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進行得十分快,甚至很短的時間內達到一種無法預想的程度,經過十天的猛烈攻擊之後,耿之毅下面用來抵抗白起的部隊完全的丟失了關卡,把佔領的區域暴露給了商盟的軍隊,加上林震天這邊的局面也越來越好,很快耿之毅就決定不再這邊戰鬥,因爲這個時候在戰鬥下去對於所有人來說都不再是先前的模樣,而是以失敗爲結局,正好這個時候能夠撤退開來。
不過耿之毅就是耿之毅,他是什麼人,當然不是一般人能夠承受得起的,在很短的時間內他轉變了先前的手段,既然這片區域我守不住了,那我不守了,不過位於商盟和大宋帝國邊界的一些重要關卡據點我不能夠放過吧,這個也算是這場戰鬥唯一的戰利品了。
這些地方位於邊界,對於商盟和大宋帝國來說都十分重要,而且這裡不存在被商盟壓着打的局面,一個人不行,那就增加一萬人,一萬人不行那就增加一百萬人,反正這個地方在邊界支援部隊過來倒是十分容易,而且這已經是大宋帝國唯一佔領的地方,這個時候大宋帝國當然不能夠讓出來,故而商盟在打了一段時間之後轉而放過了這裡,大宋帝國的人不放棄,商盟的人也拿不下來,只能這樣拖着了。
當然這種拖着也是暫時的,需要一個長時間的等待才行,等待到了合適的時候才需要去改變,才需要去適應這裡的一切,到時候不管是戰鬥,還是採取其他的手段,都會十分的容易。
在商盟這邊戰鬥告一段落之後,唐開鵬也返回到了慶國,當然他帶過來的部隊暫時的留在了商盟這邊,這個時候商盟還沒有能力完全靠自己的力量抵抗大宋帝國,有慶國的部隊在不管如何說都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優勢,這場戰鬥對於這裡的人來說是難得的。
當然商盟的戰鬥重要,慶國這邊的戰鬥也十分重要,慶國這邊直接面對是大魏國,這也是帝國聯盟的重要一員,而且慶國和大魏國在天元國戰區和西域戰區兩邊同時交手,這邊的事情還有很多,唐開鵬可不想離開這麼久,畢竟他是慶國的皇帝。
在唐開鵬離開慶國的這段時間當中大魏國這邊並沒有停止動作,在西域這邊發動了一會的戰鬥之後,發現拿不下這邊,也撈不到任何的好處,就再次的把目標轉移到天元國這邊,希望在這邊獲得戰果,最好是把該死的慶國人給全部的趕出去。
天元國這邊不光戰略地位重要,而且天元國這邊的其他方面也是難能可貴的,糧食產量高,經濟作物多,工廠發達,人力支援豐富,礦產衆多,可以說,天元國就是一個糧食最爲豐富的地方,這樣一個地方不管對於誰來說都是難得的,如此一個地方,有誰能夠不想要呢。
既然這裡如此的重要,那對於大魏國的人來說就覺得更加的憋屈了,本來這個地方是大魏國千辛萬苦拿下來的,並且實實在在的在這邊獲得了足夠的利益,現在就是因爲有這個慶國的存在,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最爲嚴重,最爲直接的傷害,這事就算是擱在誰的身上,誰也都不能夠接受得了,這就是打臉,赤裸裸的打臉。
大魏國在天元國這邊投入的部隊已經達到了一千五百萬,加上一些戰死的,後勤保障的部隊,這裡總共投入的部隊甚至一度達到了兩千萬,要知道兩千萬的部隊已經基本上可以說是大魏國部隊的三分之二,如此大的付出現在被慶國咬上一口當然不能夠接受了。
按照大魏國的設想是這樣的,他們希望拿下天元國之後,得到天元國的資源,在得到資源的基礎上,從新改變一下戰鬥的模式,從新把戰鬥局面轉變過來,到時候在像大平原地區動手,等到大平原之後在向東,向西,向北動手,最後拿下東大陸北部大半的地方,最後讓大魏國,大宋帝國,還有草原民族聳立在東大陸上,至於其他的國家,如果能夠服從領導可能還能夠考慮他們的存在,如果不能夠服從領導,到時候全部給滅掉,一點機會都不給。
設想沒有錯,也是按着這個方向來的,可是天元國的戰鬥並沒有像想象中的那樣勝利,不光沒有勝利,這個時候還在得到了天元國的之後被慶國硬生生的切掉一塊,根本不能夠完全的佔領整個天元國,故而這次大魏國是真的急了,而且還行動起來。
既然你想要和我們戰鬥,那我們就不客氣,在這邊戰鬥就是,天元國又不是沒有戰鬥過,現在在戰鬥一次也沒有什麼,反正都需要一直打下去。
爲了保證戰鬥的勝利,這次戰鬥的時候,不再用先前的手段,慶國不是強大嗎?那我們就用人堆死你們。
在原來一千萬部隊的基礎上(五百萬的部隊被抽調到西域戰區),再次的從後方抽調五百萬過來,加上大宋帝國再次支援五百萬,另外加上一百萬的大魏國聖騎兵,使得這邊的部隊一下子達到兩千一百萬,爲的就是一下子把大慶國的人給全部的趕出去,這裡可不是慶國的地盤,是我們大魏國的地盤,給我全部滾掉。
