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國的局勢在最近這幾十年來就沒有安穩過,尤其是最近十多年,幾方在此拉鋸混戰,幾乎是年年有爛仗,歲歲有交兵。
織田家在十多年前就派出了織田信長的庶兄織田信廣進入安詳城,經營西三河地區。後來今川家的一代謀主太原雪齋禪師和織田家幾次小豆阪合戰,三河大致上就進入了今川氏的時代。
桶狹間一場奇襲,今川義元今川氏真父子雙雙殞命,三河陷入大規模的混亂和權力真空。最後等到一切沉澱下來,三河就成了如今的局面。
織田信長援助的德川家康進入岡崎城,同時織田信長的好兄弟平手汎秀進入安詳城,形成了德川氏(織田氏)在西三河碧海、額田、加茂、幡豆四郡的統治。
而東三河的國豪們由於歷史的原因,爲了抵禦咄咄逼人的織田氏的侵攻,而在鵜殿長照的整合之下倒向了山內家。
及至山內氏與織田氏和睦,雙方互相訂立盟約,一個往攻美濃,一個征戰甲信之後。東三河的國人豪族在山內義治的努力下,基本上完成了對山內的外樣化。
渥美、寶飯、八名三郡大致上就都投向了山內氏,併成爲山內氏的外樣衆,在農閒時分響應山內氏的徵召,出兵作戰。
唯有設樂郡,由於地理上的山巒起伏,導致了與三河其他地區的隔絕。而山家三方衆內部又相對的比較抱團,自成一體,形成了自己的獨立小王國。
如果一切按照正常的情況演變,山內義治會不斷的對設樂郡山家三方衆施壓,最後迫使他們和鵜殿長照一樣成爲山內氏的外樣。
但是天有不測風雲,山內義勝在洛陽遭到三好三人衆攻殺,山內義治在一年後中風去世。山內家一時之間便處於風雨飄搖之中,根本無暇顧及區區一個設樂郡。
而德川家康當時並沒有放鬆對此地的拉攏,在不斷地努力之下,山家三方衆出現了分裂。以長篠城主奧平氏爲例,奧平貞能奧平貞昌父子以聯姻的方式,迎娶了德川家康的女兒龜姬,奧平貞昌成了德川家康的女婿,徹底倒向德川家。
而奧平氏另一小部分族人,以奧平新九郎貞綱爲首,本着不把雞蛋放到一個籃子裡的亂世生存之道,投向了山內氏。
很顯然的主要的族人倒向德川氏,而少量的旁支投靠山內氏,山家三方衆實際上已經作出了他們認爲合適的選擇。
東加茂郡和設樂郡因爲全部歸屬到了德川氏麾下,形成了一個相對穩固的山間防禦體系。以長篠城爲中心,奧平貞昌爲旗頭。配屬野田城菅沼定盈,設樂城菅沼正貞,田峰城菅沼定忠,作手城奧平定能等支城。
依託山嶽和豐川等山間水道,或許是不經意間,形成了對山內氏信濃地方的縱深防禦。
但與歷史上武田信玄上洛時不同,由於遠江此刻完全在山內氏手中,而吉田城主鵜殿長照也屬於山內氏的外樣衆,在山內如今威風赫赫的情況下,鵜殿長照的忠心度完全不用懷疑。
實質上就使得德川家康的本城岡崎城兩面受敵,一面是加茂郡和設樂郡直對的信濃地方,另一面就是中部山脈餘脈爲界限,東三河的山內氏外樣勢力。
所以德川家康在早年間,爲了防備寶飯郡的東三河國人勢力,修築了長澤山城。並與山道餘脈上的上之鄉城、東條城等形成了另一條對東三河的防線。
瞭解三河國地理的應當知道,三河實際上被日本中部地區的連綿山系一分爲二,西三河以矢作川形成的平原爲中心,東三河以豐川形成的豐橋平原爲中心。
而中部山脈的餘脈一路向海,直到三河灣爲止。客觀上形成了如今東西三河分裂的地理因素,且西三河平原更爲廣大,農田水利條件更爲優渥。
現在山內軍沿着伊那內田街道一路南下,必須摧垮德川家康在岡崎兩側所佈置的兩道防線中的任意一道,以達成對三河岡崎城和安詳城的攻擊。
“岡崎的德川三河守和安詳的平手中務二人有何行止?”幕府中的足利義章坐在主座上,詢問着敵軍的動向。
“德川三河守已經四次向岐阜的岐阜彈正殿下求援,同時西三河諸國豪正在慢慢向岡崎集結。”跪在下方回答的正是奧平貞綱。
他憑藉一口三河口音的日語,在戰前就潛入西三河德川領內,現在大軍越過青崩垰,進入東加茂和西設樂郡內,自然便要趕回來彙報詳情。
“吉田殿,對設樂郡中諸國衆可有了解。”小平太舉着竹仗,指着以長篠城爲中心的地圖,大致的畫了個圈。
這問話的意思自然是很明確的,這些山上的小山城太噁心,別看一座城堡裡就幾百人,可是還真就沒有什麼太好的攻擊手段。
山道又崎嶇,很多城堡只有門前一條羊腸小道,真的動兵去打,就是添油戰術。人死多了,不合算。
最好的辦法,那不用說,鵜殿長照你發揮一下地方國人的影響力,勸他們以禮來降,山內家保證他們所領安堵,只要認真做炮灰就行了。
實在不能勸降的話,弄兩個二五仔,內應一下也是很好的嘛。山內家打上來,內應在城內放個火,或者開個門,也是美滋滋。
“設樂城主菅沼兵庫助到是與我有舊。”鵜殿長照這次帶着他兒子鵜殿氏長一道來的,而且旁敲側擊的希望把鵜殿氏長送到足利義章身邊做側近。
山內家要是上洛成功,那做了將軍的側近衆,鵜殿家以後就是一飛沖天。就算不成,他還有個兒子鵜殿氏次,不怕家門斷絕。
算盤打得也是噼裡啪啦響的很!
“報!濃州巖村來報!”正待出言讓鵜殿長照去試試,看看能不能讓菅沼正貞倒戈卸甲,以禮來降的時候,外面一名使番跪到了帳外。
“傳!”細川采女喊了一聲。
那使番起身走到帳下,復又單膝跪地,呈上一封書信。
“巖村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