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六八章 重地

bookmark

徐州乃華夏九州之一,自古便是北國鑰匙、南國門戶,歷朝歷代都是兵家必爭之地。1

北接青州,西連兗州、豫州,而南部則是與揚州相連,東部更是有着極長的海岸線,在大唐乃是僅次於江南三州的繁華之地。

十多年前青州王母會之亂,朝廷調派神策軍入青州圍剿,而徐州便是後勤之地,從江南調撥的屋子都是囤積在青州,供應前方兵馬用度。1

徐州與江南三州毗鄰,但卻有着極強的獨立性,最明顯的便是江南三州的世家豪族聯絡有親,形成了一個整體,甚至有着江南七姓之稱號,而徐州士紳豪族又形成了另一股勢力,非但沒有與江南七姓連成一體,爲了與江南爭奪商業利益,雙方甚至一度有着競爭甚至敵對關係。

徐州重地,許多官員歷來都是從朝廷直接委派下來,自大唐立國之後,實際上對江南地區一直都異常重視,既將江南作爲朝廷的財賦重地,卻又對這片富庶之地始終存着戒備之心。

江南世家世代相傳,三州世家共同進退,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牽一髮而動全身,所以朝廷雖明知江南世家力量雄厚,卻始終是以安撫手段爲主,知曉一旦在江南大動干戈,很容易對帝國財政形成巨大影響,不到萬不得已,卻也是不敢對江南輕易動手。

而徐州就成了朝廷制衡江南的一枚棋子。

一直以來,徐州世家都是江南世家的勁敵,雙方雖然談不上水火不容,但肯定是稱不上和睦相處。

麝月公主當年在江南設立了內庫,以趙家未亡人的身份進入了江南勢力,成爲了江南世家仰仗的靠山,在麝月多年的經營下,江南世家固然死死抱住麝月這條大腿,而江南三州的諸多官員,也都是出自麝月門下。

本來徐州刺史的位置,一直都是國相的人,但是數年前,前任徐州刺史突發重病,無法繼續在任,朝中經過一番爭鬥,這個位置最終卻是落在了葉朝軒的手裡。

葉朝軒就任徐州刺史,卻是讓許多人大感驚訝。

道理很簡單,江南三州屬於公主的勢力範圍,徐州作爲制衡江南的重地,自然要用上國相的人,而聖人最終卻將徐州刺史的位置交給受公主提攜的葉朝軒,自然是出人意料。

不過很快許多人也清楚,徐州雖然是掣肘江南的重地,但兩股力量明爭暗鬥,損耗極大,特別是在商貿之爭中,兩股力量無數次商鬥,直接導致雙方利益受損,而最終的結果,自然是影響到帝國的賦稅。

如果是在大唐強盛時期,國庫充實,這兩股力量互相制衡倒也罷了,但聖人登基之後,帝國財政每況愈下,利用徐州制衡江南的策略就無法繼續下去,爲了避免對帝國財政的影響,徐州和江南的矛盾自然需要緩和。

江南是麝月的地盤,葉朝軒是公主的人,由葉朝軒治理徐州,雙方的矛盾和衝突自然會有所緩和。

而葉朝軒也確實不負聖人和公主所望,此人堪稱能吏,不但很快與徐州世族融在一起,而且也逐漸緩和了徐州與江南的矛盾,正‎​‏​​‎‎​‎‏​‏‎‏​‏‏‏因如此,聖人甚至都覺得葉朝軒算是徐州的定海神針,讓其在徐州刺史的位置上一呆就是六年之久。

實際上在江南之變前,徐州與江南兩地世家的關係已經頗爲和睦,雙方甚至已經開始有姻親往來。

江南之變後,江南世家一度遭到嚴重的打壓,特別是以蘇州錢氏爲首的蘇州世家,實力損失慘重,江南七姓之中其他各大家族也都是或多或少遭受牽連,在江南世家陷入低谷之時,徐州世家倒也並沒有趁勢對江南進行商業上的大舉進犯,甚至雪中送炭給予了一些幫助,這就讓雙方的關係更加親密,而主持這一切的幕後高手,自然正是徐州刺史葉朝軒。

