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道爺我叫張三丰

張異的心情不太好……

他帶着萬分的期待,想來古代的青樓長長見識,他也沒想做什麼,就算他想做什麼現在也是有心無力。

本來想着,聽聽古代的小姐姐們唱唱小曲,也算是完成一項穿越者的打卡成就。

誰知道,人家竟然不給他服務,有錢都不行,不但如此,那位老鴇還順便報官!

原因很簡單,因爲他身上這身道服,實在太過扎眼。

洪武皇帝令,天下僧道,皆集中管理……

像張異這種光明正大的跑到禮部教坊司下青樓來聽曲的小道士,在他人眼中簡直囂張到極點。

好在跟在張異身邊的僕人似乎有些能量,跟來過的官爺說了幾句,人家也走了。

有了這麼一段插曲,張異也覺得聽曲沒什麼意思,於是草草結束自己穿越後第一次青樓行。

只是出了門口,卻遇見了有人在欺負一對姐弟。

他喊了一句,周圍的客官目光集中在他身上,更是樂了。

剛纔推倒徐家姐弟的人,是一個胖子。

他咧嘴道:

“老子走南闖北二十年,大江南北的青樓窯子都去過,這金陵城十四樓家南北二市也走了個遍,倒是第一次看見小道士敢光明正大逛青樓?”

“前朝的藏地和尚都沒這麼囂張過……”

他話音一落,周圍的人也附和起來。

“當今聖上不是已經禁絕僧道與民混雜了嗎,我在街上都見不到一個出家之人,倒是在窯子裡見到了!”

“這小道長也不知道是哪家山門的弟子,”

張異的身份可比徐家姐弟有看頭多了,他馬上受到所有人的圍觀。

他眉頭微鄒,心想自己逛青樓的行動還是太唐突了,自從他自爆之後,大明朝對僧道的管制一下子嚴格起來。

他現在這樣,確實不對。

不過此人極盡冷嘲熱諷,張異自然要反脣相譏。

那胖子聞言一愣,這句大白話他一時間也沒明白是什麼意思。

不過,反應過來之後,見周圍的人鬨堂大笑,胖子大怒。

胖子惡向膽邊生,走過去就要抓張異。

張異眼疾手快,在徐家丫頭和徐允恭還沒反應過來,一把將他們拉起來,就往青樓裡跑。

“你給我站住!”

“老子打死你!”

“你來呀,我就不信在官家開的妓官還敢鬧事?“

張異又不是傻子,他敢懟這個胖子自然是有脫身的辦法,往青樓裡一站,那胖子果然氣得面紅耳赤,卻停下動作。

大明初立,洪武皇帝整合青樓,設教坊司管理禮樂之事,在教坊司下,還設有官方妓院十六樓,分別是南市、北市兩樓和其他十四樓。

有官方的背景,胖子自然不敢在青樓鬧事。

他氣的在門口大罵:

“你個小道士,有種你出來,你不出來也沒關係,老子今天就守在門口,出來我打死伱……”

一直站在張異後邊的檢校,嘆了一口氣,主動站出來給張異擺平爛攤子。

“這位先生,眼前的道長是我家主子朋友,能否大家退一步,化干戈爲玉帛?”

“你個狗奴才,你算什麼東西?”

那胖子一巴掌,朝着僕人扇過去。

僕人眼中露出兇光,他身爲朱元璋手下的檢校,何曾受過委屈?

胖子的手還沒落到僕人身上,只見他出手,對方如觸電一般慘叫,在地上打滾。

“爺,您怎麼了!”

這胖子身邊也有手下,見之就要直接動手。

僕人目露兇光,手中出現一把匕首。

他的狠厲,震懾住了旁人,其他人也不敢動手了。

“小子,今天我放過你,但你以後別在應天走動!有本事,留下你名字……”

胖子色厲內荏,不敢直接面對僕人,而是轉身朝着張異挑釁,張異一臉正氣:

“坐不改名,行不改姓,張三丰!”

