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之是知道這秦淮的。
秦淮,年方二十,未婚,比董賢清小一歲,是老爺子八年前在秦淮河撿到的一個孩子。
原本陳朔是要把他送給秦淮河當地的故友撫養的,可是最後不知爲何,陳朔竟然留他在了身邊,起名秦淮,讓他做了書童。
三年後秦淮由書童升爲陳朔的關門弟子,自此陳朔收山不再收徒。
至於秦淮的身世,陳朔從來就沒有問過,秦淮也從來沒有說過。
屋內的陳朔聽到門外兒子的聲音,他放下手中的信,道:“讓他給我滾進來。”
他離開京兆的時候,把董如意的筆跡交給了魏忠賢,告訴他此次江寧鄉試,且不可讓董如意中了那頭名。
他們無法拆驗所有的試卷,但是可以從筆跡上做文章。
魏忠賢副相之職,縱觀天下,陳朔如此一說,他還有什麼不明白的。
雖然他不知道爲何老師會覺得一個四歲的女娃娃能考上解元,但是既然老師提了,那絕對不會是空口無憑。
想想如果董如意考上了頭名,大周朝未來的民生走向,就是他,他也不得不重視起來。
魏宗賢動用了他能動用的所有關係,並且交代此事全權交由陳朔負責,但凡書信一概送去江寧府陳家,陳朔自會教他們要如何做。
畢竟京兆路途也遙遠,就算是飛鴿傳書也是遠水解不了近渴。
只是如今的陳朔爲難了。
信上的內容很簡單,信的最上方是摘錄下來的董如意筆跡,而下面寫着的一段話是,“此次江寧鄉試試卷並無此筆跡之人。”
陳朔想了無數的應對方式,卻唯獨沒有想過一個四歲的孩子竟然會兩種不同的筆跡,而且很顯然她是有備而來,否則她不會同陳明行等人說那樣的話。
陳朔對陳靜之很是生氣,氣他竟然教出這樣一個不爲百姓蒼生考慮的學生。
所以他聽到兒子的聲音後,開口就是一句“滾進來。”
陳朔可是大周朝有名的大儒,不說其他,單說罵人這件事,陳朔一輩子罵人的次數那可是屈指可數的。
陳靜之身體一顫,他從小到大隻聽過父親罵過兩次人,一次是長姐病逝,父親罵了董盛興;一次是母親過世,父親罵了他自己。
秦淮跟了陳朔八年,這是他頭一次聽到陳朔說不文雅的字。
他自然知道老師是爲了什麼,他可是一直跟在老師身邊的,要是這時候,他還不明白,那麼他也不配做大周第一大儒的關門弟子。
一個念想在秦淮腦海中閃過,他想着自己同那女秀才到底誰更厲害一些呢?
他多打量了兩眼老師的這位獨子,小聲道:“女秀才。”
他不好說的太多,卻也不忍不提醒一句。
陳靜之點點頭,一臉的謝意。
陳夫人小聲道:“秦師弟,我就不進去了,你們一路辛苦,等下也該餓了。今日咱們早些用飯,晚點在讓他們爺們幾個聚聚。”
秦淮拱手道:“還是嫂夫人想得周到,麻煩了。”
陳夫人忙道:“哪裡會麻煩,應當的。”她笑着離去。
對於陳夫人來說,丈夫被公爹教訓這樣的事,她還是少見爲妙,少聽爲好。
陳靜之推門而入,然後又關上了門,他不解父親爲何對如姐的事如此生氣。
陳朔一看兒子的樣子,就知道他此刻還沒有察覺到哪裡不妥,他嘆了口氣道:“看看你乾的好事?”
他說着把桌子上拆開的信扔到了大書桌的另外一邊。
陳靜之戰戰兢兢的上前拿起書信,隨後驚道:“這是如姐的筆跡,父親這是何意?”
陳朔擺手示意他看完再說。
陳靜之繼續看信,隨後大驚,道:“父親是說,此次如姐會中頭名?這,這怎麼可能?”
隨後陳靜之想到了信上寫的,此次鄉試竟然會沒有如姐的筆跡?筆跡,這怎麼會呢?
陳靜之隨即大驚失色,道:“糟了,糟了,木齋、唐記,我的天,這事到底要鬧多大?”
陳靜之此刻是真的有些着急了,他嘴裡不停的說着,“陳家可怎麼辦?陳家可怎麼辦?”
這樣的事,就算皇上明着不說,私下也會記仇的啊。
而且這事多半會記在董家和陳家的身上,畢竟董如意是他的學生。
陳朔看着急得團團轉的兒子,嘆了口氣,道:“陳家何時怕過這樣的事?行了,坐吧。”
陳靜之着急道:“父親,這事的後果,兒子…兒子承擔不起啊。”他說着低下了頭。
陳朔走上前,拍了拍陳靜之的肩膀,道:“十幾年不見,膽子變小了啊。可是陳家的膽子太重了?好孩子,不怕,記住,萬事還有爹在呢。”
陳靜之擡頭看着老父,心道:“是啊,有什麼好怕的,自己這些年活的太過安逸了。更何況,還有父親在啊。”
陳靜之冷靜了下來,他臉色微紅,對於剛剛的事態,有些不好意思。
陳朔道:“到了何時,你都是我兒子。行了,去叫孩子們過來吧,怕是他們都等急了吧。”
陳靜之、陳夫人帶着五個兒子、兩個兒媳給陳朔磕了頭。
陳朔則是賞了他們一人一副字。
陳靜之的那副字是“讀書本意在元元”。他告訴兒子,讀書的本意在於黎民百姓,至於其他,陳家不懼,也不怕。
陳明宇的那副字是“當仁不讓於師”,他告訴嫡長孫,他擔負起陳家,不會遜色任何一人,包括他的父親在內。
陳明行的字則是“小不忍,則亂大謀”,他告訴這個未來錢途不可限量的二孫子,對小事不忍耐,沒耐性,就會影響大局,壞了大事。
陳明禮的字是“三思而後行”,對於這個老三,陳朔都很是無語,他竟然在什麼都不瞭解的情況下,直接押了一萬兩銀子賭董如意中解元,而且還是帶着兄弟的。
老四、老五的,一個是“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一個是“.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陳朔的字千金難得,尤其是帶有警句的字。
衆兒孫磕頭謝過,等着陳朔訓話。
陳朔看着跪在地上的兒孫們,道:“都起來吧,明個早些尋那孩子過來。”