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五六章 忌辰

bookmark

大唐曆法,三月裡本來只有一個清明節,平民百姓也只過這一個節日。

但在禮部看來,比起清明節,先帝的忌辰更爲重要。

開年過後,禮部籌備的最大事情便是三月十二的祭祀。

不過對民間來說,甚至沒有多少人知道三月十二是先帝的祭日,所以是很普通的一天。

但這一天對徐州城來說,今年卻是異常重要。

葉朝軒早在多日之前就已經頒佈了命令,要在這一天舉行盛大的祭祀儀式,追懷先帝,而操持此事的人正是徐州別駕樑甫。

樑甫是葉朝軒一手提拔起來的人,甚至是葉朝軒的同鄉,對葉朝軒交代的事情,那是兢兢業業不敢有絲毫的馬虎。

數日之前,樑甫就指揮人手在城東修建祭臺,準備三牲五畜,做好了祭祀的各項準備。

祭壇修在城頭的一片空曠地,因爲時間倉促,所以祭壇是以土木搭建而成,規模其實也談不上宏大,比起禮部的祭祀規模那是天地之別,按照葉朝軒的說法,非常之時,一切從簡。

最近這幾個月,徐州城的百姓始終處於驚恐之中。

大家都知道刺史大人起兵與朝廷爲敵,此前徐州城甚至被團團圍住,所有人都擔心破城的那一天會遭受池魚之災,但情勢卻突然大變,大唐公主竟然來到徐州,親自坐鎮,而且舉起了復興李唐的大旗。

其實對普通百姓來說,誰是皇帝實在是不重要,重要的是天下太平,能夠吃飽穿暖地活下去。

城中數萬兵馬,日夜都在加固防務,分明是大戰在即。

但敵軍遲遲未到,這種等待反倒更是讓人感覺到煎熬。

百姓們的心情極度壓抑,待得知曉要在城內祭祀先帝,人們對於祭祀誰並不感興趣,但是有熱鬧看,終歸不是壞事。

壓抑多時,如今看看熱鬧放鬆一下倒也是好事。

而且刺史府也頒佈了命令,祭祀當日,百姓可以前來觀看。

不過人多手雜,少不得要事先做好維護秩序的準備。

天還沒亮,徐州營統領喬冀便調來了五百軍士,用來維持秩序。

祭臺周圍空出了大片場地,在空地外圍,用粗繩拉起了簡單的圍欄,所有百姓只能在粗繩圍欄外面觀看。

其實圍欄距離祭臺很有些距離,不過祭臺平地而起,從遠處觀望,倒也能夠看到大概。

今日參加祭祀的人員不少,除了徐州大小官員,兗州營、豫州營還有江南軍都要抽調兵馬參加。

兗州營和豫州營各抽調三百軍士,而江南三營則是抽調八百人,加上在現場維持秩序的徐州營軍士,今日抵達現場的將士卻也是將近兩千人,對於一個祭祀來說,聲勢不可謂不盛大。

各營軍士尚未到,倒是一些看熱鬧的百姓爲了佔個好位置,早早趕過來。

天還沒亮,圍欄周圍就有零零散散的百姓過來湊熱鬧。

祭祀儀式,是要在正午開始舉行,有些百姓甚至直接帶了乾糧過來。

祭祀臺其實也很簡單,天亮之時,就豎起了一面大唐旗幟,旗幟點心酒水。

負責祭祀儀式的樑甫則帶人做好最後的準備。

率先趕到現場的是江南軍的八百軍士。

徐州起兵,京都下令由長孫元鑫統領江南三營出兵平亂,柴宣和汪焯自然是長孫元鑫麾下左右副將,三營兵馬俱由長孫元鑫統領。

只是長孫元鑫被刺,柴宣重傷,汪焯更是被李承慶親手所殺,江南軍羣龍無首。

李承慶則是以麝月的名義,讓葉朝軒從江南軍中提拔了幾名將領,江南軍的主將由葉朝軒親自暫代,但軍中的具體事務,則是交給蘇州營統領姜軻打理。

江南三營,杭州營統領長孫元鑫和揚州營統領蕭不畏都已身死,蘇州營統領姜軻倒是自然而然成爲全軍之首。

但此番出兵,江南三營相比而言,蘇州營的兵馬最少,而姜軻原屬於淮南營將領,在江南之亂後被調到蘇州任職,時日無多,還沒能完全服衆,所以一直以來行事低調,只是埋頭做事。

