,有些生氣。

這傢伙是覺得自己猜不出來嗎?

等等!

徐家丫頭想起一個人,腦海中有一種天馬行空的想法掠過。

“你是不是,在鼓勵王家姐姐逃跑?”

這個想法她自己說出來,都覺得有些天方夜譚,但發生在在意身上,她又覺得合理。

張異莞爾,徐家丫頭的聰明他自然是深有體會的。

兩個人也算是青梅竹馬,張異的許多想法,也只有她能理解幾分。

“何出此言?你不覺得你的說法,很可笑?”

“我也覺得很可笑,可是我覺得,你能幹得出來!

你算計人的時候,有種特殊的味道……我就是覺得,你在算計王家姐姐!”

張異問:

“就算我在算計她,難道我就不能是算計別的,比如圖她這個人?”

“你不是好色之人,而且你知分寸!

王家姐姐身份呢特殊,你若是精蟲上腦,肯定會給龍虎山蒙羞!

你這人雖然老說龍虎山,但你其實很在意,

且,你最近和二殿下走得很近……”

只憑借自己跟觀音奴的一番對話,徐家丫頭竟然能猜到這麼多?

可以說,她幾乎距離真相,也就一步之遙了。

張異看着她,臨近豆蔻年華的徐家丫頭,越發明媚動人。

只是張異關注的並不是這個點,是她推導結果的證據鏈,其實並不完整。

她能猜到自己的心思,更多的,是對自己的行爲模式有一種接近直覺的瞭解。

這種默契,彷彿是自然而然的。

所謂知己難求,更何況是紅顏知己?

被張異無聲地盯着,徐家丫頭的臉上又浮現出一絲紅暈。

不過張異給她的,還是一個腦瓜崩。

“你不愛說,也別打人!”

徐家丫頭捂着腦袋,卻在笑,因爲她知道自己猜對了。

跟聰明人相處,就是舒服呀!

張異沒有理她,而是靠在車壁上。

“若是危險,你自小心!”

車子到了徐府,徐家丫頭走的時候,留下一句話。

張異莞爾一笑,轉身回家。

第二日,觀音奴的桌子上,再次出現一張紙條!

直把她驚得心驚肉跳。

她打開紙條,發現紙條上的不但有蒙文,同樣還藏文言語。

觀音奴再次確定,那位與她聯繫的人,果然知道她的情況。

蒙古人會蒙文不奇怪,可是藏文,並不見得每個人都會。

觀音奴雖然不信仰密教,但卻學過藏文。

因爲生活在漢區的緣故,知道這件事的人屈指可數。

她見此人書寫,蒙藏混雜,想來是知道,卻知道得不多的緣故。

她一邊心想是誰給自己傳的消息,又在琢磨該傳遞什麼出去。

她想了一下,想要給哥哥下一封信,讓哥哥小心兩年後。

不過提筆一半,觀音奴想到了張異今天說過的話,頓時意興闌珊。

正如張異所言,以她對哥哥的理解,別說張異的預言他會放在心上。

就是八思巴在世,也未必勸得動他。

所以他唯一的出路,大概只有歸降大明王朝,或者……

自己留在大哥身邊,隨時守護他……”

觀音奴想起張異關於常遇春的故事,心中未嘗沒有感觸。

她所害怕,恐懼和憎恨的皇帝,對於身邊人是真沒話說。

一個帝王,願意用兩年時間,去跟蹤,搶救一個將領,並且他迴歸之後,依然尊崇有加。

蒙古人沒有這套信仰,弱肉強食纔是遊牧民族的生存之道。

觀音奴落筆之前,陷入了久久的沉思……

不知想了許久,觀音奴才回過神。

這第二封信,對方對於她的試探,依然多過於說事!

她想了一下,決定用純藏文寫回信。

除了回答裡邊的一些問題,她也交代了自己的處境。

將這些東西都寫好,觀音奴將紙張放在那個牆壁的缺口處。

第二日,紙張不見了。

她有些悵然若失。

不過想起哥哥的命運,她轉身出了門。

“孟瑤,你能教我醫術嗎……”

……

“這臭女人,倒是懂得挺多!”

錦衣衛從破洞那邊得到紙條之後,第一時間送給朱樉。

朱樉看不懂,將張異叫過來。

張異隨手就將上邊的內容翻譯過來,朱樉忍不住吐槽。

同時,他對張異說:

“你居然懂蒙文?”

“只要想學,總會懂的,我還會英文呢,就是洋鬼子的文法,殿下要學嗎?”

“算了,我學那些番人的言語幹什麼?”

朱樉趕緊擺手,他最近可是忙死了,如何又時間學習番邦的言語。

張異笑道:

“那倭語呢?”

“你還會這個?”

朱樉對張異的本事很是好奇,不過他對學習語言實在缺乏興趣。

他指着迷信說:

“咱們還是聊回這封信吧,你打算怎麼處理?”

張異笑而不語,他從衣服中掏出另一張紙,開始抄寫觀音奴的紙條上的字。

朱樉好奇湊過去看,驚得目瞪口呆。

張異臨摹觀音奴的文字,幾乎一模一樣。

他看看這個,又看看那個。

無論是力道,筆觸,字跡,這小子寫得一模一樣。

而且還是藏文的筆跡。

“你這是做什麼?”

朱樉好奇,張異明明是抄錄一模一樣的內容,爲什麼要臨摹一份。

“從今天起,我送給觀音奴或者觀音奴送給對方的東西,都要經過我的手臨摹!

這主要是爲了控制觀音奴亂說!

如果不做提前準備,萬一那位郡主說了一些不該說的內容!

我們如何應對。

還不如從今天起,開始佈局!

