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旭可謂是語不驚人死不休,嚇得宇文化及和張衡雙雙跪地。
這是多大仇,多大怨啊,居然點名要殺自己!
一旁的宇文成都則是一臉的怒氣,青筋暴突的就差噴出火來。
楊旭明顯感覺到了三人的不對勁,不過他也沒有多想,更加沒有懷疑三人就是本尊。
倒是楊廣一副壞壞的眼神看了看宇文化及三人,然後又對着楊旭若有所思的說道:“你說要殺這兩人,那我想知道原因何在?”
“公子這話可……可不能亂說,宇文……宇文家——”
“誒,你們用不着這麼緊張,先聽聽旭兒怎麼說。”
楊廣一揮手,打斷了想要解釋的宇文化及,一旁的張衡則是縮成一團,不敢開口。
楊廣當然清楚宇文化及在害怕什麼,不過這麼多年以來,宇文化及和張衡對自己還算忠心,要他殺這兩人,顯然還是沒什麼道理。
他只是好奇楊旭爲何會這樣說。
楊旭沒想那麼多,直接說道:“歷朝歷代的滅亡,不外乎外有奸臣當道,內有宦官爲禍,縱然皇帝有心殺賊,也無力迴天!而如今的天下,與其說是楊廣的天下,倒不如說是宇文家的天下,楊廣的後宮,不如說成是張衡的後宮。”
“楊老爺,這可不能當真啊!宇文家對皇上必然是忠心耿耿,哪裡有什麼非分之想啊!”
“對對對!公子實在太過言重了,這等大逆不道的事情,別說是做,就是想也不行啊!”
宇文化及和張衡兩個人甚至已經攤在地上,連忙解釋道。
楊旭見狀,覺得這兩人的反應似乎有點太過了。
宇文家也好,張衡也罷,跟他們又有啥關係呢?
不過有一點楊旭可以確定,就是這兩人都非常的膽小怕事,也許這就是封建思想的通病吧!
故而楊旭也並沒有太多的放在心上。
楊廣聞言,雖然臉色有變化,可嘴上卻還是很淡定。
“你們慌什麼慌,旭兒又不是說你們。再說了,我們在這裡閒話家常罷了,又不會傳到皇帝和宇文化及那裡。”
“對,爹說的沒錯,兩位叔叔不用這麼緊張!其實要救大隋王朝,只是殺一兩個人肯定是沒什麼用的!關鍵還是民生,只有解決了民生問題,老百姓豐衣足食,誰還會想着造反呢?”
楊旭如實說道,並沒有因爲宇文化及和張衡的慌張而覺得有什麼不妥。
作爲一個現代人,與古人的思想肯定還是有區別的。
在楊旭看來,一個國家的動亂,根本原因還是百姓無法生存了才造就的。
如果人人都安居樂業,沒事聊聊天,喝喝茶,打打牌,空了去旅遊,有錢有車有房,誰還沒事找事的冒着掉腦袋的危險去造反呢!
那些冠冕堂皇的爲了正義,爲了推翻暴政的起義,其實不過是他們活不下去了,想要找個理由來造反,鼓動其他人去追隨罷了。
“嗯,你說的好像挺有道理。那你認爲這民生大問題該如何解決呢?”
楊廣饒有興趣的說道,似乎今天的問題特別的多。
畢竟從他懂事以來,就沒人跟自己這麼說過話,也沒人跟自己用這種態度談論民生,談論國家大事。
他很想從楊旭的口中知道作爲平民百姓,對所謂的江山社稷有什麼看法。
沒有一個皇帝想要當昏君,楊廣自然也不例外,他也想當楊旭口中所說的秦皇漢武。
“爹你這就說笑了,如果民生問題可以短時間內就解決的話,那就不是問題了!”
“也對,國家大事,光是嘴上說說,還是太過紙上談兵了。不過我還是想聽你說說你的看法,假如你來做皇帝,你覺得該如何解決這民生的問題呢?”
楊廣饒有興趣的追問道,一直就在糾結這個話題。
這倒是讓楊旭不禁一愣。
這個爹幾年不回來一次,回來了卻說這些奇奇怪怪的問題,怎麼着,現在自己還沒有開始造反,他就想着當皇帝治理國家了?
看不出來,這個便宜爹還挺有雄心壯志的嘛!
只是讓自己來說治國之道,這就讓楊旭想到了讀書那會兒上政治課。
這完全是個頭疼的問題啊!
但老爹很期待的樣子,自己還是要發表一下自己的見解,他可能纔會罷休。
於是楊旭尋思了一下,開口說道:“我個人的見解,解決好民生問題,最基本的就是要設身處地的去體會百姓需要什麼,百姓最怕什麼。只要掌握了這兩點,滿足了黎民百姓的基本要求,那一定會是天下太平的盛世。”
“百姓需要什麼?害怕什麼?呵呵,你這話說的似乎有點過於寬泛了。天底下黎民百姓何其多,每個人的需求都不同,每個人的弱點都不一樣,如何能做到統一?”
