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二六章 人選

bookmark

聖人詢問國相之時,長孫媚兒不禁在後面瞥了聖人一眼。

渤海國提出要與大唐結爲姻親之國,這當然是事關重大,不過誠如聖人所言,如果真的搖下嫁大唐真正的公主,選擇卻並不多,先帝留下的血脈,雖然有兩位公主,但麝月公主年近三旬,已經成過親,某種角度來說,屬於遺孀,畢竟趙家被誅之後,麝月卻始終沒有與趙家直接解除婚約,情理上來說,依舊是趙家的兒媳。

至於長寧公主,情況就更特別。

長寧公主雖然早就過了成親的年紀,而且無論樣貌和身段都是出類拔萃,但幼年時一場大病,智力只是停在幾歲的年紀,這樣一位公主嫁到渤海,固然會被渤海人取笑,甚至在渤海還會遭受欺凌,那也是萬萬不能下嫁。

“渤海撮爾小國,想要迎娶大唐公主,自視也是太高了。”國相淡淡一笑:“聖人難道真的要下嫁真正的公主前往渤海?”

聖人不答反問,也是含笑道:“渤海雖然是小國,但我大唐素來是以德服人,兩國也曾有過姻親關係,記得太宗皇帝就迎娶過渤海的一位公主作爲貴妃。渤海永藏王已經數次上書,懇求大唐下嫁公主,朕之前也沒有太放在心上,不過這次他們派來了使團,而且國相方纔也說過,要收復西陵,必須要保障周邊其他諸國安分守己,這其中渤海國的威脅不容小覷。”頓了一頓,才道:“收拾渤海還不到時候,暫時就只能安撫他們,下嫁公主也是最合適的法子,有大唐公主嫁到渤海,日後出兵西陵,渤海也就不會輕舉妄動。”

“老臣以爲,無論是麝月公主還是長寧公主,都不適合前往渤海。”國相肅然道:“與渤海結親,不可從這兩位公主之中挑選。”

聖人問道:“爲何這樣說?”

“我大唐下嫁公主,必然要成爲渤海的王后。”國相正色道:“大唐的公主一旦成爲渤海的王后,言行舉止更是要小心謹慎,一言一行都是代表着我大唐的威儀。”頓了頓,輕嘆道:“長寧公主的情況,自然是不適合下嫁渤海,她孩童心性,一旦舉止不當,非但不能安撫住渤海,甚至......甚至會引起兩國的糾紛,到時候事與願違,這樁姻親卻是有害無利了。”

聖人微微點頭,問道:“麝月如何?”

“聖人,麝月公主雖然回宮,但卻一直沒有與趙家解除關係。”國相小心翼翼道:“按照大唐的律法,她還是趙家的人,如果將麝月公主下嫁渤海,着實不妥。”

“要解除關係,只要真的一道旨意。”聖人淡淡道:“朕這些年遲遲沒有下這道旨意,只因爲體諒她的心境。國事爲大,如果真的需要她下嫁渤海,朕可以立刻下旨。”

國相搖頭道:“還是不行。”

“哦?”

國相猶豫了一下,起身道:“老臣斗膽進言,我大唐其他人都可以嫁往渤海,卻唯獨麝月公主不可以。”上前一步,神情肅然,微壓低聲音道:“渤海莫離支淵蓋建的野心,比江南世家更大,也更有實力!”

他說完這句話,便閉口不言。

聖人眉頭一緊,自然已經明白了國相的意思。

江南王母會此番叛亂失利,固然是因爲事起倉促,其而王母會的幾股勢力心思各異,但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卻是因爲沒有挾持住麝月公主,非但無法打出麝月公主這面旗幟,反倒讓麝月坐鎮沭寧城,成了平叛的一面旗幟。

所有人都知道,大唐麝月公主是李唐皇族真正的血脈。

渤海靺慄人野心勃勃,如果渤海同意麝月下嫁,而且麝月也順利成爲渤海的王后,那麼麝月公主就擁有大唐公主和渤海王后兩重身份,一旦渤海國利用麝月李唐皇族血脈做文章,反倒是會給大唐帶來巨大的威脅。