葉朝軒在徐州受人敬畏,也因爲這番操作,在江南的口碑也是極佳。

可是誰也想不到,這位風評極佳的徐州刺史,竟然膽大包天斬殺了欽使,而且在殺死朝廷派出的欽使後,立刻舉起了反旗,打出了恢復李唐的旗號。

這一出着實讓天下人都大感震驚。

而且徐州七郡中,隨後便有三郡紛紛舉起了反旗,追隨葉朝軒起兵。

於是天下人立時就想起了聖人剛剛登基之時,以青州爲開始的三州七郡之亂。

三州七郡叛亂,導致中原大地戰火四起,而且在帝國陷入內亂之際,西邊的兀陀人、北方的圖蓀人,甚至還有南疆慕容,羣狼四起,那場劫難不但讓無數黎民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也讓大唐元氣大傷,至今都沒能恢復元氣。

沒有多少人知道,本來是大唐能臣的葉朝軒,爲何會掀起如此大浪。

如果說葉朝軒真的是爲了恢復李唐,爲何之前卻兢兢業業爲朝廷辦差,沒有表現出絲毫要恢復李唐的跡象?

難道他在徐州經營六年,就是臥薪嚐膽,等待時機起兵?

只不過徐州雖然也算是富庶之地,但葉朝軒麾下兵不滿萬,想以一州之地恢復李唐,簡直是癡人說夢。

有人覺得葉朝軒這樣做,是否想仿照當年的青州。

青州起兵後,各地紛紛有兵馬舉起呼應。

不過那時候的情勢與現在並不相同。

當年聖人剛剛登基,天下人都覺得聖人得位不正,而聖人也是以冷酷手段清除異己,遭受牽連的人成千上萬,京都血流成河,那時候羣情激奮,反對聖人的聲音到處可聞,有人起兵,自然而然也會有人舉旗呼應。

但二十年過去,現如今反對聖人的聲音早已不比當年。

而且聖人對帝國的軍制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地方州軍的兵力編制都是極少,就是防備地方發生動-亂,即使有人起兵,也很快就能被撲滅下去。

事實上葉朝軒起兵至今已近三個月,除了徐州境內有三郡響應,大唐其他各州到現在還並無任何一州站出來支持徐州。

反倒是朝廷那邊在徐州起兵後,很快就做出了部署。

兗州、豫州和江南三州,共計五州兵馬被調動起來,兵分三路,殺入了徐州平亂。

五州營自然都是精兵強將,兗州和豫州都是抽調了五千兵馬出陣,江南三州的兵馬則是由長孫元鑫調動,兵力也在六七千人,再加上徵調的民夫雜役之類,三路兵馬近三萬之衆部署在了徐州境內。

朝廷將攻打徐州的兵權交到了長孫元鑫手中,由長孫元鑫指揮調動三路兵馬。

長孫元鑫並沒有直接幾家所有兵馬殺到徐州城。

徐州兵家重地,徐州城自然是堅固無比,即使三路兵馬有近兩萬兵力,但要在短時間內打下徐州城,那也是極其困難。

而且葉朝軒動作迅速,在起兵之後,早就調集徐州境內的大批物資進入城內,物資充足。

徐州七郡之中,雖然只有三郡起兵響應,但這三郡卻都位於徐州城東部,其中廣陵、琅琊二郡都是依海,一北一南,與徐州城形成三角之勢,這兩郡如果不能迅速拿下,非但在戰略上會讓長孫元鑫陷入被動,而且這兩郡完全有可能從海上獲取後勤物資,能夠長期支撐下去。1

所以長孫元鑫領兵入境後,第一時間就作出判斷,要拿下徐州城,就必須切斷葉朝軒與其他各郡的聯繫,先將葉朝軒身上的利刺拔除,等拿下三郡之後,再集中兵力攻打徐州城。

徐州城和琅琊郡、廣陵郡形成三角之勢,三處都有兵馬,一旦有機會,都可以互相接應,所以長孫元鑫親率江南三州兵馬困住徐州城,兗州軍攻打琅琊,豫州軍則是殺向廣寧。

徐州城內也有四五千人馬,長孫元鑫手中其實也不過六七千衆,在兵力上並不處於絕對優勢。

他將重兵部署在徐州城東,其他各門只是派出少量遊騎監視。

他的目的不是爲了真的圍城,而是牽制葉朝軒,令城中兵馬不敢出城,如此兗州和豫州兩路兵馬就可以全力攻打既定目標。

實際上他的戰略十分奏效,琅琊和廣陵的駐軍兵力太過薄弱,都沒能堅持太久,先後都被拿下,長孫元鑫得到捷報之後,令豫州軍留守部分兵馬駐守廣陵,剩下的兵馬則是北上與拿下琅琊的兗州軍會合,折向西北,趁勢攻打三郡中最後一處的泰山郡。