楊廣表示不理解,一臉疑惑的看向楊旭,樣子倒是很認真。
楊旭卻是微微一笑:“爹你說的固然不錯,但並沒有找到重點!重點是基本,對於黎民百姓來說,他們根本不在乎誰當皇帝,誰做主。他們需要的,只是一個基本的生活環境,可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以有田種,可以有房住。而最怕的,也是失去這些。”
“就這麼簡單?”
楊廣有點茫然,在他看來,現在不就是這種情況嗎?
自隋朝建立以來,實現了開皇之治,天下百姓免於戰亂,生活在和平的環境中,有地有田,還不會受到外族的騷擾。
這樣的生活不就楊旭所說的嗎?
既然如此,又何來天下大亂之說?
楊旭見楊廣如此反應,知道他在質疑,於是點頭道:“對,就這麼簡單!不過,這種事情,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現在看起來,大隋朝好像都還呈現出一派和諧的景象。可你也要知道,往往朝廷一個小小的舉動,就可能給萬民帶來無盡的災難與痛苦!”
“就拿開鑿運河,修建行宮來說,這事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相當複雜。如此大的工程,特別的勞民傷財,還耗費時間。時間一久,必然影響百姓們的正常生活。”
“所以,以我個人來看,做好兩點,就可以解決民生問題。”
“第一,減緩各種修建工程的進度。第二,降低賦稅,甚至酌情的對貧困地區免賦稅。解決了這兩個問題,百姓生活有了着落,又怎麼會有心思去想着造反呢?畢竟造反的原因還是因爲活不下去了才被逼無奈進行的!”
楊旭僅僅發表的是個人的見解,當然,也是從一個普通百姓的角度去思考的。
但他也知道,這只是理想狀態。
角度不同,想法自然不同。
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如果當楊旭某一天自己當上了皇帝,或許他就不會這麼去思考問題了。
果然,楊廣對楊旭的解釋雖然表示了認同,不過還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你的想法非常理想,但卻太難了!要知道,一個大工程的開啓並非一朝一夕就決定的。而要停止某項工程的話,所造成的損失有多大,你又可曾算過?還有賦稅一說,的確,有些地方不太合理,可大隋的天下如此之大,要全部做到完全統一,難度何其大。”
對於楊廣這麼說,楊旭並沒有覺得意外。
畢竟他自己也說了是一家之言,個人的想法而已。
只是他還是補充了一句:“所以這就是矛盾所在,也是大隋即將走向滅亡的徵兆。這個問題解決不了,別說是普通百姓了,就是爹你,以後想要安安穩穩的做生意,也不現實了。所以,我覺得爹你還是不要想其他的了,我們還是趕緊爲造反做準備吧!”
話題再次扯了回來,對於造反這項大事業,楊旭必然是不會放棄的。
就算以後自己沒辦法當皇帝,去幫李世民,當個開國功臣也是可以的吧!
反正要自己在這裡混吃等死,那肯定不現實。
楊廣聞言後,不禁露出了一絲無奈的苦笑。
“也罷!那你說說如何準備吧!造反可不是鬧着玩的,隨時可能掉腦袋。況且大隋王朝的基業如此穩固,朝廷那麼多的猛將,又如何能蚍蜉撼大樹?”
想要造自己的反可沒有那麼容易。
在內,有靠山王楊林,在外,有羅藝。
誰敢造反,隨便派他們其中一人就可以直接橫掃!
說這話的時候,楊廣相當的自信。
倒是一旁的宇文化及和張衡兩人一直都大氣不敢喘一聲。
楊旭卻是搖頭一笑,反問向了楊廣:“爹,我怎麼覺得你老是在幫着朝廷,楊廣說話呢?難道因爲我們也姓楊,所以跟楊廣是親戚?”
“額……你瞎說什麼呢!若是跟當今皇上有親戚關係,你還用得着呆在這麼一個小地方嗎?”
“額,好像爹說的也對哈!”
楊旭摸了摸腦袋,一副憨憨的樣子。
“行了,說說你的計劃吧!總不可能光說不做,那不是紙上談兵嗎?”
“爹,你別急,慢慢聽我說,造反,就意味着打仗,而打仗,就意味着打錢!只有錢足夠多,纔可能招兵買馬,才能夠在戰場上佔據優勢。”
“錢?你是打算讓爹將全部身家拿出來給你造反?”
“不,那倒不用,我這裡已經有了更好的致富方法了!安叔,你讓人把那兩臺打字機搬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