“好,張三丰,我王盤記住你!”

這場鬧劇以王盤認慫結束,周圍人見張異的僕人兇猛,也趕緊離開。

張異的目光,此時才從外邊收回來,去尋找小姑娘和她弟弟的身影。

此時的徐妙雲,一臉鬱悶,就在數落徐允恭:

“都怪你,都怪你,這裡是青樓,你竟然跟着別人跑青樓來,我的名節也被你毀了……”

徐家丫頭此時才反應過來,原來所謂的十六樓,就是傳說中的青樓,而她,徐家的千金,竟然在青樓裡,這對徐家的名聲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徐允恭最怕姐姐教訓,低着頭不敢說話。

張異看得有趣,笑道:

“你一個小姑娘,把名節掛在嘴邊還太早……”

他話音未落,卻發現徐家丫頭正在警戒地看着他,一副你也不是好人的表情。

不過小姑娘無奈,想起張異是幫她解圍之人,又朝着張異行禮。

“謝謝張三丰道長幫我姐弟解圍……”

“客氣了,你們的家人呢,怎麼小小年紀卻跑來這個地方?”

“我母親在前邊的鋪子做衣服,我因爲追弟弟來到這裡……”

徐妙雲簡單地訴說經過,張異煥然大悟。

他好奇問:

“你們是哪家的人,叫什麼名字呀!”

徐允恭剛想說話,被徐妙雲暗暗掐了一下,她道:

“我叫餘妙語!”

“原來是餘姑娘,我們送你回去吧!”

“不用不用!”

徐妙雲生怕張異知道她的身份,丟了徐家的臉,趕緊拒絕。

“那可不行, 你們姐弟倆小小的,我怕你們出事!”

“小真人,要不您在這裡稍候,我帶他們姐弟二人過去?”

就在兩個小孩僵持不下的時候,一邊伺候的僕人開口提議。

張異想也行,就點頭同意了。

“餘家妹妹,下次請你吃燒鵝!”

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到徐妙雲對他的戒備,很熱情的打招呼。

徐妙雲帶着弟弟,再次朝着張異行禮拜謝,然後跟着僕人走出去。

“徐小姐,徐少爺,請跟我來……”

一出門,僕人就點破二人的身份,徐家丫頭登時鬧了個大紅臉。

“你認識我們?”

“我們家主子和您父親有過交往,小的記得您,小姐放心,今天的事我什麼都不會說!”

取得了徐家姐弟的信任,他領着徐家姐妹去找謝氏去了。

“你回去什麼都不準說,今天的事太丟人了,丟我們徐府的人……”

徐妙雲在路上,還不停囑咐徐允恭,確定弟弟答應之後,她鬆了一口氣。

徐家丫頭突然回頭,卻發現遠處的張三丰在目送自己二人。

張異見到她回頭,還特意揮揮手。

“他雖然品性不好,但……勉強算好心人!”

徐家丫頭矜持,遠遠朝着張異揮揮手,然後頭也不回,一路小跑消失在街道盡頭。

“看了這麼多紅牌,還沒一個小姑娘好看,以後我要是能有這麼好看的媳婦就好了……”

“嗯,還是想想吧!”