他知道泰山郡被拿下只是時間問題,只要攻下泰山郡,便可調回兗州和豫州兩路兵馬,合兵一處,對徐州城發起最後的總攻。

雖說平定徐州之亂在即,但他心裡卻是高興不起來。

他與葉朝軒並非陌生人,實際上兩人從前有過數面之緣,甚至相談甚歡,雖然談不上知交,但關係卻也不差。

如今自己要將刀鋒指向葉朝軒,而且還是被澹臺懸夜所迫,助紂爲虐四個字在腦海中揮之不去。

他心中清楚,拿下徐州,只不過是爲澹臺懸夜壯大了力量。

澹臺懸夜在控制京都後,接下來最重要的目標,就是拿下帝國的錢庫,只要徐州被掌控,與江南連成一片,澹臺懸夜就徹底掌控了帝國的錢袋子,手握京都兵權,再握住錢袋子,澹臺懸夜很快就將變成一頭恐怖的巨獸,天下間將少有人能成爲其敵手。

第三六零章 雄關第一八一四章 我見猶憐第一一八七章 小花園第三一一章 綺念第八十章 驚襲第八六一章 龍背甲第二五零章 劫後失魂第一一七六章 除夕第八一九章 孔雀石第一八一一章 南方有虎第一二六三章 黑色幽靈第一六七二章 遊俠第十八章 義兄弟第四二九章 迷霧中的書院第一四五八章 部署第五六九章 江南世家第一一四六章 一氣化三劍第九五四章 狼騎第一九七章 兄弟第七叄一章 搶錢第六六肆章 千軍陣中第一零八二章 人心第三三六章 壽宴第一四四一章 三派之主第一肆二六章 三氣第一八四七章 太極王見王第八四六章 欺負第四零九章 南疆往事第三二二章 自尋死路第七四八章 日月相輝第一六零章 小馬伕第一一六零章 恩威並施第四十六章 神兵天降第二十六章 貪吃好財上架感言!第七六三章 致命漏洞第三八七章 蛇蠍第一五六二章 監視第一八零五章 刀與鞭第一五七零章 抗旨第八七二章 宮中有賊第一二三八章 善後第三三四章 美麗的土地第一一八五章 臨陣叛亂第二四一章 敗露第四九零章 水井第四八三章 那場悲劇第一五二八章 精銳第七九二章 驚雷第一五六九章 臨陣換將第九四四章 獅子驄第一六一七章 養虎爲患第八六零章 婆娑羅第一八七三章 無雙天子第三三七章 兵變第九九四章 集結第二八八章 暗黑爭鋒第一七五四章 效忠第五七二章 江上搏殺第七二四章 趁火打劫第一三一四章 坐靈第一二六章 驚問第七六六章 反擊第九六一章 絕巔第八一九章 孔雀石第一千零七章 斬首第六五七章 最後的掙扎第一七五三章 有其女必有其父第三章 御賜佛像第二三三章 背後的陰影第一五柒一章 月臨空第一一八一章 朝陽下的刀光第二四五章 故人相逢第二一一章 兀思魯第一零四零章 心急吃不了白豆腐第四一九章 河邊的院子第六九一章 偷樑換柱第五九二章 戲謔第一六七九章 決策第一二四章 幕後陰影第一五四三章 搜刮第二六七章 傷離別第四九零章 水井第一二五九章 久別勝新婚第一三四零章 寒屋藏嬌第八七八章 道別第四五四章 老總管第一八四二章 那場謀殺第四五三章 宮中有片海第四二六章 離宮第四六九章 情不自禁第二三六章 密議第三五三章 協議第一八零六章 初心第七三五章 九品宗師第一八六八章 東方有使第二零九章 匯通天下第一八四九章 小丑第一零四四章 母馬第二二四章 離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