貧道可以換了這種紙張,是道觀常用的一種紙,只要經常和對方聯繫,就能通過這些細節,逐漸化解對方的懷疑……”

張異給朱樉解釋他多此一舉的意義,他可不想觀音奴在那封信中提起自己。

或者暴露一些可能會引發對方懷疑的秘密。

臨摹觀音奴的筆跡,是最好的做法。

張異相信以自己變態的肌肉記憶,寫出來的問題,就連觀音奴自己都認不出來。

尤其是,他們用藏文交流,筆跡也有細微改變。

他相信,對方絕對不可能覺察。

朱樉聞言敬佩有加:

“你果然是什麼都會,這點本王都沒想到,你卻想到了!

說起來,要是讓你當錦衣衛指揮使,我肯定是服氣的!”

張異聞言翻了個白眼,錦衣衛指揮使,你是希望我死?

錦衣衛就是一個夜壺,皇帝想起來的時候用的爽,但丟的時候,也很嫌棄。

當錦衣衛的頭子,想得善終可是不容易。

尤其是在洪武皇帝的座下。

“殿下,您可別坑我了,錦衣衛指揮使這個位置,大概只有您坐,才能得個善終!”

朱樉聞言,愣住。

第96章 君權和相權,皇帝的無奈第448章 讓她勾引我,必殺狗道士第282章 玄武軍,玄武大炮首秀第366章 土法注射液,給世界多一點選擇第326章 美人遲暮將軍老,君心不改第339章 人人如龍,龍不如蟲第433章 三年前,也許是你沒用呢第213章 徐家求上門,照顧我黃叔叔第212章 另一種長生,輸出世界觀第395章 斷頭山伏擊戰,神秘的高人在現第247章 服務百姓,技術宅拯救世界第390章 烏鴉嘴再現第409章 見故人,姐夫姐夫第198章 故意刁難?楊憲又作妖第147章 道觀進賊人,你欠我的第280章 張天師爺們,有事他真上第453章 離別前,今夜格外兇猛第512章 “相親相愛”一家人,大戰將起第470章 勸降徐達,咱們也當列強第165章 世界很大,讓朱棣去看看第113章 藏在史書下的暗流,我是吃瓜羣衆第30章 跟閻王搶人,誰說張異是煞星?第555章 提前暴露,朕想當你爹第485章 瘋批常茂,下殺手了第498章 成吉思汗不曾到達之地第128章 科舉改革,軒然大波第83章 手把手教老朱造謠第60章 借君王之勢,修世功德第432章 大明軍魂是什麼,張異的答案第335章 新官未上任,先燒三把火第63章 五百年後的技術,第一桶金?第246章 走自己的路,讓佛門無路可走第499章 姐姐,兇手一定是張異第72章 張三丰,他就是那個高人?第160章 朱允炆,建議甩牆上第516章 世界第一份報紙,獨門的生意第555章 提前暴露,朕想當你爹第251章 小日子欠收拾,預言成真第160章 朱允炆,建議甩牆上第189章 天師位,拿回來會死的第270章 奇怪的畫,碎片化傳播第399章 自古以來,秦王和日本很搭第358章 凡走過必有痕跡,屍體不會說謊第545章 姚廣孝,要徒弟不要?第364章 戰略定力,帶太子過來第296章 龍虎山的格局,你們都學着點第448章 讓她勾引我,必殺狗道士第393章 嶺北之戰,輕敵的徐達第45章 朱元璋的陷阱第102章 你造僞經,你是漢奸第208章 皇子的上升通道,無解的死結第551章 因言獲罪,無恥的雙標第484章 攤丁入畝,殺戮背後的原因第540章 情分就斷了,蒸汽機第76章 安有道士凌駕於衍聖公之上第479章 不該出現的軍隊,復活的徐達第312章 紅顏禍水個屁,明朝不好玩第77章 大明朝太難混了第457章 知道這三年,我是怎麼過的?第542章 皇位的滋味,只有一次機會第381章 給朕當道士去,倭寇來襲第125章 提建議,圖窮匕見第516章 世界第一份報紙,獨門的生意第414章 朱樉的接盤俠,這傢伙可以利用第143章 少走一百年彎路,爲什麼會輸第471章 皇帝的選擇,千里落子第266章 富可敵國,這些都是朕的錢第134章 兒臣的死期,父皇知道吧第419章 跟朱樉攤牌,摸着張異過河第485章 瘋批常茂,下殺手了第109章 天子口舌,耳目,手足第315章 錦衣衛,剝皮萱草第一人第28章 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第22章 常森夭折,預言成真第105章 再叫姐姐試試?他真會享受第208章 皇子的上升通道,無解的死結第65章 熊孩子也會傳染,人情冷暖第276章 清明節前,大明的誘餌第84章 故人西辭黃鶴樓,十萬水軍下揚州第244章 龍虎山的崢嶸,天師的蛻變第491章 先把儒家打散第144章 效率,效率,還是TM的效率第377章 公開秘方,藥王再世第101章 心學的威力,一個要死的老先生第28章 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第546章 師徒皆瘋子,造反這件小事第124章 未來國策,輸出朱家人第571章 貧道乘風去,不做世間人第104章 他是讀書種子?不可能,絕對不可能第422章 放下心結,軍校制度第279章 所謂的否決權,裝病誰不會呢第559章 朕要看看,朕死後的天下第290章 楊憲離死不遠了,拿回天師位的法子第96章 君權和相權,皇帝的無奈第133章 皇帝的公平第563章 所謂大儒不過小丑,猜忌之心第494章 人前顯聖,皇帝賜婚第362章 嘴賤,沒事撩她幹什麼?第26章 來自未來的藥方第322章 稅收本質,在劫富濟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