張異左右無聊,開始趴在窗邊做白日夢。

第378章 你不怕氣死胡惟庸,離別第534章 他就不怕天下造反?(二合一)第318章 與錦衣衛的衝突,右相空缺第459章 徐家丫頭的小心思,另一座詔獄第563章 所謂大儒不過小丑,猜忌之心第26章 來自未來的藥方第167章 人血饅頭,這黑鍋要我背?第342章 十年準備,君王北行第160章 朱允炆,建議甩牆上第126章 殺人誅心,先生你不行呀第503章 道衍拜師,命運的相會第340章 再見馬皇后,紡織機問世第350章 大人尊國法,還是宗法?第498章 成吉思汗不曾到達之地第284章 膽大包天,洪武第一案第407章 曖昧情愫,早夭的孩子第164章 加減法,簡化文字第418章 勳貴落寞,天子門生第569章 張異的推背圖,離開大明吧第172章 今天開始當妖道,你懂還是我懂?第506章 人是我殺的,屍體是皇帝埋的第536章 一場血案第214章 扒褲子,秘密曝光了第141章 教育的本質,劉基認輸第22章 常森夭折,預言成真第360章 終歸是老朱的種,鮮血和權威第315章 錦衣衛,剝皮萱草第一人第184章 投資皇帝,當爲國師第373章 善有善報,他是個好人第85章 這次不用給常府面子了第258章 勸人大度,天打雷劈第423章 思想纔是軍隊的靈魂,標準化第198章 故意刁難?楊憲又作妖第165章 世界很大,讓朱棣去看看第432章 大明軍魂是什麼,張異的答案第78章 帝王心術,政令難行第490章 皇帝老渣男了,中華民族第84章 故人西辭黃鶴樓,十萬水軍下揚州第75章 煉丹術的意義,人走茶涼第280章 張天師爺們,有事他真上第544章 大明經濟學,計件工資和分期付款第303章 權力既然不能吞下,就分給更多人第113章 藏在史書下的暗流,我是吃瓜羣衆第137章 堪比推恩令,陛下背後有高人第83章 手把手教老朱造謠第106章 未來會很苦,但他是朱元璋第282章 玄武軍,玄武大炮首秀第514章 沉默的大多數,報紙的誕生第22章 常森夭折,預言成真第84章 故人西辭黃鶴樓,十萬水軍下揚州第424章 仙人跳,圖窮匕見第230章 皇后插手,老朱的驚喜第239章 百年情分,今日斷絕第209章 審計部門,朱家家宴第151章 小處見大道,潤物細無聲第442章 假情報,敲打陳珂第187章 朕帶你見神仙,出海大禮包第308章 要錢要命,他比你適合當皇帝第7章 當着皇帝罵皇帝,張異坑爹第136章 張異曝光了,怒懟劉伯溫(5K)第495章 未來國師,知道真相第377章 公開秘方,藥王再世第76章 安有道士凌駕於衍聖公之上第25章 終於肯泄露天機了,誰敢幽禁我兒子?第453章 離別前,今夜格外兇猛第132章 遷都,往哪遷?第291章 一魚兩吃,楊憲的罪證第37章 張異的報復來了第160章 朱允炆,建議甩牆上第171章 龍虎山的“雷法”,你媽要死了第136章 張異曝光了,怒懟劉伯溫(5K)第214章 扒褲子,秘密曝光了第463章 朱老三的私心,掌心雷配方第456章 行動收網,苦一苦功臣第199章 暴怒的老朱,許存仁的智慧第427章 大明碟中諜,主打一個擺爛第250章 君王封神,咱是漢家人第317章 笨蛋,問題在稅收第209章 審計部門,朱家家宴第547章 曝光真相,燕王變寧王第38章 揭示真相,借刀殺人第44章 只有我把皇帝當人第269章 投名狀,宗族和皇權第475章 是你將我爹寫死的?第440章 只有我能救哥哥,心細如絲第342章 十年準備,君王北行第168章 父皇,您是給劉基下套第71章 徐達的疑惑,京城裡的高人第4章 圖窮匕見,皇帝好狠呀第39章 幫他出氣,再見張異第478章 北平城破,神機營首秀第104章 他是讀書種子?不可能,絕對不可能第273章 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第154章 朕就逆天又如何?潛意識第253章 劉伯溫放屁,小日子必須打第481章 藍家的瘋批基因,皇帝在浙江第192章 糞丹,大明金坷垃第458章 徹查錦衣衛,再次入獄第431章 情報分析學,初吻?第52章 得國最正,唯漢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