國相一針見血,聖人不禁微微點頭。

“聖人,下嫁公主結親,可以效仿古例。”國相道:“渤海求親大唐公主,看重的並不是哪個人,而是大唐公主的名號。大唐公主下嫁渤海王,這自然會讓渤海王榮耀無比,老臣的意思,可以挑選一名貌美女子,賜婚永藏王。”

“若是以前,你這法子也並無不可。”聖人道:“不過既然要安撫他們,卻也不能隨意挑人。”

國相立刻道:“聖人所言極是。挑選的女子,不但要樣貌過人,而且還要聰慧伶俐,見多識廣,如此才能應付渤海那邊的局面。賜婚永藏王,不僅僅只是爲了結下姻親,靺慄人反覆無常,即使賜婚,可是如果發現有機可乘,也未必會在意兩國的姻親關係,所以挑選的女子,必須有能力安撫永藏王,能在渤海那邊儘可能爲我大唐爭取更多的利益。”

“國相這話深合朕心。”聖人泛起一絲淺笑,微點頭道:“若能選的此等女子,朕可以收其爲女兒,封賜公主名號,如此一來,下嫁渤海也就順理成章了。”微一沉吟,才道:“國相,傾城似乎已經到了婚嫁的年紀,你覺得她是否合適?”

國相卻是面不改色,拱手道:“如果聖人決意讓傾城下嫁渤海,老臣絕無異議。不過聖人知道,傾城自幼就被溺愛,說她聰慧倒也不假,可是人情世故一竅不通,一些尋常之事,她都是鬧不明白。”嘆了口氣,道:“這也都是老臣太過嬌縱,若是知道有今日的局面,無論如何也要好生調教。”

“朕剛進宮的時候,和她一樣,也是懵懂無知。”聖人見國相併不拒絕,神色變得平和,微笑道:“如果真的嫁到渤海,她是大唐國相之女,本就是朕的侄女,朕再賜封公主名號,渤海人就挑不出任何毛病。她成了渤海王后,在渤海歷練幾年,也自然會精明能幹。傾城樣貌出衆,永藏王迎娶了她,自會好好疼愛,到時候傾城在永藏王耳邊的言語,永藏王也不會不聽。”

國相肅然道:“如果是從前,這確實是最合適的人選,不過如今的局勢,傾城依然不合適。”

聖人皺起眉頭,國相立刻道:“三年之內,出兵西陵,所以安撫渤海國最重要的時間,就是在這三年。聖人,老臣剛說過,靺慄人反覆無常,要下嫁公主,必須是精明強幹之人,到了渤海國,就能立刻看清局勢,而且迅速爲我大唐爭取利益,根本沒有歷練的時間。”頓了頓,才平靜道:“傾城太過稚嫩,她要在渤海王宮站穩腳跟就要不少時間,如果只是爲了兩國姻親,老臣贊同傾城下嫁,否則就必須另選他人。”

聖人若有所思,她對夏侯傾城自然是十分了解,也知道國相對夏侯傾城極爲保護,並不讓她捲入紛爭之中,是以這位國相之女天真爛漫,甚至談不上有任何心機。

二宮闈之爭、兩國較力,就絕不是夏侯傾城這樣稚嫩的女子能夠應付,她知道國相骨子裡當然不希望愛女下嫁渤海國,但國相所言,卻也並非沒有道理。

“京都官宦之家自然也有精明過人的女子,但渤海是否會接手官宦之女下嫁渤海?”聖人蹙眉道:“即是賜封公主名號,但靺慄人卻一定會查明她的出身。傾城是夏侯家的人,是朕的侄女,他們自然可以接受,但其他人......!”

國相眼角餘光忽然瞥向了長孫媚兒,長孫媚兒的目光剛好與國相接觸,看到國相眼神,花容微微變色。

聖人何其精明,看在眼中,忍不住扭頭看向長孫媚兒,見長孫媚兒低着頭,站姿明顯有些不對,猶豫了一下,才道:“國相,你身體不大好,今日就議到這裡,先退下吧,魏無涯,送國相!”

魏無涯上前躬着身子,恭敬道:“老奴恭送國相!”