其實這個時候慶國在天元國這邊的力量並不多,兩個軍區三百多萬人,加上兩百萬的騎兵隊伍,總共就只有五百萬人,不過好在天元國這邊,天元國的人很多,這個時候能夠被慶國人指揮的就至少有一千萬人,雖然戰鬥力沒有慶國的部隊強大,不過也是不能夠小視的,故而慶國人才能夠在天元國這邊一直都搶佔着這樣一塊重要的地盤。
即便是情況這樣,戰鬥的時候,慶國人也還是發現,戰鬥同自己想像的時候還是有些差別,大魏國力量的強大不是一兩個簡單或者單調的詞語能夠說的清楚的,需要用很久的時間才能夠體會到他們的厲害,而這種厲害剛剛戰鬥初期的時候就能夠感覺到。
比如說戰鬥的時候大魏國的部隊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集合起數倍於慶國部隊的力量,然後對慶國戰略要點發動攻擊,而慶國想要反擊的時候卻需要長時間的等待,畢竟部隊比較分散,控制起來相對要不容易一些,等到慶國對天元國這邊力量進行了一定量的改變之後才發生改變,至少不用像先前一樣被動。
另外大魏國的兇殘在這次戰鬥當中完全的體現出來,只要是部隊勝利,先前同自己戰鬥的人也就會被全部的殺死,半點的機會都不給對方,就好像對方已經成爲了他不能夠饒恕的敵人一樣,部隊還覺得沒有什麼,反而是天元國的百姓這次被嚇到了,他們不同於部隊,對於死亡天生有着其他人沒有的恐懼。
既然有了恐懼,百姓也就流動起來,開始要逃離原來的地方,百姓一動,馬上慶國的後勤也就危險起來,畢竟百姓也得需要吃的吧,百姓也的需要地方住吧,不能夠仍有他們這樣流動,戰鬥也就變得困難起來,本來不太好的局面更加危險,每天慶國這邊戰鬥不在只是像先前一樣只在意戰鬥勝利,而是要在意很多的東西才行。
陸河四十歲,在還沒有戰鬥之前是天元國一個普通的小地主,在天元國沒有戰鬥的時候,他家裡有五十畝的土地,最多的時候家裡養了六七十人,不過戰爭來的太快,都沒有等他準備好,戰鬥就已經來臨,家裡的一切都沒有了,甚至家裡的一些女眷也被大魏國的人給搶了過去,再也沒有能夠回家,兒子女兒全部都被抓了過去。
陸河雖然平時沒有什麼,但是也不是一個善良的人,在稍微的準備好了東西之後,很短的時間內,直接跑到周邊的山上當起了土匪,本身是武者的修爲,加上家裡有武器,還有一些人跟着,周邊也太過於亂的緣故,很短的時間內,他的團伙就大了起來,從幾十人很快就變成了上千人。
有了人後,他就再也不安穩,每天都找大魏國的麻煩,專門搶大魏國的東西,軍糧、後勤、武器見什麼搶什麼,只要是敵人的東西,他們就全部都給搶了一點機會都不給敵人,由於天元國和大魏國在信仰上的矛盾,慢慢的他的勢力開始急速增加起來,很快他就成爲周邊很遠地方最大的土匪頭子。
後來他終於找回來了自己的兒女,不過其他家人卻全部的沒有了,從此他開始更加大膽的報復大魏國,每次都能夠讓大魏國的人受到嚴重的傷害,久而久之,他的力量也越來越大,最後都到達了三萬人,而且他也從武者變成了先天高手,同時周邊還聚集起來五個先天高手。
後來天元國滅亡他這裡更是來了很多的軍人,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他這裡甚至有一個宗師高手坐鎮,這宗師高手是天元國朝廷的人,得到命令留下來的。
後來慶國人來了之後陸河也就成爲最早加入到慶國人部隊當中的人,在慶國人的幫助下,他掌控的部隊最後達到了二十萬人,而且這些部隊當中已經有慶國部隊當中的人當軍官,雖然他的部隊比不上正規的部隊,不過陸河相信戰鬥幾次之後定然比之正規軍也不承讓。
陸河一直都在敵人的後方,由於陸河小心翼翼,加上慶國人在前線給大魏國的壓力實在太大,陸河在這邊獲得是從容,大魏國的人根本顧不上他,不過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這種情況發生了改變,大魏國的人突然之間重視起他來,派來對他動手的部隊也越來越多,甚至好多次對他都手都是兩個集團軍的部隊。
沒有辦法,最後陸河只能夠帶着開始往後面撤退,這裡是孤家寡人,在這裡戰鬥機會不多,往後面慶國的部隊就在那邊,有他們作爲依靠,報仇的機會更多。
像陸河這樣的人在天元國有很多,這樣一個撤退的招數看起來沒有什麼,但是等所有人都動作的時候,大魏國的人才發現他們原來預料錯誤了,這些人加起來差不多有好幾百萬人,爲了能夠清剿乾淨他們大魏國把後面支援的部隊都用上,所以他們的前線只有千萬人,這個時候他們一動結果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