今日祭祀儀式,姜軻早早從江南三營抽調了八百軍士前來,親自帶隊。

場地事先也標明瞭各部軍士所在的位置,姜軻找到江南軍的位置後,帶着軍士們老老實實過去站定。

距離正午尚早,姜軻讓軍士們原地坐下歇息,自己也是找了一張小馬凳,坐在隊伍最前方,顯得十分規矩老實。

過了大半個時辰,豫州營統領董承才領着三百軍士過來,而此刻圍欄外面早已經是擠滿了百姓,熙熙囔囔,倒也是熱鬧非凡。

而徐州的大小官員們也都紛紛趕過來,俱都是官服在身。

官員的位置在各部兵馬的正中間,依照品級高低,從前到後。

只不過場地空蕩,官員們自然不像平常一樣,議事的時候坐着太師椅,到了現場,講究面子的只能站立,體力不好的席地而坐,更多的則是三五成羣,低聲私語。

胡海彪的兗州營卻是姍姍來遲,臨近正午的時候才趕過來。

上前人呈半弧形集結在祭壇的南邊,隊伍最前方俱都是各自營旗,各營之間也是空出了道路,陣型都是井然有序。

軍士們寂然無聲,百姓們卻是歡聲笑語。

眼見得日頭快到正午時分,聽到祭壇上忽然鼓聲響起,上面準備的四面大鼓“咚咚咚”響起來。

臺下的將士和官員們立時都起身站好隊列。

很快,便見到徐州刺史葉朝軒從後臺出現,身後跟着幾名道士,葉朝軒手中竟然捧着一尊牌位,雖然看不清牌位上寫着什麼,但大家心裡都清楚,不出意料的話,那正是先帝德宗皇帝的靈牌。

按理來說大唐皇帝的靈牌供奉在太廟之中,這種堂而皇之地再搞出一尊靈位,那自然是大逆不道。

但徐州本就反了,而且打出的旗號就是復興李唐,所以此刻葉朝軒捧着德宗皇帝的靈位出來,倒也是合情合理。

在道士們的簇擁下,葉朝軒將的牌位供在那排香案正中間,隨即往後退兩步,跪倒在地,祭臺上的所有人也都跪下。

臺下將士們見狀,也都朝着祭臺跪下,而圍欄外面的百姓們面面相覷,有些立刻跪倒,有些還在猶豫,還有不少人就是過來瞧熱鬧,根本沒有下跪的打算。

葉朝軒領着衆人九拜之後,這才起身,轉身走到祭臺前,面朝臺下的將士們,緩緩掃過。

將士們自然是既然無聲,但圍欄外面的百姓還有嘈雜之音,不過見到葉朝軒掃視過來,聲音也漸漸平靜下來,到最後偌大的廣場一片寂靜。

“今天是三月十二,乃是先帝德宗皇帝的忌辰。”葉朝軒朝天拱拱手,才繼續道:“許多人會奇怪,先帝在太廟,祭祀先帝也是禮部的事情,爲何本官今日要在徐州祭祀?”

他中氣不弱,而且盡力高聲說話,不過場地太大,臺下的將士們大都聽見,但圍欄外的百姓能聽見的人卻並不多。

“原因很簡單,因爲先帝在太廟,龍魂不寧。”葉朝軒高聲道:“妖后夏侯謀害先帝,篡奪皇位,天下震驚。當年三州七郡的忠臣義士們起兵,欲要誅滅夏侯叛黨,卻終因力量懸殊,遺憾而終。”

其實在場的軍士們對此大都沒有什麼感覺,葉朝軒慷慨激揚,但軍士們只是過來點卯,並無太多人在意。

“本官受先帝隆恩,心知要爲先帝報仇,不可逞匹夫之勇,所以二十年來臥薪嚐膽,只盼有朝一日能夠有機會殺到京都,復興李唐。”葉朝軒朗聲道:“妖后禍國殃民,大好江山在妖后手中日漸衰弱,民不聊生。我葉朝軒多年來夜不能寐,苦於自己實力不足,一直在想着,大唐危在旦夕之際,可有大豪傑能挺身而出?葉某自知不是非凡之人,卻想着如有非凡之人出現,必將鞍前馬後,共誅國賊!”