國相行禮過後,也不多言,出了御書房。

屋裡一陣幽靜,聖人看向長孫媚兒,輕嘆道:“媚兒,你在想什麼?”

“沒.....沒有!”長孫媚兒緊張道:“媚兒沒想什麼。”

“朕知道你在想什麼。”聖人平靜道:“你是擔心朕會讓你下嫁渤海?”

長孫媚兒嬌軀一顫,“噗通”跪倒在地,顫聲道:“媚兒.....媚兒只想這輩子都伺候在聖人身邊,絕無他想。媚兒出身普通官家,也沒有資格受封公主名號......!”

聖人卻是站起身來,走到長孫媚兒身邊,伸手握住她手臂,將她拉起,隨即握着她一直手兒,走到椅子上坐下,這才細細打量長孫媚兒,柔聲道:“你覺得國相今日之言,可有道理?”

“這......!”長孫媚兒額頭滲出一絲冷汗,勉強笑道:“國相老成謀國,他說的自然不錯。”

“朕也明白他說的不是沒道理。”聖人嘆道:“媚兒,你可知道西陵被亂賊所佔,朝廷沒有立刻發兵,不是朕不想,而是朕不能。你在朕身邊多年,應該明白,朕雖然是九五之尊,但很多事情也由不得朕做主,朕的難處也很多。”

第一八七零章 再聚首第八四八章 朝會第一二一三章 遺忘第一三六五章 詔書第九八零章 狼狽爲奸第九二九章 絕境第八五一章 求親第六八五章 借糧第九七九章 指環第一二五三章 傾國傾城第一七七九章 迷陣第六八七章 讀書人第一八二八章 紙條第三五六章 遺忘的故鄉第一七三七章 天下無刃第一七四零章 奪權第一五叄五章 拋棄第五七八章 靈巖山第四八四章 皆大歡喜第一一八五章 臨陣叛亂第一七九一章 援兵第三五六章 遺忘的故鄉第一五三二章 進退失據第四零六章 替罪羊第六九一章 偷樑換柱第七一七章 自投羅網第一零肆一章 向日戶第一六九章 修儒第一五五三章 剪刀第九一五章 泄密第三七七章 借據第九九零章 問罪第一一零二章 離間第一零二七章 馬鳴風蕭蕭第一五九九章 血色如墨第六五九章 木場第一四二七章 無量小島第一四六章 絕境第二二四章 離間第一三三四章 海鶻第七八一章 珍寶第一三九六章 致命殺招第一四零六章 喜從天降第一八二四章 鎮軍第一二八三章 凌霄閣第一五零二章 厚禮第一五零二章 厚禮第一五九章 壞東西第一二二章 審訊第一二三四章 栓狗第一八一六章 良苦用心第二八一章 義子第三一一章 綺念第一零八五章 十問狀第一六九一章 非你莫屬第一七四四章 鳳來朝第一零六五章 真兇第一五九章 壞東西第一六六八章 裝備庫第二八六章 變成食物的魚餌第七一八章 落荒第一二九零章 巧遇第五二七章 柔情蜜意第三六零章 雄關第一八七一章 君臨天下第一三七章 道家五術第九三四章 白衣論策第六二九章 調虎離山第一七零一章 絕對實力第八七一章 請喝茶第六八三章 鐵甲雄騎第一一八七章 小花園第四二七章 姽嫿第一四四三章 沙灘展大旗第一三六八章 兵農分離第一二一章 天神下凡第一七八章 血魔刀第五一八章 桂花糕第一四四三章 沙灘展大旗第八零八章 失蹤第一七七三章 蟠桃第八二六章 人選第一一二一章 一拍即合第一七零五章 狼羣第一六零二章 事不尋常第四七九章 做媒第四二一章 刀下鬼第九二二章 香消玉殞第二二九章 永遠的敵人第四四八章 東窗事發第一八五五章 君臨天下第一二四三章 宮女第四七七章 投壺第二八五章 雞肋第一六七三章 無名第一零一二章 冰骨第三九零章 記仇第八二五章 隱患第六七零章 宦將第一七六零章 聲東擊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