他擡手撫須,繼續道:“我知道天下無數義士也都是想着能有這一天。眼看着大唐已經被妖后糟蹋的水深火熱,葉某心中悲憤,也以爲無法等到大豪傑出現。可是萬萬沒有想到,就在這危難時候,終於有人站了出來。如果說普天之下還有一人能夠扭轉乾坤,再顯我大唐榮耀,就只能是此人。我見到此人,激動不已,已經立下誓言,即便是粉身碎骨,也要追隨他誅殺國賊,復興大唐!”

此言一出,本來許多不在意的軍士都感詫異。

葉朝軒是徐州刺史,在普通軍士眼中,就已經是了不得的人物,但這位刺史大人當衆說有一位大豪傑可以扭轉乾坤,甚至願意追隨效忠,這讓大家都是疑惑,心想到底是何人能讓刺史大人如此推崇敬慕?

卻見到葉朝軒猛地轉過身,衝向東邊跪下,恭敬道:“臣葉朝軒,恭迎慶王殿下!”

他突然跪下,衆人都是驚訝,許多人雖然聽到他說了幾句話,卻沒能聽明白,有些人聽得清楚,一時卻沒有反應過來,但很快卻見到從左首有一人緩緩走上了祭臺。

那人一身錦衣,頭戴冠帽,身形瘦長,披着一件黃色大氅,步子邁得很慢,但每走出一步,卻是氣勢十足,一看就不是普通人物。

第七三五章 九品宗師第九八八章 巧言善辯第一零二二章 烏雲壓寨第一五二二章 攻城第一六六七章 關內風雲第九九二章 在劫難逃第一八五六章 再睡我一次第九十七章 鎮虎石第一三七三章 死裡逃生第六十四章 事了拂衣去第一八六七章 化干戈爲玉帛第五九二章 戲謔第一三二六章 天邊烏雲第一三六九章 步步爲營第八七七章 頑疾第一二零四章 百口莫辯第十章 霸王餐第一三一二章 誇讚第七六三章 致命漏洞第八零三章 重用第一五五七章 血脈第八二六章 人選第一二二零章 蟒蛇旗第九百章 試探第九五零章 兇手第一三六零章 添油第二一一章 兀思魯第五四八章 美夢成真第三十八章 荒西死翼第九四一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九二七章 破寨第七十七章 赤果第三三六章 壽宴第一零一二章 冰骨第六二三章 煽動第六三二章 天羅地網第三八一章 嫁禍第一八零九章 聲東擊西第九九四章 集結第一一七七章 傳令第三零五章 羅睺第六六一章 城門第一八一七章 悶熱的朝堂第一七八一章 因果循環第一八二四章 鎮軍第一五九一章 以毒攻毒第七三八章 入世第一七九五章 戰書第一三三零章 人心難測第四零九章 南疆往事第一二一九章 冬日之蟬第一六八零章 甲山第六一二章 埋伏第一四七八章 昊天第三九一章 以毒攻毒第一三四一章 陳年美釀第五十九章 二品第一零五二章 勝負已分第十二章 西陵往事第一零九六章 衝突第三零七章 六靈陣第六七二章 彌補漏洞第三章 御賜佛像第一四九六章 郡主第四六一章 雨中有把菜刀第一四零五章 豪賭第四十八章 一反常態第一零九一章 後顧之患第一七七七章 內宮驚魂第七四三章 鳳凰第三一二章 助人爲樂第一八四三章 故人第三十六章 失火第四零三章 太平會第一七五七章 喪隊第五七一章 癡情種子三當家第一二二六章 掙扎第一八七章 醉話第八七三章 靈狐踏波第九十八章 不是我的規矩第二四九章 還陽第一四二八章 伏擊第三二三章 警情第一七九六章 秋豐原第一六一三章 大英雄第一七九七章 決戰第一百零八章 緣分第四八四章 皆大歡喜第七八九章 劍谷刺客第一零六三章 歹毒謀算第一三七九章 屯糧策第一一三八章 孤舟第六九五章 最強水軍第五七三章 魚玄舞第九八四章 清白第一八四三章 故人第一三九七章 償命第四三五章 制衡第八二五章 隱患第一八一四章 我見猶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